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山口拓朗】
日本知名文案大師,曾在出版社擔任編輯與記者職務,於2002年成為獨立寫作者。加上任職於出版社的時期,總計有24年的採訪、寫作經歷,作品數達3300篇以上。也透過演講與研習活動,向大眾傳授「能獲得對方好感與信任的表達技巧」、「有邏輯的表達、寫作方式」、「簡單易懂的文章寫作法」等實用性技巧。
【本書大綱】
本書告訴我們,文章寫不出來不是你的錯,你只是沒有用對方法。這本書所傳授的「九宮格寫作術」,是運用簡單的填格子方式,以自問自答來架起「訊息天線」,捕捉寫作素材,並且挖掘更進一步的資訊,以拓展文章的廣度和深度,再搭配「萬用四模版」,不論任何情境,都能套入運用,讓文章都能寫得又快又好。對於不擅長使用文字表達想法的人來說,本書是絕佳的教材。
【本書的11個重點整理】
1. 好好面對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才能寫出好文章。
越是會寫文章的人,通常越能好好面對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並將這些東西做為「資訊」輸出,也才能寫出吸引他人的好文章。而文章的價值,在於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意見或想法。會讓人想閱讀的文章,是藉由能吸引人的具體「資訊」和「書寫者的感受」結合而成的。
2. 不要太過於在意他人目光,才能擁有「個人風格」。
如果你重視「個人風格」,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打動人心,並想將「某些東西」傳達給他人,就應該要正視自己的意見,養成「不要太在意他人目光」的習慣。寫文章的時候如果擔心不同的想法寫出去之後會被批評,一直考量內容平衡的話,就很容易失去作者應有的個性。更何況所有的事情都沒有一定的對錯和好壞,因此自己要有明確的立場,誠實表達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才是讓文章獲得贊同及共鳴的必要條件。這樣書寫者的作者樣貌才有辦法傳達給讀者,而你的個人特色也才會變得鮮明。
3. 活用「7W3H」的提問方式。
寫文章時要先思考相關的提問,並藉自問自答,蒐集書所需要的資訊。越懂得提問的人,越能寫出引人入勝的文章。提問通常可分為兩種類型的問題:
基礎問題: 用來蒐集與文章主題相關的基本資訊。
鏟子問題: 可用來蒐集更具體的訊息,搭配善用「7W3H」的方式。
「Why」是用來問理由、根據與機動的工具,能讓我們更靠近事物的核心。回答各式各樣的「為什麼?」,就能逐漸發現事物的本質。
而透過 「How」(如何做到?)來展現文章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4. 用「九宮格自問自答法」蒐集優質素材
「九宮格寫作術」就是將蒐集到的資訊寫在九宮格裡,接收資訊的「天線」(指主題分解)便會跟著豎起。九宮格的使用方法就是拿出一張白張,在上面畫出一個九宮格,然後在正中間那一格填入主題,例如:海外旅遊。然後再把關於海外旅遊想寫的細項 (文化,建築,美食,藝術,流行資訊…. 等等) 寫在週圍的其他八個格子內,透過自問自答來提高撰寫文章的廣度和深度。
5. 善用「彩色浴效應」的九宮格資訊捕捉法
大腦的運作架構,就像是心理學所講的「彩色浴效應(color bath)」現象,假如在一個房間內,有紅、黃、藍、綠 4種顏,若大腦被指定要找出藍色,則你只會聚焦在藍色,而直接忽略其他的另外 3種顏色,這就是彩色浴效應。因為大腦無法記住所有的資訊,所以會無意識的接受選擇性的資訊。
以「九宮格捕捉法」所架起的天線,會讓大腦直接聚焦在選擇性的資訊,就算在同一個地點,看著相同的景色,每個人接收到的資訊還是會完全不同。例如:同樣在散步,喜愛美食的人,很容易發現哪裡有美食餐廳;而喜歡動物的人,就會注意到同樣在散步的可愛狗兒和貓兒;喜歡攝影的人會發現某個建築物的角度,拍攝起來應該會很美。
6. 具備著某種目的的文章,品質也會隨之提高。
撰寫文章都應該具有某種目的。就像商品的傳單,是想讓潛在客戶買下商品;減肥書是想引導讀者減肥成功。從決定好目的的那個瞬間起,你的文章不但會產生變化,品質也會隨之提高。寫文章時要把讀者的需求放在心上,想想讀者是否會因這篇文章而受益?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是太在乎讀者的反應,只單純抒發自己的感受。
7. 要用「送禮」的心情寫文章
寫文章要保有「送個讀者一份禮物」的心情。只要知道想把禮物送給誰,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想,自己寫的文章,能為他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就能寫出更加打動對方的文章。如果閱讀你的文章能讓某個人覺得受用,甚至非常開心,那就達到了你送禮的目的。
8. 善用寫作的四種萬用模版:
「結論優先型」:
一開始就用結論引起讀者的興趣與關注,在他們往下讀的同時,理解及接受度也會跟著逐漸提升。
「列舉型」:
將廣泛雜亂的資訊加以整理成清楚的條列式,用列舉的方式讓讀者一目了然,馬上看到文章所要表達的重點。
「故事型」:
用寫故事型的方式來獲得讀者的共嗚。通常從文章一開始的「負面處境」到最後的 「成功過程」,落差越大,越能提高故事帶來的感動程度。
「事件 x 情感型」:
這種模版可以將發生的事件與相應的「感覺」或「發現」組合在一起。只要重覆寫出感覺和發現這些步驟,也能組合成一篇不錯的文章,適合不擅長寫出自己想法的人,用來表現自我的想法。
9. 只要把文章分享給「站在你後面一步」的人就可以了。
不管對某項事物的了解程度有多深,都不需要認為「我沒有資格寫」,只要把你所知道的部份,告訴那些「站在你後面一步」的人就可以了。
文章寫不出來的原因,除了不擅常用文字表達想法以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認為「沒有我能表現的地方」或「自己沒什麼可以告訴別人的」,但其實所有人都有「能夠展現的領域」和「能傳達給他人事物」的能力。例如:自己擅長的事、常被他人稱讚的事、有興趣的事情、曾遭遇挫折失敗,最後終於成功的經驗等等,都是很好的寫作題材。
10. 如果無法找去文章出錯的地方,就無法寫出好文章
文章反應如果不如預期,就表示一定哪裡出了錯。如果不試著找出原因,那麼不管花費多少時間,都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應思考的問題,例如:目標讀者設定錯誤、對目標讀者而言並未帶來好處、因資料不足導致讀者法被說服、因語彙不足導致讀者未能理解等等。
11. 每天寫下三則好消息,則各種好消息就會進入自己的意識中。
可以用文字表現的東西,通常也會烙印在意識無法控制的「潛意識」裡。人類能感受到的「意識」與無法感受到的「潛意識」容量比例大約是 3:97。因此,就算意識裡想著「我辦得到」,如果潛意識中存在「不行,我做不到」的心理,那麼潛意識便會獲勝。
每天寫下三則好消息,是將「寫下好消息」這件事掛在心上,只要一直把這個念頭放在心裡,各種好消息就會接踵而來,毫不費力地進入自己的意識中。
【個人心得】
1. 作者提到,寫作必須帶有「目的性」。即使不是以商業的角度,個人也是很同意這個觀點,因為有目的性才能「對症下藥」,才能寫出比較精僻的論點。如果今天只是寫作者單純的情感抒發,可能就像看了一篇流水帳,看過也就忘了,對閱讀者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幫助。
2. 寫一篇文章要當成是「給讀者的一份禮物」。我覺得是很好的比喻法,以烘焙食譜為例,如果真的是以送給讀者一份禮物的心情,就不會有因為作者疑似「偷藏步」(台語),而導致即使完全按照食譜操作了好幾次,成品仍然不成功的情況發生。以送禮物的心態寫文章,是一種正向的循環,也是種互惠的關係,因為收到禮物的人開心,送禮的人也會開心。
3. 只要把你所知道的事,寫給「站在你後面一步的人」,這句話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雖然以往我有寫文章的習慣,但正式像在方格子這種大型的專業寫作平台上寫文章時,也會質疑自己的程度有競爭力嗎?(哈)而當作者提到,只要寫給「站在你後面一步的人」看就可以了,瞬間又獲得力量了。
因為寫給站在你後面一步的人看,就感覺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出現,明明覺得應該大家都知道的事,但的確就是還有人不知道,所以只要將自己知道的事分享出去,自然可能會被「剛好」還不知道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