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與騎象人】智慧才是最後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唯一觀點

2022/11/0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明知道該早睡、明知道手搖飲不宜每天一杯、明知道Netflix影集不應該一天就追完,許多許多腦子明知道,身體卻好像不聽使喚。
這就是書名所形容的,大象是我們放任不受拘束的「心」,而我們的「智」是那位騎象人。
理性,應該只是激情的奴隸,除了服從之外,沒有其他可能。
- 蘇格蘭哲學家 David Hume
大象是本能、情緒、直覺;騎象人則是理性與智慧。
但怎麼「心」和「智」,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床頭吵,床尾有時還不合,各行其是?整本書就是要教會我們:騎象人學會馭象,才能真正自由。
自律是通往自由的道路。
騎象人學會馭象,才能真正自由。

情商高,理性力必然技巧高超


人腦內建兩個系統:
  1. 控制化系統:需要高度意志力、脆弱的、易疲乏 ➜ 象
  2. 自動化系統:全年無休、不費力 ➜ 騎象人
單靠意志力,控制化系統是很難打趴自動化系統的。所以又向慾望屈服不是你意志力太薄弱,而是你缺少了一些馴服大象的技巧。

通俗心理學說明 ➜ 認清吧!沒有事實、只有感受

所有幸福與不幸,都是比較出來的。
發生在世上的任何事,唯有透過個人對事件的詮釋才能影響到自己。所以只要我們能控制自己對事件的詮釋,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你認為生命是什麼,他就是什麼。
- 人際關係學大師卡內基

讓你不幸福的三種原因

❶ 情感促發效應

人類喜歡跟自己有共同處、相近的人。所以說,做同樣的事,例如社團、運動等)等一切互相模仿的行為,是人際關係的黏著劑。
種族對立、膚色歧視,便是因人類天生對與自己有明顯落差的人反感,而被偏見及框架所誤。
最常出現在智慧大師寶典的兩個詞:愛或互惠,他們是我們人與人連結的強大力量。群居性、互惠是人類本能;知恩圖報、有仇必報是人類天性。

❷ 負面傾向

物種設計原理:為了避開傷害,負面感受比正面感受來得更強烈、更快、更難以克制。

人際關係互動中,一句批評的話或一個惡意行為所造成的傷害,起碼要有五個善意行為才能彌補。
一點點病痛我們就感覺得到,而健康的活蹦亂跳,我們卻毫無知覺。
_ 富蘭克林

❸ 強大的遺傳基因

對所有個性特質、喜好,基因都有貢獻。
同卵雙胞胎的相似度高於異卵雙胞胎。
左腦皮質:趨近導向 ➜ 樂觀
右腦皮質:迴避導向 ➜ 悲觀
你天生擁有悲觀還是樂觀體質?

讓失控的心受控的最佳解:靜坐

所謂靜坐,是有意識地去操控想法,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或一個字、一個影像上,將雜訊通通退散腦外,頭腦放空。
對佛陀來說,心裡依戀好比賭盤,別人在轉輪盤操控這場賭局以及你的情緒,越沈迷輸得越慘。唯有離開賭桌,才能離開不安的內心,你放棄贏的快樂的同時,也放棄了輸的痛苦。而後者絕對強烈於前者。

其實我們都很自以為是

馬基維利:「大部分的人都滿足於外表建構的假象,樂於以假當真,事物的表象比真相更具影響力。」
人們總是 default 好自己的認知,再去尋找符合自己認知的想法跟理由。我們總有莫名自信認爲自己立場理性客觀。
貪婪、野心、自尊心太強、道德理想主義
邪惡的四大成因,你中了幾個?

天真實在論(Naive Realism)

總相信自己看到的才是事實,別人應該也明白,跟我想的一樣!
如果不一樣,那就是他還沒看明白,要馬是他們自己被自己的意識形態所蒙蔽。
人類是一懸浮在自己所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
_ 人類學家 Clifford Geertz

幸福的兩個原則

進展原則

朝著目標前進比達成目標幸福。
幸福感的Max值發生在過程而不在結果。
成功之時,一切已結束;努力的過程是最幸福的。
_ 莎士比亞

❷ 適應原則

  • 人們往往會高估自己情緒反應的強度及持續性。
  • 人的心裡對變化敏感,但對絕對狀況,心裡的反應就會鈍化。不管你是中樂透還是下半身癱瘓,不出一(平均而言),你就會恢復原有的快樂基準線(驚)。
  • 遇變化:適應 ➜ 習慣 ➜ 矯正。
    人對現況的判斷是以比自己目前適應得更好或更壞為基準。「適應」是神經元的特性,當新的刺激出現神經細胞便會產生強烈反應,但之後,神經細胞會逐漸習慣,還會自我校正去調整自己。
  • 人生際遇如何並不重要,不管是好運、厄運,最後都會回歸自己幸福的起始點(大腦預設系統的快樂程度)這基本上是由我們基因決定的。
佛陀&斯多葛學派因此主張,以經驗法則為基礎,主張追求外在世界的物質與目標並不能為人帶來永遠的幸福。人必須修煉自己的內在世界(可控的,例如想法跟反應)才能真正快樂。

影響幸福的關鍵是先天還是後天環境?

  1. 基因對個人的平均幸福程度影響很大
  2. 大部分的環境及人口統計因素影響甚微

幸福也有公式!

幸福持久度(H)=天生遺傳(S)+生活條件(C)+可控因素(V)

三種學派分別重視:
  1. 正向心理學:關注生活條件(C)跟可控因素(V)
  2. 極端生物學:相信幸福持久度(H)=天生遺傳(S)
  3. 佛陀:關注可控因素(V),因此說要『處之泰然』
你站邊哪一派😏?

遇到這四件事你必須想盡辦法改善!

而有些外在因素認真會影響個人幸福,請盡快改善:
  1. 噪音
  2. 通勤
  3. 自我掌控感:上述兩個惱人,是因為我們無法掌控他們。人類天生需要參與度與掌控度。
  4. 羞愧感:有魅力的人並不會比沒魅力的人更加幸福。但一個人的外表改觀後(整形或減重之類),變得更自信後,確實會提升幸福度。
  5. 人際關係:若我們正處在一個非良好的關係中,請注意前面提到的中樂透和癱瘓都可以適應,唯有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我們無法適應,這種傷害每天都會一直持續(會帶來大量負面情緒的關係該封鎖的趕緊封鎖了罷 🚬 )

選擇多了就快樂了嗎?

有了選擇反而讓人們不快樂,但我們卻很重視選擇,而且處心積慮的要讓自己有選擇。尤其發生在追求高CP值者(被朋友封為CP女王的本作者表示:😳)。
大部分人是較能滿足現狀者,便能用輕鬆態度來面對選擇。
顏值高的女生或許選擇另一半的機會比別人多了狠多,但她因此陷入選擇的地獄,總覺得肯定有更好的在等著她,以及到底如何選到最好?
難以真正『定下來』的她比顏值平民快樂嗎
🤔
伊比鳩魯:智者時不重量但重質

丟直球會比較健康

  • 能表達自己情緒的人(適當宣洩不爽)比較健康
  • 樂觀比悲觀的人更容易從逆境中獲益,原因在他們擅長為做的事賦予意義(悲觀的人murmur:意義是尛?)
  • 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可有效幫助你找出意義(寫著寫著就找到了!)
梭羅:我們只能活1/4的人生,何不宣洩出來,打開大門啟動人生,把所有感覺通通用上。

談智慧

智慧是一種能讓我們在兩者間取得平衡的內隱知識。
智慧不是別人給的,一定得靠自己去發現。只有自己的智慧才是最後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唯一觀點。
_ 法國文學大師 Marcel Proust
  • 外顯知識:學校教的知識
  • 內隱知識:是個人價值觀,是日積月累磨鍊出來的智慧,是『知其所以然』而非『知其然』
無知的人看事情非黑即白,有智慧的人明白有灰色地帶,能在自己與他人需要,以及非當下人事物的需要之間找到平衡點。

有智慧的人這樣面對生活

改變自己來適應新的環境(積極面對) ➜ 塑造環境(自我調適) ➜ 選擇新環境(改變人生計畫或方向)

施真的比受更有福?

古人跟富蘭克林對道德秉持同個信念:人們只有在大象受到良好訓練後,才能學會美德。且這項訓練需日積月累,不斷重複,方可奏效。
  • 心理學家Jane Piliavin曾對捐血人進行研究,證實捐血真的會讓捐血人感到幸福,對自己感到滿意。
  • 針對『義工』的研究報告顯示:助人確實對自己有益,但有益的方式不盡相同。
  • 服務學習使青少年的犯罪率降低。
  • 密西根大學的布朗教授研究顯示:給予配偶及親友較多幫助與支持的老人,活得更久。

佛洛依德:一個人應該愛與工作才能活得好

了解哪些工作能帶來滿足感,關鍵在「工作自我引導」強度。

從事低複雜度,高重複單調性工作的人,對工作產生的疏離感、無力越高。工作愈有變化、具挑戰性,對工作滿意度則高於前者。
人知道如何愛人、如何工作,就能在世上活得精彩。
Work for your love, love your work.
_ 托爾斯泰
當人們肉體、心裡及社會文化三個生存層次的生活連貫一致時,人就會找到人生的意義。
幸福之道在中庸。幸福無法直接找到或獲得,須具備一定條件,然後再耐心等待。人能從群體中感受到超越自我的意義感,才能過上有意義的人生。
象與騎象人: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正向心理學經典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Finding Modern Truth in Ancient Wisdom
本書適合的人類|
對心理學有興趣、想了解人格天賦潛能、想將自己心一層一層如洋蔥撥開、自律自我成長
作者| Jonathan Haidt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
推薦指數|💛💛💛💛💛
16會員
21內容數
Fianne,已讀 Podcast 的 Host。30分鐘有找,聊一本書。白天是fintech打工的行銷經理,假日是上山下海的野人,不滿一年的數位遊牧新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