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過高經濟成長期,約近二十年都在衰退停滯中,雖然如此,生活物質及教育都還在水準之上。低生育率是高度資本商業化國家的共同現象,日本在鼓勵生育政策上,不遺餘力。在城市小巷弄間行走,會看到媽媽騎著腳踏車,後座有架著蓬頂的嬰兒座椅,甚至會有雙座的。這種腳踏車並不少見,可知日本鼓勵生育是有各種配套。
腳踏車後座的乘客,有時是綁著安全帶的嬰兒,有時是學齡前兒童,都好可愛。有一次和騎著嬰兒單車的媽媽在等紅綠燈,我微笑地看著後座的小小孩,這位媽媽就教小朋友向人打招呼。稚子當然怕生,懷疑地看著我,媽媽就藉著孩子和我這「外國人」交流。這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吧?二三線城市或許生活不那麼緊繃,不用雙薪家庭,專門家庭主婦比例較高。想到《家族真命苦》中婆婆和媳婦的腳色,都是在家照顧孩子先生,犧牲了自己的自由生活。被照顧的人是幸福的!
一大早在住家社區中散步,看著花草樹木與安靜。七點了,開始有小學生步出家門,都是自己走,沒有家長陪。他們制式的帽子、背包、服裝,看起來整齊又有精神。巷弄間,這家出來一位,那家出來兩個,好像都講好準時出發,一路加入隊伍行列,走到大馬路時,已匯聚成上學大隊,好不熱鬧。一整條行人道都是嘰嘰喳喳的小朋友,間有像老師又像家長的大人夾雜其中,有精神的開始一天的學習。
在偏鄉搭通勤電聯車,是放學時分,看到不同學校的高中生。他們都穿校服,男生都打領帶,女生都穿過膝長裙,也都是後背包。學生人手一支手機,大部分「埋頭苦幹」,少部分女生會交談。有位帥氣的男生,坐在門旁座位,專心打電動。一旁四位女生彼此耳語,又一起看著帥哥,然後四人連袂走到他旁邊,一位說可以跟他交換line嗎?另有女生也起鬨;但男生沒有搭理。女孩子鬧了一下,見沒反應,知趣離開。
到站我們要下車,但走到車門,車門卻不打開。「怎麼回事?」我們彼此詢問著,也不知為何,眼看車又要開了。我們華語交談,顯然是外國人第一次搭這種通勤列車,正在不知所措時,那位酷酷帥哥沒吭一聲,看也不看地揮手「啪」的一聲,打在一個大按鈕上,按鈕上寫著大字「あける」,車門就應聲芝麻開門了。而那顆大按鈕下還另有個相同大按鈕「しめる」。下車後我們爭論為何要有這按鈕,真麻煩!但同時,都好喜歡那酷酷帥哥。
走在青森奧入瀨溪谷間,碰到同來自台灣的一位男大生,他獨自來日北旅遊,在這兒邀了一位認識的日本女大生。他走過我們身邊時,用華語和日本女生交談,女生也用算標準的華語對話,讓我們起先以為女生也來自台灣。經過彼此介紹,才知各自身分。我就愛現地用日語找話題和女生聊,說是趁機學日語也不過分。女大生很活潑大方,華語日語交雜著、「耐心」地和我說話,不知她會不會想收學費。日本女大生主修文學,對中國文學有興趣,就學了華語。這段偶遇讓我對日本高等教育有了第一次實際接觸。
日本教育也是注重菁英,城市家庭孩子都想上頂大,補習比比皆是。我晚上十點走在車站廣場,看到許多高中生,背著書包,或吃東西或聊天,都還不急著回家,感到他們也像男人上班族,都要喝完酒深夜了才回家。作為學生,日本和台灣有著高度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