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方格子」是想找什麼內容?用Google Trends比較方格子、Medium與痞客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開始進行網路寫作前,調查過方格子和Medium。主要考量是版面,而這兩個閱讀介面相對乾淨,不會有蓋板廣告影響整閱讀體驗,畢竟寫作的主要目的是服務閱讀人。但經過資料探索性分析之後,發現痞客邦的趨勢相當有趣,所以一起納入比較了。

加入方格子接近滿月,發現目前自己被最多人閱讀的,是「方格子」裡面都是什麼?。表示多數「格友」(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稱呼)對於方格子的內容相當好奇。所以,我想可能也會好奇方格子通常會和什麼一起搜尋。那就一起看看這三者在Google Trends中的樣態吧!

內容

  • 「痞客邦」歷史的搜尋次數相對高出許多,但漸被取代
  • 「後台」疑問、「搬家」、「關閉」的痞客邦
  • 「台灣」、「中文」、「教學」的Medium
  • 「井底之蛙」與財經相關的方格子
  • 結論
  • 最後

「痞客邦」歷史搜尋次數相對高出許多,但漸被取代

自Google Trends有紀錄的2004年起,在台灣的搜尋相對次數(2023年7月30日擷取整理)

自Google Trends有紀錄的2004年起,在台灣的搜尋相對次數(2023年7月30日擷取整理)

痞客邦在 2013 年超越之前紅極一時的無名小站,而當時也是痞客邦最為火紅的時候,隨後雖有波動,但可以發現整體呈現下滑的趨勢。所以當時大家會搜尋痞客邦,想必是好奇他到底是什麼東西吧!

Medium於 2012 年創立,不過在 2019 年以前,整體的搜尋次數落後於痞客邦,主要原因不外乎Medium為英文網站,使用門檻略高,但在 2019 年開始,Medium的搜尋次數就一直高於痞客邦;也許大家開始好奇Medium了。

而 2018 年由SOS Reader改版而成的方格子,起初並未有太多搜尋次數,但在 2022 年的一躍,幾乎站穩在痞客邦之上,但仍略遜於Medium。


「後台」疑問、「搬家」、「關閉」的痞客邦

使用者搜尋痞客邦時,常會一起搜尋下圖中的相關資訊。

痞客邦的Top related queries

痞客邦的Top related queries

也就是說,搜尋痞客邦的使用者,最常會一起搜尋的關鍵字,主要是「部落客」、「部落格」,以及「登入」、「後台」、「廣告」等。從這些關鍵字可以回推,也許痞客邦的使用者介面設計較容易讓使用者不了解如何進入後台和執行相關的操作。此外,「MLB(美國職棒大聯盟)」則是和所提供的內容較為相關的關鍵字。對於痞客邦最需引以為戒的是「關閉」、「搬家」等關鍵字,而「方格子」、「Medium」則可能是搜尋這些關鍵字的使用者,接下來前往的地方。

不過,痞客邦的文字直接搜尋次數大幅下降,並不表示痞客邦的使用人數較少;實際上,痞客邦在頁面上置入較多的廣告,也讓痞客邦可以有更多和Google的公關費用支出,進而再提升瀏覽次數,成為一個循環;藉此,直接搜尋痞客邦的人變少,但直接提供搜尋結果為痞客邦的內容可能不會少。


「台灣」、「中文」、「教學」的Medium

伴隨Medium的搜尋,可以看到和使用者介面有關,例如:「中文」就是大家在敲碗的,使用「教學」,或是不同部落格、社群網絡、技術交流網站(「方格子」、「blogger」、「Wix」、「linkdein」、「github」、「hackmd」)間的比較或組合應用等;當然也有在產品名稱中出現Medium,而被算進搜尋次數的「wacom」、「Medicube」、「olive」等。

從這些關鍵字可以回推,對台灣使用者在Meidum平台使用而言,非中文版的會是一個阻礙,但大家都希望他能有中文版,沒有的話,也許方格子會是個替代品。

Medium的Top related queries

Medium的Top related queries


「井底之蛙」與財經相關的方格子

被隨方格子的,主要是「井底之蛙」,同時也有一些不同部落格的搜尋,像是「matters」、「Medium」、「blogger」、「Naver blog」,接下來都是財經相關,例如:「美元指數」、「OO股價」、「ptt stock」等。

方格子的Top related queries

方格子的Top related queries

如果是看最近竄起的搜尋,最為主要,還是財經相關的資訊。

方格子的Rising related queris

方格子的Rising related queris


結論

整體而言,從Google Trends的結果,整理和解讀如下:

  1. 因為Google Trends呈現的是伴隨「痞客邦」、「Medium」、「方格子」這些文字被搜尋的趨勢。會搜尋這三者的使用者,通常是在調查和比較不同平台,所以也較有可能同時出現其他平台的名稱。
  2. 內容上主要伴隨的關鍵字,方格子是「財經」、痞客邦是「MLB」、Medium則是「軟體技術」相關,顯示不同平台上的關注焦點所有差異。而最近方格子優化程式碼的顯示功能,有想搶食軟體技術分享上的羹。
  3. APP對於台灣的網路使用者似乎相對重要,在痞客邦、方格子的搜尋當中都有出現,但Medium沒有;也許Medium在中文化的這關就被台灣人自然淘汰了,所以也就不會進一步搜尋APP。


最後

你了解不同平台有各自受矚目的內容嗎?如果有其他想法或建議,都歡迎留言跟我分享,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Han-avatar-img
2023/07/30
蠻期待方格子加強軟體這一塊的
avatar-img
李政旺的沙龍
28會員
19內容數
和大家一起看見台灣的資料,包含人口、經濟、社會等相關議題。
李政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17
台灣的國民壽命近年趨勢如何?疫情對壽命的影響是什麼?不同縣市的差異怎麼樣?結果同步發布到Tableau Public,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3/09/17
台灣的國民壽命近年趨勢如何?疫情對壽命的影響是什麼?不同縣市的差異怎麼樣?結果同步發布到Tableau Public,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3/09/02
文章品質可以如何評估?你分析過自己的文章品質嗎?透過 3 個步驟建構「文章價值矩陣」,可以將文章分為 4 個分類,並逐一檢視可以改進的方向。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3/09/02
文章品質可以如何評估?你分析過自己的文章品質嗎?透過 3 個步驟建構「文章價值矩陣」,可以將文章分為 4 個分類,並逐一檢視可以改進的方向。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3/08/27
台灣的捐血量變化如何?捐血人數在性別、年齡上又有什麼特徵?捐血人的年輕新血比例下降,有沒有結構因素?我們一起從血液基金會的年報統計看看吧
Thumbnail
2023/08/27
台灣的捐血量變化如何?捐血人數在性別、年齡上又有什麼特徵?捐血人的年輕新血比例下降,有沒有結構因素?我們一起從血液基金會的年報統計看看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 SOSreader 到 vocus,我在這裡!請多多支持及指教!
Thumbnail
從 SOSreader 到 vocus,我在這裡!請多多支持及指教!
Thumbnail
對方格子經營狀況有大致的輪廓之後,接著來看每個專欄下的文章,對於各專欄的貢獻與排名。需要對經營方格子的方式進行調整?個人覺得現狀暫時不需要,因為各個專欄所區分的主題明確,也分別代表自己所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 知道自己開專欄的目的比盲目追求特定指標的好看重要,不要為了經營數字而忘了寫作與開專欄的初衷。
Thumbnail
對方格子經營狀況有大致的輪廓之後,接著來看每個專欄下的文章,對於各專欄的貢獻與排名。需要對經營方格子的方式進行調整?個人覺得現狀暫時不需要,因為各個專欄所區分的主題明確,也分別代表自己所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 知道自己開專欄的目的比盲目追求特定指標的好看重要,不要為了經營數字而忘了寫作與開專欄的初衷。
Thumbnail
距離方格子開放數據統計儀表板功能滿一周年,已讀數的起算日從2022/11/09開始,在此之前發文的,會有瀏覽量與已讀數失真的狀況。 往年沒有統計到的已讀數,經過一年的數據積累,總算是有個基礎值出來,供自己檢討在方格子的經營狀況。 廢話不多說,就直接進入正題吧!一起來看我在方格子2023年的經營成績~
Thumbnail
距離方格子開放數據統計儀表板功能滿一周年,已讀數的起算日從2022/11/09開始,在此之前發文的,會有瀏覽量與已讀數失真的狀況。 往年沒有統計到的已讀數,經過一年的數據積累,總算是有個基礎值出來,供自己檢討在方格子的經營狀況。 廢話不多說,就直接進入正題吧!一起來看我在方格子2023年的經營成績~
Thumbnail
痞客邦、Medium和方格子的搜尋次數趨勢如何?方格子最近發燒的主題又是哪些?和Medium、痞客邦又有什麼差異?曾經最熱門的痞客邦又有什麼危機呢?
Thumbnail
痞客邦、Medium和方格子的搜尋次數趨勢如何?方格子最近發燒的主題又是哪些?和Medium、痞客邦又有什麼差異?曾經最熱門的痞客邦又有什麼危機呢?
Thumbnail
我自從發表了第一篇文章之後,在這兩個月的時間中陸陸續續也發表了34篇文章,成績也達到了破萬的瀏覽量,今天就來回顧一下這個部落格的初衷,以及這兩個月以來達到的目標。我將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自己在方格子的成績報告,以及這段時間的經營方式、心得感想,希望能讓更多人對方格子的文章生態有所了解。
Thumbnail
我自從發表了第一篇文章之後,在這兩個月的時間中陸陸續續也發表了34篇文章,成績也達到了破萬的瀏覽量,今天就來回顧一下這個部落格的初衷,以及這兩個月以來達到的目標。我將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自己在方格子的成績報告,以及這段時間的經營方式、心得感想,希望能讓更多人對方格子的文章生態有所了解。
Thumbnail
我這個測試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別在五個不同的網站各發一篇文章,並且這些文章都是隨性撰寫並無刻意配合SEO規則,藉此觀察哪個網站的文章更容易出現在google搜尋頁中。然後測試標準也不高,不求搶佔搜尋頁第一頁,也不求要紅要流量,只需要有出現在搜尋
Thumbnail
我這個測試的主要目標就是分別在五個不同的網站各發一篇文章,並且這些文章都是隨性撰寫並無刻意配合SEO規則,藉此觀察哪個網站的文章更容易出現在google搜尋頁中。然後測試標準也不高,不求搶佔搜尋頁第一頁,也不求要紅要流量,只需要有出現在搜尋
Thumbnail
最近剛修完研究所的資訊隱私課程,課程中閱讀了Tim Wu的《The Attention Merchants》一書,對於廣告行業、自媒體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無論是創作者還是使用者,我們都不斷的在不同平台之間游走-創作者帶著創作、使用者帶著注意力。
Thumbnail
最近剛修完研究所的資訊隱私課程,課程中閱讀了Tim Wu的《The Attention Merchants》一書,對於廣告行業、自媒體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無論是創作者還是使用者,我們都不斷的在不同平台之間游走-創作者帶著創作、使用者帶著注意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