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加分是歧視還是保障?

入學加分是歧視還是保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2023年6月29日,端傳媒有一則新聞:「美國高院裁定大學錄取考慮種族因素違憲。」此裁定涉及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大法官們分別以6:2和6:3判定兩所學校敗訴。主因呢?該兩所大學把種族列入入學的因素之一,以補償美國社會長期以來的種族歧視,並且提高大學校園的多元化。因為不如此的話,來自代表性不足群體的學生入學率將會大幅下降。

此判例已經引發正反兩派的對立。而此判例之所以成立,乃因考慮種族因素的招生政策違反了1964年的《民權法案》,該法案禁止基於種族、膚色或血統的歧視。

教育機會均等?

我國也有針對不同族群的加分或優待措施。上世紀七0年代,歐美正推展所謂教育機會平等」政策,我國為趕上國際趨勢,加上配合先進國家做法,也雷厲風行的推行類似政策,為此政策乃有保送兩所山地國中的最優生到高中就學的政策,我當時正在搜集「教育機會平等」的資料,特別在該兩名學生入學後大約一個月左右,前往該高中去了解二生適應狀況,其中之一已經休學(因為不勝負荷),另一則告訴同學除上廁所外,其餘時間都充滿了壓力……我還特地到山地國中去了解他們的教學狀況。上課了,老師已經就位了,學生還有二分之一在操場玩球(叫也沒用,老師們都已習慣了。)除了兩位學生在注意著老師動態外,其餘的學生雖在教室,但根本就是各行其是—嘻笑怒罵,亂成一團。

晚上與該校最認真的老師騎著夜路下山後,找了家店,老師雖仍堅持著教育熱忱,但有點黯然的提到這些學生,大概的較好出路就是警察、軍人,女的則是護士,其餘則不敢多想。提到大學的加分和優待時,他語帶嘲諷的說,得利的都是漢化最嚴重的原住民,他們根本就沒住在山區,早就下山過著與漢族一樣的生活,他們的孩子自小就讀一般小學、國中,自小參加補習,父母甚至比一般人更注意成績,然後再透過族群的加分和優待擠身著名大學…,他們是政策的得利者…。

入學加分是歧視還是保障?是製造不公還是拉近差距?你說呢?

端傳媒(2023.6.29)。美國高院裁定大學錄取考慮種族因素違憲。2023.8.2擷取自: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630-morning-brief/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8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隻雞 前言 【盧秀芳辣晚報】提到大陸最近走紅的一首歌,題目中有《刀郎新歌"羅剎海市"創80億次播放量|刀郎新歌"羅剎海市" 遭疑暗諷那英.汪峰?…》 "羅剎海市"是刀郎於7月19日發布的歌曲,到現在還不到兩個星期,已創了80億次的播放量,在各歌曲的播放
原文 【唐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解讀 《彈琴》是唐代詩人劉長卿聽琴有感之作。前兩句寫琴聲:七弦琴上那清脆激越的聲音,靜靜聽來,好像是寒風撼動松林的聲音。這古時傳承下來的曲調,我很喜愛,但是,現今人們大都不再彈奏了。 這琴所彈奏的這曲應該是詩人所
  破壞關係的最好方法,就是給建議 前言 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碰到過那種聊沒幾句,就可以滔滔不絕發表高見;或者不論什麼話題,他都可以給出指導的人。你說做滷肉,他馬上告訴你肉要那個部位最好,應該先怎麼處理,然後裡面要加上什麼,要用什麼鍋具…,你說球友好像不將社團當回事,她馬上告訴你她曾遇過什麼樣的人
每個人都只對自己感興趣   前言 看了一堆關於溝通的資料,也寫了好幾篇關於溝通的文章,突然想到卡內基,想到學生時期看過的卡內基,特別上網去查到了遠見好讀(2020)所整理的《這就是人性?卡內基的4個觀點:無論是誰,都只關心自己》。裡面提到卡內基對人性抱持的4個觀點,掌握了這4個觀點,人際溝通大
頃讀《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這個書名有意思,內中有這樣子的描述「越想靠近孩子,孩子似乎躲得越遠。」「…怎麼轉眼間,熟悉的孩子成了渾身帶刺的刺蝟,碰不得,講不得,一句話不對,隨時引發一場家庭風暴。」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像"刺蝟"一般?當然是因為連結失敗,情感受傷。所
1.  內人的球隊因為八月份要舉辦大型活動,需要先行訂餐,結果負責人告訴她問了兩家自助餐,有間自助餐廳不好吃,另間自助餐廳只能提前十天再告知並確定。內子擔心到時有許多縣級活動同時舉辦,因此商請曾承辦過縣級活動的友人代問並代訂,完成後告知原訂餐的負責人,以為自己幫她解決了訂餐的問題,沒想到負責人卻說
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隻雞 前言 【盧秀芳辣晚報】提到大陸最近走紅的一首歌,題目中有《刀郎新歌"羅剎海市"創80億次播放量|刀郎新歌"羅剎海市" 遭疑暗諷那英.汪峰?…》 "羅剎海市"是刀郎於7月19日發布的歌曲,到現在還不到兩個星期,已創了80億次的播放量,在各歌曲的播放
原文 【唐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解讀 《彈琴》是唐代詩人劉長卿聽琴有感之作。前兩句寫琴聲:七弦琴上那清脆激越的聲音,靜靜聽來,好像是寒風撼動松林的聲音。這古時傳承下來的曲調,我很喜愛,但是,現今人們大都不再彈奏了。 這琴所彈奏的這曲應該是詩人所
  破壞關係的最好方法,就是給建議 前言 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碰到過那種聊沒幾句,就可以滔滔不絕發表高見;或者不論什麼話題,他都可以給出指導的人。你說做滷肉,他馬上告訴你肉要那個部位最好,應該先怎麼處理,然後裡面要加上什麼,要用什麼鍋具…,你說球友好像不將社團當回事,她馬上告訴你她曾遇過什麼樣的人
每個人都只對自己感興趣   前言 看了一堆關於溝通的資料,也寫了好幾篇關於溝通的文章,突然想到卡內基,想到學生時期看過的卡內基,特別上網去查到了遠見好讀(2020)所整理的《這就是人性?卡內基的4個觀點:無論是誰,都只關心自己》。裡面提到卡內基對人性抱持的4個觀點,掌握了這4個觀點,人際溝通大
頃讀《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這個書名有意思,內中有這樣子的描述「越想靠近孩子,孩子似乎躲得越遠。」「…怎麼轉眼間,熟悉的孩子成了渾身帶刺的刺蝟,碰不得,講不得,一句話不對,隨時引發一場家庭風暴。」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像"刺蝟"一般?當然是因為連結失敗,情感受傷。所
1.  內人的球隊因為八月份要舉辦大型活動,需要先行訂餐,結果負責人告訴她問了兩家自助餐,有間自助餐廳不好吃,另間自助餐廳只能提前十天再告知並確定。內子擔心到時有許多縣級活動同時舉辦,因此商請曾承辦過縣級活動的友人代問並代訂,完成後告知原訂餐的負責人,以為自己幫她解決了訂餐的問題,沒想到負責人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