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道裡,學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在茶道裡學到什麼?

在日本上課

在日本上課

學校學生們常常問我,老師,你在茶道裡到底學到什麼? 每次被問,我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學到什麼?

當初會走進茶道的學習,其實是一個厭世心態下遇見的一扇窗。我從小個性很較真,很多事情都容易看得很嚴重,再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常常都處於一個「過猶不及」的狀態,不是待人太冷漠,便是過於親近失了彼此界線而受到許多無法宣之於口的壓力。

開始學習,是源於不需要言語解釋便對「和敬清寂」產生嚮往的反應。一開始,就抱持著非常戰戰兢兢的精神來修這一門以道為名的文化。隨著一年一年的過去,以一個非日本人也對日本文化沒有基礎的人來說,茶道的學習不僅是一門文化技藝,更像是在認識一種生活哲學。

容易胡思亂想,擔憂的我,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太多細節需要顧及,不知不覺只能將精神全副投入當下的動作;習慣用最立竿見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我,開始去經驗跟體會有些時候必須經過時間才能將結果醞釀成熟;生活沒有秩序的我,在茶道中嚴格瑣碎的規定中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模式;總是以最節能的方式來面對生活中各種選擇的我,開始打破慣性尋找最適合我的答案…

其實這些學習和收穫,可能不只在茶道裡,在其他事物的學習中也可能可以獲得。而影響我最大的,是開始使用自己的感官與心去感受事情,是學習在接納當下的一切,是認識到事物發生有其原因和本質性的緣由….和擺脫被「語言束縛」的思考模式。

怎麼說呢? 過去我都這麼想的﹔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若一個人會事情宣之於口,必然經過大腦程序將思想化為語言產出,所以應該會知道記得自己說了甚麼或是自己是怎麼樣子承諾過。因為如此,我自動忽略了「非語言」的訊息傳遞,常常抓著「你剛剛明明有說…」對人該負的行為責任窮追不捨。

但在茶道的學習過程中,觀察成了我一個非常重要的與人相處和認識的方法。在必須安靜沉默的時候,我去體會對方散發出來的氣息,去體察彼此間應有的距離,給予並隨時調整和對方互動的節奏與親疏關係。另一方面,也學習著被觀察,將思想有序地化作實質的行動,而非僅是語言的表達。這些都非常扎實的讓我收穫了與人的相處與互動,也在互動反應過程中,更加認識自己。

這些學習,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但回首綜觀,卻是最深刻的體會。我不敢說我真的學會了什麼,但我在生活中,卻越來越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給自己立足的自信,擁有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有時候,學習的目標不定是結果,但順著心意努力下去,往往得到的比預想的還驚喜。

avatar-img
5會員
9內容數
日本茶道講求隨著四季遞嬗的感受自然,在質樸儉素的環境中,降低感官刺激,重新開啟五感,讓自己更安心地與自己相處,並探索外在的各種美好。本主題中,記錄自身學習茶道與教學茶道時發現的的新事物以及透過茶人視角的生活感受回饋,並同時提供把茶生活化的自身實踐經驗。希望給閱讀者像是在日式建築的緣廊旁邊緩慢的、悠閒的享受一段獨處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ss Sophie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是一位茶道老師,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帶給我新的思維火花或省思,是我豐富人生不可或缺的事。這次,我想分享什麼是成為更好的人。
你曾經對於某件事想放下,卻又放不下的嗎? 最近發現,能夠在教室裡長久持續地學習下去的人,除了喜愛茶道之外,還有一種狀況,就是「不討厭也說不上喜歡,但如果沒有上課就會覺得哪裡好像怪怪的。」 第一次我聽到這樣的說法時,還挺意外的,我的盲點之一,就是太常聽到來學的人是喜歡日本文化或茶道,所
我是一位茶道老師,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帶給我新的思維火花或省思,是我豐富人生不可或缺的事。這次,我想分享什麼是成為更好的人。
你曾經對於某件事想放下,卻又放不下的嗎? 最近發現,能夠在教室裡長久持續地學習下去的人,除了喜愛茶道之外,還有一種狀況,就是「不討厭也說不上喜歡,但如果沒有上課就會覺得哪裡好像怪怪的。」 第一次我聽到這樣的說法時,還挺意外的,我的盲點之一,就是太常聽到來學的人是喜歡日本文化或茶道,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體驗到文字:掌握文字背後的心法與轉化秘訣 當初這門課的誕生,主要源於在學校參與活動時,結識了一位日文系的日籍老師。後來,由於國際合作的需求,我們與日本高齡者社區展開了多次合作。回想自己過去的語言學習經歷,我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語言天賦。從小,我對於語言和文字的掌握能力就不強。記得小時候,我的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第一次以講員身份進行品茶講座的經驗,內容涵蓋了品茶的基本知識、泡茶技巧及與參與者互動的過程。講座中,參與者們勇於發問,展現出學習的熱情。作者希望透過這次經驗,將品茶的美好分享給更多人,並且探索如何提高講座的趣味性及實用性。
上了兩天的身心靈課程後,老師希望我寫篇課後收穫的心得。 內心卻莫名地抗拒,彷彿是無法接受自己真的變好、又或是高等能量於我而言是如此陌生,以至於我無法坦然接受,也可能純粹是內心害怕改變。 課程的腳步很緩慢,在自然山水林木環繞、佈滿整間大型日式空間的大量水晶的環境下,喜悅感和滿足感莫名持續,心情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有時候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 就可以知道這節課上得好不好? 如果課堂氣氛融洽甚至有點小 hi ! 通常是因為有出現幽默或有趣的內容, 全班同學們在學習知識之餘,還能一起歡笑同樂! 這是最完美的境界! 但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啊~~~ 為什麼有時候可以做到? 有時候不能做到?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大學時,參加了社團,認識了一幫愛喝功夫茶的學長學姐,於是,在許多個夜晚或假日,一票社團朋友便相約在某位學長的宿舍中,準備開爐泡茶。那時候,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來人,大家互不嫌棄,圍繞在簡單的茶几四周旁就席地而坐。 茶几上,不過就是一組簡單的茶盤,配上簡單的陶壺和陶杯。主人除了忙著招
閱讀,於我而言是打開腦洞和眼界通道。透過閱讀・觀察・實踐得到的心得,主要聚焦在改變思維、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之後也會分享學習語言的實用技巧。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從過去在第一線的銷售經驗,到近期陸續從茶職業體驗包與學茶新手村的學員回饋中了解到民眾普遍對於茶的認識誤區。我認為最嚴重的誤解是烘焙,甚而有人把烘焙連結成炒茶。而這個誤解已經形成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綠茶烘焙(炒茶)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體驗到文字:掌握文字背後的心法與轉化秘訣 當初這門課的誕生,主要源於在學校參與活動時,結識了一位日文系的日籍老師。後來,由於國際合作的需求,我們與日本高齡者社區展開了多次合作。回想自己過去的語言學習經歷,我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語言天賦。從小,我對於語言和文字的掌握能力就不強。記得小時候,我的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第一次以講員身份進行品茶講座的經驗,內容涵蓋了品茶的基本知識、泡茶技巧及與參與者互動的過程。講座中,參與者們勇於發問,展現出學習的熱情。作者希望透過這次經驗,將品茶的美好分享給更多人,並且探索如何提高講座的趣味性及實用性。
上了兩天的身心靈課程後,老師希望我寫篇課後收穫的心得。 內心卻莫名地抗拒,彷彿是無法接受自己真的變好、又或是高等能量於我而言是如此陌生,以至於我無法坦然接受,也可能純粹是內心害怕改變。 課程的腳步很緩慢,在自然山水林木環繞、佈滿整間大型日式空間的大量水晶的環境下,喜悅感和滿足感莫名持續,心情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有時候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 就可以知道這節課上得好不好? 如果課堂氣氛融洽甚至有點小 hi ! 通常是因為有出現幽默或有趣的內容, 全班同學們在學習知識之餘,還能一起歡笑同樂! 這是最完美的境界! 但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啊~~~ 為什麼有時候可以做到? 有時候不能做到?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大學時,參加了社團,認識了一幫愛喝功夫茶的學長學姐,於是,在許多個夜晚或假日,一票社團朋友便相約在某位學長的宿舍中,準備開爐泡茶。那時候,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來人,大家互不嫌棄,圍繞在簡單的茶几四周旁就席地而坐。 茶几上,不過就是一組簡單的茶盤,配上簡單的陶壺和陶杯。主人除了忙著招
閱讀,於我而言是打開腦洞和眼界通道。透過閱讀・觀察・實踐得到的心得,主要聚焦在改變思維、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之後也會分享學習語言的實用技巧。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從過去在第一線的銷售經驗,到近期陸續從茶職業體驗包與學茶新手村的學員回饋中了解到民眾普遍對於茶的認識誤區。我認為最嚴重的誤解是烘焙,甚而有人把烘焙連結成炒茶。而這個誤解已經形成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綠茶烘焙(炒茶)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