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決定是否換工作?試試這 2 個公式了解內心最熟悉的陌生人!(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5分鐘了解第一個公式

5分鐘了解第一個公式

前言

當你站在轉職前、換工作的十字路口,你可能會對自己感到陌生。多年來你已經慢慢習慣了眼前的工作、生活,卻不禁開始疑問,這是否就是你真正想要的?是否真的符合我們的內心渴望呢?換句話說,我們是否已經聽不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了呢?

重新認識自己,就像是與一個陌生人相遇。放下偏見和固有觀念重新探索我們擅長的事、想做的事、重視的事,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有一個全新的自己,一個追求熱情和成就感的自己,一個可以在不同領域發光的自己。

要走出舒適區正視內心的不安和恐懼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臣服,然而,這樣的探索是值得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可以在工作中發現真正熱情的自己,而不再是盲目地追求社會上認定的成功。


《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運用 2 大公式幫助我們理解內心最熟悉的陌生人,也就是自己。

作者簡介. 八木仁平

  株式會社Meee董事長。生於高知縣。早稻田大學畢業後立刻創業,卻窮得只剩錢,失去人生目標,陷入憂鬱。為了找到真心想做的事,開始研究「自我理解術」,並分享到部落格上,結果創造了2600萬人次以上的點閱。相關諮詢紛紛從各地湧入,並因此協助無數人找到工作目標,全心投入自己真心喜愛的生活。

  著有《發現你的天職》,出版後立刻榮登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讀者好評不斷,紛紛感謝作者讓他們終於能夠找到自己的終身職志。特別是許多大學應屆畢業生或年輕上班族,都表示:「煩惱了許久,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本書讓我一夕之間豁然開朗!」


現在,我將濃縮這本書的核心要點,逐步導引大家重新找回內心的熱情與目標。

本文部分摘自《發現你的天職》一書,摘錄並濃縮觀點,以加速讀者了解該書內容。

raw-image

公式一:喜歡的事X擅長的事=想做的事

raw-image

喜歡的事=有興趣、好奇的領域

這本書將「喜歡的事」定義為「有熱情的領域」,也可以稱為「業界」,能夠讓你覺得有趣、好奇的領域。以我為例,我喜歡人類圖常常會拿周遭朋友的圖想著「為什麼朋友身上有這個特質」,我也追蹤很多有關人類圖的帳號,希望「每天無時無刻都能接觸到我不知道的知識」,熱愛藝術品的人或許會對「要怎麼讓喜愛的藝術家或作品讓更多人知道」感到興趣,喜歡吃美食的人可能就會想挖掘「北部和南部的銅板美食差異性在哪」,只要是喜歡的領域會很想把「不知道的事」變成「理解的事」,我們會對於這樣的領域自然產生興趣,如果有下面這些感覺就是你「喜歡的事」:

  • 為什麼?
  • 為什麼會這樣?
  • 該怎麼做?

這邊有個地雷大家要注意,「喜歡看書所以就去書店工作」這個想法是錯的,你也許只是純粹享受閱讀,不見得喜歡安靜的打理書店。

常會聽到能「把興趣當成工作是件幸福的事」,卻也聽到另一面「興趣不能當飯吃」的說法對吧?重點在於除了找到感興趣的領域之外,同時也要找出自己做什麼事情最開心,也就是找到自己「擅長的事」。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喜歡的事」,書中提供一個方法就是到書店漫無目的走走,看看自己站在哪個書櫃前?拿了什麼書閱讀?這本書所在的分類就是你感興趣的領域。

掌握4個「喜歡的事」特徵

掌握4個「喜歡的事」特徵

raw-image

擅長的事 ≠ 技能和知識

每個人身上一定都擁有自己尚未察覺的才華,自然比別人更容易學會,與生俱來可以運用在各種工作中,做起來很得心應手的才華(特質、性格),像是我就發現自己經常專注在研究各式細節、喜歡美感觀察、閱讀大量文章不吃力、分類整理很複雜的事情、善於傾聽、幫助他人釐清想法、擁有化繁為簡的能力,這些擅長的事會有以下特徵:

  • 做的時候很開心
  • 自然就會去做一點也不免強
  • 沒有壓力很容易全情投入
  • 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 不是工作平常就在做了
  • 會覺得別人「這很簡單怎麼會做不好?」
  • 會讓你心無旁騖產生心流

「擅長的事」很容易以為是「技能或知識」,「擅長的事」是天生具備的,「知識與技術」是後天學習來的,「擅長的事」可以套用在各種工作中,但是「技能與知識」只能在特定工作領域才能運用,過於依賴「技能與知識」找工作時反而會變得不自由,我是擁有10年設計年資的設計師,換工作時總會思考我的設計能力還可以在哪種職場使用,這時我的職場範圍將會變得非常狹小,完全無法拓展更多自己的面相。


書中幫大家分出這兩種的差異性:

區分擅長的事和技能與知識

區分擅長的事和技能與知識

引用書中我很喜歡的兩句話:「受限於技能或知識人生會越來越不自由,發現自己的才華,人生才得以越來越自由」

這四點讓你更了解「擅長的事」

這四點讓你更了解「擅長的事」


raw-image

想做的事=擅長又喜歡的事

假設我「喜歡設計」這並不是「想做的事」,應該分類在「喜歡的事」(想發揮的領域),「我在料理時感到很快樂」也不是「想做的事」而是「擅長的事」,當我們把這兩件事合在一起就會變成「想做的事」,「喜歡設計」X「我在料理時感到很快樂」=「設計和料理有關的食譜」


What=設計 How=料理

What x How=想設計和料理有關的作品

如果我們專注在「What」,就會很容易選錯工作,「喜歡設計那就找有設計職缺的工作吧」,最後在電商圈設計一堆眼花撩亂的促銷圖,做完全不是自己擅長的事。再舉一個例子,喜歡美食(What),不一定會喜歡待在廚房或餐飲業的工作內容(How),如果我們知道「喜歡什麼」,但有很多種「擅長的事」那就可以組合出不同的「想做的事」

想做的事可多達12組以上,再從這些清單中挑出可能性比較高的項目嘗試開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想做的事可多達12組以上,再從這些清單中挑出可能性比較高的項目嘗試開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下集預告

而公式二則是更進階的「真心想做的事」,就算是「想做的事」每天不停加班,累到無法照顧自己把社交圈也搞砸,有天還是會產生職業倦怠感和懷疑,這時候找出「重視的事」可以解釋為自我價值觀或是個人未來的狀態就非常重要了

點我,幫您開啟信箱任意門📮

點我,幫您開啟信箱任意門📮



avatar-img
6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lina T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職涯的歷程中,我曾經經歷過自己黯然失色的時刻,也見證過自己全情投入工作的美好瞬間。於是,我向宇宙、向自己下了一筆進行式的訂單,明細寫著:「找回發光的自己」。這次訪談給了我莫大的勇氣,讓我不再將每次轉職視為最後一份工作。
達到職場目標後卻感受不到幸福感,30歲面臨職業倦怠該如何面對?當發現自己有這份想法時,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開始開人力銀行找新的工作機會,奇怪的是所有跟本業有關的職缺,薪資條件更好、工作環境更有挑戰性卻一個都沒有興趣。
世界上有21%人的成功就是協助更多人獲得成功!這個類型就是投射者,天生自帶溫和體貼的氣質,時常處於懶散又容易疲憊的狀態,這類型的人無法從事以身體為勞動的工作,容易消耗過多身體能量,更屬於動腦的勞動者。
在職涯的歷程中,我曾經經歷過自己黯然失色的時刻,也見證過自己全情投入工作的美好瞬間。於是,我向宇宙、向自己下了一筆進行式的訂單,明細寫著:「找回發光的自己」。這次訪談給了我莫大的勇氣,讓我不再將每次轉職視為最後一份工作。
達到職場目標後卻感受不到幸福感,30歲面臨職業倦怠該如何面對?當發現自己有這份想法時,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開始開人力銀行找新的工作機會,奇怪的是所有跟本業有關的職缺,薪資條件更好、工作環境更有挑戰性卻一個都沒有興趣。
世界上有21%人的成功就是協助更多人獲得成功!這個類型就是投射者,天生自帶溫和體貼的氣質,時常處於懶散又容易疲憊的狀態,這類型的人無法從事以身體為勞動的工作,容易消耗過多身體能量,更屬於動腦的勞動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樣想事情,你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如何讓興趣能當飯吃,有興趣的工作卻不快樂怎麼辦,不喜歡的工作怎麼做到喜歡、有成就?》(原書名:「"好き"を仕事にできる人の本当の考え方」)是由日本作者岡崎勉明所撰寫的一本關於職場與人生選擇的書籍,由大是文化於2021年11月29日出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索瞭如何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並將其融入工作中。作者強調,找到喜歡的事不僅是簡單的興趣,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和反思。透過自我提問和分析,讀者可以更清楚地識別出符合自身興趣與優勢的職業方向。文章還指出,興趣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選擇工作時應考量的篩選條件同樣重要,這樣才能長期享受工作的過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透過自我理解術來釐清人生方向的要素,探討了三大支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及重視的事。內容涵蓋如何運用這些概念幫助個人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以及在現代職場中應對迷茫感的策略。讀者能更深入理解自我內心的需求,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作者介紹瞭如何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型成『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的過程。他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圖解,幫助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想要做的事。同時,書中提到了找出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之前,先找出『擅長的事』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將興趣轉為收入進而進入無限成長迴圈。這篇文章充滿豐富而有系統的內容,值得一讀。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應該是我迷惘時期最貼切的狀態。 大學畢業後,因為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工作,花了很多的時間在google搜尋"要怎麼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要怎麼找到自己的興趣?",大多數的方法就是嘗試新事物、多參與不同的團體活動,但我根本不知道要開始嘗試哪些東西,總覺得做什麼都不怎麼有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實際且邏輯性的方法規則,讓讀者依循自我理解公式去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作者在書中清楚定義了「喜歡的事」、「擅長的事」與「重視的事」,讓讀者更好地釐清自我,找到人生公式,實際在生活中執行。
Thumbnail
書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作者:池上彰   從結論來說,預習人生將要面對的問題,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最有印象的地方是第3章,從「喜歡」的事物找到工作方向。 這裡給我的啟發就是—如果喜歡某個領域,而想要從事最直接想到的職業時,不訪也找相關聯的工作,增加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樣想事情,你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如何讓興趣能當飯吃,有興趣的工作卻不快樂怎麼辦,不喜歡的工作怎麼做到喜歡、有成就?》(原書名:「"好き"を仕事にできる人の本当の考え方」)是由日本作者岡崎勉明所撰寫的一本關於職場與人生選擇的書籍,由大是文化於2021年11月29日出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索瞭如何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並將其融入工作中。作者強調,找到喜歡的事不僅是簡單的興趣,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和反思。透過自我提問和分析,讀者可以更清楚地識別出符合自身興趣與優勢的職業方向。文章還指出,興趣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選擇工作時應考量的篩選條件同樣重要,這樣才能長期享受工作的過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透過自我理解術來釐清人生方向的要素,探討了三大支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及重視的事。內容涵蓋如何運用這些概念幫助個人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以及在現代職場中應對迷茫感的策略。讀者能更深入理解自我內心的需求,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作者介紹瞭如何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型成『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的過程。他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圖解,幫助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想要做的事。同時,書中提到了找出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之前,先找出『擅長的事』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將興趣轉為收入進而進入無限成長迴圈。這篇文章充滿豐富而有系統的內容,值得一讀。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應該是我迷惘時期最貼切的狀態。 大學畢業後,因為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工作,花了很多的時間在google搜尋"要怎麼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要怎麼找到自己的興趣?",大多數的方法就是嘗試新事物、多參與不同的團體活動,但我根本不知道要開始嘗試哪些東西,總覺得做什麼都不怎麼有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實際且邏輯性的方法規則,讓讀者依循自我理解公式去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作者在書中清楚定義了「喜歡的事」、「擅長的事」與「重視的事」,讓讀者更好地釐清自我,找到人生公式,實際在生活中執行。
Thumbnail
書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作者:池上彰   從結論來說,預習人生將要面對的問題,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最有印象的地方是第3章,從「喜歡」的事物找到工作方向。 這裡給我的啟發就是—如果喜歡某個領域,而想要從事最直接想到的職業時,不訪也找相關聯的工作,增加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