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Barbie)》是近期大熱門的電影,在上映的第一週我就與朋友一同去看了,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有一個橋段特別打動我。(以下微雷心得,尚未看電影、害怕被爆雷者請慎重。)
在芭比樂園中,所有的芭比們都過著歡樂的生活,好像每天都只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跟著姊妹一起去跳舞就可以了。然而,在最歡樂的時刻,女主角芭比卻突然冒出了一句:「妳們有思考過死亡嗎?」——此話一出,舞會的燈光全部黯淡下來,所有芭比都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盯著女主角芭比,好像她說出了什麼驚天之語。
意識到自己終有一死,就是覺悟到自己的人生是有限的,而且人生並不會永遠歡樂,終究會有與一切美好說再見的時候——到了那個時候,我是誰?我這輩子做了什麼?我個人獨特的價值在哪裡?這些問題會一個一個冒出來,最終將會喚醒她/他的自我意識,迫使她/他去追尋自我。在電影中,女主角芭比後來選擇出走,決定到樂園之外去尋找問題的解答。
看完電影之後,這兩個禮拜一直在心中反思《芭比》的故事情節,而不斷出現在我心中與電影產生對話的,依然是古典小說——《紅樓夢》。
雖然時代不同,但《紅樓夢》中所描寫的主角們,其實也不過都是一群未成年的少年與少女罷了。寶玉與他的姐妹們在大觀園中,就像芭比在樂園中一樣,幾乎每天都過著歡笑的生活,宴會一場接著一場,似乎永遠沒有盡頭;但也有那麼一些時刻,寶玉會突然感到空虛,黛玉會突然意識到死亡,他們也渴望能夠出走,去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
然而,《芭比》與《紅樓夢》畢竟是完全不同時代的作品。《芭比》的女主角經歷了一番冒險後,發現了真正的自我,並積極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而《紅樓夢》雖然也有許多歡樂的橋段,但最終卻是「以喜襯悲」,小說中的主角們注定要走到家敗人亡、各自離散的悲慘結局。
在曹雪芹生活的時代,那些想要「自主」、想要「做自己」的人,往往下場都很悲慘。正因如此,在曹雪芹的筆下,賈寶玉雖然常有一些批判世俗價值的激烈言論,但最終他連一點改變的行為都沒有做;林黛玉曾經發出「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這種渴望自由的感嘆,也寫過具有強烈女性自主意識的「五美吟」,但最終她也無能抗拒自己的宿命。
蔣勳先生在談《紅樓夢》的時候,曾經引用《金剛經》中的一段話:
「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否?」
在佛教的世界觀中,一切眾生都宛如「微塵」一般,沒有人能夠擁有自由意志與自主能力。《金剛經》的翻譯者鳩摩羅什用了「碎」這個詞,特別生動,「碎為微塵」這句話似乎讓我們看到眾生流轉在生死之間,最終灰飛煙滅的全過程。
用「微塵眾」三個字來指稱《紅樓夢》中的人物們,確實是再傳神不過的。在這部小說中,所有的角色都像微塵一樣,今天雖然聚到了一起,但明天風一吹,隨即消散,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抵擋的力量。
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我們是應該像芭比一樣去勇敢追尋自我,還是終究會像《紅樓夢》一樣,歸於消散空無,再怎麼努力也抵擋不了宿命的擺佈?
回到電影《芭比》。女主角芭比決定出走的動機,是來自於「我可能不再完美」的恐懼(身為芭比怎麼可以不完美、不漂亮?),所以她必然要想辦法找到問題的根源,讓自己能夠一直維持「完美」的形象;然而,當芭比發現自己無法阻止樂園的崩壞,她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樣漂亮的時候,她便一蹶不振,完全躺平。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芭比》最後並沒有讓女主角芭比回到原本「完美」的狀態,而是讓她走向平凡,將人生的選擇權交到她自己手上。即使不可能完美,但芭比可以選擇擁有自己的姓名,可以擁有一個雖然微不足道但卻真實的人生。芭比離開了樂園,她自願落入凡間,成了「微塵眾」的其中一員,有了凡人的痛苦與煩惱,但這個時候的芭比,卻是「自主」的。
那《紅樓夢》中的微塵眾生呢?
蔣勳先生寫過一套《微塵眾》,在此書中,蔣勳先生將《紅樓夢》大大小小的人物都羅列出來,用悲憫的眼光觀察他們的人生。在蔣勳先生的筆下,像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這樣的公子與小姐,其實與柳五兒、王狗兒、馬道婆這些平凡老百姓「都一樣」,他們都是在大時代的巨輪之下,拚了命想要抓住一點存在感的小人物。這些小人物的故事讀來教人心酸,因為他們最後沒有任何人能夠逃過時代巨輪的碾壓,全都「碎為微塵」,但至少他們都已真實地活過一回了。
是啊,光是能夠活著,並努力去活著這件事,其實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呢!即使所有人都微小如塵土,畢竟都曾擁有過一段值得記錄、值得回顧的人生。在《紅樓夢》中,處處都可以見到作者對這些微塵眾生的悲憫:
在〈不了情暫撮土為香〉這一回,賈寶玉不參加王熙鳳的壽宴,帶著焙茗溜出家門,快馬出城,他說要找一個冷清的地方。到了荒郊野外,他要香,要香爐。讀者於是想:寶玉是要祭奠什麼人吧?
然而寶玉不說,作者也不說,整整一回,不知道這個十幾歲的少年,為何滿眼淚水,為何看著水仙庵的洛神像落淚?最後香爐放在寺院井臺上,細心的讀者或許才意識到,不久前有一個剛投「井」自殺的丫頭,但作者始終沒說出這丫頭名字。
這一天是這投井自殺丫頭的生日。沒有人會記得一個微小如塵土的眾生的死亡和祭日,然而《紅樓夢》的作者記得,他讓賈寶玉有意避開熱鬧繁華的王熙鳳壽宴,他要誠心在孤獨的「花塚」前燃一炷香,為所有受苦死去的女子靜默祝禱。
——蔣勳《微塵眾》第二冊自序
《紅樓夢》表面上好像在告訴我們一切努力都沒有用,反正最後全都要灰飛煙滅,但細心的讀者自會領略到,作者曹雪芹其實一直都帶著「說反話」的創作意識,表面上看似是對宿命的全然臣服,但實際上卻是對這個世界最深情的擁抱與告別。在一切都要消散之前,他還想要再看一眼,再多看一眼就好,因為這平凡微不足道的一生,就是他的情之依歸。
身為「微塵眾」的一員,我們確實無能為力去改變任何的宿命,但這不代表一切都沒有意義。在我們平凡的人生中,認真地去過生活,仔細地去感受周遭發生的事,偶爾回顧往昔,並從中獲得一些繼續往前走的力量——或許這便是我們展現「自主」意識的一種方式吧。
蔣勳先生說:「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微塵眾》是蔣勳先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紅樓夢》的心血之作。 蔣勳先生從青春與美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逐字逐句細讀小說本身,梳理《紅樓夢》中的人物與情感,探尋書中表達的繁華的幻滅、逝去的哀傷,講述青春的孤獨、寂寞與徬徨。
這一次重新再版,主要是將蔣勳先生以詠梅為題的水墨作品「萬玉繁花」作為書盒的主要視覺形象,使得整套書極為精緻,絕對是值得購入收藏的版本,喜歡蔣勳先生的讀者朋友們千萬不可錯過!
(ps.「萬玉繁花」是蔣勳先生在疫情期間完成的巨幅水墨畫作,疫後陸續在台北、台南等地展出,期以畫梅寓意對困境、危機的泰然態度。)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