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要開始寫作時,可能會面臨一個常見的情況:打開了一個空白文件,剛要下筆寫上標題,之後就沒有之後了。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你的知識儲備還不夠,另一方面從一整片空白開始實在太折磨人了。
所以我會推薦你幾個關於寫作的「心態」與「方法」,希望能幫助你輕鬆地啟動寫作。
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不會寫,而是沒有跨過心中的坎。
怎麼說呢?很多人會怕自己的文筆不夠好、詞彙不夠多,又或者是寫的文章不夠長,這些擔憂,往往讓我們在一開始就沒有寫作的動力。
所以說,在心態方面,有幾個建議提供給你:
不知道你平常會不會發限時動態,抒發自己的感受呢?
可能是生活中遇到的糟事或好事、對於某件事的想法,又或者是覺得某個地方或某個東西還不錯,想推坑給朋友,這些都是你可能會發在限動的題材。
你在發限時動態的時候,會害怕自己寫的不夠好嗎?我想應該不會吧,你只是純粹地寫下你想寫的、紀錄你想紀錄的。
所以下次要寫作時,也把它當作紀錄吧!紀錄了你真摯情感的文章,會比只用華麗辭藻堆砌的作文更能觸動人心。
以前我總認為,別人寫過的題材,我就不能再寫了,但其實不然。
就算是一個相同的議題,千百種人,也會有千百種不同的看法與觀點。
就像都是寫101大樓,別人可能是從一樓往上看,而你是從頂樓往下看,就算主題相同,角度不同,那就會是截然不同的一篇文章。
所以假如你完全沒有關於想法的話,就去看看社群平台,有哪些文章是你有興趣、想知道的,代表你也可能對這個主題有自己的觀點,這時候,就可以用自己的角度來詮釋了。
就像前面說的,許多人因為平時有看文學作品,被裡面優美的文字洗禮之後,就越來越感受到自己在用詞上的匱乏。
不過他們是作家,你還沒成為作家,會有差距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剛開始就能寫的跟他們差不多好,他們多年的累積也就不值一提了。
所以,先求有再求好,一篇一千字內的短文,稍微修飾一下,就發表出去吧!
有其他人給你的回饋,你的文筆一定會越來越好。
再來,是方法的部分,當我們掌握了一些小撇步,就能夠降低寫作的阻力。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沒有輸入就想要輸出,等於說你沒有食材就想做出一道菜,這是不太合理的。所以說,當你想訂一個主題後,你可以先去閱讀相關的書籍文章,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作筆記。這樣的話,你在寫作的時候就有相關的素材可可以寫。此外,做筆記還有個好處,就是你不用從空白開始。比如說我在閱讀相關文章的時候不可能對某些部分有疑問,那我就可以記下來,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寫下得到的解答。那這樣就可以變成一個段落了。這邊也推薦一個筆記法,叫做卡片筆記法,他就是利用收集卡片的方式,讓你再輸入的同時也可以輕鬆的輸出。
以前我在寫作的時候,都會想說文章要從開頭開始寫,比如說第一段、第二段,可能還要有個起承轉合。那你現在是在寫文章,不是寫作文。
如果你在腦中,沒有一個清晰的架構,用這樣的方式,常常會讓你寫了一兩段就卡住,或許是因為你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也有可能是你沒有想法了。
但如果使用大綱的方式來撰寫的話,你可以先列出十個段落主題,然後挑選出適合這個文章的主題,將他們排列成符合邏輯的架構,最後一段一段地,將每個標題的段落內容補齊。
這樣也可以說是由幹生枝,由枝生葉的寫作方法,比起用線性的方式從頭開使寫,這樣的方法,能夠讓你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獲得回饋,也能更輕鬆的完成一篇文章。
前面的文章有提到發散思維,要進入發散思維,通常會是在比較放鬆的時候。
但我們寫作的時候往往都是正在電腦螢幕前正襟危坐,這樣的我們很難會有創造力。所以說你可以在很放鬆的時候,比如說在床上,先想好你的大綱,接著等你坐到座位上時,再根據你想到的大綱關鍵字衍生出段落。
那我現在還會用另一個方法,也就是用手機的語音辨識功能,用嘴來寫作。像我這篇文章,就是用 iPhone 的備忘錄,加上語音辨識功能寫的。
用說的有個好處,那就是你再說話的時候會留意自己的語言是否流暢有邏輯——在寫作敲鍵盤的時候可能會用太多的辭藻堆砌,而在說話的時候,通常就能夠更流暢的方式表達。
雖然說語音辨識功能沒有到很準確,不過現在有好用的 AI,我們可以透過 AI 來幫助我們分段、加入標點、甚至是修正冗言贅字。比起沒有 AI 的時候要手動慢慢地修改,現在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就能夠大大減少錄完需要更改的時間。
現在的寫作最重要的已經不是要炫耀你的詞藻有多優美,而是要分享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所以勇敢的說自己想說的,勇敢寫自己想寫的。唯有自己的觀點不會被 AI 取代,這也是我們人類最愛看的東西。
如果這篇文章燃起了你心中那個寫作的小小火苗,就開始下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