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三女一男,男最小的配置,註定在這個家立下了許多重男輕女的潛規則,年紀還小時以為是偏心,大概就是雞腿要給弟弟吃,弟弟可以去補小提琴、補畫畫,弟弟想要腳踏車就買腳踏車,弟弟補習太晚爸媽ㄧ定開車去接回家,但弟弟想要的東西我也不想要,倒也不感覺有甚麼特別重男輕女,覺得就是偏心年紀比較小的弟弟而已。
隨著長大成人,爸媽變老,才真正沉浸式地體驗甚麼叫重男輕女。大到弟弟出國留學的費用,小至弟弟在國外吃飯的刷卡費,媽媽都付的心甘情願,弟弟回國的住所,網路申辦,環境打掃,媽媽整理的樂不可支,每天的早餐、午餐、晚餐還有周末的點心,兩老都會提著去找弟弟,深怕弟弟吃的不夠好,吃的不夠飽,小時候愛吃的沒吃到,這時候我深刻了解到,偏心的核心問題是重男輕女,重男輕女從來不是一個選擇,而是跟膝反射一樣的一敲一踢的生理反應。孩子的花費不是不能付是只想幫誰付,孩子的食衣住行也不是長大了不想管,而是有想管的對象。
20 歲的我面對這些對待,覺得是自己不夠好,不夠可愛,不然為什麼總無法獲得爸媽一點讚美或多一點資源;30歲的我因為重男輕女而總是憤恨不平,覺得爸媽也太不公平,甚麼年代了還在重男輕女,40歲的我歷經了爺奶過逝,家族遺產分配,清明節、過年兒子傳承的各種禮俗,我了然於心了。
聖嚴法師的十二字箴言,遇到困難時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20歲的我才剛要面對重男輕女,所以我有時候懷疑自己,因為自己的不可愛,所以爸媽比較愛弟弟;30歲的我慧根不夠,所以我一直在質疑父母的公平性,疏不知,家本來就不是講理的地方,更不是講究公平的地方;40歲的我,接受了重男輕女,或接受了不公平的事實。因為在公司、社會也有很多不公平的事,老闆喜歡誰是老闆的自由,如果我不開心我可以選擇離開,這是我的自由,換言之在家也是,爸媽有更喜歡誰的自由,如果我無法接受那我就對我自己更好一點。
對應重男輕女的家庭關係,20歲時面對它,但幾近花了20年,40歲才接受它,因為我過去一直要自己相信爸媽宣稱的「我對每個都一樣」的說法,然而這樣的說法顯然與我經歷的事實不符,我越期待爸媽公平或是多關注我一點,就獲得更多一點失望,因為爸媽的行為我無法改變,但偏心的事實會累積且就像迴力鏢總在精疲力盡時回射我,對我產生負面的影響。
寫出這篇日記並不是要指責爸媽不公平,因為這樣是沒有人性的,是人就會有偏好,有偏好就會有先後重要順序,強求別人喜歡我、愛我,本身就不是一件正確的事,而過去我還強勢的認為爸媽應該要無條件愛我,這樣的直線性思考,帶給我很長時間灰暗的低潮期,這樣梳理下來,想到過去對爸媽的埋怨,反而覺得是自己不夠成熟,而造成雙方的痛苦,這並不快樂,也不健康。
下個階段是處理它,該怎麼處理,我目前沒有清晰的做法,目前我也已經是為人父母的年紀了,我應有能力對自己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最嬌豔欲滴的那朵紅花,不再受重男輕女的影響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