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還是退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天到台北參加教會辦的父親節活動,席間傳道人邀請我參加退「修」會,我笑著說:「我都已經退「休」了,這個機會就讓給別人吧!」

其實人會隨著角色的轉變而改變自己的性格,以往當老師時,總有一些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的責任感,這其實也表示我是一個不擅於拒絕的人,可是在我退休以後我就變回本性了,開始自然靈動、也知道如何四兩撥千金了。

教會的退修會其實是退下來靈修的意思,我卻想到另一層意思,也就是修養的問題。

最近一些高中同學、教會朋友不約而同的都來找我詢問退休相關事宜,他們大概看到我退休以後有重心、有活力,生活顯得逍遙自在,想來了解一下如何過一個優質的退休生活。

我的一貫建議都是要有重心,每天做喜歡做的事當作每天的例行公事,意思就是你還是要有每天的行程,這個行程是自己喜歡,不帶有經濟上的壓力。

人還是需要有些事情來做,不然閒散久了,會開始退化,然後百病叢生,這也就是「滾石不生苔」的道理。

在心理層面上,退休開始要有一種覺悟,學習調適自我的心情,並且不斷地修煉自己,這其實是我從我一個警察朋友身上看到的,他都已經準備退休了,還在看不慣其他年輕同事的待人處世,我笑著對他說:「你如果還這麼有使命感和企圖心的話,乾脆就不要退,繼續留下來努力奮鬥吧!」

太有責任感不是不好,不過「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五百年」,「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麻煩讓一讓」有上台的一天就會有下台的一天,沒什麼好看不慣的,除非你想一直佔著那個位子不下台。

我記得我在退休的前一年,那時武漢肺炎正肆虐,學校在假日辦了一個招生說明會,我因為老婆接觸到確診的人,覺得自己去參加活動有疑慮,加上自己也真的不太想去,最後請了假。

結果是學校主任打電話來痛飆我,意思是我不合群、一點小事就不來學校參與活動,在以往我會禮尚往來,當場和他互罵,可是在當下我卻一句話也沒有說,心情也沒有波動的跡象,我急忙趕到會場,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一般,跟一些家長也談得很愉快。

我不生氣的原因是了解一件事,我要退休了!不想跟你們這些人一般見識,那個主任本來就是火爆脾氣,一有事情情緒馬上發作,天王老子也照罵,誰都不管,你可以跟人生氣,但是不用跟一個修養不足的人生氣,就像路上遇到狗吠一樣。

那時把很多職場的事慢慢看淡、看開,沒什麼非你不可的責任感,該你做的盡心努力,不該你做的看情況要不要幫忙?第一次熱心協助,如果對方自己能做的想利用別人的善意,那就謝謝再聯絡了。

尊重每個人做自己的權利,也尊重自己做自己的權利,該生氣就生氣、該遠離就遠離,沒有什麼人情上一定的是非對錯,只是尊重本心對於人事物的看法。

我告訴我的警察朋友,一來退休要有一個重心,另外要尊重老婆,別把職場上看不慣同事的眼光拿來看待老婆,這樣的話,加上退休以後有更多時間相處,婚姻可能會出問題。

另一個高中同學退休後的重心要放在爬山、騎腳踏車,他的個性「溫柔」,從名字「添德」就可以看出來。

我們一起考上教育學分班,一起上台北修學分,一起考上教師甄試,後來我去年退休,他則是今年退休,這應該也算是一種難得的緣份吧。

總之我們都已經進入人生後半場了,前半生求學工作,為了家庭子女而活,現在則是重新找回當時遺落的、對生活的想像,不過這同時也是一個考驗,如果在這麼多年的生活中,沒有把人生道理、人生哲學好好地修那麼一番,想要過優質的物質生活或許不難,可是想要過一種舒心快意的心理生活,恐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4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新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2
本文分享了應對生活壓力的實踐原則,即「即時處理」,鼓勵讀者在靈感來臨時立即行動,避免累積帶來的壓力。作者以個人經驗說明在文學創作和教學工作中的實用性,強調將工作分類優先處理,並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透過這種方法,讀者不僅能減少工作上的繁忙感,還能更有效地管理生活的各種事務,最終提升生活的品質。
Thumbnail
2024/11/02
本文分享了應對生活壓力的實踐原則,即「即時處理」,鼓勵讀者在靈感來臨時立即行動,避免累積帶來的壓力。作者以個人經驗說明在文學創作和教學工作中的實用性,強調將工作分類優先處理,並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透過這種方法,讀者不僅能減少工作上的繁忙感,還能更有效地管理生活的各種事務,最終提升生活的品質。
Thumbnail
2024/10/03
本文探討了一位教師如何在偏鄉小學面對轉學生時運用「資源回收業」的概念,透過桌球比賽激發學生的潛能,達到物盡其用的效果。作者分享了自身對於簡約生活的哲學,如何將省下來的資源轉化為生活的智慧,並強調了不浪費的重要性。透過實際的例子,展示了在教育和生活中,精簡與有效的思維對於提升生活品質的影響。
Thumbnail
2024/10/03
本文探討了一位教師如何在偏鄉小學面對轉學生時運用「資源回收業」的概念,透過桌球比賽激發學生的潛能,達到物盡其用的效果。作者分享了自身對於簡約生活的哲學,如何將省下來的資源轉化為生活的智慧,並強調了不浪費的重要性。透過實際的例子,展示了在教育和生活中,精簡與有效的思維對於提升生活品質的影響。
Thumbnail
2024/07/26
趁著颱風剛過,我跑到以前常去的一處灌溉水塘游泳。 前一段時間都在河堤走路,可是有時天氣下雨,只好待在家裡「望著天把頭搖」,後來想起既然走路要看天氣,那乾脆再去游泳,這樣下雨天也可以照「游」不誤。 不管是走路或是游泳,其實都跟健康有關,這也是我經過深刻的思考以後,決定採行的人生觀。 很多人或許都
Thumbnail
2024/07/26
趁著颱風剛過,我跑到以前常去的一處灌溉水塘游泳。 前一段時間都在河堤走路,可是有時天氣下雨,只好待在家裡「望著天把頭搖」,後來想起既然走路要看天氣,那乾脆再去游泳,這樣下雨天也可以照「游」不誤。 不管是走路或是游泳,其實都跟健康有關,這也是我經過深刻的思考以後,決定採行的人生觀。 很多人或許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取」跟「捨」。選擇轉職時,需要考慮不同的風險和承擔能力,並設定停損機制。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歡喜做,甘願受」。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取」跟「捨」。選擇轉職時,需要考慮不同的風險和承擔能力,並設定停損機制。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歡喜做,甘願受」。
Thumbnail
人資來說明退休應辦事項的時候 即將離別才成為具有重量的感受 辦公室的過去好像永遠收拾不完 想辭行忽覺沒時間到各部門走走
Thumbnail
人資來說明退休應辦事項的時候 即將離別才成為具有重量的感受 辦公室的過去好像永遠收拾不完 想辭行忽覺沒時間到各部門走走
Thumbnail
提出辭呈那刻,意識到自大學開始,無論兼職、全職工作了超過10年;與文字打交道的日子裡,多少遇過、聽過了上萬種故事,平凡到你周遭也會發生,獨特到你罕有耳聞。歡迎你2024陪伴我,開始掏心掏肺掏記憶,分享跨域、跨年齡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提出辭呈那刻,意識到自大學開始,無論兼職、全職工作了超過10年;與文字打交道的日子裡,多少遇過、聽過了上萬種故事,平凡到你周遭也會發生,獨特到你罕有耳聞。歡迎你2024陪伴我,開始掏心掏肺掏記憶,分享跨域、跨年齡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連假結束後,一些人的心情可能發生變化,可能會產生煩悶、困惑的情緒。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些學員在家鄉過節後的心靈轉變,以及如何透過改變信念,創造理想的實相。
Thumbnail
連假結束後,一些人的心情可能發生變化,可能會產生煩悶、困惑的情緒。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些學員在家鄉過節後的心靈轉變,以及如何透過改變信念,創造理想的實相。
Thumbnail
退休本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有些人退休後過不慣清閒的日子,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整天在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十分無聊,因而心情常不愉快。然而也有些人雖然退休了,卻不在家怨天怨地,反而努力學習新的事務、新的技術,甚至到國內外旅遊,交些各地的新朋友,生活多彩多姿,身心自然健康與快樂。  
Thumbnail
退休本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有些人退休後過不慣清閒的日子,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整天在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十分無聊,因而心情常不愉快。然而也有些人雖然退休了,卻不在家怨天怨地,反而努力學習新的事務、新的技術,甚至到國內外旅遊,交些各地的新朋友,生活多彩多姿,身心自然健康與快樂。  
Thumbnail
連續工作放過自己今天排休,哈哈,心想都要退休了,轉念放下不好意思麻煩別人的心情和要自己處理的念頭,改請求支援,部門內的資源分配是由主管,若要自己跟組內一個一個溝通很困難,將問題說明轉告主管請主管支援,結果,很快她與其他同仁協調,幫我挪一間教室給我。 當遇到問題不要一直陷入泥中,嘗試
Thumbnail
連續工作放過自己今天排休,哈哈,心想都要退休了,轉念放下不好意思麻煩別人的心情和要自己處理的念頭,改請求支援,部門內的資源分配是由主管,若要自己跟組內一個一個溝通很困難,將問題說明轉告主管請主管支援,結果,很快她與其他同仁協調,幫我挪一間教室給我。 當遇到問題不要一直陷入泥中,嘗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