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與規劃老年生活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在2年後,也就是2025年,即將進入老年人口逾20%的超高齡社會,從高齡人口10%躍昇到20%,法國花了 76年,美國63年,台灣居然只有短短19年,因應期實在非常短,每個家庭或政府恐怕也都來不及做好組織結構調整的準備吧!

  現在每個家庭人口愈來愈少,因此對於失能或罹病的長輩,家庭也逐漸失去長期照護的能力,因此如何建構足量且值得信賴或費用適宜的安養中心或居家照顧的專業人才,政府必須很認真的面對之外,如何將醫療院所的資源做最好的利用,也需要訂定法規與想辦法讓民眾的觀念改變。

  台灣雖然在2000年5月已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將生命未期的病人的痛苦減至最低,能平安有尊嚴的離開人世,可是台灣簽署DNR放棄急救意願書,也就是事先同意當面臨治療無效的未期患者,不進行插管,使用呼吸器或心肺復甦術,種種以科技來「延長死亡的過程」的方法,這些只會增加患者鉅大無比的痛苦,也耗費許多的醫療資源。

  這種臨死前被五花大綁、電擊、全身插滿管線,幾乎是肢離破碎的死去,或者變成靠呼吸器活著的植物人,成為家庭或社會的累贅,這種情況我還在醫院工作時,看到許多這樣的病人,據統計,台灣每年有十多萬未期病人得不到善終,形成患者、家屬、醫療人員與國家資源的四輸情況。

  因此,如何在活著的時候很清楚明確地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包括臨終前的醫療處置,是非常重要的事。這些年我有一些朋友在推動預立遺囑的觀念,提倡不管年紀大小每人每年都要找個時間檢視自己一生,留下遺囑,包括當你有一天要離開時(聖嚴法師曾提醒我們思考「意外或明天那一個先到,誰也不知道」),你要跟那些人說那些話?身後事要如何處理?以及自己心愛的東西要如何處理?

  在填表單,寫遺囑的過程中,我們會去思考我們這一生是如何過的(這也能促使我們往後會更積極地朝我們真正想過的方向前進),也更會珍惜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因為在回顧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事想做卻還沒有做,有那麼多人該去感謝,有那麼多值得回味的生活。

  近代高僧,印光老和尚在床頭掛著一個大大的死字,他說:「修道之人,心中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

  德國作家紀德也這麼認為:「不是經常想到死,是不能令人充分體會到每一瞬間的價值的。難道你不明白,每一瞬間假使不襯托在死亡這片漆黑的背景上,它就不會有這種可愛的光影。」

  當我們能夠坦然正視病與死的必然,預做安排與準備,也因此更能對如何好好的活,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產生出更積極的想法與做法。對於害怕死亡,或極度眷戀這肉體與這世間的人而言,聖嚴法師也提供一個方法:「要想著自己有無限的過去與永遠的未來,這是接受自己最好的準備。」的確,若能體會我們此世的生命是暫時的,或許就能放鬆對生命過度控制的偏執,然後才能好好的享受生活。

  我欣賞文天祥所說的:「存心時時可死,行事步步求生。

 」意思是說:只有常常想到死亡,我們才會好好活著;也只有為死亡做好準備,我們才不會留下遺憾。

  我也將它引申為:「人生太長,長得必須魂牽夢縈;人生卻又太短,短得必須活出精采。」從每一天的生活來看,人生很長,長到我們必須不斷地去追尋、去跟世間萬物有所連結,那麼這一趟人生才有意義;同樣地,人生又實在很短,短得我們必須時時珍惜與把握,才能活出精采。

  如何才能覺得人生了無遺憾,活得有價值呢?我認為是做公益,在不為名、不為利的付出中,最能給生命帶來改變,找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raw-image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到哪裡去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何尋找新的興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可可夜總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試著以長者的視角思考––面對與改變某天在和個案M先生的治療過程中的閒談,提到了他母親的狀況。彼此分享了經驗與所見,而後產生的隨筆與反思
    avatar
    物理治療師 Bill
    2023-06-27
    勇於面對與實踐,你就是生活實踐家你有遇過這樣的經驗嗎? 你愈不希望這件事發生,這件事就恰巧被你遇上了; 你討厭遇見誰,偏偏就常遇見他; 你平常都有帶雨具,卻都沒下雨, 今天難得偷懶沒帶,下午就變天給你看; 面對這樣的「莫非定律」,你會選擇怎麽做呢? // 面對大魔王(此指:內心不想面對的人事物)), 一般人的心態總是會
    Thumbnail
    avatar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2023-05-11
    面對與逃避我不想再逃避了 歡迎來到傍晚電台。傍晚電台的宗旨是希望你在這裡能盡力地解放自我,與自我和解。希望你能在這短暫時光中,找尋遺失的自我。 您有一封來自傍晚電台的信 致目前的你: 展信佳,最近還好嗎?應該還睡得著吧?
    Thumbnail
    avatar
    解放靈魂深處之傍晚電台
    2023-03-06
    【書選閱讀#055】結構洞:面對超連結世界的七個簡單規則,更好理解與看清網路經濟運作的規律這是一本討論在網路經濟時代如何做好管理的書。在這個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網路結構中,存在著許多該連結而未連結的節點,稱之為結構洞。填補了結構洞,打破了社會不流動,就是商機,會為企業帶來資訊與控制的優勢。
    Thumbnail
    avatar
    劉奕酉
    2022-12-15
    面對與靜待 他們迫不及待要為鼓掌找出理由,我們則要為了掌聲,拼命理解:一個人到底該怎樣來面對下午四點五點的太陽。 莫強求 秋後也要等上三季,才能再次掃落葉,一點也不強求,通情莫過於強求,意亂情迷,迷情會反噬自己,強求亂了心頭。
    Thumbnail
    avatar
    一夫
    2022-06-20
    以職涯規劃與自主學習面對人工智慧時代的挑戰人工智慧是一種可以藉由學習、感知、推理協助決策,採取行動並且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資訊科技;人工智慧藉由大數據取得資料來源,經由機器學習進行資料分析,伴隨著而來的是五大趨勢:大數據Big data、人工智慧AI、資訊安全Security、物聯網IoT、雲端運算Cloud,簡稱BASIC。
    Thumbnail
    avatar
    林易璁工作力教練
    2022-01-08
    面對職涯規劃與人我情份,該怎麼選擇?雖然現在職場生活就是生活,已經沒有什麼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了,但我們心底清楚:空間再小、再沒辦法平衡,工作與私人的界線還是存在。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煩惱這樣的、那樣的事,就是搞混了兩件事之間的界線差異。
    avatar
    拜倫思維筆記
    2022-01-05
    如何面對語言衝突?台灣本土語言的處境都非常危險,許許多多的文化都正隨著長輩們的離開而消失,我們必須把握時間,在這幾年中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來保護各族群文化,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彼此無謂的爭辯之上。
    Thumbnail
    avatar
    林艾德
    2020-03-28
    從指間流逝的生命,面對與放下 35歲,男性 一年前接受心臟移植 術後一度恢復得不錯,活力充沛彷若新生 幾個月前突發嚴重排斥 入院後檢查發現是一種先天性疾病 霸道的惡勢力佔領了全身 預告不久之後,我們都將兵敗如山倒
    Thumbnail
    avatar
    黃心怡
    2019-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