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教養不卡關 #9】曾多聞:數位教養就是在這瘋狂進步的世界裡,持續陪伴孩子面對新的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展翅協會【數位教養不卡關】系列二「青少年你在煩惱什麼?」,以「青春期的煩惱」為主題,邀請專家從家庭教養、學校生活適應、心理健康、人際及愛情、法律...等不同層面切入,協助家長們理解家中青少年的生活以及如何有良性的,溝通及支持。

數位時代來臨後,透過網路發生的兒少剝削及性侵害,更加嚴重且無國界。

2020年的幾大社會案件一直到2021年初的疫情爆發世衛警告兒少3C成癮,後TikTok挑戰失控等,都讓旅美新聞工作者曾多聞認為「數位教養」議題已刻不容緩,且艱難的地方在於家長面對網路時代的各種挑戰無先例可循。
而談及網路安全教育,曾多聞認為「往往不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而是大人的教育不能等」。調查指出,網路上流傳的兒少私密照,大多不是壞人拍的,而是父母拍來曬娃的,但照片卻被有心人是截圖利用。若孩子習慣從小就在網路上暴露自己的隱私,那長大後也容易輕易發表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沒有網路安全的意識,所以作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

避免青少年網路成癮的關鍵在於家長陪伴孩子學習「平衡數位生活」

2018有項調查指出,有45%的青少年幾乎是「隨時」都在網路上,他們認為必須隨時回復短信及通知,不然會感到焦慮,世界衛生組織(WHO)  在2018年的疾病分類手冊中,正式將電玩成癮列為心理疾病,需要醫學治療才能糾正。而調查發現,台灣的成癮問題是美國的3倍。所以我們不可能完全阻止孩子使用3C,家長能做的就是引導孩子保留好的使用習慣,改變壞習慣。

「鼓勵青少年成為媒體的創作者,而不是消費者」

家長不必過度糾結兒少使用網路的時間,而是應該關懷孩子是如何使用3C及社群媒體,舉例來說,同樣花兩小時,單純看影片跟拍攝剪輯影片,就有很大的差別。

而高中生已具備自覺的能力,可分別主動與被動使用的差別,並藉由觀察3C對自己的影響,進而改良自己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家長也可以嘗試邀請孩子檢討3C產品使用習慣,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路。

引導青少年在新科技的好處及壞處中取得平衡點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討論,不要直接用對錯來評斷,而是讓孩子以利弊去思考,並在依照回答延伸議題深度,思考新科技帶來的優點及風險,讓青少年去評估新科技的好處是否值得犧牲部分隱私,按照兒少意願享受新科技帶來的好處且適當的保護自己的隱私。

元宇宙與真實世界的規範一致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元宇宙不是假的世界,是真實世界的延伸」,所以現實不能做的在元宇宙中也不行,例如詐騙、霸凌等,要讓兒少知道這些同樣是不正確的。

霸凌不分你我他,除了自我保護還需學會尊重

很多家長只關心自己的小孩被霸凌,但不會關注自己的小孩是霸凌者,這是不對的!要教會青少年不只是保護自己,還是學習如何尊重別人,甚至看到數位霸凌事件發生,要如何站在弱勢那邊,去對抗、阻止仇恨言論,發揮同理心。


培養孩子媒體識讀的能力

曾多聞認為「青少年不再是網路上的消費者而是貢獻者」,如何教導孩子合理使用網路素材、面對突發性應該採取何種態度、辨認假影音及網路消息的可信度等,都是家長應該學習引導的,培養好孩子的正確視野才能讓兒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識別網路上的假消息。
曾多聞表示數位公民教育須從小扎根,數位公民素養是一整套孩子們在未來數位世界裡所需要的能力,能夠成功與人溝通、表達自己也尊重別人的技能。曾多聞最後也向我們分享了她統整後的六項教養原則。
【六個簡單的教養原則】
  1. 平衡線上及線下的生活
  2. 保護網路上個資
  3. 經營數位足跡
  4. 經營網路上的人際關係
  5. 對抗數位霸凌
  6. 識別網路謠言(媒體識讀)
欲觀看完整影片,歡迎前往台灣展翅協會YouTube頻道:
本系列課程感謝 Google、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贊助支持

台灣展翅協會 上網安全資訊網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保護,需要你我一起守護
邀請您以實際行動支持展翅,
讓我們更有力量,穩定且持續地投入兒少服務工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86內容數
展翅致力於推動兒少性剝削防制、守護兒少上網安全、協助受害兒少身心復原、提倡兒童人權,致力找回兒少的笑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展翅協會 的其他內容
Ø 應特別注意此用語的使用方式。 「倖存者」一詞暗示著當事人所具有的復原力,因此在兒童保護領域中已逐漸交替或同時使用「倖存者」與「被害人」這兩個詞。 「被害人」和「倖存者」被視為具有連續性。一個受到性剝削或性虐待的人(兒童)首先是被害人,再隨著復原過程的進展,從「被害人」變成「倖存者」。這種取徑
【兒童強暴 (Rape of a child)】 ○此用語的意義已具有普遍共識,在使用上不會造成汙名化和(或)對兒童造成傷害。 強暴指的是強迫某個人(在此為兒童)在違反其意願的情況下進行的性行為,通常涉及肢體的強制力 (physical force) 或暴力。在一些國家的國內法中,對兒童強暴的定義
受新冠肺炎影響,各行各業皆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而身處社會福利服務第一線的社工們在進行訪視時也面臨著染疫的風險,因此,在因應疫情變化與安全考量下,需要不斷調整服務模式。有鑑於社會變化及服務模式的轉變,今年我們辦理兒少專業人員培力訓練特別加入了科技工具運用及其服務倫理,希望能夠協助社工人員於疫情時代、數
「兒童販運」在國際法中具有明確且一致性的定義,意指由其他人招募以及(或)運送、轉移、藏匿與接收兒童,並意圖透過各種手段對該兒童進行剝削,例如賣淫、乞討、童工等。從事販運的目的可能有很多,而其中的一項重要目的即是與性剝削有關。
「童婚」是指至少有一方為兒童的婚姻,同時也是指使兒童(通常是年輕女孩)進行嫁娶的行為(無論是否有經過當事兒童的同意)。當孩子在非常小的時候就被迫嫁給比他們還要年長幾十歲的人,這樣的婚姻極有可能對當事兒童造成傷害,且有可能在圓房的過程中受到性虐待。
近年來,終止兒少性剝削組織網絡以及兒童販賣、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特別報告員已不鼓勵使用「兒童性觀光」一詞。「兒童性觀光」一詞的使用可能會對兒童產生傷害!「旅行與觀光中的兒童性剝削」等替代詞彙則較為適合,因其明確指出兒童受到剝削的事實,且適切地將關注範圍從犯罪者的行為擴大至剝削所發生的情境。
Ø 應特別注意此用語的使用方式。 「倖存者」一詞暗示著當事人所具有的復原力,因此在兒童保護領域中已逐漸交替或同時使用「倖存者」與「被害人」這兩個詞。 「被害人」和「倖存者」被視為具有連續性。一個受到性剝削或性虐待的人(兒童)首先是被害人,再隨著復原過程的進展,從「被害人」變成「倖存者」。這種取徑
【兒童強暴 (Rape of a child)】 ○此用語的意義已具有普遍共識,在使用上不會造成汙名化和(或)對兒童造成傷害。 強暴指的是強迫某個人(在此為兒童)在違反其意願的情況下進行的性行為,通常涉及肢體的強制力 (physical force) 或暴力。在一些國家的國內法中,對兒童強暴的定義
受新冠肺炎影響,各行各業皆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而身處社會福利服務第一線的社工們在進行訪視時也面臨著染疫的風險,因此,在因應疫情變化與安全考量下,需要不斷調整服務模式。有鑑於社會變化及服務模式的轉變,今年我們辦理兒少專業人員培力訓練特別加入了科技工具運用及其服務倫理,希望能夠協助社工人員於疫情時代、數
「兒童販運」在國際法中具有明確且一致性的定義,意指由其他人招募以及(或)運送、轉移、藏匿與接收兒童,並意圖透過各種手段對該兒童進行剝削,例如賣淫、乞討、童工等。從事販運的目的可能有很多,而其中的一項重要目的即是與性剝削有關。
「童婚」是指至少有一方為兒童的婚姻,同時也是指使兒童(通常是年輕女孩)進行嫁娶的行為(無論是否有經過當事兒童的同意)。當孩子在非常小的時候就被迫嫁給比他們還要年長幾十歲的人,這樣的婚姻極有可能對當事兒童造成傷害,且有可能在圓房的過程中受到性虐待。
近年來,終止兒少性剝削組織網絡以及兒童販賣、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特別報告員已不鼓勵使用「兒童性觀光」一詞。「兒童性觀光」一詞的使用可能會對兒童產生傷害!「旅行與觀光中的兒童性剝削」等替代詞彙則較為適合,因其明確指出兒童受到剝削的事實,且適切地將關注範圍從犯罪者的行為擴大至剝削所發生的情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孩子接觸社群媒體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本文探討瞭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Instagram等社群平臺,包括網路安全、避免網路霸凌、發表正面內容的重要性。透過與孩子的溝通和範例分析,家長能有效教育孩子在數位世界中的行為準則,讓他們在這個便利的年代中保持安全。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正當您焦慮於孩子沉迷螢幕之際,這篇文章將提供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與您和孩子一起重新定義 3C 產品的使用方式。 忘掉傳統的命令或禁令吧,我們將探討如何透過溝通與互相尊重,引導孩子自主管理螢幕時間。從設定共同目標到寓教於樂的家庭活動,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智慧而非強制,為孩子塑造一個更健康、更均衡的數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Thumbnail
數位新世代父母面臨兒童使用網路的煩惱,本書以教導網路運作原理與引導孩子思考為重點,提供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網路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孩子接觸社群媒體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本文探討瞭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Instagram等社群平臺,包括網路安全、避免網路霸凌、發表正面內容的重要性。透過與孩子的溝通和範例分析,家長能有效教育孩子在數位世界中的行為準則,讓他們在這個便利的年代中保持安全。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正當您焦慮於孩子沉迷螢幕之際,這篇文章將提供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與您和孩子一起重新定義 3C 產品的使用方式。 忘掉傳統的命令或禁令吧,我們將探討如何透過溝通與互相尊重,引導孩子自主管理螢幕時間。從設定共同目標到寓教於樂的家庭活動,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智慧而非強制,為孩子塑造一個更健康、更均衡的數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Thumbnail
數位新世代父母面臨兒童使用網路的煩惱,本書以教導網路運作原理與引導孩子思考為重點,提供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網路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