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伊豆的舞孃》、《雪國》、《千羽鶴》川端康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對於川端康成不時在作品表露無限綿延思懷的心境揣摩,在我看來,它是時間被碎片化社會底下不再出現的上古神物。強烈的矛盾,致使如果要進入川端文字並非容易的事。

 

同時閱讀《伊豆的舞孃》、《雪國》、《千羽鶴》,我的喜好程度是逐漸遞增,特別是後者,使閱讀時憤怒的情緒超越了一切。《千羽鶴》主角菊治在父親死後,與四名女人的關係時時與不倫掛鉤,違背道德所帶給菊治的,是讓他遲遲無法忘懷當時的美好,在對爾後締結婚約的妻子雪子,依然未曾止住昔日亂倫帶來的滿足。在本作的角色刻畫中我看見,在後來的村上作品裡,也有類似想讓讀者一拳揍下去的衝動。但這種憤怒是源自於作品的成功,至少在某種程度讓讀者願意在乎角色的抉擇,以及之於自己,更近一步評斷是不是願意接受的。另外,在整個故事裡,「茶道」存在不僅僅是角色關係串連的因素,器皿的贈與,所承載的回憶。菊治的生活圍繞茶道,正如父親的陰影仍籠罩著他。在其他作品內,通常子女無法超越,表現優柔寡斷,難以堅持立場的性格,無獨有偶,都受制於父母輩未完整出席完整成長歷程,或遺留尚待解決問題人際問題,轉為毒瘤侵蝕著後代。覺得既憤慨,又無力,角色本身內心的混沌難受總會不禁朝著誘惑奔馳,這也是菊治之所以讓我覺得可恨卻也可悲的悲劇產物。

 

梳理三部作品,皆藉善用季節對自然所帶來的改變以強調時間轉動,也以此立體情感的醞釀在距離阻隔下,帶來的好不容易,並隨溫度帶來的體感深化對他人思念。特別是在《雪國》,紛飛白雪,不免讓人遐想潔白、純淨。尤其,藝伎駒子的言行舉止刻意強調自身清白,主角島村也堅定著與駒子即便互有好感也不能跨過那條無法挽回的肢體接觸,情感的決止意念強大,同時也考驗兩人心意與終究無能真正擁有的哀戚。意念上的叛離並不會構成道德上的詬病,除非實踐。如果就論故事的結尾,我反而喜歡《雪國》勝於《千羽鶴》。葉子因事故之死,無法實現主動提出與島村到東京自食其力生活的夢想,讓一切悲戚來到更高層級,死亡凌駕一切。

 

短篇集《伊豆的舞孃》實際上相對沒什麼我格外喜愛的文章。收錄的〈溫泉旅館〉專注於藝伎利用巧妙身段在客人與喜愛的人之間「演戲」,特別留給我些許印象。多名女角色帶著鮮明性格,阿清喜愛照顧孩子,擁有母親的樣貌;阿瀧看似想擺脫女性的某些特質以回應她的生長經歷,卻無法真正徹底的在傳統社會中改變什麼;阿雪全力以赴的樣子,將「出賣」身體的展演過程當作身為女性本來就擁有的利器。通常,對於男性作者詮釋女性——甚至是多種樣貌——我都悲觀地直覺認為容易失敗。不過,或許正因為這就是川端康成所擅長,又或者作為文學家的某種敏銳度,才能描繪出如此深刻的觀察,才能讓女人除了被家務纏身以外,還有更多樣貌與屬於自身名字的舞台。

 

這些作品零零總總加起來的速成班體驗,我認為,川端康成的寫作風格有一種日本文學作品(對我而言)常見的毫不激烈。像在用小火煮滾一壺水。沸騰的泡沫在破裂的那一瞬間,道出了一直藏忍的想望。特別的是,川端的有千絲萬縷因孤寂而無法說明的心聲,重複地上映在他的字裡行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聲生生難
85會員
177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南聲生生難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4/01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27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3/27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3/18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Thumbnail
2025/03/18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透過人們的使用脈絡,物品不單單只是從屬於日常或儀禮的一件「工具」。事實上,它因此被整合進使用者纏綿悱惻、難以名狀的情感旋渦之中,作為象徵物,它無聲不語,卻時時刻刻提醒著人們,那些試圖忘卻的、逃避的、放下的、不堪回首的過往,不會消失,令人戰慄。
Thumbnail
透過人們的使用脈絡,物品不單單只是從屬於日常或儀禮的一件「工具」。事實上,它因此被整合進使用者纏綿悱惻、難以名狀的情感旋渦之中,作為象徵物,它無聲不語,卻時時刻刻提醒著人們,那些試圖忘卻的、逃避的、放下的、不堪回首的過往,不會消失,令人戰慄。
Thumbnail
#充滿孤兒意識、欠缺安全感的弓子,無論她的人生抉擇如何,都有著淡淡的美麗與悲哀。 (一)川端文學的悲哀感 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Kawabata Yasunari),一般說來,其文學特點為孤絕、淒美、宿命、幽微、疏離、虛無、徒勞與悲哀。特別是川端文學的悲哀感,咸認來自
Thumbnail
#充滿孤兒意識、欠缺安全感的弓子,無論她的人生抉擇如何,都有著淡淡的美麗與悲哀。 (一)川端文學的悲哀感 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Kawabata Yasunari),一般說來,其文學特點為孤絕、淒美、宿命、幽微、疏離、虛無、徒勞與悲哀。特別是川端文學的悲哀感,咸認來自
Thumbnail
#這現代化的怪談之作,有別於妖怪志異,雖然敘事奇詭,但充滿善良人性之美,引起心弦的共鳴。 (一)怪談文學 怪談,一般是指在日本民間流傳已久的奇譚,如「四谷怪談」、「皿屋敷」及「牡丹燈籠」被認為是日本三大怪談。近現代的小泉八雲、泉鏡花、佐藤春夫、芥川龍之介……等,將感性的怪談與理性的文明進一步融合
Thumbnail
#這現代化的怪談之作,有別於妖怪志異,雖然敘事奇詭,但充滿善良人性之美,引起心弦的共鳴。 (一)怪談文學 怪談,一般是指在日本民間流傳已久的奇譚,如「四谷怪談」、「皿屋敷」及「牡丹燈籠」被認為是日本三大怪談。近現代的小泉八雲、泉鏡花、佐藤春夫、芥川龍之介……等,將感性的怪談與理性的文明進一步融合
Thumbnail
對於川端康成不時在作品表露無限綿延思懷的心境揣摩,在我看來,它是時間被碎片化社會底下不再出現的上古神物。強烈的矛盾,致使如果要進入川端文字並非容易的事。
Thumbnail
對於川端康成不時在作品表露無限綿延思懷的心境揣摩,在我看來,它是時間被碎片化社會底下不再出現的上古神物。強烈的矛盾,致使如果要進入川端文字並非容易的事。
Thumbnail
《菊與刀》裡面談到,日本人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日本社會對感官享樂的寬容就是對此的補償。川端康成筆下的《睡美人》客棧,不僅存在於半世紀前˙的日本,十五年前的哥倫比亞,現在應該還存在於不同的城市中。所謂享樂,所謂寬容,所謂補償,一直在翻新。
Thumbnail
《菊與刀》裡面談到,日本人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日本社會對感官享樂的寬容就是對此的補償。川端康成筆下的《睡美人》客棧,不僅存在於半世紀前˙的日本,十五年前的哥倫比亞,現在應該還存在於不同的城市中。所謂享樂,所謂寬容,所謂補償,一直在翻新。
Thumbnail
川端康成的夫人秀子曾說,最能表現川端康成性格的是他那雙銳利的眼睛,而好友吉行淳之介也說,那雙大眼睛最大限度地張開,那雙眼是嚼噬對象的眼,也許,為了親眼看到曾經映照在那雙眼底的風景,來到內伊豆,窗外,積雪滿山遍野。 曾經留在川端康成眼底的風景,也映現在我的眼中,如果細看我的瞳孔,飄雪的溫泉,氤氳繚繞。
Thumbnail
川端康成的夫人秀子曾說,最能表現川端康成性格的是他那雙銳利的眼睛,而好友吉行淳之介也說,那雙大眼睛最大限度地張開,那雙眼是嚼噬對象的眼,也許,為了親眼看到曾經映照在那雙眼底的風景,來到內伊豆,窗外,積雪滿山遍野。 曾經留在川端康成眼底的風景,也映現在我的眼中,如果細看我的瞳孔,飄雪的溫泉,氤氳繚繞。
Thumbnail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豐碑,他的文學作品中展現出了日本傳統文化和當時的社會環境。物哀思想作爲構建日本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成爲日本文人寓情於景、寄託哀愁的普遍介質。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中,也處處能感受到這種悲觀主義哲學。本文以其小說作品《雪國》爲中心,從日本傳統的物哀思想出發,探尋《雪
Thumbnail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豐碑,他的文學作品中展現出了日本傳統文化和當時的社會環境。物哀思想作爲構建日本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成爲日本文人寓情於景、寄託哀愁的普遍介質。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中,也處處能感受到這種悲觀主義哲學。本文以其小說作品《雪國》爲中心,從日本傳統的物哀思想出發,探尋《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