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了解第一個公式
當你站在轉職前、換工作的十字路口,你可能會對自己感到陌生。多年來你已經慢慢習慣了眼前的工作、生活,卻不禁開始疑問,這是否就是你真正想要的?是否真的符合我們的內心渴望呢?換句話說,我們是否已經聽不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了呢?
重新認識自己,就像是與一個陌生人相遇。放下偏見和固有觀念重新探索我們擅長的事、想做的事、重視的事,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有一個全新的自己,一個追求熱情和成就感的自己,一個可以在不同領域發光的自己。
要走出舒適區正視內心的不安和恐懼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臣服,然而,這樣的探索是值得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可以在工作中發現真正熱情的自己,而不再是盲目地追求社會上認定的成功。
《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運用 2 大公式幫助我們理解內心最熟悉的陌生人,也就是自己。
作者簡介. 八木仁平
株式會社Meee董事長。生於高知縣。早稻田大學畢業後立刻創業,卻窮得只剩錢,失去人生目標,陷入憂鬱。為了找到真心想做的事,開始研究「自我理解術」,並分享到部落格上,結果創造了2600萬人次以上的點閱。相關諮詢紛紛從各地湧入,並因此協助無數人找到工作目標,全心投入自己真心喜愛的生活。
著有《發現你的天職》,出版後立刻榮登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讀者好評不斷,紛紛感謝作者讓他們終於能夠找到自己的終身職志。特別是許多大學應屆畢業生或年輕上班族,都表示:「煩惱了許久,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本書讓我一夕之間豁然開朗!」
現在,我將濃縮這本書的核心要點,逐步導引大家重新找回內心的熱情與目標。
本文部分摘自《發現你的天職》一書,摘錄並濃縮觀點,以加速讀者了解該書內容。
這本書將「喜歡的事」定義為「有熱情的領域」,也可以稱為「業界」,能夠讓你覺得有趣、好奇的領域。以我為例,我喜歡人類圖常常會拿周遭朋友的圖想著「為什麼朋友身上有這個特質」,我也追蹤很多有關人類圖的帳號,希望「每天無時無刻都能接觸到我不知道的知識」,熱愛藝術品的人或許會對「要怎麼讓喜愛的藝術家或作品讓更多人知道」感到興趣,喜歡吃美食的人可能就會想挖掘「北部和南部的銅板美食差異性在哪」,只要是喜歡的領域會很想把「不知道的事」變成「理解的事」,我們會對於這樣的領域自然產生興趣,如果有下面這些感覺就是你「喜歡的事」:
這邊有個地雷大家要注意,「喜歡看書所以就去書店工作」這個想法是錯的,你也許只是純粹享受閱讀,不見得喜歡安靜的打理書店。
常會聽到能「把興趣當成工作是件幸福的事」,卻也聽到另一面「興趣不能當飯吃」的說法對吧?重點在於除了找到感興趣的領域之外,同時也要找出自己做什麼事情最開心,也就是找到自己「擅長的事」。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喜歡的事」,書中提供一個方法就是到書店漫無目的走走,看看自己站在哪個書櫃前?拿了什麼書閱讀?這本書所在的分類就是你感興趣的領域。
掌握4個「喜歡的事」特徵
每個人身上一定都擁有自己尚未察覺的才華,自然比別人更容易學會,與生俱來可以運用在各種工作中,做起來很得心應手的才華(特質、性格),像是我就發現自己經常專注在研究各式細節、喜歡美感觀察、閱讀大量文章不吃力、分類整理很複雜的事情、善於傾聽、幫助他人釐清想法、擁有化繁為簡的能力,這些擅長的事會有以下特徵:
「擅長的事」很容易以為是「技能或知識」,「擅長的事」是天生具備的,「知識與技術」是後天學習來的,「擅長的事」可以套用在各種工作中,但是「技能與知識」只能在特定工作領域才能運用,過於依賴「技能與知識」找工作時反而會變得不自由,我是擁有10年設計年資的設計師,換工作時總會思考我的設計能力還可以在哪種職場使用,這時我的職場範圍將會變得非常狹小,完全無法拓展更多自己的面相。
書中幫大家分出這兩種的差異性:
區分擅長的事和技能與知識
引用書中我很喜歡的兩句話:「受限於技能或知識人生會越來越不自由,發現自己的才華,人生才得以越來越自由」
這四點讓你更了解「擅長的事」
假設我「喜歡設計」這並不是「想做的事」,應該分類在「喜歡的事」(想發揮的領域),「我在料理時感到很快樂」也不是「想做的事」而是「擅長的事」,當我們把這兩件事合在一起就會變成「想做的事」,「喜歡設計」X「我在料理時感到很快樂」=「設計和料理有關的食譜」
What=設計 How=料理
What x How=想設計和料理有關的作品
如果我們專注在「What」,就會很容易選錯工作,「喜歡設計那就找有設計職缺的工作吧」,最後在電商圈設計一堆眼花撩亂的促銷圖,做完全不是自己擅長的事。再舉一個例子,喜歡美食(What),不一定會喜歡待在廚房或餐飲業的工作內容(How),如果我們知道「喜歡什麼」,但有很多種「擅長的事」那就可以組合出不同的「想做的事」
想做的事可多達12組以上,再從這些清單中挑出可能性比較高的項目嘗試開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而公式二則是更進階的「真心想做的事」,就算是「想做的事」每天不停加班,累到無法照顧自己把社交圈也搞砸,有天還是會產生職業倦怠感和懷疑,這時候找出「重視的事」可以解釋為自我價值觀或是個人未來的狀態就非常重要了。
點我,幫您開啟信箱任意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