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變化非常大,尤其在疫情這兩年,人人被迫從實體接觸,快速進入線上,不管上班或上課,盯著大大小小的各種螢幕,已是生活日常,同時,我們已經無法限制孩子上網,而且從孩子進入中學後,我們也很難察覺孩子上網是在娛樂或是學習,因此,孩子是否網路成癮只能從其他現象來評估
前一陣子有個學校親職講座的邀請,指定的題目是有關孩子網路使用的問題,我找了一下之前的演講檔案,發現最近一次講這個主題是四年前,看了看內容,發現內容有一大半已經不切合這幾年的時代變化,要重新添加新資料。
時代的變化非常大,尤其在疫情這兩年,人人被迫從實體接觸,快速進入線上,不管上班或上課,盯著大大小小的各種螢幕,已是生活日常,同時,我們已經無法限制孩子上網,而且從孩子進入中學後,我們也很難察覺孩子上網是在娛樂或是學習,因此,孩子是否網路成癮只能從其他現象來評估,比如是否生活作息已很混亂,課業與交友狀況是否有異常……因為成癮必須有一定的條件,比如耐受性或戒斷的反應……等等,若是真的成癮,只能透過醫療專業協助,家長自己是無法也不宜介入處理。
父母擔心孩子會網路成癮,恐怕是看到孩子盯著螢幕的時間愈來愈長,但是多長算長?在網路上做什麼是有用還是浪費時間?這個分界好像也是愈來愈模糊?而且即使真的是在打電動玩遊戲,或許是孩子與朋友互動交往的方式,我們不讓他們玩,他們就不知如何去交到朋友。
戰後嬰兒潮或X世代的父母親,成長學習與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體世界,所以看到孩子花太多時間在線上的虛擬世界,理所當然會覺得那是浪費時間。但是有位Y世代的新創企業家就提醒,Z世代以後的年輕人,學習、工作、賺錢、生活,恐怕大部分會在虛擬世界完成,因此不能用實體世界的「有用沒用」來評斷未來的「元宇宙」世代。
這個觀點或許可以稍稍慰藉一下憂慮的父母親。的確,問題其實不在於網路這個工具,就像雙面刃,刀子可以助人也可以殺人,重點在於,孩子是用網路學習與創作,還是沉迷於娛樂消費?上網是能力養成還是只是消耗時間?
換句話說,當孩子在真實世界跟人互動中獲得成就感,同時有足夠的熱情與動機參與這個社會,那網路就會是一個很棒的工具,相反的,若是孩子在學校成績不好,沒有好朋友,跟家人的互動也不親密,在現實世界沒有什麼能夠吸引他的興趣或才藝,那他只能遁逃到網路好忘掉生活中的挫敗感。
因此,讓孩子不沉迷網路,並不能夠用限制孩子上網時間來達成(中學以後,基本上父母已無法透過限制來強迫孩子長成我們要的樣子),而是要從改善親子關係做起,然後想辦法協助孩子結交到好朋友,最終能在真實世界找到他想做的事情,這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