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入學是創造公平還是更不公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為無法考進名門大學的子弟

開了另一扇門

這樣算公平嗎?

還是只是從成績的篩選擴增到加入資源的篩選?


教育長期以來忽略了一件事

以為照顧弱者

大家就會一起變強

殊不知結果是強者越強

是什麼概念的缺乏造就了這樣的體系?

我認為是對於公平的誤解


僅僅透過不同的入學管道照顧學業弱者是不夠的

舉實例而言

私有資源豐富的學業弱者

完全可以透過巧妙的關係取得越級打怪的研究成果

進而得到科展的名次

再度與其他憑專業技能甄試的同學競爭

結果最後從比成績變成比資源


孔子在《論語·季氏》第十六篇:

「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僧多粥少

要建立更相對的公平

應該要優先讓公共資源分配在有心向學但物質或教育條件不足的學生身上

不應該在沒有清楚定義「弱者」的情況下就讓公共資源投注在畸形的制度上

而是要看見強弱背後的本質:

究竟是資源的強弱?

還是競爭力的強弱?


靠科展 靠術科 推甄上好的學校

這件事本身我沒有意見

但是現行教育的氛圍是小孩放學還要補才藝

爸媽最好拜託大學教授收自己的小孩假日進實驗室做科展題目

從二十年前我還是中學生的時候就是這樣

現在還是這樣


這樣是在比資源

這不是真正的公平

而且孩子在該玩的年紀不會快樂


出了社會之後

他們會報復性的停止學習

下班之後就停止思考只想追劇打電動


這是我三十代過去二十年來看見的

而我相信現存的教育風氣如此

未來二十年還是會繼續養出

無法獨立思考

在學生時代因過度學習而厭棄學習

最後終於變成了連自己都討厭的大人


而他們會怎麼教養自己的下一代?

或者他們根本就不考慮有下一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ylvia-avatar-img
2024/06/05
報復性玩樂確實是個難解的問題 XD
Mr. Col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05
Sylvia 😂 所以少時不讀書 長大可能有機會報復性學習(?)(誤
avatar-img
Mr. Colin 的沙龍
38會員
168內容數
外商職場文化與趨勢觀察,分享成長型思維觀點;記錄「男生也要好好保護自己」的保護令申請經過、訴訟對抗《不合理的》最小變動與幼兒從母原則;串連菁英大腦,歡迎加入交流,或贊助支持 Mr. Colin。
Mr. Coli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四月是日商新的會計年度開始的月份 同時新上任的總經理也約了這個月進行個別談話 以下是我要問新總經理的三個問題...
2025/04/06
四月是日商新的會計年度開始的月份 同時新上任的總經理也約了這個月進行個別談話 以下是我要問新總經理的三個問題...
2025/04/02
假消息可以定義成兩種: 錯誤資訊 - 例如本質上就是完全錯誤的知識,或者是似是而非充滿混摻、半真半假的訊息。 偽訊息 - 出於特殊或惡劣的目的性,完全捏造、無中生有的內容。 求真這件事 探討的人已經很多了 負責任的人在發布訊息的時候先行審查內容 已經是最底限的要求
Thumbnail
2025/04/02
假消息可以定義成兩種: 錯誤資訊 - 例如本質上就是完全錯誤的知識,或者是似是而非充滿混摻、半真半假的訊息。 偽訊息 - 出於特殊或惡劣的目的性,完全捏造、無中生有的內容。 求真這件事 探討的人已經很多了 負責任的人在發布訊息的時候先行審查內容 已經是最底限的要求
Thumbnail
2025/03/14
這幾天我被一段媒體文章誤導了 以為 Intel 的新任 CEO 對陳立武先生寫給員工的公開信中 並沒有提到要拆分「設計與代工」 然而今天看了幾個分析師和機構的分析 看起來都是針對陳立武先生在上一階段擔任董事期間的策略與當時 CEO 不合 (季辛格主張不拆分)
2025/03/14
這幾天我被一段媒體文章誤導了 以為 Intel 的新任 CEO 對陳立武先生寫給員工的公開信中 並沒有提到要拆分「設計與代工」 然而今天看了幾個分析師和機構的分析 看起來都是針對陳立武先生在上一階段擔任董事期間的策略與當時 CEO 不合 (季辛格主張不拆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首先,你需要運氣、運氣還有運氣,才修得到好課啊啊
Thumbnail
——首先,你需要運氣、運氣還有運氣,才修得到好課啊啊
Thumbnail
一到高考季,關於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議論又起。  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試卷自主出題,高校及優質高校分配的錄取名額多,其它省市分配的錄取名額少,造成各省市本科錄取率相差懸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錄取率相差更為懸殊。根據錄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難度被分為地獄模式、噩夢模式、困難模式、普通模式、簡單
Thumbnail
一到高考季,關於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議論又起。  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試卷自主出題,高校及優質高校分配的錄取名額多,其它省市分配的錄取名額少,造成各省市本科錄取率相差懸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錄取率相差更為懸殊。根據錄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難度被分為地獄模式、噩夢模式、困難模式、普通模式、簡單
Thumbnail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Thumbnail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Thumbnail
再過幾天,國三同學們將面對人生中第一場大型考試:國中教育會考。  臺灣在免試入學的架構下,升學制度仍是避免不了的。  然而,會考實施多年,還是有很多家長對這制度一頭霧水;其實,要想弄清楚,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超額比序」? 
Thumbnail
再過幾天,國三同學們將面對人生中第一場大型考試:國中教育會考。  臺灣在免試入學的架構下,升學制度仍是避免不了的。  然而,會考實施多年,還是有很多家長對這制度一頭霧水;其實,要想弄清楚,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超額比序」? 
Thumbnail
這絕對是申請時的大大大工程,雖然不難但很麻煩呀 前言:由於輔大審查的機制是:「50% 在校歷年平均成績」與「50% 語言能力」,所以準備備審上我並沒有太大的壓力(但若積分相同,就會採納書審成績嘍!),網路上有非常非常多優秀學長姊的參考,這邊供各位看看就好
Thumbnail
這絕對是申請時的大大大工程,雖然不難但很麻煩呀 前言:由於輔大審查的機制是:「50% 在校歷年平均成績」與「50% 語言能力」,所以準備備審上我並沒有太大的壓力(但若積分相同,就會採納書審成績嘍!),網路上有非常非常多優秀學長姊的參考,這邊供各位看看就好
Thumbnail
團體生活,如何追求「公平」。 最令學生心服口服的,大概,勉強,就是「抽籤」決定了! 但我一直覺得這有一點點瞎, 但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吧?! 聽聞某班, 凡事皆以抽籤解決, 抽籤決定座位、 抽籤決定整潔工作、 抽籤決定幹部、 抽籤決定各項班際競賽派誰上場? 抽籤決定誰當
Thumbnail
團體生活,如何追求「公平」。 最令學生心服口服的,大概,勉強,就是「抽籤」決定了! 但我一直覺得這有一點點瞎, 但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吧?! 聽聞某班, 凡事皆以抽籤解決, 抽籤決定座位、 抽籤決定整潔工作、 抽籤決定幹部、 抽籤決定各項班際競賽派誰上場? 抽籤決定誰當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