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奧本海默:論斷的悖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微雷:評論內容涉及電影劇情,但不至於嚴重影響觀影體驗。

《奧本海默》好看嗎?作為傳記電影會無聊嗎?需要先做功課再去看嗎?以下是我的分析和評論,關於諾蘭是如何運用魔幻寫實,又是如何用量子力學中的悖論來描寫人生。

《奧本海默》宣傳圖

《奧本海默》宣傳圖

1.觀賞性高:連續懸念X魔幻寫實X主觀鏡頭

《奧本海默》具有相當程度的觀賞性,特別是以傳記電影來說。劇情緊湊,對話精彩,開頭幾分鐘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接著是一波又一波的劇情。幾乎沒有冷場,除了電影中後段試爆成功之後的聽證會在體感上有點沉悶,應該是因為片長三小時,又剛好在爆炸的視覺震撼後,注意力比較容易疲乏。但聽證會的尾聲又非常精彩,把劇情從外在世界拉向內心世界,帶來電影真正的高潮。

如此緊湊的劇情可以歸功於諾蘭流暢的敘事,在電影的每個階段都製造出懸念,吸引觀眾因想知道答案而繼續看下去。例如:到底誰是間諜、試爆會不會成功、聽證會的結果會如何。有些懸念相對不重要,但它們串聯起來就是很流暢,而且共同推進了故事的進行。

當然《奧本海默》的劇情還是不像《全面啟動》或《頂尖對決》那樣「好看」,但它畢竟是傳記電影,不是科幻電影。它承載歷史的重量,不能過度虛構,不能憑空丟出神奇機器。不過,諾蘭的非線性敘事及其所製造的懸念很大程度彌補了這點。此外,這部電影也使用我認為是魔幻寫實的手法來呈現奧本海默內心的掙扎。所謂的魔幻寫實,就是用魔幻的手法來呈現寫實的內容,是一種文學技巧。電影可以用主觀鏡頭來呈現出特定人物的主觀視角。在這部電影中,有許多鏡頭是用來呈現奧本海默的內心世界,同時也模糊了虛實的界線,因為觀眾無法完全確定現在的畫面是寫實還是虛構。這使得電影能在兼顧寫實的情況下,用誇張的畫面去描繪主角內心的風暴,增強了電影的觀賞性。


2.核心概念:論斷X悖論X求真

《奧本海默》有幾個比較明顯的概念,其中我認為比較適合作為主軸的是在開頭反覆出現的那句「誰能忍受自己的一生被公開論斷」(記憶中的字句,未必每字都記得正確)。這部電影的劇情主軸是奧本海默晚年所受到的檢視,包含左傾的政治傾向、促成原子彈爆炸、反對研發氫彈等,某種程度上也是奧本海默對自己的檢視。在這個檢視的主軸下,電影穿插大量過去的片段,是諾蘭慣用的非線性敘事。在聽證會中出席的證人,則代表著其他人對於奧本海默的看法。

電影沒有把奧本海默塑造成「單向度的人」,即文學家佛斯特所說的「扁型人物」。相反地,奧本海默在電影中是個複雜的、難以理解的人,是個「圓形人物」。他有共產傾向,卻認為應該有「轉圜餘地」而沒有加入共產黨;他積極投入原子彈的研發,卻對於在戰爭中投下原子彈存有疑慮;他不諳政治,卻運用自身影響力試圖左右美國軍事政策,這也使他遭受政治與輿論的抨擊。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在以論斷為主軸的電影中顯得難以被論斷,也如同戰爭中的道德問題,是不明白其中原委的人難以去論斷的。這種論斷上的困難,正好可以呼應電影開頭提示的量子力學特性:悖論。光如何能既是粒子也是波動?人如何能既是偉人也是罪人?能看見並接受這種悖論的人絕非常人,卻也必須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

我認為奧本海默展現出了追求真理的人所具有的性格:因為看見了真正的兩難,所以猶豫不決而無法堅定地選邊站,而不是隨著自己的偏好而輕易地否定兩難。相對地,政客不在乎兩難,他們只在乎權力。電影的最後有《頂尖對決》的味道:奧本海默代表的是誠實與追求真實,史特勞斯代表的是權力和扭曲真相。也如同史特勞斯的幕僚在最後所言:「他們(奧本海默和愛因斯坦)也許根本就沒談論到你,而是關於更重要的事。」兩人的境界高下立判。


3.無須準備:電影X拼圖X孤獨

多數評論都建議先做功課再去看電影。不過我覺得不需要特別準備,因為看電影本來就不需要看懂每個名詞,看得懂故事的進行就足以享受電影。以這部電影來說,只需要大概知道原子彈和氫彈、還有二戰的基本知識,就足夠跟上劇情了。那些科學家的名字不認得也沒關係,又不是在上物理課。

相較於專有名詞,比較會造成困擾的應該是非線性敘事。但我認為這部電影敘事跳躍的程度遠比不上《記憶拼圖》和《天能》等諾蘭經典電影,不至於看不懂。即使稍有疑惑,應該也能隨著劇情的推進而解開。我不認為看電影必須要在當下看懂每個畫面,而是可以事後在腦海中拼接,這也是看諾蘭電影的樂趣。

客觀來說《奧本海默》有諸多可取之處,但主觀來說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希望在電影裡找到簡單的答案,那大概不會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所欲呈現的是複雜,是悖論,是求真者的孤獨與掙扎。如同奧本海默無法被所有人欣賞,《奧本海默》可能也是。但這也正是其精彩之處。

電影院送的《奧本海默》IMAX海報

電影院送的《奧本海默》IMAX海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知之後 After Ignorance
31會員
70內容數
哲學、電影、書籍評論。完整文章在方格子,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2025/03/23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Thumbnail
2025/03/23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Thumbnail
2025/03/14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2025/03/14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2025/03/08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Thumbnail
2025/03/08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歐本海默》(Oppenheimer)這部片在上映前就引起不少關注,上映之後各種行銷手法更是讓這部電影不斷在諸多媒體出現。這部片名平淡無奇,又是美國科學家的傳記故事,為何能在各國引起風潮,我並不打算探究背後原因,只想聊聊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 ●看電影之前要先重拾物理跟歷史課本?! 諾蘭的電影總
Thumbnail
《歐本海默》(Oppenheimer)這部片在上映前就引起不少關注,上映之後各種行銷手法更是讓這部電影不斷在諸多媒體出現。這部片名平淡無奇,又是美國科學家的傳記故事,為何能在各國引起風潮,我並不打算探究背後原因,只想聊聊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 ●看電影之前要先重拾物理跟歷史課本?! 諾蘭的電影總
Thumbnail
【緣起】 看了電影《奧本海默》,深感迷惑、震攝,宛如不相信自己看到什麼,一週內再看了兩次,最後還找到原著(720頁,英文版),全書啃完,希冀在此提出個人對此電影和其原著的萬字解讀,作為當代影像思考,長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緣起】 看了電影《奧本海默》,深感迷惑、震攝,宛如不相信自己看到什麼,一週內再看了兩次,最後還找到原著(720頁,英文版),全書啃完,希冀在此提出個人對此電影和其原著的萬字解讀,作為當代影像思考,長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這可能是諾蘭迄今最好懂也最難懂的作品。不是玩文字遊戲,好懂,在於這個故事不像多數諾蘭作品屬於燒腦原創,而是取材已知的歷史事件、真實人物為主軸,看片前後各種資料解析都足以補完脈絡;至於難懂,也並非艱澀的科學理論對一般觀眾多麼不友善─可能對諾蘭來說時常接收「看不懂」的反饋真沒那麼重要,不論他的作品大量取
Thumbnail
這可能是諾蘭迄今最好懂也最難懂的作品。不是玩文字遊戲,好懂,在於這個故事不像多數諾蘭作品屬於燒腦原創,而是取材已知的歷史事件、真實人物為主軸,看片前後各種資料解析都足以補完脈絡;至於難懂,也並非艱澀的科學理論對一般觀眾多麼不友善─可能對諾蘭來說時常接收「看不懂」的反饋真沒那麼重要,不論他的作品大量取
Thumbnail
今天去看了早場的《奧本海默》,本來是前陣子打算去北部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但無奈時間兜不上再加上座位不佳,所以就沒約成,花蓮的 I-MAX 真不錯,不用怕人擠人,平時觀影的人不多,所以座位都可以選到不錯的。
Thumbnail
今天去看了早場的《奧本海默》,本來是前陣子打算去北部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但無奈時間兜不上再加上座位不佳,所以就沒約成,花蓮的 I-MAX 真不錯,不用怕人擠人,平時觀影的人不多,所以座位都可以選到不錯的。
Thumbnail
《奧本海默》作為一部心理史學意義下的歷史電影,是一種學院以外的公眾解釋。歷史不再是歷史學家獨佔的,當歷史學家們還在圖書館中找尋新的史料撰寫專書時,電影導演已經透過現有的材料,諾蘭以「電影」賦予奧本海默全新的歷史意義。不論《奧本海默》是真是假,奧本海默到底在想什麼,諾蘭已經提供了一場由影視史學與心理史
Thumbnail
《奧本海默》作為一部心理史學意義下的歷史電影,是一種學院以外的公眾解釋。歷史不再是歷史學家獨佔的,當歷史學家們還在圖書館中找尋新的史料撰寫專書時,電影導演已經透過現有的材料,諾蘭以「電影」賦予奧本海默全新的歷史意義。不論《奧本海默》是真是假,奧本海默到底在想什麼,諾蘭已經提供了一場由影視史學與心理史
Thumbnail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Thumbnail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Thumbnail
這世代最知名的導演, 講述原子彈之父的故事, 交織出一部史詩人物傳記電影。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這世代最知名的導演, 講述原子彈之父的故事, 交織出一部史詩人物傳記電影。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諾蘭為何人?想必不需要我多做介紹,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接觸過其獨樹一幟的影像美學。然而,今年推出的《奧本海默》卻有別於諾蘭的作品,沒有令人大開眼界的世界觀、沒有令人雙眼為之一亮的科幻奇想、沒有曲折離奇的燒腦元素,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出場角色和對白互動,並透過有條不紊的文戲鋪陳,建構出鉅細靡遺的傳記故事。
Thumbnail
諾蘭為何人?想必不需要我多做介紹,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接觸過其獨樹一幟的影像美學。然而,今年推出的《奧本海默》卻有別於諾蘭的作品,沒有令人大開眼界的世界觀、沒有令人雙眼為之一亮的科幻奇想、沒有曲折離奇的燒腦元素,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出場角色和對白互動,並透過有條不紊的文戲鋪陳,建構出鉅細靡遺的傳記故事。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大作,終於在2023年7月上映。從記憶拼圖的自我欺騙、頂尖對決的幻影交錯、黑暗騎士的正邪矛盾、全面啟動的夢境虛實、星際效應及天能的時間旅行,這位崇尚寫實手法、實景拍攝的導演,卻總選擇不確定性的主題,而諾蘭也一慣以開放性的電影語彙,描繪各種交纏細膩的人性,就這點來看,《奧本海默》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大作,終於在2023年7月上映。從記憶拼圖的自我欺騙、頂尖對決的幻影交錯、黑暗騎士的正邪矛盾、全面啟動的夢境虛實、星際效應及天能的時間旅行,這位崇尚寫實手法、實景拍攝的導演,卻總選擇不確定性的主題,而諾蘭也一慣以開放性的電影語彙,描繪各種交纏細膩的人性,就這點來看,《奧本海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