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月登上「極簡人玩家」小島後,我挑戰了大大小小的關卡、行動測試,過程中購置了新的裝備,也棄置了許多原有的裝備,對於我的「玩家身份」又多了一些認識。現在我想試著把過往兩個月在島上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記錄一下。
記錄的方式會是基於整理思維(物品 - 行為 - 價值觀),從我新買的「物品」入手,檢視這個物品是為了輔助自己的哪個行為,並進一步挖掘行為背後我的「價值觀」的調整。
上一篇我盤點了自己前兩個月新增添的書籍、Carousell帳號(數位物品),因為不希望文字篇幅過長,所以就分成另一篇來繼續盤點。
睡袋
6月下旬我買了一條睡袋(物品),不過不是為了專門去露營用,而是留作在居住空間睡覺時當被子保暖用,當然旅行、露營、遊牧生活時帶著也沒有問題(行為)。
如果說到原因和契機的話,那就要提到我租屋處的衣櫃了。儘管已經做過幾次整理,但它仍然被各種類型的物品塞得滿滿當當,大概佔了衣櫃的70~80%的空間,主要包括我的冬季衣物(2袋)、羽絨冬被(1條)、待送人/轉賣/捐贈的物品(1袋)、包包(2個)、屬於前男友的物品(1個文件袋)、房東提供的電視(1台)。雖說衣櫃門闔上對居住空間視覺上造不成太大「噪音」,但我對它的阿雜感一直沒有減少過。
這衣櫃的物品裡頭,羽絨冬被算是體積最大的。有一天,我腦袋一熱突然想到「把這條冬被和正在蓋的夏被一起換成四季通用的睡袋也不錯?」過了兩三天,我和喜歡戶外活動的好朋友剛好聊到整理的話題,就這樣順勢跟她講了自己的這個想法,沒想到她說自己四年前從美國搬去北京,就一直在用睡袋了。並且她還提供了自己在用的睡袋的品牌和型號供我參考。
或許真的可以試試看?因為我懶得再做功課,也很信任好朋友選擇露營產品的眼光,於是就新增了一條跟她一樣的信封式睡袋,並斷捨離掉了自己原先的夏被和冬被,目前我感受到下面這一系列的好處:
- 滿足保暖需求:現在香港是夏季,我觀察自己如果睡覺時開著空調,那蓋著睡袋會可以說是無比舒服;不過只是開風扇的話,用睡袋將整個身體蓋住的話會稍微有點熱,蓋到肚子處就剛剛好。另外這條睡袋的適用溫度是:舒適 5°C、下限 -1°C、極限 -16°C,所以即使外出去到極冷的地方也不用太擔心。
- 輕盈:相比我的夏被和冬被,這條睡袋因為使用的是超輕尼龍面料,所以蓋在身上沒有壓迫感,很輕盈。
- 釋放衣櫃空間:因為斷捨離掉了衣櫃原先體積最大的冬被,所以釋放了更多空間出來,也減去了我的一些阿雜感。
- 省去拿取及收納夏被或冬被的動作、時間:這條睡袋四季都能用,所以就一直放在床上就好,而不用像原先同時保有夏被和冬被那樣,到了夏天,冬被要清洗後收納進衣櫃裡;等到冬天,又要拿出冬被,將洗好的夏被放回衣櫃裡。(不過睡袋的清洗是否會比普通被子方便呢,這點還待研究)
這次行動測試也再一次提醒我,一個想法如果不搭配行動測試就會只是停留在想法層面,唯有做出行動,才有可能有下一步的自我覺察和調整,才有可能更靠近自我的理想生活(價值觀)。就像日本知名攝影師星野道夫說的:
大事なことは、出発することだった。
(重要的是,踏出那一步。)
環保杯
過去的我很愛買杯子,粗魯估計的話不下10個,買過價格略高的國外小眾設計款,也上閒魚(內地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淘過中古杯。常常只是因為在社交媒體上「多看了一眼」,就心動了、種草了、按下了付費鍵。今晚躺在床上想要的東西,不過幾天就能快遞到家裡。
縱使買過各式的杯子,我卻沒有買過環保杯。6月下旬,我買了第一個環保杯(物品),為了自己在外帶時裝飲料用,減少使用店裡提供的塑膠杯、紙杯(行為)。說到契機,是在瞭解到極簡布蘭達和維尼受到網友評論的影響而開始使用環保杯的生活之後,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也可以試試看,畢竟我常常外帶飲食回租屋處吃,而一次外帶所使用的塑膠製品少說1個,多的話到達4、5個,包括裝全部飲食的塑膠袋、筷子包裝紙、裝手搖飲料的塑膠杯、裝食物的便當紙盒等。
目前我觀察自己使用環保杯的場景有:
- 咖啡廳外帶咖啡時
- 餐飲店外帶飲品或店內使用時
- 香港深圳兩地遊牧生活時,在父母家裡裝熱水、打咖啡用
- 潛在使用場景:預計之後出國旅行時,會帶著它做喝水杯、刷牙杯使用
另外,我發現環保杯吸附味道、用後需清潔這兩個「缺點」都是我可以接受的。目前用下來,我感受到缺點是在下面這種情況:出門在外辦事情,如果環保杯裡的咖啡喝到一半又想繼續慢慢喝,就需要一直手持著(我的這款無提繩杯套),那麼在挑選商品、櫃檯結帳、有額外東西需要拎時,會造成不方便,而且還得擔心手一個拿不穩,飲品灑出來或掉地上。(當然,如果在外面喝一半但確定不想再喝的情況,也可以隨便進個商場,到洗手間洗乾淨後放回外出包包。)
5、6月我還新增了其他物品,包括登山包、VOCUS帳號(數位物品),不過關於它們的事情就留著以後再說好了,這次先盤點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