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資訊更新】全球碳價(t/CO2e)愈來愈貴─世界銀行2023碳價趨勢報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家應該以為我在寫廢話,臺北便當價都漲上天了,碳價怎麼可能不漲。(誤)

世界銀行 (World Bank) 在 2022年 5 月出的《2022碳價趨勢報告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2)》中,預估的碳價區間,約在 50 - 100 美元 (USD/tCO2e,以下均採相同單位) 之間。

2022預估碳價區間,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2022預估碳價區間,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到了 2023 年 5 月出的《2023碳價趨勢報告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3)》,顯示出這個價格區間的調漲很有感,上升到 61 - 122 美元,和近來臺北的雞腿或排骨便當漲幅有拼。

2023預估碳價區間,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2023預估碳價區間,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不過在 2023 年報告當中,新增列了幾類產業的內部碳價 (Internal Carbon Price, ICP),這樣能幫不同產業的企業,在內部先抓成本時,能夠有更精準的參考值。

2023預估內部碳價區間,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2023預估內部碳價區間,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EU CBAM) 在 2023 年 10 月就要開始要求計算產品碳含量;到了 2026 年開徵部分碳調整價格,同時逐年調降免費排放額度。臺灣要外銷歐盟的扣件、鋼鐵、水泥等產業勢必受到影響,所以趕快先盯緊碳價和內部碳價的變動趨勢,先抓好可能成本才是重點。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EU CBAM)

avatar-img
34會員
43內容數
在學習永續管理師與考試準備過程中的一些發現,與製作永續管理領域學習筆記的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在 IFRS 旗下 ISSB 公告 IFRS S1 與 IFRS S2 兩項永續揭露準則之後,金管會馬上宣布,要求臺灣上市櫃公司中,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在2026年起要依準則揭露永續相關資訊。
聯合國在2023年7月10日發表"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3"年度報告。
OECD在2023年6月更新了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on Responsible Business Conduct,ISSB也公布IFRS S1與IFRS S2的正式版本
就在 IFRS 旗下 ISSB 公告 IFRS S1 與 IFRS S2 兩項永續揭露準則之後,金管會馬上宣布,要求臺灣上市櫃公司中,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在2026年起要依準則揭露永續相關資訊。
聯合國在2023年7月10日發表"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3"年度報告。
OECD在2023年6月更新了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on Responsible Business Conduct,ISSB也公布IFRS S1與IFRS S2的正式版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要在2026年開始徵收碳費(每噸碳新臺幣300元,將來會分階段逐步調升),先不說我們走得有多「先進」,畢竟連美國都還沒有全國性的碳稅通過立法,歐洲各國也未能徵收統一形式的碳稅,但自從碳稅的概念被提出來,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這是目前能減少二氧化碳污染的最佳手段。 碳稅(carbon tax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CRB 指數於 2023-09 由高點290.28回落後至2023-12 中旬的258點後,於今日突破前波高點290.28來到298.11點,且週線繼續呈現向上走勢。
Thumbnail
環境部最近宣佈了碳費共有兩種自主折抵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者可獲得最優惠費率。第二種是企業採取環境部的指定項目進行自主減碳,同樣可享優惠費率,但折扣幅度較小。這兩種方式對於企業減少排放量有不同的影響和折扣幅度,並且需符合特定的條件。
2024.03.21 中央銀行 一、國際經濟金融情勢 上(2023)年12月本行理事會會議以來,全球製造業及服務業景氣增溫,貿易活動漸次復甦,惟美、歐等主要央行維持高利率,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續受抑制。通膨方面,主要經濟體因服務類通膨率居高,致通膨率降溫速度放緩。國際機構預期本(2024)年全球
Thumbnail
CBAM首次申報結果顯示中國擁有最多高碳密集度產品,而台灣則名列前五。此外,未申報納管商品的企業可能在7月面臨罰款[1][3].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進口商針對高能源密集度產品申報其碳含量,並購買「CBAM憑證」,這將對出口國產生影響,包括台灣[2][5].企業面對碳管制壓力的同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針對今年新上路將徵收碳排費用,已有部分不動產業者宣稱此舉可能造成房價上漲。對此,環境部強調,無論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業都不是碳費初期規劃的徵收對象,再者碳費費率仍待審議,相關業者宣稱徵收碳費將造成房價大漲15%至35%,並非事實且有藉此哄抬房價的疑慮。 環境部表示,房價結構主要由土地成本、營造原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要在2026年開始徵收碳費(每噸碳新臺幣300元,將來會分階段逐步調升),先不說我們走得有多「先進」,畢竟連美國都還沒有全國性的碳稅通過立法,歐洲各國也未能徵收統一形式的碳稅,但自從碳稅的概念被提出來,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這是目前能減少二氧化碳污染的最佳手段。 碳稅(carbon tax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CRB 指數於 2023-09 由高點290.28回落後至2023-12 中旬的258點後,於今日突破前波高點290.28來到298.11點,且週線繼續呈現向上走勢。
Thumbnail
環境部最近宣佈了碳費共有兩種自主折抵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者可獲得最優惠費率。第二種是企業採取環境部的指定項目進行自主減碳,同樣可享優惠費率,但折扣幅度較小。這兩種方式對於企業減少排放量有不同的影響和折扣幅度,並且需符合特定的條件。
2024.03.21 中央銀行 一、國際經濟金融情勢 上(2023)年12月本行理事會會議以來,全球製造業及服務業景氣增溫,貿易活動漸次復甦,惟美、歐等主要央行維持高利率,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續受抑制。通膨方面,主要經濟體因服務類通膨率居高,致通膨率降溫速度放緩。國際機構預期本(2024)年全球
Thumbnail
CBAM首次申報結果顯示中國擁有最多高碳密集度產品,而台灣則名列前五。此外,未申報納管商品的企業可能在7月面臨罰款[1][3].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進口商針對高能源密集度產品申報其碳含量,並購買「CBAM憑證」,這將對出口國產生影響,包括台灣[2][5].企業面對碳管制壓力的同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針對今年新上路將徵收碳排費用,已有部分不動產業者宣稱此舉可能造成房價上漲。對此,環境部強調,無論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業都不是碳費初期規劃的徵收對象,再者碳費費率仍待審議,相關業者宣稱徵收碳費將造成房價大漲15%至35%,並非事實且有藉此哄抬房價的疑慮。 環境部表示,房價結構主要由土地成本、營造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