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殺官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這個叫做《七女為父報仇圖》。在東漢的墓葬中出土,推測是當時常用的圖畫故事。不過,其中的故事已經失傳。

上面的文字敘述,據說透露出她們要殺的對象是「長安令」。曹操墓也有一份,寫的卻是「咸陽令」。

先秦無長安,兩漢不稱咸陽,所以時間也很難確定。

不過,就是做個引子,來聊聊發生在西漢末年,一個特殊風氣的形成。

事情發生在漢成帝年間。

文景治後,漢武昭宣。

元成哀平,西漢之亡。

卻說漢成帝後期,年號永始跟元延之間,吏治已經崩壞……這有點春秋筆法,其實元延結束後就是王莽當政開始了。

那這段期間,就是王莽的叔叔伯伯們在敗壞朝政。

其中,紅陽侯王立兄弟特別壞。

有多壞?罄竹難書,就說這裡的一樁。

養俠客。

這不是一個可以自置部曲的年代,依然流行養門客。

所謂的俠,就是那些有武功又不把法律放在眼中的人。即使他們犯下殺人罪,王立也會包庇。

其中有一個案子是,長安西邊雍州有個郡叫做「北地」。

當地有個豪族大老,名叫浩商。

浩商犯了法,被官員義渠長(我們這裡先留原文)逮捕。結果逃獄。

然後義渠長就娶了浩商的媽媽。

三小?

義渠本是蠻族的名稱,敗亡在秦國手中,那也只是國家沒了人還是人。

戎狄接收女主人,就是接收家產的意思。

你應該開始覺得,浩商有冤屈了吧?

浩商的「兄弟」也這麼覺得,一群人假借司隸掾、長安縣尉的名義,就去找義渠縣長報仇,把他一家殺了乾淨。

因為已經涉及假冒官府名義,算叛亂罪,丞相那邊就開始辦這個案子。

結果這些人仍然自由出入長安城,查無不法,謝謝指教。

華黑噴?

案子本身發生在北地郡,義渠又是部,不是縣,縣直屬郡還好說,郡跟部這就牽涉兩種不同的行政單位。加上浩商等人掛名,牽連到司隸跟長安京兆……一整個跨區聯合大案。

原本沒有那麼麻煩,之前司隸校尉是在丞相直屬的,這時剛獨立出來沒多久。

司隸校尉就說,這案子一看就知道浩商犯法,丞相把事情弄那麼大,是為了要專權控制。

這邊凸顯的重點就是:中央要辦,地方不配合。

夭壽的是這個地方,就是首都及其周遭。

於是,通緝浩商等人的這個案子,辦了很久才把浩商抓起來。這件事影響的範圍很廣,先提的是,長安黑幫的部分。

王立養俠,浩商這些北地黑幫又不會被抓,導致整個長安的不法份子,越來越多。《酷吏傳》說,當時城中的少年人喜歡成群結黨,以殺「吏」為事。

當作事業在經營。

因為吏治敗壞嘛,就有些人像浩商一樣,被冤枉,被強奪家產。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兄弟」可以伸張正義。

沒關係,你去找那些少年,他們收錢辦事。

少年們會拿彈丸來抽籤,抽中赤丸的,要去殺武吏。抽中黑丸的,殺文吏。你看這個事業要有點規模有點系統才能挑CASE的。

除此之外,裡頭還有白丸。

抽中白丸的,你不用去殺人,但是要負責幫弟兄們收屍辦喪事。

仇殺的事業起來,組織也不可能光接案不做職業訓練吧。

搶劫殺人,層出不窮,一天到晚警示用的枹鼓響個沒完,但能怎麼辦呢?

一個新的長安令上任了。

他的名字是尹賞(不是三國那個)。算是當時丞相薛宣的門生。

薛宣在三輔實習的時候起用尹賞,他最欣賞就是尹賞雷厲風行的手段。後來薛宣高升,尹賞自己當縣令,卻因為手法過於殘酷,遭免。

如今,輾轉來到長安當負責人的尹賞,會拿出什麼招數呢?

首先我們看到,尹賞雖然只是縣令,但被授予「一切便宜從事」的權力。

這背後沒靠山就笑死人了。

尹賞第一條命令,是修建大獄。

漢代一般的牢獄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但我肯定尹賞所修的「虎穴」絕對不一樣。

尹賞挖了地洞,又在外修築牆郭。出口則以大石堵住。這就是你在武俠小說、古裝劇裡面最常看到的重刑犯監獄了。

不過事情可能比你想像得更殘酷一些。

準備好場地後,尹賞開始要求各鄰里提供名單。

你覺得是惡少年的。

在你們這裡做生意但是沒有戶口的。

穿著漂亮衣服,鎧甲,適合打架的裝束,又常攜帶兵器的人。

名單統統交上來。

接下來,尹賞召集長安小吏,準備了幾百輛車,開始抓人。

「皆劾以為通行飲食群盜」。

我想這應該不是很嚴重的罪名,大概就跟耍流氓吃飯搭車不給錢差不多。那就跟警察請在地的去泡個茶沒兩樣,所以也沒有受到什麼抵抗。

誰知道尹賞就開始小案大辦。

因為本來就有這些人的其他犯罪記錄,要逼要屈都很方便。但每審理十個人,尹賞就會讓其中一個人「不定罪」。

然後,把剩下的人都關進虎穴,封閉出口。

幾天後,尹賞才移開大石,裡面的人都死光了。

其實尹賞留置不判的,都是因為他發現那些人是「魁首」,或者輕罪願改的。

接著,尹賞把這些屍體運出來,埋在「寺門桓東」。

他不是挖一個大坑坑了,而是分別幫每個人都弄一個簡易墳墓,標註姓名。

一百天後,尹賞就通知家屬來領回屍首。

為什麼要一百天?尹賞壓根沒打算讓他們「認出來」。

沒有人知道,那幾天「虎穴」內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幾百家人同時來認屍,自是轟動長安。

歌謠這麼唱:「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枯骨後何葬?」

最後,尹賞開始審理剩餘的犯人,一律對他們提出將功贖罪的建議。誰敢不從?當黑道份子皆為尹賞所用,首都的治安,自然也變好了。

這是一個沒有廣為流傳的故事,但其實非常有意義。

每一段都是。

它具體而微的呈現出政治與百姓的真實關係,不單是史書一貫的打高空。

浩商有沒有罪?一定有。光他逃跑不接受審判就犯罪了,古今皆同。

但不被抓又怎麼會逃跑呢?

我們不知道他犯了什麼罪,但知道抓他的人覬覦他的財產。

而浩商的復仇,是用「更高的官」來壓這個地方官。

假借名義不會是像劉邦走進去隨手寫個「十萬錢」人家就會信,根本上呂公當時也是不信。

浩商跟實際的司隸掾、長安縣尉,肯定是有某種程度的關係。否則這個案子也不會那麼難辦。

當檯面下的潛規則運作,已經到無視國家法律的程度,事情就要亂了。

不過我懇請你先確認一下:這個法律,這個執法者的正當性。

好,接下來是長安少年拉幫結夥。

貌似很好懂,黑幫橫行,不良少年增加治安敗壞。

事實上班固就是寫著:不良少年的初衷,便在於反抗那些不正當的執法者。就算你把他們當「自衛團體」來看,脫離了國家社會的規矩,那麼定義就是「亂」。

這是第二件要想的事,也是從第一件延伸出來的。

什麼是「亂」?

國家要保護眾人的利益,所以應該原諒國家侵害某些人的利益。你不原諒,你抵抗,你就是亂臣賊子。

這樣的情事,不管你生長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都是會發生的。

第三是尹賞的治理。

最可怕的部分,並不是虎穴。而是由具備社會地位或官方身分的人,來提供「自由心證」的名單。

「鄉吏、亭長、里正、父老、伍人」。

在路邊抽菸的,讓小狗隨地大小便的,亂丟垃圾的,都殺掉。為了打造一個完美的生活空間。

我不是開玩笑,上面我只寫「輕罪願改」。

原文是:「故吏善家子失計隨輕黠願自改者」。

都抓,如果沒審就死定了。

問題是,你真覺得尹賞有審?

他其實確認一部份人不想死就夠了:要嘛去虎穴死,要嘛回家社會死。

要嘛,給我打工。

於是,尹賞以黑治黑,恢復了長安的平穩。

你認為是必要之惡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又或是必然會引發其他問題?

一個很容易想到的是,這些「御用黑幫官吏」,之後早晚會引發一樣的事。

另一個大概都要忘了:養黑幫,原本是王莽叔叔的「事業地盤」。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注意到,我特別提尹賞是丞相薛宣的門生。在先前的浩商事件中,薛宣就是「講究執法,嚴辦到底」的那個丞相。

尹賞在長安令之前,「坐殘賊免」。

長安穩定後,調任江夏太守(算是升官),但依然「坐殘賊免」。

尹賞的手法是不是太殘酷?對當時的環境來說,肯定是的。但不能容他的,是百姓?是小吏?還是高官?

就算是「都有」,那誰最能影響他的「被免職」?

發生這段事的永始元延,擔任西漢丞相的是薛宣跟翟方進。浩商之事,最終其實是還在司直的翟方進,倒打司隸校尉一耙,由薛宣派勝出。

翟方進因而得升御史(副丞相,候補的意思),尹賞應該也是差不多此時得舉長安令。

然而,元延結束,翟方進被賜死,一如開頭所說,王莽上來了。

事實上,翟方進的兒子,就是反王莽的神主牌:翟義。你就要知道,翟家父子跟王莽,那是一百萬分的有過節。

很簡單說,尹賞是薛宣派的人,當薛宣派被王莽派鬥倒,他就被清算了。其實從被調往江夏就清算了:他又是去平賊的。

後來又被復起,因為王莽又倒啦。

元成哀平,漸凍症的漢哀帝就是又把王莽放倒的那個人。

政治故事,複雜如斯。

不過包含《七女為父報仇圖》跟這個故事,我覺得西漢人在追求的是「公平正義」。而當時的法律,不足以維護公平正義。

這會是西漢崩壞的一大原因。

過去在《大漢天威》我就反覆在提:漢武帝不是壞人,他其實是一個「依法行政」的皇帝。

欸你要知道一個皇帝去加強國家的「依法行政」概念,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法律是一天天一點點進步到現在,都不能稱完善的東西。所以秦皇漢武去建立法治國家,對當代來說都是非常暴虐的。

注意到嗎?

秦律讓人直接走上亡命之路:不是你這國家死,就是我死。

但漢律沒有那麼過份,有修改調整是肯定的。人們依舊不滿也是肯定的。

走到「京師買凶殺吏」流行起來,雖然不比起義遍地開花,到底也是不容小覷。

那更可以注意的事情是,王莽與儒家的崛起。

法律無法完善,人治的部份必須存在。儒家提供的,就是人治的強化。讓更好更善良更有品德的人,來審理公斷。

王莽因此而起,但他做的事情卻是把法律弄得更繁複。

所以敗。

這是一整波的事情,沒有人置身事外。

劉秀做了什麼改良?我看到的是沒有改良。

人們之所以在前期接受東漢的統治,只是從敗壞到混蛋到戰亂的歷程,怕了。

在綠林赤眉的時代,說什麼公平正義?

誰手上有刀,誰就是公平正義。

所以回到頭來:曹操墓中有「七女為父報仇圖」。這種東西,肯定都是用來「表彰墓主德行」的。

當然,很多打腫臉充胖子的。

不過,曹操充個孝子,有什麼好光彩的?

維持大漢朝的公平與正義,才是魏王曹操最大的功績啊。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他自己說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1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東漢的墓葬中出土的《七女為父報仇圖》,推測是當時常用的圖畫故事。不過,其中的故事已經失傳。 上面的文字敘述,據說透露出她們要殺的對象是「長安令」。曹操墓也有一份,寫的卻是「咸陽令」。 先秦無長安,兩漢不稱咸陽,所以時間也很難確定。 不過,就是做個引子,來聊聊發生在西漢末年,一個特殊風氣的形成。
Thumbnail
在東漢的墓葬中出土的《七女為父報仇圖》,推測是當時常用的圖畫故事。不過,其中的故事已經失傳。 上面的文字敘述,據說透露出她們要殺的對象是「長安令」。曹操墓也有一份,寫的卻是「咸陽令」。 先秦無長安,兩漢不稱咸陽,所以時間也很難確定。 不過,就是做個引子,來聊聊發生在西漢末年,一個特殊風氣的形成。
Thumbnail
宦官指被閹割的男性,從事宮廷或宗室的僕役。宦官現象早於商周出現,也普遍存在古代世界。宦官形成一股足以長期操控朝政的政治勢力,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三次,分別在東漢、唐代和明代。東漢是宦禍的第一浪,其特色在於宦官是皇帝權力鬥爭的工具。 外戚干政是西漢的政治常態,也是東漢的政治常態。自漢武帝設立內朝,外朝三公
Thumbnail
宦官指被閹割的男性,從事宮廷或宗室的僕役。宦官現象早於商周出現,也普遍存在古代世界。宦官形成一股足以長期操控朝政的政治勢力,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三次,分別在東漢、唐代和明代。東漢是宦禍的第一浪,其特色在於宦官是皇帝權力鬥爭的工具。 外戚干政是西漢的政治常態,也是東漢的政治常態。自漢武帝設立內朝,外朝三公
Thumbnail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Thumbnail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Thumbnail
東漢來到末年,最為人熟知的宦官,莫非十常侍。 宦官跟所有的人一樣,不是去了勢大家就會「我們都是好朋友,讓我們來牽著手」。 東漢皇宮裡的宦官,那也是一個各據山頭。 與士人集團,其實長期以來也是亦敵亦友。 要說到十常侍集團的誕生,就不能不從東漢最後一個「實權皇帝」,奇葩漢靈帝身上切入了……
Thumbnail
東漢來到末年,最為人熟知的宦官,莫非十常侍。 宦官跟所有的人一樣,不是去了勢大家就會「我們都是好朋友,讓我們來牽著手」。 東漢皇宮裡的宦官,那也是一個各據山頭。 與士人集團,其實長期以來也是亦敵亦友。 要說到十常侍集團的誕生,就不能不從東漢最後一個「實權皇帝」,奇葩漢靈帝身上切入了……
Thumbnail
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十月,第二次黨錮之禍爆發。 距離大將軍竇武圖謀叛變被誅,隔了十三個月。 為什麼叫做「黨錮之禍」? 「錮」還有一個意思,其實就是類似現代的「褫奪公權」。 最主要是廢止這些人「為公務員之資格」、「公職候選人之資格」。 黨錮之禍跟一般的政治動亂屠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此。
Thumbnail
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十月,第二次黨錮之禍爆發。 距離大將軍竇武圖謀叛變被誅,隔了十三個月。 為什麼叫做「黨錮之禍」? 「錮」還有一個意思,其實就是類似現代的「褫奪公權」。 最主要是廢止這些人「為公務員之資格」、「公職候選人之資格」。 黨錮之禍跟一般的政治動亂屠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此。
Thumbnail
前言 有漢一代,甚少內亂發生,唯一一次,乃「吳楚七國之亂」。 「吳楚七國之亂」發生於西漢景帝三年 (公元前 154 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因不滿朝廷削藩,起兵反抗,終為竇嬰、周亞夫鎮壓。 關於是次
Thumbnail
前言 有漢一代,甚少內亂發生,唯一一次,乃「吳楚七國之亂」。 「吳楚七國之亂」發生於西漢景帝三年 (公元前 154 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因不滿朝廷削藩,起兵反抗,終為竇嬰、周亞夫鎮壓。 關於是次
Thumbnail
秦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秦始皇大幅的改動制度,且二世與趙高沒有壓緩腳步,反而變本加厲。 引發各國的不滿。 西漢建立後,在蕭何跟呂后的努力下,把整個國家的步調放慢了許多。 這個國家為何滅亡? 直接性的原因當然是「權臣篡位」。 權臣如何產生?
Thumbnail
秦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秦始皇大幅的改動制度,且二世與趙高沒有壓緩腳步,反而變本加厲。 引發各國的不滿。 西漢建立後,在蕭何跟呂后的努力下,把整個國家的步調放慢了許多。 這個國家為何滅亡? 直接性的原因當然是「權臣篡位」。 權臣如何產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