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決定是否換工作?試試這 2 個公式了解內心最熟悉的陌生人!(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5分鐘了解第一個公式

5分鐘了解第一個公式

前言

當你站在轉職前、換工作的十字路口,你可能會對自己感到陌生。多年來你已經慢慢習慣了眼前的工作、生活,卻不禁開始疑問,這是否就是你真正想要的?是否真的符合我們的內心渴望呢?換句話說,我們是否已經聽不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了呢?

重新認識自己,就像是與一個陌生人相遇。放下偏見和固有觀念重新探索我們擅長的事、想做的事、重視的事,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有一個全新的自己,一個追求熱情和成就感的自己,一個可以在不同領域發光的自己。

要走出舒適區正視內心的不安和恐懼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臣服,然而,這樣的探索是值得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可以在工作中發現真正熱情的自己,而不再是盲目地追求社會上認定的成功。


《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運用 2 大公式幫助我們理解內心最熟悉的陌生人,也就是自己。

作者簡介. 八木仁平

  株式會社Meee董事長。生於高知縣。早稻田大學畢業後立刻創業,卻窮得只剩錢,失去人生目標,陷入憂鬱。為了找到真心想做的事,開始研究「自我理解術」,並分享到部落格上,結果創造了2600萬人次以上的點閱。相關諮詢紛紛從各地湧入,並因此協助無數人找到工作目標,全心投入自己真心喜愛的生活。

  著有《發現你的天職》,出版後立刻榮登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讀者好評不斷,紛紛感謝作者讓他們終於能夠找到自己的終身職志。特別是許多大學應屆畢業生或年輕上班族,都表示:「煩惱了許久,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本書讓我一夕之間豁然開朗!」


現在,我將濃縮這本書的核心要點,逐步導引大家重新找回內心的熱情與目標。

本文部分摘自《發現你的天職》一書,摘錄並濃縮觀點,以加速讀者了解該書內容。

raw-image

公式一:喜歡的事X擅長的事=想做的事

raw-image

喜歡的事=有興趣、好奇的領域

這本書將「喜歡的事」定義為「有熱情的領域」,也可以稱為「業界」,能夠讓你覺得有趣、好奇的領域。以我為例,我喜歡人類圖常常會拿周遭朋友的圖想著「為什麼朋友身上有這個特質」,我也追蹤很多有關人類圖的帳號,希望「每天無時無刻都能接觸到我不知道的知識」,熱愛藝術品的人或許會對「要怎麼讓喜愛的藝術家或作品讓更多人知道」感到興趣,喜歡吃美食的人可能就會想挖掘「北部和南部的銅板美食差異性在哪」,只要是喜歡的領域會很想把「不知道的事」變成「理解的事」,我們會對於這樣的領域自然產生興趣,如果有下面這些感覺就是你「喜歡的事」:

  • 為什麼?
  • 為什麼會這樣?
  • 該怎麼做?

這邊有個地雷大家要注意,「喜歡看書所以就去書店工作」這個想法是錯的,你也許只是純粹享受閱讀,不見得喜歡安靜的打理書店。

常會聽到能「把興趣當成工作是件幸福的事」,卻也聽到另一面「興趣不能當飯吃」的說法對吧?重點在於除了找到感興趣的領域之外,同時也要找出自己做什麼事情最開心,也就是找到自己「擅長的事」。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喜歡的事」,書中提供一個方法就是到書店漫無目的走走,看看自己站在哪個書櫃前?拿了什麼書閱讀?這本書所在的分類就是你感興趣的領域。

掌握4個「喜歡的事」特徵

掌握4個「喜歡的事」特徵

raw-image

擅長的事 ≠ 技能和知識

每個人身上一定都擁有自己尚未察覺的才華,自然比別人更容易學會,與生俱來可以運用在各種工作中,做起來很得心應手的才華(特質、性格),像是我就發現自己經常專注在研究各式細節、喜歡美感觀察、閱讀大量文章不吃力、分類整理很複雜的事情、善於傾聽、幫助他人釐清想法、擁有化繁為簡的能力,這些擅長的事會有以下特徵:

  • 做的時候很開心
  • 自然就會去做一點也不免強
  • 沒有壓力很容易全情投入
  • 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 不是工作平常就在做了
  • 會覺得別人「這很簡單怎麼會做不好?」
  • 會讓你心無旁騖產生心流

「擅長的事」很容易以為是「技能或知識」,「擅長的事」是天生具備的,「知識與技術」是後天學習來的,「擅長的事」可以套用在各種工作中,但是「技能與知識」只能在特定工作領域才能運用,過於依賴「技能與知識」找工作時反而會變得不自由,我是擁有10年設計年資的設計師,換工作時總會思考我的設計能力還可以在哪種職場使用,這時我的職場範圍將會變得非常狹小,完全無法拓展更多自己的面相。


書中幫大家分出這兩種的差異性:

區分擅長的事和技能與知識

區分擅長的事和技能與知識

引用書中我很喜歡的兩句話:「受限於技能或知識人生會越來越不自由,發現自己的才華,人生才得以越來越自由」

這四點讓你更了解「擅長的事」

這四點讓你更了解「擅長的事」


raw-image

想做的事=擅長又喜歡的事

假設我「喜歡設計」這並不是「想做的事」,應該分類在「喜歡的事」(想發揮的領域),「我在料理時感到很快樂」也不是「想做的事」而是「擅長的事」,當我們把這兩件事合在一起就會變成「想做的事」,「喜歡設計」X「我在料理時感到很快樂」=「設計和料理有關的食譜」


What=設計 How=料理

What x How=想設計和料理有關的作品

如果我們專注在「What」,就會很容易選錯工作,「喜歡設計那就找有設計職缺的工作吧」,最後在電商圈設計一堆眼花撩亂的促銷圖,做完全不是自己擅長的事。再舉一個例子,喜歡美食(What),不一定會喜歡待在廚房或餐飲業的工作內容(How),如果我們知道「喜歡什麼」,但有很多種「擅長的事」那就可以組合出不同的「想做的事」

想做的事可多達12組以上,再從這些清單中挑出可能性比較高的項目嘗試開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想做的事可多達12組以上,再從這些清單中挑出可能性比較高的項目嘗試開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下集預告

而公式二則是更進階的「真心想做的事」,就算是「想做的事」每天不停加班,累到無法照顧自己把社交圈也搞砸,有天還是會產生職業倦怠感和懷疑,這時候找出「重視的事」可以解釋為自我價值觀或是個人未來的狀態就非常重要了

點我,幫您開啟信箱任意門📮

點我,幫您開啟信箱任意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lina Tu的沙龍
6會員
4內容數
Jolina T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23
在職涯的歷程中,我曾經經歷過自己黯然失色的時刻,也見證過自己全情投入工作的美好瞬間。於是,我向宇宙、向自己下了一筆進行式的訂單,明細寫著:「找回發光的自己」。這次訪談給了我莫大的勇氣,讓我不再將每次轉職視為最後一份工作。
Thumbnail
2023/07/23
在職涯的歷程中,我曾經經歷過自己黯然失色的時刻,也見證過自己全情投入工作的美好瞬間。於是,我向宇宙、向自己下了一筆進行式的訂單,明細寫著:「找回發光的自己」。這次訪談給了我莫大的勇氣,讓我不再將每次轉職視為最後一份工作。
Thumbnail
2023/07/16
達到職場目標後卻感受不到幸福感,30歲面臨職業倦怠該如何面對?當發現自己有這份想法時,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開始開人力銀行找新的工作機會,奇怪的是所有跟本業有關的職缺,薪資條件更好、工作環境更有挑戰性卻一個都沒有興趣。
Thumbnail
2023/07/16
達到職場目標後卻感受不到幸福感,30歲面臨職業倦怠該如何面對?當發現自己有這份想法時,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開始開人力銀行找新的工作機會,奇怪的是所有跟本業有關的職缺,薪資條件更好、工作環境更有挑戰性卻一個都沒有興趣。
Thumbnail
2023/06/25
世界上有21%人的成功就是協助更多人獲得成功!這個類型就是投射者,天生自帶溫和體貼的氣質,時常處於懶散又容易疲憊的狀態,這類型的人無法從事以身體為勞動的工作,容易消耗過多身體能量,更屬於動腦的勞動者。
Thumbnail
2023/06/25
世界上有21%人的成功就是協助更多人獲得成功!這個類型就是投射者,天生自帶溫和體貼的氣質,時常處於懶散又容易疲憊的狀態,這類型的人無法從事以身體為勞動的工作,容易消耗過多身體能量,更屬於動腦的勞動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整本書看完,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他對於「真正想做的事情」所定義的三個要素:喜歡的事、擅長的事、重要的事。如果沒有完全符合這三項,那即使你因為薪水很好、前景看好、工作很涼等等「社會價值觀上很讚的條件」而選擇某個工作,你一定還是會過著「早上不想起床,晚上不想睡覺」的生活。
Thumbnail
整本書看完,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他對於「真正想做的事情」所定義的三個要素:喜歡的事、擅長的事、重要的事。如果沒有完全符合這三項,那即使你因為薪水很好、前景看好、工作很涼等等「社會價值觀上很讚的條件」而選擇某個工作,你一定還是會過著「早上不想起床,晚上不想睡覺」的生活。
Thumbnail
站在轉職、換工作的路口時,可能會有出現迷茫。多年來習慣了現況,但心裡卻有疑問:這到底是我想要的生活嗎?你是否還能聽見內心的聲音?重新認識自己,就像跟陌生人交朋友,本文部分取自《發現你的天職》給你兩大公式找出自己想做的事!
Thumbnail
站在轉職、換工作的路口時,可能會有出現迷茫。多年來習慣了現況,但心裡卻有疑問:這到底是我想要的生活嗎?你是否還能聽見內心的聲音?重新認識自己,就像跟陌生人交朋友,本文部分取自《發現你的天職》給你兩大公式找出自己想做的事!
Thumbnail
書籍資訊 作者:八木仁平 譯者:許郁文 類別:商業理財>成功法>生涯規劃 出版: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1月初版 遵循三大步驟,找出未來30年都適用的工作方法:熱情X才華X價值觀=真心想做的事(天職) 目錄綱要 Chapter1:五大誤解,讓你找不到「真心想做的事」 Chapter2:為什麼會
Thumbnail
書籍資訊 作者:八木仁平 譯者:許郁文 類別:商業理財>成功法>生涯規劃 出版: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1月初版 遵循三大步驟,找出未來30年都適用的工作方法:熱情X才華X價值觀=真心想做的事(天職) 目錄綱要 Chapter1:五大誤解,讓你找不到「真心想做的事」 Chapter2:為什麼會
Thumbnail
你也是在人生道路上迷茫的人嗎?若你總是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又或是,好不容易進了理想的企業,卻一直聽到心底的聲音告訴你:「這不是我想要的。」誠摯推薦翻開《發現你的天職》這本小書,作者八木仁平先生長年研究自我理解術,透過淺顯易懂的筆觸,以及提供可操作性的公式,帶你逐步發掘只屬於你的人生答案。
Thumbnail
你也是在人生道路上迷茫的人嗎?若你總是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又或是,好不容易進了理想的企業,卻一直聽到心底的聲音告訴你:「這不是我想要的。」誠摯推薦翻開《發現你的天職》這本小書,作者八木仁平先生長年研究自我理解術,透過淺顯易懂的筆觸,以及提供可操作性的公式,帶你逐步發掘只屬於你的人生答案。
Thumbnail
圖卡筆記【發現你的天職】3  到這本書的重頭戲—自我理解術 藉由套公式,讓你最快速找到想做的事 自我理解術兩大公式 公式1:喜歡的事 x 擅長的事 = 想做的事 公式2:喜歡的事 x 擅長的事 x 重要的事 = 真正想做的事 〔公式1 解說〕 想做的事是指「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從事喜歡的事」 「想
Thumbnail
圖卡筆記【發現你的天職】3  到這本書的重頭戲—自我理解術 藉由套公式,讓你最快速找到想做的事 自我理解術兩大公式 公式1:喜歡的事 x 擅長的事 = 想做的事 公式2:喜歡的事 x 擅長的事 x 重要的事 = 真正想做的事 〔公式1 解說〕 想做的事是指「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從事喜歡的事」 「想
Thumbnail
 關於《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 一開始作者八木仁平直接破題,點出人們對於找到真正想做的事的5大誤解,除了吸引讀者目光,更期待讀者能破除舊有思考模式,並為書本的核心主題,找到真正想做的事鋪路。 八木仁平在書中提出「自我理解術」,讓讀者能快速套用此公式找到真正想做的事,以及能快速理解想作的事所需具備的
Thumbnail
 關於《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 一開始作者八木仁平直接破題,點出人們對於找到真正想做的事的5大誤解,除了吸引讀者目光,更期待讀者能破除舊有思考模式,並為書本的核心主題,找到真正想做的事鋪路。 八木仁平在書中提出「自我理解術」,讓讀者能快速套用此公式找到真正想做的事,以及能快速理解想作的事所需具備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