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療癒❺步驟】當「需要練習=學不會」,便扼殺了學習的可能性

2021/10/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暑假過後,女兒們的自學生涯就邁入第六年;而她們在【療癒師的癒兒日誌】粉絲專頁上,透過直播分享學習和成長的歷程,也已經有五年了呢!
經過這些年的經驗累積,我們慢慢堆疊出「找到想分享的事件→透過書寫梳理重點→直播預告&製作圖片→直播」的模式,而女兒們也在過程中磨練表達力。
我,擁有家長和作家的身份,總是會在閱讀完她們的文章後,用對話的方式去確認她們想表達的,然後再協助她們將文章修改地更為順暢。
在這樣的過程中,大女兒也療癒了「因為『還沒自學前,在學校擔任小記者,但文章在指導者的修改下,變得失去自己的視角的經驗』,所以『抗拒被修改』」。也讓「修改」再次回到「學習:讓自己的表達更為貼切」的本質。
但是,前些日子,我又在收到她的文章時,在她身上感受到一股「緊張」的情緒⋯⋯而我會覺得奇怪,也是因為這樣的情緒,已經很久沒出現過了!
我:妳是在緊張嗎?一樣是在害怕內容要被修改?還是在擔心其他的?(感受到情緒,但沒有相應的事件,於是向大女兒拋出開放選項的提問
大女兒:我不知道⋯⋯但的確是有緊張的感覺!目前只知道,不是害怕要被修改(快要哭出來了
我:哇!妳緊張到會想哭呢!但至少我們可以先把一個選項劃掉是因為⋯⋯怕被罵?我不會罵妳啊!還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我繼續丟出可能的思考路徑
大女兒:嗚⋯⋯(大哭了起來
我:是擔心自己做不好?
大女兒:⋯⋯ ⋯⋯(邊哭邊點頭
看著已經比我還高的大女兒,像個小小孩一樣、蜷縮在椅子上大哭著,我靜靜地陪伴她⋯⋯讓她可以安全地進入自己的情緒中,即使那是讓人感到痛苦的情緒。

👆 步驟❶當前事件與反射性情緒/🧠 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


👇 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的初始事件/🧠 大腦裡的海馬迴

我:寫文章,沒有什麼做好、做不好,就是去看~妳的文字有沒有表達到自己想說的,我們就是在學習,學習表達地更好,醬(我靜待到她的哭聲稍停,然後開口

大女兒:我知道啊⋯⋯但是我很不喜歡「學習」!

原來,在大女兒四歲時,爸爸在「不願交出監護權的前提下」與媽媽離婚,然後又因爲無法獨力照顧她和妹妹,讓她接受了奶奶的傳統打罵教育。
雖然媽媽盡快重整好自己,在一年多後便透過打官司爭取她和妹妹的監護權,但那兩年的時間,正好是大腦的蓬勃發展階段,所有的經驗都會累積出對世界的認知。
而這也讓她的心裡烙印上了許多創傷。
其中,和「學習」有關的,更是多得不勝枚舉,例如:掃地、晾衣服、騎腳踏車⋯⋯等等,基本上就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事;而創傷也更因為這樣大量且細微的堆疊,讓她的心隱隱作痛著
某次,四歲的她在學騎腳踏車,因為無法流暢地轉彎而撞上大樹,然後在害怕被責備、被嘲笑、被數落的情況下,沒能誠實地說出自己「還需要練習」的需求,於是惴惴不安地撒了謊。
大女兒:奶奶總是會給我一種「妳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妳就是笨蛋」的感覺。就算一次就學會,她也覺得那是應該的。
我:但很多事情,都是多練習幾次,就可以學會了啊!
大女兒:奶奶不這麼認為!她會說~如果需要練習才能學會,那就代表著我原本就是不會的。
我:所以⋯⋯如果文章修改,等於需要練習,等於妳是不會的,是這樣嗎?(我把話題拉回「現在」
大女兒:對!(眼淚再次流了下來
我:被這樣認為,很不舒服吧?而且,需要練習真的是很正常的啊!走路都需要練習了!小寶寶,有可能一出生就會走路嗎?每個人都是練習很多次才會的啊!
大女兒:嗯嗯⋯⋯(點點頭後,擦了擦眼淚

👆 步驟❸釋放舊有情緒/🧠 整合右腦的情感左腦的邏輯


大女兒:我想要練習!我不想要再用奶奶的定義了!人怎麼可能不是「一次就學會」,不然就是「不管怎樣就是學不會」?
我:在「學會」和「還不會」之間,是有可以努力、練習的空間的,對嗎?
大女兒:對啊!而且,我因此放棄了很多可以更精熟的事情⋯⋯而且要在懂了一些的時候,就裝作很厲害,然後再來擔心、害怕會被別人發現:其實我不懂的還有很多。
我:喔!這樣的發現真的很重要呢!
大女兒:那我再來把剛剛的文章修改一下!你晚點有時間再幫我看,好嗎?
我:當然好啊!(一口答應

👆 步驟❹用新認知取代舊定義/🧠 用進廢退的神經可塑性


隔天,我們一家四口到其他城市去聽講座;到了下午,我終於有空閒時間,可以再次整理大女兒寫了第二遍的文章。
看過一遍後,我皺著眉頭和太座討論,因為文章的軸線,在最後的結尾處跑偏了⋯⋯而我也順勢地想:如果要大女兒再修改一次,她會不舒服吧?
在一陣討論後,太座說的「你可以相信大女兒,她已經說願意練習了!那如果她還是會覺得不舒服,那也沒關係,我們就是在進去看~這個抗拒是什麼,就好!」,讓我醍醐灌頂,並且在晚上返家時,抽空和她聊了這件事。
我:妳的文章,我還沒放上粉專喔!因為結尾有點跑偏了呢~
大女兒:喔!我大概知道原因啦!那我明天再修改喔!(輕快
大女兒,做出和過去截然不同的反應,甚至迅速地找到「結尾會跑偏」的可能因素,並且訂出修改的期程⋯⋯讓提出修改建議的我,不再感受到「抗拒」的力道。

👆 步驟❺新認知帶來新體驗/🧠 前額葉皮質:對事件擁有新理解


隔天,她很早就起床(平常會睡比較晚 XD),讓自己可以有更多時間來練習修改自己的文章。
在她修改文章的期間,我又和她討論文章的脈絡,而她也敞開地和我對話;然後,在對比不同的結尾後,對於「將結尾聚焦在可達成的短期目標上」取得共識⋯⋯這樣的改變,真是令人舒暢!
也讓我開始期待她的文章啦!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