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3. Cultural shock

更新於 2023/07/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的天氣是羽絨衣相伴。

上週遇到了來自日本和印度的program students和立陶宛的fellow Ausrine,Ausrine說她有來過台灣,問我們來自台灣哪裡。我說來自高雄,她說:「我知道!是不是那個整個城市大家都穿著傳統服飾在街上走來走去的那裡?真的很酷!」腦中浮現Cosplay? 還是同人展?不過她是說「traditional custom」我愣了半晌,「I … don't think I’ve done that」「Or maybe it’s Korea?」我也覺得可能在講韓國,會有很多觀光客穿韓服走來走去。此時旁邊的Julia大笑說:「你們兩個要不要give a presentation來介紹台灣和你們的studio,現在這裡除了Ausrine 之外沒有人認識台灣啦!」歡迎台灣朋友和66夥伴底下留言提供建議🙏🙏🙏
----------------------------------------------

每週大概會遇到一天需要高強度的社交模式。

上週五Julia邀請大家下班後去她家聚會,下班一起去超市採買pizza、洋芋片和啤酒,話題從番茄怎麼種、各國關係遠近的稱呼、法律上婚前婚後名字的變化、Saints的故事、到歐盟各國的關係等等,不知道是不是這裡真的很法國, 8個人從六點一直聊到十二點半,坐在沙發上說話配酒。很有趣的是,在場沒有荷蘭人,總是用「我們在荷蘭啊!所以怎麼沒有荷蘭代表說說荷蘭是怎麼樣的啊!」結尾。很Chill的公寓裡牆上掛樹枝、紙鶴、畫、古董鐘、旅行照片,和裝著洋酒的地球儀,以及到處都出現的薰衣草束。聊到名字和宗教,我說我的名字是「Jade」和「Palace」的組合,盈靜是「full/you have enough」和「quiet/serene」,日本人momoko說她是peach girl,紐西蘭人Alexandra的姊姊是Victoria說全家都是戰士,Julia說他就是Julia,相較之下中文名字解釋起來意境非常美麗。

另外也聊到臺灣修復傳統廟宇文物,大多數時候都需要進行一些儀式,我們形容如何「擲筊」「two red pieces, slightly curved like the moon」他們聽得很開心,他們說修教堂文物時一般只要保持莊嚴show respect就行。

同事們普遍都有不同國家的生活背景,要很努力習慣各種語速口音和用字習慣,光是把耳朵跟上聽懂就很難,還盡可能地回應,回去都會好累好累。我們的supervisor是波蘭人德國長大英國唸書荷蘭工作,因此他會和同事們切換語言溝通,有時是波蘭工作室,有時是荷蘭工作室,最近像德國工作室。記得有一次Carlota說「在葡萄牙6歲就學英語,而且葡萄牙語比英語難上許多,怎麼可能不會講?」,想想歐洲語系也大多有相似之處他們學起來應該有比較容易吧?🤔

比如說上次有訪客問了「請問你們知道Marc在哪裏嗎?」我正想回答的時候,Carlota回「Sorry, we don't understand Dutch」,我才發現原來我隱約聽懂荷文了!昨天是SRAL 35週年盛會,我也聽到來賓用荷文問了紐西蘭同事「請問下午幾點開始?」,同事用英文回答後,對方愣一下和他說「真不好意思,我從您的外表沒辦法判斷我應該說英文」原來紐西蘭同事也聽懂一些荷文了。

SRAL 35 Symposium 的12場發表只有3場in English,同事大家都紛紛來關心我們有沒有enjoy the day …

但除此之外,倒是很enjoy 工作室的工作。

這兩週結束了前一個案件,收到的新任務是一幅來自主教蒐藏的畫作,上面畫著耶穌、小孩和小羊。空間廢棄後主教將一批畫作捐贈給SRAL作為修復教育用途,因此可以盡情地在上面做嘗試,學習了兩種SRAL自己發展的technique,帶我們的Joanna 總是很有耐心地說明細節,讓我們自己操作後,詢問我們再說明他的判斷依據,我們提到臺灣的方式和情況,也會停下來和我們討論說說他的看法。總之,是蠻有收穫的一週:)


2022/10/3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至今還沒有習慣這裡的天氣,三天前是睡醒12度,下班26度的氣溫,昨日平均17、18度,今天大概是12、13度,成天陰雨綿綿,總之這樣奇怪的天氣變化,感覺整個城市的人都出現喉嚨痛和酷酷嫂的症狀。 第一天已經筋疲力竭的兩位亞洲代表,在聚會上幾乎沒有講話,野餐到8點天都不黑。
一邊打字外頭下起了雨,雨季正式要開始了。 出發前一天,在家裡巷口的牛肉麵店,看到一台機車的車牌是222-PTH,「這不是我的車嗎?」,然後晚上知道種在學校的曇花開了,一年只開一次也只開幾小時的曇花開了,好兆頭。想起來阿公種了30幾年的鐵樹,也選在今年開了。
至今還沒有習慣這裡的天氣,三天前是睡醒12度,下班26度的氣溫,昨日平均17、18度,今天大概是12、13度,成天陰雨綿綿,總之這樣奇怪的天氣變化,感覺整個城市的人都出現喉嚨痛和酷酷嫂的症狀。 第一天已經筋疲力竭的兩位亞洲代表,在聚會上幾乎沒有講話,野餐到8點天都不黑。
一邊打字外頭下起了雨,雨季正式要開始了。 出發前一天,在家裡巷口的牛肉麵店,看到一台機車的車牌是222-PTH,「這不是我的車嗎?」,然後晚上知道種在學校的曇花開了,一年只開一次也只開幾小時的曇花開了,好兆頭。想起來阿公種了30幾年的鐵樹,也選在今年開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起停下來,聽首歌吧。 提醒 :下有非常難聽的髒話及自傷字眼,請謹慎閱讀。
Thumbnail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進到市區的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看完外派人的一天:臺商製造業的外派工廠生活體驗分享,來分享外派人市區版的真實生活。
Thumbnail
分享瑪莎在臺商工廠、美商貿易公司以及日商零售公司的外派生活經驗,包含了不同公司的外派工作安排和真實生活等多個方面。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和產業中,外派的狀態會有所差異。把眼光拉遠來看,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的現有條件和理想生活。在相同的企業管理命題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居英港人新鄉下阿占在香港的時候,有兩個鄉下:日本和台灣,每當有假期我便會到這兩個地方走一走,我愛日本的傳統文化與潮流飲食,我喜歡台灣的人情況和文青氣息,但移居英國後,回鄉路遠,不少香港人都會多去了歐洲旅遊。 阿占今次到巴黎主要是拍照﹐穿上西裝在景點和餐廳拍攝,感覺不錯,我只是一個普通人,當然不能說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台灣人的旅遊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尤其是日韓方面更勝。去築地市場的那天就好幾次聽到台灣口音的中文,幾乎每一天都會擦身而過台灣人,而辨別方式就是道地的台灣腔。旅行時因為在遠方的關係,遇到同鄉的人其實都會格外的感到熟悉、安心,會因為這樣即便不認識也會聊聊天或是分享旅行的一些小事。可能是因為太過平凡的"遇到"
Thumbnail
第二次實習,我選擇到日本神奈川。在這裡的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幾乎每天都讓我不小心脫口而出「這果然就是日本人啊!」我的生活圈離東京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然而,這並不影響這裡的人們擁有跟東京人相似的性格:謹慎、精緻且難以親近。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起停下來,聽首歌吧。 提醒 :下有非常難聽的髒話及自傷字眼,請謹慎閱讀。
Thumbnail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進到市區的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看完外派人的一天:臺商製造業的外派工廠生活體驗分享,來分享外派人市區版的真實生活。
Thumbnail
分享瑪莎在臺商工廠、美商貿易公司以及日商零售公司的外派生活經驗,包含了不同公司的外派工作安排和真實生活等多個方面。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和產業中,外派的狀態會有所差異。把眼光拉遠來看,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的現有條件和理想生活。在相同的企業管理命題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居英港人新鄉下阿占在香港的時候,有兩個鄉下:日本和台灣,每當有假期我便會到這兩個地方走一走,我愛日本的傳統文化與潮流飲食,我喜歡台灣的人情況和文青氣息,但移居英國後,回鄉路遠,不少香港人都會多去了歐洲旅遊。 阿占今次到巴黎主要是拍照﹐穿上西裝在景點和餐廳拍攝,感覺不錯,我只是一個普通人,當然不能說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台灣人的旅遊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尤其是日韓方面更勝。去築地市場的那天就好幾次聽到台灣口音的中文,幾乎每一天都會擦身而過台灣人,而辨別方式就是道地的台灣腔。旅行時因為在遠方的關係,遇到同鄉的人其實都會格外的感到熟悉、安心,會因為這樣即便不認識也會聊聊天或是分享旅行的一些小事。可能是因為太過平凡的"遇到"
Thumbnail
第二次實習,我選擇到日本神奈川。在這裡的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幾乎每天都讓我不小心脫口而出「這果然就是日本人啊!」我的生活圈離東京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然而,這並不影響這裡的人們擁有跟東京人相似的性格:謹慎、精緻且難以親近。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