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主義心理學仍然有其價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學習教育心理學之前,通常會先學習普通心理學,因為主軸先有概念,學習分支才不至於迷失。在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過程中,我發現旁人在爭論社會議題的過程中,常常顯露一個隱形問題:行為主義心理學是否只適用於孩童?不適用於成人?例如:捐血送衛生紙比較有效,還是道德勸說多捐血比較有效?乖寶寶貼紙不要太常使用,會降低學童的長久學習動機?口頭規勸成人愛護大自然比較有效,還是隨手撿垃圾送飲料比較有效?這個隱形問題的前提,在於大人想得比小孩還多。更深層思考,思考這件事是否是人類獨有?

行為主義心理學建立於動物觀察、人造環境控制變項的行為實驗、成果推論於人類,建立「心理學第一勢力」。而人文主義主張人為萬物的尺度,主張人與動物不同,行為主義的動物觀察成果推論於人類真的合適嗎?認知心理學派認為人的心理活動,不應該只觀察外顯行為,心中的思考活動應該也要考慮。早期認知心理學派認為人類不同於動物,是會思考的。以行為主義和認知心理學之間的爭論來探討,人類是否為地球上最特別的生物?

好多好多問題在我腦中盤旋,懸而未解,直到我看完朋友介紹的《鳥的生活》一書,才解開心中的疑惑。《鳥的生活》打破只有人類才會思考、學習語言、製作工具的迷思。海鷗會思考,利用垃圾車,常常搭便車去75英哩(121公里,大約相當於台中到台南)以外的地方吃飯。鳥類有方言,也有通用鳥語。通用鳥語是「杜鵑鳥(寄生鳥)來啦!圍攻牠!」園丁鳥雄鳥會因為雌鳥喜歡美的事物,努力創造美求偶庭(非育雛用鳥窩)、學唱歌跳舞吸引異性。叢塚雉建造孵蛋的恆溫大土塚,增加或減少有機物材料,以控制恆溫華氏91度(攝氏33度,順帶一提,人體體溫約攝氏37度)。這樣說起來,思考這件事並非是人類獨有。

以鳥的思考與行為反思人類,行為主義仍然適用於成人。閱讀醫護人員的分享文章,以民生物資作為施打疫苗、捐血的誘因短期內最有效。閱讀富人的書籍,致富的法則為購買喜愛的物品,成為工作賺錢的誘因。觀看新聞會發現,超市集點換購廚具大熱門。由此可知,行為主義心理學仍然有其價值。鳥的智慧,尤其是渡鴉和啄羊鸚鵡,勝過人類孩童,人類不是為地球上最特別的生物。



avatar-img
3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乾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家的貓現在7歲,活跳跳在家裡搗蛋,然而在牠大約2、3歲的時候,差點因為泌尿道堵塞過世。飼主飼養貓咪,特別是曾經泌尿道堵塞的公貓時,除了盡快看獸醫之外,日常生活該注意什麼呢? ChatGPT給了以下建議:
細菌覺得塑膠好好吃? 細菌大概會吐槽人類為什麼要吃生物屍體?
對於開放空間的反思。
我家的貓現在7歲,活跳跳在家裡搗蛋,然而在牠大約2、3歲的時候,差點因為泌尿道堵塞過世。飼主飼養貓咪,特別是曾經泌尿道堵塞的公貓時,除了盡快看獸醫之外,日常生活該注意什麼呢? ChatGPT給了以下建議:
細菌覺得塑膠好好吃? 細菌大概會吐槽人類為什麼要吃生物屍體?
對於開放空間的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第一部分:放棄:一切始於心理 第一章:鳥、蜜蜂與體操運動員能教我們什麼 第一章《鳥、蜜蜂與體操運動員能教我們什麼》探討了放棄的生物學基礎,並以諸如鳥類、蜜蜂和人類的行為舉例,說明何時該適時停止以確保生存或取得更佳成果。 ---知識卡--- 鳥類的行為示例: 加拉巴哥群島的雀鳥:牠們會放棄徒
Thumbnail
擬人化的想像力使人類能夠將情感投射至動物,並賦予其情感與生命價值,這是動物權思考的基礎。然而,現實中人類往往將動物視為工具或商品,這與現代社會強調的平等與人道精神相違背。解決流浪動物或動物疫情等問題,應注重源頭教育與規範,而非短視的撲殺策略,方能實現對生命的真正尊重與保護。
Thumbnail
事件本身沒有好與壞,是我們下意識地根據經驗或知識來判斷的。什麼意思?人類的成長需要備受呵護,而不像小羊或小鳥在出生後幾天,就能夠獨立行走或飛行。在人生是白紙的情況下,我們接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例如:「這樣做......
Thumbnail
「蛤?你不覺得行為治療很像把人當動物嗎?」 多年以後我突然回想起一個朋友這麼問我。 當然也可以理解她這麼說的原因,古典制約、操作制約,不,說得更直白一點,做對就給你獎賞,做不對就是懲罰來和你說哈囉(如:跳火圈的獅子)。 腦袋裡另一部分也在想:「欸~我覺得人也算動物的一種耶~」 但對我來說,心
Thumbnail
行為學大師史金納教授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我偏愛觀察人類外顯行為,不過這位行為學派巨擘提出「行為永遠強化行為」。進一步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發現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無法僅用古典或操作制約來定義。同時,運用心理學小技巧以達成目標,但人類的行為複雜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鳥類救傷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造成鳥類非自然死亡的因素有很多,比例最高的是路殺和窗殺,人類不斷開墾,拓展人類用地,侵占鳥類原有的居所,人鳥共享居住地的比例越來越高,一些人類還認為這些鳥類很討厭,牠們的糞便確實很討厭,但人類也不想想自己做了多少破壞環境的事情。把東華還給鴿子吧。 如果我跟我同學講「
Thumbnail
    人是一種以自我中心為主的生物,幻想著自已比別人厲害,自已隨便一站就能高過任何人,剛開始沒多久,就幻想自已能夠成功。     每個人都是,我敢篤定。井底之蛙、窺豹一斑 、鼠目寸光這三個在人類初級大致上都有。     初級是什麼?12歲以下 那為什麼是這個範圍因為“社交” “見識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Thumbnail
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第一部分:放棄:一切始於心理 第一章:鳥、蜜蜂與體操運動員能教我們什麼 第一章《鳥、蜜蜂與體操運動員能教我們什麼》探討了放棄的生物學基礎,並以諸如鳥類、蜜蜂和人類的行為舉例,說明何時該適時停止以確保生存或取得更佳成果。 ---知識卡--- 鳥類的行為示例: 加拉巴哥群島的雀鳥:牠們會放棄徒
Thumbnail
擬人化的想像力使人類能夠將情感投射至動物,並賦予其情感與生命價值,這是動物權思考的基礎。然而,現實中人類往往將動物視為工具或商品,這與現代社會強調的平等與人道精神相違背。解決流浪動物或動物疫情等問題,應注重源頭教育與規範,而非短視的撲殺策略,方能實現對生命的真正尊重與保護。
Thumbnail
事件本身沒有好與壞,是我們下意識地根據經驗或知識來判斷的。什麼意思?人類的成長需要備受呵護,而不像小羊或小鳥在出生後幾天,就能夠獨立行走或飛行。在人生是白紙的情況下,我們接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例如:「這樣做......
Thumbnail
「蛤?你不覺得行為治療很像把人當動物嗎?」 多年以後我突然回想起一個朋友這麼問我。 當然也可以理解她這麼說的原因,古典制約、操作制約,不,說得更直白一點,做對就給你獎賞,做不對就是懲罰來和你說哈囉(如:跳火圈的獅子)。 腦袋裡另一部分也在想:「欸~我覺得人也算動物的一種耶~」 但對我來說,心
Thumbnail
行為學大師史金納教授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我偏愛觀察人類外顯行為,不過這位行為學派巨擘提出「行為永遠強化行為」。進一步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發現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無法僅用古典或操作制約來定義。同時,運用心理學小技巧以達成目標,但人類的行為複雜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鳥類救傷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造成鳥類非自然死亡的因素有很多,比例最高的是路殺和窗殺,人類不斷開墾,拓展人類用地,侵占鳥類原有的居所,人鳥共享居住地的比例越來越高,一些人類還認為這些鳥類很討厭,牠們的糞便確實很討厭,但人類也不想想自己做了多少破壞環境的事情。把東華還給鴿子吧。 如果我跟我同學講「
Thumbnail
    人是一種以自我中心為主的生物,幻想著自已比別人厲害,自已隨便一站就能高過任何人,剛開始沒多久,就幻想自已能夠成功。     每個人都是,我敢篤定。井底之蛙、窺豹一斑 、鼠目寸光這三個在人類初級大致上都有。     初級是什麼?12歲以下 那為什麼是這個範圍因為“社交” “見識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Thumbnail
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