青年文化大使—實習有沒有薪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招募說明會的現場,大學生最常提到的疑問是:「實習有沒有薪水?」

我用最平淡但又堅定的語氣說:「沒有」。

然後,我放下麥克風停頓10秒,觀察每一位同學的表情之後,轉述一個計程車司機大哥跟我說的陳年往事。

「我十三歲就來台北工作,是在一家修皮鞋的店當學徒。那時候能穿得起皮鞋的人,都算是有錢人。所以老闆賺很多錢,可以養二、三個學徒。一開始當學徒,是沒有錢可以領的,但老闆會供吃供住,讓你學三年四個月,才能幫客人修皮鞋、領工錢。如果撐不了三年四個月,中途決定不學,就必須支付吃住的錢。我學了一年多,覺得修皮鞋實在太難,就放棄不學了!」

再舉美容院從古早到現在都還在運用的「建教合作」機制。法令保障建教生可以領工資,但洗一顆頭抽二十元左右,得要洗三個客人才買得起一杯珍奶。完成三年高職學業,才有機會正式在美容院工作,擔任設計師助理。技術職業的工作屬性,以師徒制的方式磨練青年,是從日治時期就流傳下來的行業特性。

初入社會的青年,把時間花在什麼事情上,「金錢」通常是最大的動機和動力,也是堅持下去的助力或半途轉向的阻力。

我的大學生活裡還沒有所謂的「實習」,那時候到教育部打工統稱為工讀,是領有工讀薪資的。近年流行多元學習或產學合作之下,這個結構慢慢演變各自出招的狀態,其目的就是要吸引好的人才。

加拿大臺灣文化節的籌辦單位找實習生的待遇條件就跟計程車司機大哥當修皮鞋學徒一樣。在籌辦活動的實習過程中,在臺灣進行研究、辦講座,也可以在加拿大或其他國家出差,不用自己付擔任何費用,是許多臺灣學生嚮往的實習工作。但主辦人吳權益先生對於學生的實習態度要求很高,如果讓他嗅到學生是為了出國遊玩的心態,或讓他感覺是沒辦法獨立完成工作的媽寶,就無法進到組織裡實習。

醫護產業的實習生態比較特別,護生實習的工作要求很嚴格,衣服和必要的教材要自己花錢買,老師罵人罵得兇,實習分數沒過關就檔修,分數高低會影響未來畢業申請進入哪一家醫院的條件。實習才過幾天,學生直接放棄休學的,大有人在。學生私下抱怨歸抱怨,為了以後可以順利取得執照,大多都乖乖配合實習規範。

時尚產業的實習工作要求比較有細緻度。要顧好口袋很深的消費族群,工作要細心、貼心之外,門面也有所要求。外表的首要條件是不能染髮及刺青,活動期間要戴隱形眼鏡、不能戴牙套。體耐力的部分,要能配合活動期間長時間的工作要求,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據一位公關公司的人說,時下年輕人聽到時尚產業實習,通常會抱持夢幻的想法,但實際參與之後才發現工讀時薪的工作內容實在很少,做沒幾天就放棄的人頗多。

聽到學員們彼此聊天才知道,LINE是目前大學生最想去的實習單位,原因是上班第一天就配發一台公務用的筆電,而且每天都有免費早餐可以吃。又或者,很多企業在吸引學生實習時,大四簽約一年實習工作,就先發五萬獎學金。

如果免費早餐、公務筆電、一筆獎學金,這些實際上看的到的好處,成為學生決定要不要去實習的因素時,那看不到的實習工作質量,怎麼描述轉化成前進的動力?

「新北文化大使」在招募時就開出到美國實習的機會。經過甄選,三位完整參與一年的學員可以在暑假期間到美國實習。但條件是必須要籌募經費,並且還要自己掏腰包大約新台幣六萬。

一聽到自己要出錢的工作,在這個充滿詐騙的社會,這樣的實習工作,感覺就像詐騙。但學員長期參與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計畫,也相信這個計畫,在自己出錢的條件下,仍能有學習長進的機會。

現今青年們面對實習工作,就像那位計程車司機一樣,還是在意可以從目前的實習工作中,獲得到多少的金錢收入。且從組織的面向來分析,如果是營利的公司為取得最大的利潤,願意支付足額的實習薪水,是資本主義下必然的結果。

若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尤其是以非營利組織或政府部門為首的實習單位,實習的心態就不能奢求實習應得的薪資,而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能在組織裡凌駕於「工讀生」處理雜事,在指導的專業老師身上,學到處事技能。曾聽聞台北市政府支付實習學生每日津貼300元,便是考量學生為了完成實習,所支付交通費和午餐費而給予的補貼。

簡單來說,想要賺每個小時183元的工讀金,就當自己是工讀生就好。想要跟著專業人士習得做事的能力,實習過程取得補償性的津貼之外,要更專注在投入的實習環境裡,能遇到的學習夥伴、專業人脈和文化涵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頻曲的沙龍
23會員
132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吳頻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50歲想重返職場的女性,考慮過離島或中南部工作,但因各種因素最後選擇留在雙北。她期望工作環境有趣且空間大,先後應徵森林小學和動物園,但都無下文。之後轉向應徵大學職缺,發現多數大學要求應徵者為現職人員。文章最後提到她還有五年時間可以繼續尋找工作。
Thumbnail
2025/04/26
50歲想重返職場的女性,考慮過離島或中南部工作,但因各種因素最後選擇留在雙北。她期望工作環境有趣且空間大,先後應徵森林小學和動物園,但都無下文。之後轉向應徵大學職缺,發現多數大學要求應徵者為現職人員。文章最後提到她還有五年時間可以繼續尋找工作。
Thumbnail
2025/04/19
一位50歲中年婦女應徵上工作,好奇為何錄取她而非年輕有為的臺大畢業生,透過與組長、副主任的談話,揭開答案:豐富的工作經驗,特別是外派美國的經歷,以及單位希望有不同背景的人才促進多元想法。文章反思作者30歲到42歲高壓卻充實的12年,以及外派經驗對其職涯發展的關鍵作用。
Thumbnail
2025/04/19
一位50歲中年婦女應徵上工作,好奇為何錄取她而非年輕有為的臺大畢業生,透過與組長、副主任的談話,揭開答案:豐富的工作經驗,特別是外派美國的經歷,以及單位希望有不同背景的人才促進多元想法。文章反思作者30歲到42歲高壓卻充實的12年,以及外派經驗對其職涯發展的關鍵作用。
Thumbnail
2025/04/12
本文探討教學現場與面試場合中,說話者與聽者間的互動,並分享作者如何準備面試,透過「商品化自身」的自我介紹方式,企圖提升面試委員的專注度。
Thumbnail
2025/04/12
本文探討教學現場與面試場合中,說話者與聽者間的互動,並分享作者如何準備面試,透過「商品化自身」的自我介紹方式,企圖提升面試委員的專注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隨著少子化讓大學入學人數一年比一年少,當大學學歷成為標配,加上產業缺工,看起來即將步出校園的學生,只要一出校園應該就有工作機會。然而,企業搶人才的手,也從即將步入社會的新鮮人向下延伸到實習生甚至是高中職學生,實習成為了學生進入企業的前哨戰,也是步入職場的試紙。
Thumbnail
隨著少子化讓大學入學人數一年比一年少,當大學學歷成為標配,加上產業缺工,看起來即將步出校園的學生,只要一出校園應該就有工作機會。然而,企業搶人才的手,也從即將步入社會的新鮮人向下延伸到實習生甚至是高中職學生,實習成為了學生進入企業的前哨戰,也是步入職場的試紙。
Thumbnail
在規劃「工作模式的學習」過程中,組織內部工作團隊面對學員有著不同的金錢觀念。其一是完全沒有任何金錢對價關係,另一的極端就是在擔任隊長並完成一整年的計畫之後,可以獲得一萬元獎學金;而在這二個極端的中間,就是以車馬費或代理隊長的時薪來計算學員提供的服務。 以些許的車馬費或工讀薪資做為提供勞務服務的模式
Thumbnail
在規劃「工作模式的學習」過程中,組織內部工作團隊面對學員有著不同的金錢觀念。其一是完全沒有任何金錢對價關係,另一的極端就是在擔任隊長並完成一整年的計畫之後,可以獲得一萬元獎學金;而在這二個極端的中間,就是以車馬費或代理隊長的時薪來計算學員提供的服務。 以些許的車馬費或工讀薪資做為提供勞務服務的模式
Thumbnail
在參與青年文化大使的規劃及運作,直接面對受眾之後,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工作模式的學習。比較容易讓一般人瞭解的名詞,或許是「實習」、「產學合作」、「建教合作」等,參與人員在不支領任何金錢型式如津貼、車馬費、工讀金等,看似是在工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這樣的模式,在學校空間運作很容易被理解,但在社會空間執行,
Thumbnail
在參與青年文化大使的規劃及運作,直接面對受眾之後,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工作模式的學習。比較容易讓一般人瞭解的名詞,或許是「實習」、「產學合作」、「建教合作」等,參與人員在不支領任何金錢型式如津貼、車馬費、工讀金等,看似是在工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這樣的模式,在學校空間運作很容易被理解,但在社會空間執行,
Thumbnail
在招募說明會的現場,大學生最常提到的疑問是:「實習有沒有薪水?」 我用最平淡但又堅定的語氣說:「沒有」。 然後,我放下麥克風停頓10秒,觀察每一位同學的表情之後,轉述一個計程車司機大哥跟我說的陳年往事。 「我十三歲就來台北工作,是在一家修皮鞋的店當學徒。那時候能穿得起皮鞋的人,都算是有錢人。所以老闆
Thumbnail
在招募說明會的現場,大學生最常提到的疑問是:「實習有沒有薪水?」 我用最平淡但又堅定的語氣說:「沒有」。 然後,我放下麥克風停頓10秒,觀察每一位同學的表情之後,轉述一個計程車司機大哥跟我說的陳年往事。 「我十三歲就來台北工作,是在一家修皮鞋的店當學徒。那時候能穿得起皮鞋的人,都算是有錢人。所以老闆
Thumbnail
「你們這個計畫的投資和報酬差太多了!」一位爸爸在線上討論會議中,口氣有點氣憤地說。 「我爸不喜歡我來參加這個計畫!」一位大四即將畢業的學員對我說。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爸希望我找有錢賺的實習工作」。 一位家長在電話那頭說:「我的小孩跟我說是去參加那個像『救國團』什麼鬼的!跟同學一起去的嘛?!」 「
Thumbnail
「你們這個計畫的投資和報酬差太多了!」一位爸爸在線上討論會議中,口氣有點氣憤地說。 「我爸不喜歡我來參加這個計畫!」一位大四即將畢業的學員對我說。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爸希望我找有錢賺的實習工作」。 一位家長在電話那頭說:「我的小孩跟我說是去參加那個像『救國團』什麼鬼的!跟同學一起去的嘛?!」 「
Thumbnail
如果說資本主義下的奴隸是為金錢而拼命工作,那麼升學主義下的奴隸,不是為了學科的分數,就是為了學習歷程的時數。 有一天,我帶著一箱一袋一梱的教學器材,計程車司機大哥好奇問我是在做什麼工作,我回答是培育青年成為文化大使。司機大哥有點年紀,不過是一位好奇好學的中年男子,他想知道年輕人為什麼報名參加這樣的培
Thumbnail
如果說資本主義下的奴隸是為金錢而拼命工作,那麼升學主義下的奴隸,不是為了學科的分數,就是為了學習歷程的時數。 有一天,我帶著一箱一袋一梱的教學器材,計程車司機大哥好奇問我是在做什麼工作,我回答是培育青年成為文化大使。司機大哥有點年紀,不過是一位好奇好學的中年男子,他想知道年輕人為什麼報名參加這樣的培
Thumbnail
在我上大學的年代,曾聽過某位官員公開表示:「大學生打工,笨死了。」 大學生應該著重學習,要以課業為重,不應該把心思放在如何靠打工賺錢。有一派如是論述。 我想以超過30歲的成人身分回首過往,談談大學生可不可以打工。 缺錢,就去工作吧! 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手頭寬裕的父母,可以供應足額學費、生活費。
Thumbnail
在我上大學的年代,曾聽過某位官員公開表示:「大學生打工,笨死了。」 大學生應該著重學習,要以課業為重,不應該把心思放在如何靠打工賺錢。有一派如是論述。 我想以超過30歲的成人身分回首過往,談談大學生可不可以打工。 缺錢,就去工作吧! 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手頭寬裕的父母,可以供應足額學費、生活費。
Thumbnail
打工對我而言,是某種對於大學生活的想像。讀書,社團,戀愛,打工,這些零零總總大概可以拼湊出一個大學生的模樣。 準備好了嗎,和我一起徜徉在打工路上。   
Thumbnail
打工對我而言,是某種對於大學生活的想像。讀書,社團,戀愛,打工,這些零零總總大概可以拼湊出一個大學生的模樣。 準備好了嗎,和我一起徜徉在打工路上。   
Thumbnail
製作/饒辰書 責任編輯/郭晴 2002年《師資培育法》修正後,師資生實習角色轉變,津貼也隨之終止,然而實習期間師資生仍有實質勞動產出,且師資生經濟壓力不減,取消津貼等於間接犧牲教育品質與學習成效。臺師大學生會主張,應重新檢視實習制度、提供合理津貼,並正視實習期間之勞動付出,以建構更永續的教育環境。
Thumbnail
製作/饒辰書 責任編輯/郭晴 2002年《師資培育法》修正後,師資生實習角色轉變,津貼也隨之終止,然而實習期間師資生仍有實質勞動產出,且師資生經濟壓力不減,取消津貼等於間接犧牲教育品質與學習成效。臺師大學生會主張,應重新檢視實習制度、提供合理津貼,並正視實習期間之勞動付出,以建構更永續的教育環境。
Thumbnail
利用暑假,我把「做工的人」總共六集看了一遍,前頭的劇情嘻嘻哈哈噗嚨共,我只是當成一般喜劇看待,但看了一半集數以後,我愈發愈看愈不對勁,心裡頭冒出一個疑問,為何做工的人賺不了錢?
Thumbnail
利用暑假,我把「做工的人」總共六集看了一遍,前頭的劇情嘻嘻哈哈噗嚨共,我只是當成一般喜劇看待,但看了一半集數以後,我愈發愈看愈不對勁,心裡頭冒出一個疑問,為何做工的人賺不了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