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展_No Language(2025/1/17-2025/5/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展覽官方連結:https://www.moca.taipei/tw/ExhibitionAndEvent/Info/No*Language

過年期間看個展都要450一場了,非常可怕,當代竟然還能維持台北市民50元的價位(很久前的上次付成100了QQ),真是滿感人的QQ

我滿推薦花個一小時左右來走一趟的。

發現很多人都懶得讀策展理念就開始往裡面走了,滿可惜的(字那麼多誰想看.jpg),有點可惜。連入口旁的巨大神秘口香糖都沒看(好奇哪裡弄出這麼多口香糖,買一堆現成的拆掉包裝後揉在一起嗎?)。

主要尤其當代展覽,得先對主題(他們想表達什麼?)有基礎認識,不然就是每個都聽導覽說明(但我懶,這次發現不聽幾乎都看不懂了),畢竟不少展品都十分抽象,只能像解謎一般反向推理藝術家想表達什麼,有些甚至完全無法理解。

據策展說明,簡要來說,展覽命題是如何在(1)物質中追求精神性、(2)在詮釋中追求啟發性,以及(3)在現實中追求超越性的身影進行折射。當中也提到現代的危機是媒體提供的可能性過多,但實際能有的體驗卻貧乏。有點像是老師出了這道題目,整個展間的作品都是藝術家的作答。這邊挑選幾個比較有印象的作品作介紹。有了這層認識,看作品也能更有概念(大概吧)。

1F

1.《奢侈的墮落》:奢侈的墮落初看的印象是,一種奇觀造成的突兀感。主要平常不會看到這麼大量的口香糖,也不會看到他們成團被置放在地上。
口香糖變成像是散落的肉塊或大腦(那個皺褶感),安靜帶有神秘感。近看口香糖上還有類似凝結的水珠,搭配其自身油量的光澤,更添突兀而神祕(我好詞窮…)。
根據官網作品簡介,本作是轉化咀嚼為踩踏,融入一種不可思議的內在張力。確實是挺不可思議的。回歸到展覽命題的話,應為於物質中追求精神性的部分。

2.很久很久以前》:很場景化的布置,雖沒文字說明,但可以理解什麼不詳的事情發生了。算是題外話,當代的展間真的都是能收能放,這次直接在牆面插一把斧頭,牆的破壞效果也是做足。一般美術館貌似沒什麼這樣玩的,記得之前有一次是最前面(這次展霧島相關)那間整個破壞的亂七八糟。

這種搭配展場空間來呈現作品的方式賦予作品更多的表現可能性與彈性,我覺得滿好的。空間不該只是一個畫框或是定位去限縮作品,而應該是提供互動性,相得益彰。
回到作品,就進展間你不會知道實際發生什麼事情,但你大致可以理解。所以那一份沉默,搭配放置於空間內的各種經典元素(電風扇與其投影、巨大懸掛的白袍、放置於後背包的球棒、插在牆上的斧頭)成功的塑造出一種懸疑與不詳的場景氛圍。
根據作品簡介說明,這似乎是藝術家看某部電影的畫面留下的深刻印象,試圖用不同的符號結構編排來重現,召喚觀眾一起進入當中。

3.《系統生活捷徑-表皮生活圈:城市精神》:這作品應該是當天的第二名,白爛的幽默感一直是我的心頭好。本作品應該是藝術家在倫敦拍攝的影片,分為三個段落,分別是"朝鴿群甩出保齡球"、"在路邊對車陣揮舞賽車的旗子"跟"在城市內各種草皮上揮高爾夫球桿"。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好笑,但又不像是什麼白爛幹片,看完笑笑就沒了,而是能有不少延伸思考,我覺得這就是很好的作品。

透過認真的動作強化丟保齡球的戲劇性與荒謬感

透過認真的動作強化丟保齡球的戲劇性與荒謬感


PART A朝鴿群甩出保齡球

朝鴿群甩出保齡球有幾個轉化,首先是空間的轉換,從原先的室內保齡球館變成露天、開放的街頭走道。直觀的差異是,多出了路人,街景也不同。保齡球館內的空間就是,球道旁邊就是球道,複製貼上一般的場景。但戶外就不同,不同的街道、不同的時刻(天氣陰晴、早晨或傍晚)、不同的人群(與其不同的反應)。當然,鴿群也應該不是同一群。

除了空間轉換,也有球瓶->鴿群的轉換。我認為這甚至比田中達也(目前同時在中正紀念堂展出的展,也很好看,但還沒寫)提到的聯想還更高明,不是形體或顏色的聯想,比較近似於運動的聯想,是運用”鴿群看到物品靠近會起飛離開原地”的特性,其一哄而散的表現與”保齡球撞擊球瓶,球瓶應聲倒地”的畫面做了並置與連結。既高明又白爛(稱讚意味)。

而是什麼將這些轉化得以連結呢,不只是保齡球而已。最重要的核心是藝術家本人。他每次都會很認真的擺出姿勢投出保齡球(然後往畫面右方退去,有一次還撞上小樹叢,超級好笑)。正是他這樣的演出,將所有的元素串聯在一起。

PART B在路邊對車陣揮舞賽車的旗子

與上一個類似,只是這次轉化的是賽車賽道->一般車道,賽車->一般公車、汽車與機車。藝術家本人同樣賣力的演出,讓整個畫面突兀而好笑。竟然都沒有駕駛搖下車窗罵人或什麼的,但也對啦英國人不太會直接標粗口。也可能有但沒有剪進來。

PART C在城市內各種草皮上揮高爾夫球桿

這一趴有點像是在拆解打高爾夫球的定義,跟朝鴿群甩出保齡球類似,是否只要具備草坪(不論大小或場地),可以立球並揮桿,就是一個高爾夫球場。藝術家本人在城市內的各種草坪(公園裡的,但也有那種很小一塊的像是行道樹下方的小草地)有模有樣地進行揮桿,小白球朝著城市的各個方向與角落飛出去。非常荒謬與好笑。整個城市都是我的高爾夫球場!

看作品簡介,竟然已經是20年前的作品了(有強調沒有動物在影片拍攝期間受到傷害)。我覺得很棒。有點像是重新詮釋了人與城市的互動方式,拆解並提問是否具備了123這些要素,我在做的其實就是OOO?並以三個段落的方式加強語氣的去提問,手法不是那種嚴肅的、說教的,而是幽默但具觀察性的。(可惜這作品的笑點不是人人喜歡,有觀眾看了看覺得重複或無趣就離開了,頻率沒對上)

2F


馬:(。•ˇˍˇ•。)?

馬:(。•ˇˍˇ•。)?


4.《獨角獸》:這作品也是屬於不需要文字說明,憑影像就可看懂的會讓人會心一笑的作品。獨角獸被比喻成所謂夢幻中的物種,可能要嗑藥才看得到,但藝術家就是,很粗暴直白的在馬的頭上安插一個冰淇淋,就搞定了。真是太棒了。

官網作品簡介寫得也很好,我覺得應該要貼個解說牌放在作品旁邊的:我沒有去上課。我在觀光園區閒晃。那裡有騎一次50元的迷你馬。那裡也有一支20元的冰淇淋。我花了70元買了一隻獨角獸。

raw-image
raw-image


5.《運転生活終點站3.0 K-us》:這作品可說是本展覽的第一名當之無愧。太好玩了,大家都很開心~。一進到最後這個最大的開闊展間,會聽到各種高速移動的聲音。

走近一看,是各式各樣電器在移動,體型各異,有很大台的洗衣機,小一點的電視機,好像還有收音機。可控制的遙控把手在一旁無法移動的電器上(我看有些人用完會放回冰箱裡,可能原始位置在那邊)。遙控還得自己找對應的是哪台電器,非常好玩。有的馬達很給力,動超級快,場面非常荒謬。原本以為有點像是,賦予原先不預期進行移動,本身功能也不具備移動的電器轉化,讓他們開始可行駛,透過日常物件提供非日常的體驗。我第一個操控的電器移動系統很不靈敏,動不太了,體積也不大,沒什麼遊玩感。後來有等到洗衣機的遙控器就很棒。心滿意足的離開。

 




avatar-img
13會員
41內容數
本沙龍主要以介紹/賞析電影、動畫、展覽為主。 電影:院線或自選經典作品,以藝術表現/敘事手法/其他觀察為主。較熟悉的導演為王家衛、北野武、昆丁。 動畫:主要為今敏動畫賞析,陸續會新增宮崎駿系列。未來預計也會以近未來科幻(AKIRA/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為主題做分析。 展覽:針對展覽做紀錄與觀察等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ns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年的ONE ART TAIPEI在JR東日本大飯店舉辦,已然落幕。本文針對該展獻上屬個人綜合觀察的分享。
以往沒造訪過忠泰美術館,剛好是有興趣的主題,在一月找時間前往一探究竟。本篇為相關紀錄與延伸討論。
介紹本次北美館台北雙年展的內容與心得分享。
策展概念很有趣,以藝術作為呈現形式,探討的卻是知覺與認識的廣泛範疇:我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 如策展人提到,本次作品目標只要能引起思考即算成功,即使當下未能想通,觀者也可能在日後獲取其他經驗時去完整當時的思考。我這邊挑幾件自己很有感的作介紹: 1. 《神的棲所GiR:空耳乩》
2024年的ONE ART TAIPEI在JR東日本大飯店舉辦,已然落幕。本文針對該展獻上屬個人綜合觀察的分享。
以往沒造訪過忠泰美術館,剛好是有興趣的主題,在一月找時間前往一探究竟。本篇為相關紀錄與延伸討論。
介紹本次北美館台北雙年展的內容與心得分享。
策展概念很有趣,以藝術作為呈現形式,探討的卻是知覺與認識的廣泛範疇:我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 如策展人提到,本次作品目標只要能引起思考即算成功,即使當下未能想通,觀者也可能在日後獲取其他經驗時去完整當時的思考。我這邊挑幾件自己很有感的作介紹: 1. 《神的棲所GiR:空耳乩》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 2025 年二月八日,今天是冷冷的補班日,使用了特休遁法,消耗了累積已久捨不得花掉的休假,換取短暫自由之身,特別來與朋友逛書展。
想像中的臺北書展,一個充滿異世界冒險、無障礙沉浸式體驗和365天閱讀日常的奇妙旅程。本文以豐富的想像力,探討閱讀的無限可能,並反思書展的未來樣貌,以及如何讓更多人平等參與閱讀的盛會。
時間 2025 年二月八日,今天是冷冷的補班日,使用了特休遁法,消耗了累積已久捨不得花掉的休假,換取短暫自由之身,特別來與朋友逛書展。
想像中的臺北書展,一個充滿異世界冒險、無障礙沉浸式體驗和365天閱讀日常的奇妙旅程。本文以豐富的想像力,探討閱讀的無限可能,並反思書展的未來樣貌,以及如何讓更多人平等參與閱讀的盛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Tate Modern典藏大展!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堂堂登場! 位於二樓的《青春印記》,同樣不容錯過喔。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臺灣旅遊・展覽】 建築迷千萬別錯過! 臺北市立美術館新展《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即日起至6月30日盛大登場!
Thumbnail
臺北雙年展的「小世界」是一場讓人深思的藝術之旅,除了聚焦於不同世界文化的差異,還描繪了一種類似「小確幸」的感覺,藝術家運用了「微觀」和「封閉生態圈的創造邏輯」兩大手法,展覽中的作品令人感觸良多。
Thumbnail
不知道多久沒去這類型的展覽 總而言之很感謝朋友帶我去 隔天出於意外我又跟其他人去逛了一遍 結論是只看一遍是不夠的 以下是印象深刻排行(含暴力血腥內容、錄像畫面雷跟情節雷) (陸續更新)....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Tate Modern典藏大展!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堂堂登場! 位於二樓的《青春印記》,同樣不容錯過喔。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臺灣旅遊・展覽】 建築迷千萬別錯過! 臺北市立美術館新展《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即日起至6月30日盛大登場!
Thumbnail
臺北雙年展的「小世界」是一場讓人深思的藝術之旅,除了聚焦於不同世界文化的差異,還描繪了一種類似「小確幸」的感覺,藝術家運用了「微觀」和「封閉生態圈的創造邏輯」兩大手法,展覽中的作品令人感觸良多。
Thumbnail
不知道多久沒去這類型的展覽 總而言之很感謝朋友帶我去 隔天出於意外我又跟其他人去逛了一遍 結論是只看一遍是不夠的 以下是印象深刻排行(含暴力血腥內容、錄像畫面雷跟情節雷) (陸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