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可塑性

含有「神經可塑性」共 4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行為改變不是靠決心,而是靠更新大腦的資料庫。 別再用舊經驗判斷未來, 從一個小實驗、一個新反應開始, 你的大腦就會學會新的安全方式。 改變,不是破壞穩定,而是重建熟悉。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10/05
對不完整的資訊 大腦會自動“腦補”把資訊或畫面朝“經驗值”補足 以至於真相和想像自然有差距。 舊時雜誌發表過刑事案件的目擊證人 在指認兇嫌時就曾經錯誤百出 甚至反覆確認仍有極大的疑問 到最後完全放棄作證。 敬祝中秋佳節 闔家團圓 平安快樂!!!
因為閱讀了神經可塑性,我開始想在生活中改變一些習慣,第一件,是在起床後,避免馬上滑手機(關鬧鐘除外),而是先到陽台看看今天的陽光,在外面觀察自己照顧的觀葉植物們,第二加入超慢跑作為我的運動習慣,目前已經維持了一個半月又多一點,我個人非常的喜歡,培養一個習慣絕對要從小基數開始,當你願意從10分鐘開始,
Thumbnail
《神經可塑性》第二章「視覺化、想像與注意力」深入探討大腦如何透過專注與想像力來形塑我們的行為與思維。本文整理了書中的精華佳句,並結合個人心得,提供一套實用的「心裡彩排」練習,幫助你勇敢面對恐懼、突破自我設限,並將這份領悟分享給同樣在迷惘中尋找方向的你。
「直到你將無意識意識化之前,它會一直指引你的人生,而你會稱之為命運。」——卡爾榮格 今天想推薦的這本書是《Rewire 神經可塑性》。 如果你正在為被自我信念設限而苦惱,又或是你單純想了解,身而為人,你這個個體是怎麼運作的,那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我有習慣看各種來源的推薦書籍,而在《Rewir
Thumbnail
IQ真的是頭腦聰明與否的指標嗎? 說到聰明,我相信很多人馬上想到的是智商(IQ)。 現在說到IQ,每個人都知道這是智力測驗的得分,殊不知IQ的發明原先並不是用來作為頭腦聰明程度的指標。 
Thumbnail
一個人頭腦「聰明」是什麼意思?腦科學專家帶你從科學角度思考大腦聰明的意義 我們都想要擁有強大的腦袋,被人稱讚頭腦很好時會感到開心。 身為家長,也往往期待子女能夠聰明伶俐,擁有天賦才能。 但是,一個人的頭腦聰明與否,到底是誰說了算?
Thumbnail
今天想要分享的是較為冷門,卻深具意義的皮克斯動畫《1/2的魔法》,它雖不像《玩具總動員》那樣票房賣座,但它其實是一顆被埋藏在沙塵底下的寶石,值得你細細品味、慢慢挖掘,它不是一部單純的「冒險奇幻」動畫,而是一場「發現溫暖」的心靈旅程。
Thumbnail
5/5二分之一的魔法
src
marsha小潤-avatar-img
2025/08/05
願我們都能練習陪伴自己,一點一點找回真正的穩定。👍
Su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5
marsha小潤 祝福我們🥰
「你相信每天只要花短短的時間,沒有額外花費、不用繁瑣準備,就能夠活化大腦,實現逆齡的可能嗎?」 這聽起來像是釣魚網站的標題,但是這是會發生的!現代神經科學發現,透過持續的冥想練習,大腦真的會「改變」!包括結構增厚、情緒反應降低、專注力提升。現在就一起透過科學視角,了解不同冥想方式如何訓練你的大腦吧!
Thumbnail
學習這件事,常常讓人覺得像一場跟意志力的痛苦拔河,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大腦的運作原理出發,會發現什麼不一樣的風景呢?羊羹我一直對這個問題很著迷,為什麼有些努力讓人成長,有些卻只帶來挫折?這趟深度之旅,希望能和大家一同重新拼湊出學習的真實樣貌,找到那條能讓我們走得更遠、也更快樂的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