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就像海綿一樣,不停地吸收。」每次要跟老媽講什麼,她都用這個回我,意思就是小孩子學的快,但老了就很難再學東西,所以不要教她新東西。漸漸地就形成觀念上的隔閡,我也不喜歡跟她聊天,得到的反饋都是負面居多,說多了自己學的東西,她就半羨慕半嫉妒的說她小時候沒人栽培所以現在這樣,跟她說腦細胞可以持續增生至八十歲,她就擺擺手,「老了啦!」一臉拒絕接受資訊,然後要跟她解釋許多她必須知道的東西時,她明明能理解,卻總有副理解艱辛的樣子,末了,再來一句還是年輕真好,學的就是快。
老年人學東西真的慢嗎?打破固化的思維是學習的必經路程,縱使天縱英才,少年有成早早習得一套文化,要深入和接觸異文化打開眼界的話也需要打破固化思維。就像武俠小說裡內觀的世界一樣,那一條條柱子就是已經建構的認知,要一條條打破,翻新材料再重塑,形成更堅固,卻又如冰般剔透的樑柱。這個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十分痛苦,隨著年歲與經驗的累積,柱子是越來越粗越來越堅固,要打碎升級重組也越來越不易。
學東西就像一門技藝,是可以經由訓練的升級能力的。學習,大致上就分為訓練接受資訊的能力、表達的能力與專注的能力三種(以文科來講)。首先是接受資訊的能力:光是要記住一個新名詞就得花些力氣,包含理解這個名詞背後的意義與脈絡、應用的方式與和其相關的名詞和概念的連結。更何況資訊中參雜了各式各樣的名詞、概念與事件,如何把資訊分類加以整理到腦袋的知識樹中,再經由自己的理解與消化後表達出來,就是學習本身。表達的訓練有許多種,但萬法不離其宗就是多寫多說,個人推薦日記三十分鐘練習,就是在三十分鐘內想到什麼寫什麼,不用管邏輯架構論述正確,甚至想到衣服還沒曬都能寫,無壓力練習。最後是專注時間,推薦一本《大腦喜歡這樣學》,裡面詳細介紹腦神經的運作方式,並有許多小練習,從五分鐘專注開始培養自己的專注時間,適時起來走走喝水,時刻關注自己的狀態並作調整。
身處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總是汲汲營營地追求最新消息,卻忽略了學習最該做的就是靜下來抱著一本好書慢慢啃,並不是要一天讀多少量,而是讀的東西真正的有進到腦子形成腦連結,並在之後的生活和難題上為我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