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可塑性
含有「神經可塑性」共 3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尼爾森的沙龍
2025/02/12
4個信念 + 5個練習方法,教你打造成長型思維,突破人生瓶頸!
為什麼你需要「成長型思維」?
#
成長型思維
#
固定型思維
#
心理彈性
2
留言
「穗波心理師」沙龍
2025/02/07
我中風了|20患肢、大腦可塑性與鄰里協助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
中風
#
穗波
#
心理
11
留言
「穗波心理師」沙龍
2025/02/06
正月初十,十全十美日,願一切好運與你同行!持續中風經驗分享!
...顯示更多
#
中風
#
Podcast
#
疾病適應
5
留言
老尤的沙龍
2025/01/20
《神經可塑性》——改變思維,突破自我的科學實踐指南
書名:神經可塑性 作者:妮可.維諾拉 書籍簡介 《神經可塑性》由妮可.維諾拉撰寫,是一本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成長指南。書中透過神經科學的角度,幫助我們發揮大腦的潛力,改變習慣與思維,掌控情緒,實現自我蛻變。 「生命是我們必須書寫的故事,創造它,不要安於現狀。」
#
閱讀書評
#
閱讀
#
書評
2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1/14
《淺薄》陷阱:遠離碎片化思維,重拾專注力
在數位時代,資訊隨手可得,但我們的專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卻在逐漸減弱。《淺薄》一書作者尼古拉斯·卡爾深入探討了這一現象,指出互聯網如何改變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淪為碎片化資訊的奴隸。但好消息是,我們仍有機會重拾專注力與思維深度。以下六個啟發,或許能幫助你找到解方。
#
專注力
#
深度思考
#
淺薄
1
留言
再多一頁 one more page
2024/12/10
讀後感|Rewire-神經可塑性:重塑人生腳本,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曾經接觸過無數快餐式的雞湯讀物倡導著「與自己和解」、「相信自己」,但內容大多如出一徹難免讓人感到空洞和「如何和解」的空虛。而這次則是從神經科學)為切入點,了解如何能夠改變慣性的思維陋習。除了幫助人們面對創傷,也讓讀者了解到藉由建立神經連結,克服自我設限信念,並重新學會信任自己。
5/5
Rewire-神經可塑性
#
情緒價值
#
思維
#
神經
4
留言
喵爪跳跳堂的舒適角落
2024/11/29
做出改變,找到生活平衡,活出意義感
生命中的重大轉折往往來得悄無聲息,當我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我發現自己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沒有孩子的我和現在的我,彷彿在平行宇宙中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成為父母的我,整個大腦經歷徹底的重組,就像是經歷了一場神經系統的革命。 曾經熟悉的日常突然變得陌生,我不得不重新學習如何生活、如何愛...
#
持續寫作
#
父母
#
好好愛自己
47
14
花花家的雜貨店
3
身教永遠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現在我的孩子長大了,我發現一路上他真的也回過頭來教我很多很多。包括我在心累的時候,迷茫的時候,能量低的時候,我的孩子居然會用我教過他的話語,回過頭來安慰我、鼓勵我,給我能量。孩子的存在讓我對這個世界充滿感恩、孩子回饋給我的愛,讓我覺得付出所有的一切都是這麼的美好~愛人者愛返。我想這就是愛和改變的力量~❤💖
烹飪睡覺泡茶喝的沙龍
2024/11/20
完全放鬆才有機會重建 -「自癒是大腦的本能」這本書,教我的人體自然法則。
文章探討《自癒是大腦的本能》一書的精髓,介紹主角派皮爾如何透過專注的走路練習逆轉帕金森氏症,並將這與一行禪師的正念概念相連結。文章強調大腦可塑性的重要性,也說明光療、音療等治療方法對於神經重建的潛能,鼓勵讀者實踐放鬆,以建立新的神經連結。全書充滿啟發與感動,推薦給對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感興趣的讀者。
#
帕金森氏症
#
大腦
#
神經
38
5
那個媽媽
3
感謝分享充滿奇蹟的書!。 晴天就(擦好防曬)來場陽光光療吧! 相信大腦神經迴路可以改變,很多難解的疾病困擾似乎都有機會改善呢。
付費限定
迷途的羊羹
2024/10/31
滑手機還是滑向知識的深淵?在碎片化時代認識與利用專注力
隨著媒體技術不斷發展,我們面臨著專注力分散與信息過載的挑戰。如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有效利用媒體載體,提升學習效果,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可以透過神經科學的理解和專注力訓練,結合數位媒體的優勢,找到平衡點。
#
媒體載體
#
專注力
#
數位媒體
1
留言
迷途的羊羹
2024/10/22
透過運動、情緒管理和正確休息大幅提升記憶力
透過運動、情緒管理和科學的休息方式,我們能顯著提升學習效率和記憶力。運動促進大腦神經可塑性,幫助我們更靈活地學習新知識,而情緒的調節則能強化記憶鞏固,讓我們在正面情緒下更快記住資訊。短暫且有效的休息能進一步提升大腦功能,保持專注,並在不同學科之間自由切換,讓整體學習效果更加出色。
#
運動
#
記憶力
#
學習效率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