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美人》睡翻了,川端康成還是一本正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走進《睡美人》客棧,就是走入「佛界易入,魔界難入」的魔界。川端康成跟加西亞·馬奎斯都在這裡,發現生命的醜陋與光輝。

川端康成(1899-1972)在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日本第一位獲此項殊榮的小說家。

他的名作《古都》、《雪國》、《千隻鶴》,還有一再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的《伊豆的舞女》,都和他的諾貝爾獎得獎演講題目《我在美麗的日本》的主題相呼應。

日本纖細的哀愁

領獎回國被問到他自認為什麼會得獎的原因時,川端露齒而笑的說:大概是我反映出日本傳統文學的特點吧。

他在得獎演講大談特談日本的和歌與禪詩,說是因為他們反映出「日本纖細的哀愁的象徵,我覺得同我非常相近。」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雪國》開頭第一段就讓人感覺到美,而且是千軍萬馬被暫且按下不表的張力之美。

有妻有子的島村到長年下雪的鄉下散心,被會彈琴,會寫日記,喜歡閱讀的駒子吸引。然而,這個喜歡把「一切都是徒勞的」掛在嘴上的有錢公子哥兒,終究還是辜負了美麗的心。

辜負美麗的心,辜負美人,辜負青春好寫,那麼,如果是辜負青春的肉體呢?

川端在61歲發表的《睡美人》,談的就是美跟肉體,但是,是從黑暗面來談,散發出日本纖細的哀愁的濃濃「物哀」之感。

raw-image

最為黑暗的思路

川端2歲喪父,3歲喪母,依靠祖父母為生,16歲失去所有親人,被遠親收養。

他從初中二年級就開始立志當小說家,廣泛閱讀經典和各式雜誌,並且把自己關於新體詩、短歌、俳句、作文等文章裝訂成冊保留下來。

易感多感的少年,很早就從文學當中去吸取溫暖,來面對冷清的人生。

川端喜歡的日本古籍《源氏物語》裡,宮廷貴族感時傷秋,對季節,對青春,對人世,對山川自然跟美的事物,都會發出超越實用和道德邊界的欣賞和讚歎。

所以,不美的,醜陋的,死亡的,也會在幽微之中散發出美的光芒。這就是所謂的「物哀」。

川端康成的朋友,作家三島由紀夫說得好:「人這東西,一旦鑽在美裡不出來,勢必不知不覺撞進世間最為黑暗的思路。」

川端的《睡美人》,就是想要鑽進美裡面去的老人,讓我們看到關於生命與青春的物哀。

《睡美人》小說開始的第一段是這樣寫的:

客棧的女人叮囑江口老人說:請不要惡作劇,也不要把手指伸進昏睡的姑娘嘴裡。
raw-image

不會泯滅的少女

這是什麼客棧呢?

這是一個聽得到浪濤聲,蓋在懸崖邊只有兩個房間的老客棧。

客棧只招待熟客,熟客都是老人。客棧女人讓年輕女子服藥入眠,讓老人可以和青春的肉體過夜。

67歲的江口,有正常和樂的家庭。雖然身體跟精神都衰老,但是,他還是會被青春給吸引,想要親近卻不希望被質疑。

女人沉人睡眠,既不能說什麼,也不能聽什麼。於是又好像對作為男人已不是女人對手的老人講述著一切,傾聽著一切。

變態吧。詭異吧。這也是日本的美麗之處嗎?

川端在《自誇十講》裡寫道:「如果能夠寫一位永世不會泯滅的少女的話,那麼我也不白活一生。」

川端康成風華正茂時期寫的小說裡的少女,個個都青春,懂事,體貼。但是,他們會被污辱,被損害,會凋零。只有沈睡中,不會耍任性的洛麗塔,永世不會被泯滅。

三島由紀夫寫的書評,名稱取得非常到位:《睡美人》是語言所能表達的意淫的極致。

raw-image

魔界難入的小說

川端喜歡文學,喜歡美,也喜歡物,也喜歡搜集看得見摸得找的美麗的「物」。

他很喜歡他所珍藏的一休和尚親筆條幅,上面寫著:「佛界易入,魔界難入」。

《睡美人》顯然就是川端進入魔界的寫作之旅,江口去客棧五次,終究都對沈睡的少女待之以禮(其他感受社會輕蔑的老人就沒有那麼溫柔了)。

他想起自己愛過的人,想起過去,想起自己的衰老。文章最美之處,不是少女而是不斷入耳的濤聲:

風一陣陣地從房頂上掠過,但風聲不像剛才那樣給人一種冬之將至的感覺。拍擊懸崖的浪濤聲依然洶湧澎湃,然而聽起來卻覺得它變得柔和了。浪濤的餘韻就像從海上飄來的姑娘體內奏鳴的音樂,其中仿佛夾雜著姑娘手腕的脈搏以及心臟的跳動。老人恍若看到潔白的蝴蝶,和著音樂,從老人的眼簾裡翩翩起舞。

川端康成為人所熟知的女性角色大多有著嬌豔的紅,《睡美人》的少女們則是如同客棧厚重窗簾的暗紅色。還在青春,就已經黯淡。

旁邊一本正經的老人,反而在青灰色的臉上浮現淡淡的桃紅。

raw-image

閃爍著美麗光輝

加西亞·馬奎斯因為受到《睡美人》的觸發,77歲的時候寫了架構類似,結局雖不中也不遠矣的《苦妓回憶錄》。

年老的谷崎潤一郎在小說《瘋癲老人日記 》裡面,不如有點夫子自道的說:「壞女人更讓我著迷」。這聽起來蠻適合想要,又不敢接近心儀女子的大男人,老男人的心理狀態描述。

瑪律克斯和川端筆下的睡美人跟苦妓,都不是惡女,不是壞女人。或者,他們就是?

因為他們一直都在沈睡中,重點是,主人翁看到他們的沈靜與聖潔,反而內心整個被洗滌過。

《苦妓回憶錄》的我,50歲之前,已經睡過514個女人。他想在90歲生日,送自己一個充滿瘋狂的夜晚。 但是,沈睡的少女,卻讓他陷入了「羞恥、傷感的情緒中」。

因為她,我在生命中第九十個年頭過去時第一次面對了自己的本性。

江口老人最後一次光臨客棧,淩晨發現旁邊的黑姑娘不知為何已經氣絕。女主人馬上幫他換另一個姑娘:「白姑娘裸露的身軀躺在那兒,閃爍著美麗的光輝」。

raw-image

所謂享樂跟寬容

討論日本文化的經典之作《菊與刀》裡面談到,日本人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日本社會對感官享樂的寬容就是對此的補償。

睡美人客棧不僅存在於半世紀前˙的日本,十五年前的哥倫比亞,現在應該還存在於不同的城市中。所謂享樂,所謂寬容,所謂補償,一直在翻新。

藝術家在變當中,發現了不變的道理,在不美當中發現了美。

這種美,提醒了我們,生命是複雜的,羞恥傷感年老色衰都可以得到昇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立亨的李想世界的沙龍
24會員
171內容數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充滿孤兒意識、欠缺安全感的弓子,無論她的人生抉擇如何,都有著淡淡的美麗與悲哀。 (一)川端文學的悲哀感 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Kawabata Yasunari),一般說來,其文學特點為孤絕、淒美、宿命、幽微、疏離、虛無、徒勞與悲哀。特別是川端文學的悲哀感,咸認來自
Thumbnail
#充滿孤兒意識、欠缺安全感的弓子,無論她的人生抉擇如何,都有著淡淡的美麗與悲哀。 (一)川端文學的悲哀感 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Kawabata Yasunari),一般說來,其文學特點為孤絕、淒美、宿命、幽微、疏離、虛無、徒勞與悲哀。特別是川端文學的悲哀感,咸認來自
Thumbnail
對於川端康成不時在作品表露無限綿延思懷的心境揣摩,在我看來,它是時間被碎片化社會底下不再出現的上古神物。強烈的矛盾,致使如果要進入川端文字並非容易的事。
Thumbnail
對於川端康成不時在作品表露無限綿延思懷的心境揣摩,在我看來,它是時間被碎片化社會底下不再出現的上古神物。強烈的矛盾,致使如果要進入川端文字並非容易的事。
Thumbnail
《菊與刀》裡面談到,日本人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日本社會對感官享樂的寬容就是對此的補償。川端康成筆下的《睡美人》客棧,不僅存在於半世紀前˙的日本,十五年前的哥倫比亞,現在應該還存在於不同的城市中。所謂享樂,所謂寬容,所謂補償,一直在翻新。
Thumbnail
《菊與刀》裡面談到,日本人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日本社會對感官享樂的寬容就是對此的補償。川端康成筆下的《睡美人》客棧,不僅存在於半世紀前˙的日本,十五年前的哥倫比亞,現在應該還存在於不同的城市中。所謂享樂,所謂寬容,所謂補償,一直在翻新。
Thumbnail
川端康成的夫人秀子曾說,最能表現川端康成性格的是他那雙銳利的眼睛,而好友吉行淳之介也說,那雙大眼睛最大限度地張開,那雙眼是嚼噬對象的眼,也許,為了親眼看到曾經映照在那雙眼底的風景,來到內伊豆,窗外,積雪滿山遍野。 曾經留在川端康成眼底的風景,也映現在我的眼中,如果細看我的瞳孔,飄雪的溫泉,氤氳繚繞。
Thumbnail
川端康成的夫人秀子曾說,最能表現川端康成性格的是他那雙銳利的眼睛,而好友吉行淳之介也說,那雙大眼睛最大限度地張開,那雙眼是嚼噬對象的眼,也許,為了親眼看到曾經映照在那雙眼底的風景,來到內伊豆,窗外,積雪滿山遍野。 曾經留在川端康成眼底的風景,也映現在我的眼中,如果細看我的瞳孔,飄雪的溫泉,氤氳繚繞。
Thumbnail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豐碑,他的文學作品中展現出了日本傳統文化和當時的社會環境。物哀思想作爲構建日本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成爲日本文人寓情於景、寄託哀愁的普遍介質。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中,也處處能感受到這種悲觀主義哲學。本文以其小說作品《雪國》爲中心,從日本傳統的物哀思想出發,探尋《雪
Thumbnail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豐碑,他的文學作品中展現出了日本傳統文化和當時的社會環境。物哀思想作爲構建日本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成爲日本文人寓情於景、寄託哀愁的普遍介質。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中,也處處能感受到這種悲觀主義哲學。本文以其小說作品《雪國》爲中心,從日本傳統的物哀思想出發,探尋《雪
Thumbnail
我去過金閣寺,那個美是說不上來的,她既非精巧細緻也非無懈可擊,但是在售票口處就開始心跳加速,畢竟金閣寺的美已經聞名世界。如同書裡說的: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裡卻也看不見。三島由紀夫將這樁灰燼化作永恆的藝術,無疑是對死亡美學的崇敬,如同三島晚年決定切腹結束自己生命一樣。
Thumbnail
我去過金閣寺,那個美是說不上來的,她既非精巧細緻也非無懈可擊,但是在售票口處就開始心跳加速,畢竟金閣寺的美已經聞名世界。如同書裡說的: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裡卻也看不見。三島由紀夫將這樁灰燼化作永恆的藝術,無疑是對死亡美學的崇敬,如同三島晚年決定切腹結束自己生命一樣。
Thumbnail
讀著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景色,心中浮現的是記憶裡的小樽市,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雪的城市。書的開頭寫道:「夜空下一片白茫茫」,這份意象與小樽運河旁,沿著河道不斷延伸到地平線的白色平原重疊在一起。幸好畢業時有到北海道旅行一趟,否則,也許會難以想像這雪國的景象。
Thumbnail
讀著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景色,心中浮現的是記憶裡的小樽市,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雪的城市。書的開頭寫道:「夜空下一片白茫茫」,這份意象與小樽運河旁,沿著河道不斷延伸到地平線的白色平原重疊在一起。幸好畢業時有到北海道旅行一趟,否則,也許會難以想像這雪國的景象。
Thumbnail
既不是島村也不是駒子、更不是葉子或是他們之間的任何劇情——川端康成想寫的不過就只是是這種「美」而已。也因此這部小說彷彿沒有一個實在的落腳處,而是懸浮在空氣之中、充滿了透明感,並融合了一抹抹哀愁。
Thumbnail
既不是島村也不是駒子、更不是葉子或是他們之間的任何劇情——川端康成想寫的不過就只是是這種「美」而已。也因此這部小說彷彿沒有一個實在的落腳處,而是懸浮在空氣之中、充滿了透明感,並融合了一抹抹哀愁。
Thumbnail
川端康成的《睡美人》,是在一間神秘的旅宿裡,專找少女陪睡耄耋之客之故事。雖然在描繪上官能、耽美,然並非以情色為目的,主要是描繪精神上對於生命慾望的不甘與抗衡。五十年後澳洲導演茱莉雅李重新以睡美人角度改寫劇本,以視點的錯置詮釋「入佛界易,入魔界難」。相互對照下,或許才更能川端最傲然的美學與心靈風景。
Thumbnail
川端康成的《睡美人》,是在一間神秘的旅宿裡,專找少女陪睡耄耋之客之故事。雖然在描繪上官能、耽美,然並非以情色為目的,主要是描繪精神上對於生命慾望的不甘與抗衡。五十年後澳洲導演茱莉雅李重新以睡美人角度改寫劇本,以視點的錯置詮釋「入佛界易,入魔界難」。相互對照下,或許才更能川端最傲然的美學與心靈風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