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做筆記的我,早已在創作的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Created by Bing Image Creator

Created by Bing Image Creator


做筆記的契機

當時畢業後就加入軟體工程師的行列,當每天在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時,難免會用 Google 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就發現已經很多前人留下的經驗都很受用。此時我就在想:「不如我也來整理筆記放在網路,看有沒有機會幫助後人」,就這樣開啟我做筆記的路程。

當時我也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就這樣從 2017 年寫到 2023 年的現在,默默就累積了 78 篇文章。現在回過頭來看,真的是一趟很長的旅程,而我寫著寫著發現,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整理自己的輸入變成輸出,進而幫助釐清自己的想法,就像真正學會一個東西的前提是你有辦法教人。對我來說創作這件事更多的是幫助自我和瞭解自我。


第一次收到回饋

在初期做筆記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幫助其他人,這時候的回饋非常少。為了要知道回饋有特別使用 Google Analytics 來幫忙判斷,但這也只是間接的回饋。而就在我不知道寫得好不好的時候,在某一篇文章下面有人留言「感謝您的心想,很實用」,看到後心想:「原來真的有用」。

raw-image

此時我做筆記的想法更為堅定,為了要讓其他人能夠了解我想表達的議題和內容,我都會盡可能的理解並用簡單的方式敘述出來,而我也發現當能用譬喻比喻的方式輸出後,我對這項知識的了解更為深刻。


迷茫地摸索

而隨著職涯成長,開始對於只做技術筆記這件事有了不同的想法。我發現有更多的人並不是困擾在技術上面,而是與人的溝通以及互動。如何跟主管、同事、朋友或是任何關係之間的溝通,這點反而把大家難倒,當然我也不例外。

在工作之前我很喜歡看一些心理學的書,範疇包含溝通、自我覺察和思考等。而後來在實際工作後也有再回去重新翻回來看,而此時又有更不一樣的體悟,於是我開始想:「不如寫一些讀書心得或是溝通相關的東西吧?」。不過這種類型的議題很難掌握,因為這不存在所謂銀彈這件事,所以我遲遲都沒有寫下去,也不確定怎麼寫比較好。


想改變的時機

因為隨著職涯成長,成為了較為資深的角色,就會需要協助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工作上的事情。我偶爾開始分享對於人生和溝通的不同看法,試著提供不一樣的觀點來協助他們,此時我才意識到:「我好像已經在做原本想做的事了?」。

像是之前有在某一個地方分享過以下這段話:


「不管到哪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地方,我相信再厲害的人也會這樣想,但有些人突出的地方關鍵在於他敢做,而不完全取決於他能力超強。人都是從白紙開始的,沒有誰一開始就很厲害,慢慢來比氣長。而軟體工程師這行業吃技術也吃溝通,也許在這學習過程你會知道你更擅長什麼,就可以往你擅長的地方發展,但要找到的前提是記得也要多嘗試。 」

「可以試著把比較這件事拉到自己身上,發現自己有在努力了,就給昨天的自己一個鼓勵吧,你可是要陪自己走一輩子的人,對自己好一點才走的長遠。而跟他人比較這件事,試著換成欣賞或是學習的角度像是「他怎麼那麼猛,我還差他很多」換成「他有什麼樣特點是適合我學習的」,重點在於不要貶低自己,這不只在工作上要注意,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像是愛情親情等等。」

「只有你能貶低自己,別人貶低你是因為你允許他貶低你。 而關於多嘗試這件事,也可以試著找出其他非工作上的成就感來源,別把所有雞蛋放在工作上,也許是料理也許是運動,試著找到其他成就感來源去平衡,也許哪天真的就讓你找到你的熱愛的事情也不一定。」



這段話其實也是講給自己聽,在很多事情上真的沒有所謂銀彈這件事,但從小的學校教育中,我們都會期待有一個真正的答案,但現實不是如此。需要的是多種不同的觀點以及思考的方式,來協助我們了解生活中的面貌。

後來我就開始寫一些非技術的內容,也開始主動把我認為寫的不錯文章丟給朋友看看,發現回饋上還不錯,有人跟我說:「你文筆不錯!」,更有趣的是有次在面試的過程中,面試者跟我說:「我看過你的文章,幫助我很多!」,也有過收到兩個陌生人的訊息特別想謝謝我寫的文章,這讓我對於創作也有了更多正向的循環。

raw-image
raw-image


回頭來看

而至今為止看到有些文章下面有人點讚,我想多多少少有幫助到其他人?同時我認為看法不能只有一個觀點,否則會對事物缺乏瞭解,要持續擴大自己的認知,才會避免自己畫地自限。

總之不管什麼樣的回饋,我依舊會繼續分享下去。若能幫助到什麼人,我想這就是一種緣分吧,但我認為更多的是幫助自己。而隨著一年一年過去,我才發現好像已經不是在單純做筆記了,看著背後的影子和別人的回饋,也許我早已走在創作的路途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ck的沙龍
14會員
4內容數
要深刻了解這世界運作法的方式,那就是透過大量的閱讀,用少少的時間去獲取別人一輩子的經歷,是多麽划算的事!
Jac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07
講述作者學習單板滑雪的經驗,分享了三家學校之間的差異和每家的優缺點,以及價格和課程內容。同時,也提及了雪機和雪上滑行的差異,以及對機臺的評價。
Thumbnail
2024/04/07
講述作者學習單板滑雪的經驗,分享了三家學校之間的差異和每家的優缺點,以及價格和課程內容。同時,也提及了雪機和雪上滑行的差異,以及對機臺的評價。
Thumbnail
2023/07/21
前言 這本書用科學的方式很深刻探討了想法改變,書中提了很多不同例子,也舉了很多不同研究關於說服,而這些研究都有很驚訝的共通點。這些共通點我在其他不同書中都有看過類似的建議,但那往往是出於經驗談。但這本書用很科學的方式解釋了這些事情,以及為何這些事情有效。以下就簡單介紹我印象深刻以及比較容易介紹的部
Thumbnail
2023/07/21
前言 這本書用科學的方式很深刻探討了想法改變,書中提了很多不同例子,也舉了很多不同研究關於說服,而這些研究都有很驚訝的共通點。這些共通點我在其他不同書中都有看過類似的建議,但那往往是出於經驗談。但這本書用很科學的方式解釋了這些事情,以及為何這些事情有效。以下就簡單介紹我印象深刻以及比較容易介紹的部
Thumbnail
2023/05/20
這本書個人覺得非常精彩,書中舉了非常大量讓我意想不到的範例去闡述作者所認為的上下游解法,這篇紀錄以個人理解和覺得不錯的例子來提醒自己未來要注意的事情,書中太多精華很難在短短文章表達出來,很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2023/05/20
這本書個人覺得非常精彩,書中舉了非常大量讓我意想不到的範例去闡述作者所認為的上下游解法,這篇紀錄以個人理解和覺得不錯的例子來提醒自己未來要注意的事情,書中太多精華很難在短短文章表達出來,很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第一次使用這平台 處於摸索狀態 透過文字希望可以好好紀錄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第一次使用這平台 處於摸索狀態 透過文字希望可以好好紀錄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因為個性內向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然而創作改變我的人生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因為個性內向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然而創作改變我的人生
Thumbnail
拿著筆在紙上書寫的過程,不只是紀錄觀察到的事物或自己的想法,已經是創作的第零步,甚至是第一步了:透過書寫、塗鴉,就算只是鄭重地寫下關鍵字,我們已經在進行創造了。在資訊大海中篩選與汲取對我們有意義、觸動我們情感、敲打我們記憶的人事物。透過緩慢的手寫字,我們也同時思考、揀選、組織更適當的文字。
Thumbnail
拿著筆在紙上書寫的過程,不只是紀錄觀察到的事物或自己的想法,已經是創作的第零步,甚至是第一步了:透過書寫、塗鴉,就算只是鄭重地寫下關鍵字,我們已經在進行創造了。在資訊大海中篩選與汲取對我們有意義、觸動我們情感、敲打我們記憶的人事物。透過緩慢的手寫字,我們也同時思考、揀選、組織更適當的文字。
Thumbnail
去年3月搬完家之後,除了想跟想環境熟悉之外,我也想重新認識自己。於是我開始著手整理在疫情期間,隨手寫的童年,回當時的IG限動找感覺。每天起床先對著電腦冥想2小時,再出門工作⋯ 忘記這樣的日子多久了,我開始不再是對著電腦冥想,而是開始打字,打打刪刪⋯電腦的垃圾桶堆滿了我的胡言亂語。 七個月之後,我
Thumbnail
去年3月搬完家之後,除了想跟想環境熟悉之外,我也想重新認識自己。於是我開始著手整理在疫情期間,隨手寫的童年,回當時的IG限動找感覺。每天起床先對著電腦冥想2小時,再出門工作⋯ 忘記這樣的日子多久了,我開始不再是對著電腦冥想,而是開始打字,打打刪刪⋯電腦的垃圾桶堆滿了我的胡言亂語。 七個月之後,我
Thumbnail
由於不是這方面的專業,所以一切靠爬文嘗試,我的學習之路不見得正確,就記錄一下自我學習的過程。若有高手見文願指點一二,實屬我之榮幸。
Thumbnail
由於不是這方面的專業,所以一切靠爬文嘗試,我的學習之路不見得正確,就記錄一下自我學習的過程。若有高手見文願指點一二,實屬我之榮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開始寫文章以來的心路歷程,描述了寫作過程中的挑戰和成就感。作者分享了堅持寫文章的重要性,以及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方式,包括工具型文章、課程心得文章和心情抒發型文章。最後,作者強調寫作不僅是知識的整理,還能帶來雙贏的收穫,雖然過程中偶爾也會面臨手部疲勞等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開始寫文章以來的心路歷程,描述了寫作過程中的挑戰和成就感。作者分享了堅持寫文章的重要性,以及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方式,包括工具型文章、課程心得文章和心情抒發型文章。最後,作者強調寫作不僅是知識的整理,還能帶來雙贏的收穫,雖然過程中偶爾也會面臨手部疲勞等問題。
Thumbnail
原本就有打算放筆記, 再加上被催稿🤣 所以在趕工了!(期待一下😆) 不過我還是有擔憂😔, 最近看太多了盜竊抄襲的案例,所以在放上筆記前我要先做相對應的措施。 我的筆記是以手寫為主,打字為輔,
Thumbnail
原本就有打算放筆記, 再加上被催稿🤣 所以在趕工了!(期待一下😆) 不過我還是有擔憂😔, 最近看太多了盜竊抄襲的案例,所以在放上筆記前我要先做相對應的措施。 我的筆記是以手寫為主,打字為輔,
Thumbnail
作為一位數位平台寫作人,必須天天寫作、天天發表,這是毅力的挑戰;而且必須維持水準、內容翻新,所以更是智力的琢磨。自從參與數位寫作以來,我承受過一些挫折,也有過一點點思考。以下是微末的心得,寫出來彼此共勉。
Thumbnail
作為一位數位平台寫作人,必須天天寫作、天天發表,這是毅力的挑戰;而且必須維持水準、內容翻新,所以更是智力的琢磨。自從參與數位寫作以來,我承受過一些挫折,也有過一點點思考。以下是微末的心得,寫出來彼此共勉。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是紀錄我所追求的旅程。 圍繞著插畫、設計、美好的事物、熱情...,所有令人引發深刻感想的事物。 不斷追求能持續創作的自己,在當下所有的進程都是緩慢的,時間線如果拉長,回頭一看可能也不記得自己實際上多努力或哪個時間點怠慢了,這些過程是成就未來的養分,也希望分享給他人時產生的共鳴能有新的碰撞與感受。
Thumbnail
是紀錄我所追求的旅程。 圍繞著插畫、設計、美好的事物、熱情...,所有令人引發深刻感想的事物。 不斷追求能持續創作的自己,在當下所有的進程都是緩慢的,時間線如果拉長,回頭一看可能也不記得自己實際上多努力或哪個時間點怠慢了,這些過程是成就未來的養分,也希望分享給他人時產生的共鳴能有新的碰撞與感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