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我們真的不需要三小時憋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部長達三小時的片子。跟星際效應看完的感想類似:是好電影,有缺點,但瑕不掩瑜。實際上不需要拍到三小時這麼久,除了挑戰進電影院的觀眾膀胱,以及要維持長期的專注力之外,有些橋段其實本是多餘而可刪減的。

這邊挑幾個點出來分享,以個人觀感為主,建議看完電影後再往下閱讀,也歡迎提出你的看法。

缺點:後半段疲弱拖沓破壞整體電影節奏

電影開頭已經點題,影片定位這位主角奧本海默如同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帶來火,卻因此永遠受罰。所以前半段曼哈頓計畫的成功,後半段勢必得有一位敵人來陷奧本海默於不義,去展現出那種民族英雄兔死狗烹、你愛的國家反過頭來迫害你這類對照與諷刺。然而姑且不論反派的塑造過於薄弱(動機以及前半段出現在劇情的篇幅都薄弱,雖然這人的存在應該是依據史實),最大的問題在於後面冗長而一再重複的安全檢查會議讓整個節奏變的拖沓而想睡。
前面計劃如此緊湊,從討論、小組建立到試爆(開始種下憂慮種子)、選投放地點到投放與投放後(種子開花),一氣呵成,但這一慢下來的節奏,尤其在三小時的電影院體驗來說,讓人開始想睡。
不確定是否是為了讓觀眾也帶入奧本海默在那彷彿永不結束、一再重複讓人生厭的安全檢查會議的視角,不然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
因此,後半段花費這麼多篇幅可能是為了:
(1)讓反派更有力道>>>但如前所述,動機與存在都太薄弱,導致毫無力道
(2)藉由(1)讓”你愛的國家在利用完你後反過頭來迫害你”更強烈>>>這算是有成功
(3)讓觀眾帶入奧本海默本人視角體驗永不結束的折磨(負面感受)>>>這有成功,但就有點不耐煩
(4)單純讓觀眾更能帶入整體故事背景,但對劇情推進、人物刻劃等幾無幫助>>>也因這一大段都很疲弱,從安全會議到聽證會的反轉(名聲的洗白)其實幾乎沒有那種劇情轉折帶來的心理補償的滿足感。

故事是到末尾回到愛因斯坦最後與奧本海默的片段,再拉起一波高潮,收的很好。

但片長來說,本以為是因為傳記想說的太多,看完才發現實際上感覺兩個半小時就可以講完故事了。

同時期上映的《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之所以兩個半小時,是因為它故事篇幅本來就這麼長,需要花到上下兩集才講的完,相較之下這端出來的三小時與預期有所落差,觀影時不會感覺時間過很慢變成一種折磨,單純覺得沒有必要。

而且現在片長超過一定時間電影院還要加錢餒(也可能一直都有,只是很少超過)。

另外還有像藉由女配角帶出奧本海默讀梵文與講出那句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的名言,在安排上顯得輕率且刻意,可以理解是為了建構出這位主角的多面向(風流、會梵文、講出名言在一個片段中講完,三個願望一次滿足),但這樣的輕率與刻意完全是負分的處理。

優點:觀影體驗很像是預告的延伸,一台性能良好的跑車

電影本體敘事模式就是預告的敘事模式,又預告已經把幾個重要的片段剪輯出來了,導致看奧本海默的時候感覺像是在看一部很長的預告。這算是第一次有這種觀影體驗,滿微妙的。

但我認為這是優點,代表他在敘事的節奏是流暢舒服的,像是一台跑車維持在好的狀態奔馳,而這樣的節奏在預告與正片中都有完美保留。

也是這樣的敘事節奏,才能抵消大部分下半場審問篇帶來的疲倦感,不然會更糟糕。我認為差異比較像是場地的不同,上半場是適合跑車奔馳的場地,兩者相得益彰;下半場則不然,但這不妨礙其仍是一台性能良好的跑車的事實。

片段賞析:晉見總統

我認為當中最重要的一段戲是晉見總統的片段。凸顯科學家與政治人物在立場個性與觀點決裂性的不同導致的毫無互相理解的可能,也是本片奧本抵達高峰即將開始下墜的轉折點,安排上頗為巧妙。

這段有點像前陣子常看分析影片提到的《投名狀》,當大哥終於打進權力核心的紫禁城,他進宮想到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勸諫減稅,這類違反當局利益、同時逾越權力階級的發言。

奧本海默類似的發言,出發點竟是自己那微不足道的罪惡感(對杜魯門來說)。彷彿自己才是雙手沾滿鮮血的人,也是因為這樣的恐懼……對於杜魯門來而言簡直可笑。他說:
“大家根本不會知道你是誰,只會知道是我下的命令去投放原子彈。”
以歷史來說確實是這樣,奧本海默的名字沒有出現在歷史課本上,要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我根本沒有聽過他。

最終會議不歡而散沒有結論。
“別讓我再看到這個愛哭鬼了。”只留下這段送客甚至近乎逐客的輕蔑語句。

作為跟隨奧本在恐懼逐漸擴大終於鼓起勇氣告解,獲得的完全不是寬慰或釋然,而是最被潑了好大一盆冷水 的觀眾,那個帶入感是很強的。是以認為這是一場重要的戲。

avatar-img
13會員
40內容數
本沙龍主要以介紹/賞析電影、動畫、展覽為主。 電影:院線或自選經典作品,以藝術表現/敘事手法/其他觀察為主。較熟悉的導演為王家衛、北野武、昆丁。 動畫:主要為今敏動畫賞析,陸續會新增宮崎駿系列。未來預計也會以近未來科幻(AKIRA/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為主題做分析。 展覽:針對展覽做紀錄與觀察等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ns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章主要針對現代與後現代進行探討,兩者的時間分野不那麼明確,但後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會是1968,作為晚期現代主義+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社會經濟變遷等所催生的產物。然兩者並非一個結束接續下一個,而是以"即和諧又緊張"的方式同時並存(p.341)。
劇情或想傳達的內容為何不重要,B級片的成功營造與每次都嘎然而止的莫名結局造就了奇妙但不討厭的觀影體驗。
這一篇章或許可說是本書最重要且最經典的一篇,論點切入直接,講述了滿多重要的觀念。 若未看過本書,前七章要挑兩篇讀,我會選第四章透視(觀看與藝術史結合)與本章(觀看與廣告行銷結合)。
這章篇幅跟前幾章差不多,但其實沒有特別講述些什麼。一分鐘可總結。
本篇是北野武電影風格指南!以下將列舉幾點其招牌,在後續觀看其作品時可做為辨識與欣賞。
作為今敏系列文章的總結,本篇較側重於根據周邊的描述(包含電影、訪問片段)來理解今敏作為動畫導演的成就,以及以吉卜力為對照組提出我認為今敏(做為動畫導演,或其作品,尤其最精彩的藍色恐懼)為何有叫好不叫座/叫好又叫座的差異。
本章主要針對現代與後現代進行探討,兩者的時間分野不那麼明確,但後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會是1968,作為晚期現代主義+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社會經濟變遷等所催生的產物。然兩者並非一個結束接續下一個,而是以"即和諧又緊張"的方式同時並存(p.341)。
劇情或想傳達的內容為何不重要,B級片的成功營造與每次都嘎然而止的莫名結局造就了奇妙但不討厭的觀影體驗。
這一篇章或許可說是本書最重要且最經典的一篇,論點切入直接,講述了滿多重要的觀念。 若未看過本書,前七章要挑兩篇讀,我會選第四章透視(觀看與藝術史結合)與本章(觀看與廣告行銷結合)。
這章篇幅跟前幾章差不多,但其實沒有特別講述些什麼。一分鐘可總結。
本篇是北野武電影風格指南!以下將列舉幾點其招牌,在後續觀看其作品時可做為辨識與欣賞。
作為今敏系列文章的總結,本篇較側重於根據周邊的描述(包含電影、訪問片段)來理解今敏作為動畫導演的成就,以及以吉卜力為對照組提出我認為今敏(做為動畫導演,或其作品,尤其最精彩的藍色恐懼)為何有叫好不叫座/叫好又叫座的差異。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奧本海默」終於在日本上映,國際媒體都去廣島採訪,當地民眾掙扎著去理解原爆之日本觀點和美國觀點....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半年一年一次的越洋航班,十多小時差不多可以先看一兩部電影,再睡幾小時,再補一兩部。看抵達地的時間,順便調整作息。 前幾次比較有印象的是奧本海默,以及Fury怒火特攻隊。奧本海默描繪科學家們和政治家的合作與背叛,還都是以國家利益之名。 而Fury意外的好看,表現出戰爭時戰車組員的克難生活與完成任務的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奧本海默》獲得七項奧斯卡。 島國文化界似對此片表現不置可否, 展現一種高深莫測的模糊, 或者乾脆保持沉默, 似還沉浸於後現代「作者之死」、 「真實效應」的光鮮術語之中, 然後,會不會和一日千里的世界發展, 於小確幸之中,自得其樂, 往相反的方向,快樂飛奔?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個性決定命運。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卻還意猶未盡。 電影主角當然是奧本海默,有些麻煩是自找的。自以為可以不受框架限制,自以為只是單純交友,自以為的信任判斷,自以為的幽默,自以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的任性,終究還是會帶來後果。太太Kitty的片段極少,但無比重要,尤其在最後的聽證會中是最強力的反擊,中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具歷史意義的傳記片,聚焦於J. Robert Oppenheimer,這位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電影深入探討了Oppenheimer在曼哈頓計畫中的角色,該計畫在二戰期間開發了第一顆原子彈。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奧本海默」終於在日本上映,國際媒體都去廣島採訪,當地民眾掙扎著去理解原爆之日本觀點和美國觀點....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半年一年一次的越洋航班,十多小時差不多可以先看一兩部電影,再睡幾小時,再補一兩部。看抵達地的時間,順便調整作息。 前幾次比較有印象的是奧本海默,以及Fury怒火特攻隊。奧本海默描繪科學家們和政治家的合作與背叛,還都是以國家利益之名。 而Fury意外的好看,表現出戰爭時戰車組員的克難生活與完成任務的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奧本海默》獲得七項奧斯卡。 島國文化界似對此片表現不置可否, 展現一種高深莫測的模糊, 或者乾脆保持沉默, 似還沉浸於後現代「作者之死」、 「真實效應」的光鮮術語之中, 然後,會不會和一日千里的世界發展, 於小確幸之中,自得其樂, 往相反的方向,快樂飛奔?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個性決定命運。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卻還意猶未盡。 電影主角當然是奧本海默,有些麻煩是自找的。自以為可以不受框架限制,自以為只是單純交友,自以為的信任判斷,自以為的幽默,自以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的任性,終究還是會帶來後果。太太Kitty的片段極少,但無比重要,尤其在最後的聽證會中是最強力的反擊,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