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療癒❺步驟】當「需要練習=學不會」,便扼殺了學習的可能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年暑假過後,女兒們的自學生涯就邁入第六年;而她們在【療癒師的癒兒日誌】粉絲專頁上,透過直播分享學習和成長的歷程,也已經有五年了呢!

經過這些年的經驗累積,我們慢慢堆疊出「找到想分享的事件→透過書寫梳理重點→直播預告&製作圖片→直播」的模式,而女兒們也在過程中磨練表達力。

我,擁有家長和作家的身份,總是會在閱讀完她們的文章後,用對話的方式去確認她們想表達的,然後再協助她們將文章修改地更為順暢。

在這樣的過程中,大女兒也療癒了「因為『還沒自學前,在學校擔任小記者,但文章在指導者的修改下,變得失去自己的視角的經驗』,所以『抗拒被修改』」。也讓「修改」再次回到「學習:讓自己的表達更為貼切」的本質。

raw-image

但是,前些日子,我又在收到她的文章時,在她身上感受到一股「緊張」的情緒⋯⋯而我會覺得奇怪,也是因為這樣的情緒,已經很久沒出現過了!

我:妳是在緊張嗎?一樣是在害怕內容要被修改?還是在擔心其他的?(感受到情緒,但沒有相應的事件,於是向大女兒拋出開放選項的提問

大女兒:我不知道⋯⋯但的確是有緊張的感覺!目前只知道,不是害怕要被修改(快要哭出來了

我:哇!妳緊張到會想哭呢!但至少我們可以先把一個選項劃掉是因為⋯⋯怕被罵?我不會罵妳啊!還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我繼續丟出可能的思考路徑

大女兒:嗚⋯⋯(大哭了起來

我:是擔心自己做不好?

大女兒:⋯⋯ ⋯⋯(邊哭邊點頭

看著已經比我還高的大女兒,像個小小孩一樣、蜷縮在椅子上大哭著,我靜靜地陪伴她⋯⋯讓她可以安全地進入自己的情緒中,即使那是讓人感到痛苦的情緒。

👆 步驟❶當前事件與反射性情緒/🧠 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




👇 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的初始事件/🧠 大腦裡的海馬迴


我:寫文章,沒有什麼做好、做不好,就是去看~妳的文字有沒有表達到自己想說的,我們就是在學習,學習表達地更好,醬(我靜待到她的哭聲稍停,然後開口

大女兒:我知道啊⋯⋯但是我很不喜歡「學習」!


原來,在大女兒四歲時,爸爸在「不願交出監護權的前提下」與媽媽離婚,然後又因爲無法獨力照顧她和妹妹,讓她接受了奶奶的傳統打罵教育。

雖然媽媽盡快重整好自己,在一年多後便透過打官司爭取她和妹妹的監護權,但那兩年的時間,正好是大腦的蓬勃發展階段,所有的經驗都會累積出對世界的認知。

而這也讓她的心裡烙印上了許多創傷。

其中,和「學習」有關的,更是多得不勝枚舉,例如:掃地、晾衣服、騎腳踏車⋯⋯等等,基本上就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事;而創傷也更因為這樣大量且細微的堆疊,讓她的心隱隱作痛著

某次,四歲的她在學騎腳踏車,因為無法流暢地轉彎而撞上大樹,然後在害怕被責備、被嘲笑、被數落的情況下,沒能誠實地說出自己「還需要練習」的需求,於是惴惴不安地撒了謊。

大女兒:奶奶總是會給我一種「妳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妳就是笨蛋」的感覺。就算一次就學會,她也覺得那是應該的。

我:但很多事情,都是多練習幾次,就可以學會了啊!

大女兒:奶奶不這麼認為!她會說~如果需要練習才能學會,那就代表著我原本就是不會的。

我:所以⋯⋯如果文章修改,等於需要練習,等於妳是不會的,是這樣嗎?(我把話題拉回「現在」

大女兒:對!(眼淚再次流了下來

我:被這樣認為,很不舒服吧?而且,需要練習真的是很正常的啊!走路都需要練習了!小寶寶,有可能一出生就會走路嗎?每個人都是練習很多次才會的啊!

大女兒:嗯嗯⋯⋯(點點頭後,擦了擦眼淚

👆 步驟❸釋放舊有情緒/🧠 整合右腦的情感左腦的邏輯


大女兒:我想要練習!我不想要再用奶奶的定義了!人怎麼可能不是「一次就學會」,不然就是「不管怎樣就是學不會」?

我:在「學會」和「還不會」之間,是有可以努力、練習的空間的,對嗎?

大女兒:對啊!而且,我因此放棄了很多可以更精熟的事情⋯⋯而且要在懂了一些的時候,就裝作很厲害,然後再來擔心、害怕會被別人發現:其實我不懂的還有很多。

我:喔!這樣的發現真的很重要呢!

大女兒:那我再來把剛剛的文章修改一下!你晚點有時間再幫我看,好嗎?

我:當然好啊!(一口答應

👆 步驟❹用新認知取代舊定義/🧠 用進廢退的神經可塑性


隔天,我們一家四口到其他城市去聽講座;到了下午,我終於有空閒時間,可以再次整理大女兒寫了第二遍的文章。

看過一遍後,我皺著眉頭和太座討論,因為文章的軸線,在最後的結尾處跑偏了⋯⋯而我也順勢地想:如果要大女兒再修改一次,她會不舒服吧?

在一陣討論後,太座說的「你可以相信大女兒,她已經說願意練習了!那如果她還是會覺得不舒服,那也沒關係,我們就是在進去看~這個抗拒是什麼,就好!」,讓我醍醐灌頂,並且在晚上返家時,抽空和她聊了這件事。

我:妳的文章,我還沒放上粉專喔!因為結尾有點跑偏了呢~

大女兒:喔!我大概知道原因啦!那我明天再修改喔!(輕快

大女兒,做出和過去截然不同的反應,甚至迅速地找到「結尾會跑偏」的可能因素,並且訂出修改的期程⋯⋯讓提出修改建議的我,不再感受到「抗拒」的力道。

👆 步驟❺新認知帶來新體驗/🧠 前額葉皮質:對事件擁有新理解


隔天,她很早就起床(平常會睡比較晚 XD),讓自己可以有更多時間來練習修改自己的文章。

在她修改文章的期間,我又和她討論文章的脈絡,而她也敞開地和我對話;然後,在對比不同的結尾後,對於「將結尾聚焦在可達成的短期目標上」取得共識⋯⋯這樣的改變,真是令人舒暢!

也讓我開始期待她的文章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的沙龍
143會員
126內容數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2024/04/04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Thumbnail
2024/04/04
「妳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媽媽!」混雜著不同感受的我,似笑非笑地這樣對女朋友說。 某日,小一的小女兒的聯絡簿上赫然出現「我發現您的孩子有說謊的狀況,需要您到校瞭解。」的紅字;然而,超出我的想像的,反而是女朋友的反應。她沒有帶著怒氣地跑去質問小女兒,而是按兵不動、一派輕鬆地等待隔天與導師對話的時間來到。
Thumbnail
2024/03/22
第三個拿起的是「某個週末,我頂著鬼剃頭,從教會騎腳踏車回家。一個計程車司機,把車子停在路邊之後,示意要我坐進後座;我不疑有他地坐了進去。而他掏出生殖器官、將精液塗抹在頭頂光禿的地方;回家後,我趕忙去洗澡⋯⋯靠過來的母親,嫌惡地說出『妳的頭上怎麼黏黏的?而且還有尿味?』後,就沒再問過此事。」的情景。
Thumbnail
2024/03/22
第三個拿起的是「某個週末,我頂著鬼剃頭,從教會騎腳踏車回家。一個計程車司機,把車子停在路邊之後,示意要我坐進後座;我不疑有他地坐了進去。而他掏出生殖器官、將精液塗抹在頭頂光禿的地方;回家後,我趕忙去洗澡⋯⋯靠過來的母親,嫌惡地說出『妳的頭上怎麼黏黏的?而且還有尿味?』後,就沒再問過此事。」的情景。
Thumbnail
2024/03/17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2024/03/17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我們家大女兒,同時錄取成功大學和清華大學啦! 在整理備審資料的那二個月,因為同時要準備四間學校,所以在這幾年之間一直擔任學習引導者的我,也將自己的事情全部擱置,用全副的精神和時間,投入、協助她完成各自不同的備審資料。 而這樣的幫助,卻勾起了大女兒的創傷反應。
Thumbnail
我們家大女兒,同時錄取成功大學和清華大學啦! 在整理備審資料的那二個月,因為同時要準備四間學校,所以在這幾年之間一直擔任學習引導者的我,也將自己的事情全部擱置,用全副的精神和時間,投入、協助她完成各自不同的備審資料。 而這樣的幫助,卻勾起了大女兒的創傷反應。
Thumbnail
「媽媽,妳小時候功課好嗎?拿過獎狀嗎?」 「媽媽,妳那時候回家的功課,國語都寫些什麼呀!」 「我們老師說,她常抄課文,而且還要抄五遍。」 「老師還說她小時候最愛看的卡通叫小甜甜,那妳呢?。」 「媽媽,妳小時候的玩具是什麼?」 「媽媽,妳小時候住什麼樣的房子呀!」 「媽媽,妳………?」 孩子一連串
Thumbnail
「媽媽,妳小時候功課好嗎?拿過獎狀嗎?」 「媽媽,妳那時候回家的功課,國語都寫些什麼呀!」 「我們老師說,她常抄課文,而且還要抄五遍。」 「老師還說她小時候最愛看的卡通叫小甜甜,那妳呢?。」 「媽媽,妳小時候的玩具是什麼?」 「媽媽,妳小時候住什麼樣的房子呀!」 「媽媽,妳………?」 孩子一連串
Thumbnail
這陣子,我在整理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將〈心流〉應用在學習裡的歷程;我回想起一個重要的關鍵事件:大女兒在全時間在家自學之後,終於有機會代謝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創傷。 而「從家長變成老師」的角色轉換,讓大女兒有了「將過去不能直接在學校、對老師釋放出來的不滿」投射和釋放在我身上的時機。
Thumbnail
這陣子,我在整理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將〈心流〉應用在學習裡的歷程;我回想起一個重要的關鍵事件:大女兒在全時間在家自學之後,終於有機會代謝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創傷。 而「從家長變成老師」的角色轉換,讓大女兒有了「將過去不能直接在學校、對老師釋放出來的不滿」投射和釋放在我身上的時機。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那天,有位想要跳脫傳統教養模式的媽媽,在與四歲多兒子的互動中,採用理解和對話的方式;但兒子越來越大,照理來說對話的能力應該是越來越好,但仍有多次溝通無效的情形。 這讓她相當無力⋯⋯ 甚至再一次出遊時,個性溫和的先生,竟然出手打罵了兒子,而她沒有制止地冷眼旁觀,嚇壞了自己。
Thumbnail
那天,有位想要跳脫傳統教養模式的媽媽,在與四歲多兒子的互動中,採用理解和對話的方式;但兒子越來越大,照理來說對話的能力應該是越來越好,但仍有多次溝通無效的情形。 這讓她相當無力⋯⋯ 甚至再一次出遊時,個性溫和的先生,竟然出手打罵了兒子,而她沒有制止地冷眼旁觀,嚇壞了自己。
Thumbnail
奶奶總是讓她覺得:「我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我就是笨蛋,永遠學不會、永遠做不好⋯⋯」。而這個創傷,不但讓她無法專注地學習,會需要分心去擔心、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讓她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奶奶總是讓她覺得:「我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我就是笨蛋,永遠學不會、永遠做不好⋯⋯」。而這個創傷,不但讓她無法專注地學習,會需要分心去擔心、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讓她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我不想要再用奶奶的定義了!人怎麼可能不是『一次就學會』,不然就是『不管怎樣就是學不會』?而且,我因此放棄了很多可以更精熟的事情;之前,還需要在懂了一些的時候,就要裝作很厲害,然後再來擔心、害怕會被別人發現,其實我不懂的還有很多⋯⋯」—— 大女兒邊哭邊說。
Thumbnail
「我不想要再用奶奶的定義了!人怎麼可能不是『一次就學會』,不然就是『不管怎樣就是學不會』?而且,我因此放棄了很多可以更精熟的事情;之前,還需要在懂了一些的時候,就要裝作很厲害,然後再來擔心、害怕會被別人發現,其實我不懂的還有很多⋯⋯」—— 大女兒邊哭邊說。
Thumbnail
「我很擔心『兒子不喜歡閱讀』;就像你說的那樣:書是重要的學習資源,不喜歡看書的話⋯⋯不閱讀的話,孩子要怎麼自主學習?總之,就是很麻煩啦!」這位媽媽急匆匆地說著。 而這也充分地展現出,在「不閱讀」的背後,還有更深一層、需要去化解的憂慮。
Thumbnail
「我很擔心『兒子不喜歡閱讀』;就像你說的那樣:書是重要的學習資源,不喜歡看書的話⋯⋯不閱讀的話,孩子要怎麼自主學習?總之,就是很麻煩啦!」這位媽媽急匆匆地說著。 而這也充分地展現出,在「不閱讀」的背後,還有更深一層、需要去化解的憂慮。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沒有人教,靠自己去摸索,是這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我靠著太座,心裡的眼睛看向無盡的黑暗,斗大的淚珠無聲地滑落。 ⋯⋯原來,當我可以說出內心深處的恐懼時,那代表是我已經長出了可以面對這份恐懼的力量了啊!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沒有人教,靠自己去摸索,是這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我靠著太座,心裡的眼睛看向無盡的黑暗,斗大的淚珠無聲地滑落。 ⋯⋯原來,當我可以說出內心深處的恐懼時,那代表是我已經長出了可以面對這份恐懼的力量了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