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and Rebuttal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投稿、審稿,大概是學術工作者最無法逃離的工作之一。

最近又是機器學習領域中前幾大學術會議的審稿期間。近幾年的人工智慧以及機器學習的浪潮明顯反映在投稿數量上,以往每年兩三千篇投稿已經是極限的會議,今年已經成長到一萬五千篇左右,而這些年大家最大的憂慮之一,是有經驗的審稿人數還沒有以同樣速度成長起來,因此每個審稿人要負擔的審稿數量就變得很大、且有更多經驗還不足的審稿人進入審稿循環,審稿品質因此參差不齊。不過以我自己今年投稿收到的審稿人回復內容看來,並不算糟,但身邊有很多遇到回復狀況很糟的例子。

Rebuttal,可以理解為為投稿作品辯護吧,當審稿人提出問題或質疑這篇論文的重要性、創新性、正確性等等問題時,會議給了作者們一些時間回復審稿者的機會。大部分機器學習會議會給一周的時間,之後審稿人跟作者更進一步的討論,來決定這篇論文能不能被收錄在會議中。

這兩三天花了最多時間忙碌的就是寫 rebuttal。無論之後有沒有被收錄,我對於這篇論文帶給我的經驗是感激的。以前發過的論文,大部分都有一個非常資深的教授來照顧論文的寫作,以及 rebuttal。我不需要擔心太多我是不是夠會講故事、文章好不好讀,也不需要擔心我對於這篇作品的理解夠不夠完整、深刻到能夠好好為它辯護。雖然我個人一直以來要求自己能盡量做好,但那種尚不足以做到的感覺依然深深存在,每當收到指導教授的評論時,只能自嘆功力遠遠不足。這篇算是第一篇我必須要照顧這所有面向的論文,逼迫我必須更深入思考這個研究,逼迫我增強學術寫作能力。這將近半年的洗禮,讓我增加了不少能夠更獨立的寫學術文章的信心。

接下來這周,身為作者,也是其他 6 篇文章的審稿者的我,可預見的會進入另一個激烈質疑、辯護的過程 XD 希望我還能留足夠的時間處理自己的研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隨遇而安的沙龍
3會員
21內容數
最近開始了在南丹麥大學的博士後工作,隨手紀錄點生活。
隨遇而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11
今年對我個人而言是個微失控的一年。許多事情都在意料之外,包括在丹麥的台灣人發現我們的國籍在今年開始被默默地改成中國。 從年初的五六人,到目前已經幾十人。當苦主們各自嘗試向官方抗議無果後,一些夥伴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不懈地奔走,努力爭取新聞曝光,試圖通過外交和內政途徑尋求解決方案。然而,幾個月過去了
Thumbnail
2024/08/11
今年對我個人而言是個微失控的一年。許多事情都在意料之外,包括在丹麥的台灣人發現我們的國籍在今年開始被默默地改成中國。 從年初的五六人,到目前已經幾十人。當苦主們各自嘗試向官方抗議無果後,一些夥伴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不懈地奔走,努力爭取新聞曝光,試圖通過外交和內政途徑尋求解決方案。然而,幾個月過去了
Thumbnail
2023/12/02
上個月初的週末,兩個在哥本哈根的朋友來歐登斯拜訪我,鑑於他們沒有(很少)去大島,我們決定週末的其中一天就去 Aarhus 晃晃。這是丹麥第二大城,也是丹麥最古老的城之一,人口數 29 萬,大概比嘉義多一點 XD KØN 在丹麥文是性別的意思。這是世界上少數關於性別的博物館之一,本來的名字是 Kvi
Thumbnail
2023/12/02
上個月初的週末,兩個在哥本哈根的朋友來歐登斯拜訪我,鑑於他們沒有(很少)去大島,我們決定週末的其中一天就去 Aarhus 晃晃。這是丹麥第二大城,也是丹麥最古老的城之一,人口數 29 萬,大概比嘉義多一點 XD KØN 在丹麥文是性別的意思。這是世界上少數關於性別的博物館之一,本來的名字是 Kvi
Thumbnail
2023/11/09
十月參加的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這個十月初的 P1 Workshop。Pioneer Center of AI 是丹麥的第一個國家級 Pioneer Center,目的是增進丹麥各大學之間 AI 的學術交流,期許完成較大規模、屬於丹麥的 AI 研究。Pioneer Center 應該是在去年正
Thumbnail
2023/11/09
十月參加的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這個十月初的 P1 Workshop。Pioneer Center of AI 是丹麥的第一個國家級 Pioneer Center,目的是增進丹麥各大學之間 AI 的學術交流,期許完成較大規模、屬於丹麥的 AI 研究。Pioneer Center 應該是在去年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中國科技部在今年9月頒佈,目前為止最完整的學術研究不端行為(acadamic misconduct)懲戒制度。新法當中,首度將專門接case,不止為研究者們修正英文文法,還可以幫研究者撰寫學術文章,捏造數據,甚至連 submit 給期刊都包在一起幫你弄到好,江湖人稱 ”學術文章農場(paper mi
Thumbnail
中國科技部在今年9月頒佈,目前為止最完整的學術研究不端行為(acadamic misconduct)懲戒制度。新法當中,首度將專門接case,不止為研究者們修正英文文法,還可以幫研究者撰寫學術文章,捏造數據,甚至連 submit 給期刊都包在一起幫你弄到好,江湖人稱 ”學術文章農場(paper mi
Thumbnail
我的論文題目是「面對寫作瓶頸:小說作家轉化學習歷程之研究」,採用的是質性研究法,在七、八月分別訪問了六位作家,但因為很懶(也因為前一陣子眼睛有點問題),拖到十月才開始整理逐字稿。 整理逐字稿真的很累人啊!那怕是下筆行雲流水的作家,實際上聽錄音檔就會發現有大量口語贅字,畢竟聊天跟演講還是不同,但聊天
Thumbnail
我的論文題目是「面對寫作瓶頸:小說作家轉化學習歷程之研究」,採用的是質性研究法,在七、八月分別訪問了六位作家,但因為很懶(也因為前一陣子眼睛有點問題),拖到十月才開始整理逐字稿。 整理逐字稿真的很累人啊!那怕是下筆行雲流水的作家,實際上聽錄音檔就會發現有大量口語贅字,畢竟聊天跟演講還是不同,但聊天
Thumbnail
寫論文是一個奇怪的工作。 上上個星期終於完成了一篇期刊論文的草稿,然後作為通訊作者把文章提交到期刊的收稿系統裡面了。途中經歷了很多關卡,最後交稿之後不禁思考,如果待在學術界的話,這輩子會重複多少次這樣的歷程呢,想想覺得有點可怕。 第一關:英文寫作 我對我自己的英文寫作不是很有信心,先前考公務員
Thumbnail
寫論文是一個奇怪的工作。 上上個星期終於完成了一篇期刊論文的草稿,然後作為通訊作者把文章提交到期刊的收稿系統裡面了。途中經歷了很多關卡,最後交稿之後不禁思考,如果待在學術界的話,這輩子會重複多少次這樣的歷程呢,想想覺得有點可怕。 第一關:英文寫作 我對我自己的英文寫作不是很有信心,先前考公務員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法遵 蒙老師不嫌棄,台灣法學基金會8/26研討會,指示我負責「AI+勞動法遵」的場次,要提出一篇文章發表。 因為基金會舉辦之研討會,在國內法律類型研討會中,通常是參與人數最多,這一場也不遑多讓,報名人數突破300人。 ●摸不著頭緒 說真的,我自詡科技法律很在行,但是看到「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法遵 蒙老師不嫌棄,台灣法學基金會8/26研討會,指示我負責「AI+勞動法遵」的場次,要提出一篇文章發表。 因為基金會舉辦之研討會,在國內法律類型研討會中,通常是參與人數最多,這一場也不遑多讓,報名人數突破300人。 ●摸不著頭緒 說真的,我自詡科技法律很在行,但是看到「
Thumbnail
投稿、審稿,大概是學術工作者最無法逃離的工作之一。 最近又是機器學習領域中前幾大學術會議的審稿期間。近幾年的人工智慧以及機器學習的浪潮明顯反映在投稿數量上,以往每年兩三千篇投稿已經是極限的會議,今年已經成長到一萬五千篇左右,而這些年大家最大的憂慮之一,是有經驗的審稿人數還沒有以同樣速度成長起來,因
Thumbnail
投稿、審稿,大概是學術工作者最無法逃離的工作之一。 最近又是機器學習領域中前幾大學術會議的審稿期間。近幾年的人工智慧以及機器學習的浪潮明顯反映在投稿數量上,以往每年兩三千篇投稿已經是極限的會議,今年已經成長到一萬五千篇左右,而這些年大家最大的憂慮之一,是有經驗的審稿人數還沒有以同樣速度成長起來,因
Thumbnail
因緣際會當了某文學獎的評審,既然獎都頒完了,我想我可以來聊一下自己當評審的經驗。 話說在前頭,我只是小小初審評審,不是決審評審,這兩種雖然都叫評審,但任務不大一樣,所以我以下講的東西,是以我當初審評審的經驗來說。 以下我還是從評審角度提供一些建議。 不過好在依然努力把他寫完,然後被出版社看上。
Thumbnail
因緣際會當了某文學獎的評審,既然獎都頒完了,我想我可以來聊一下自己當評審的經驗。 話說在前頭,我只是小小初審評審,不是決審評審,這兩種雖然都叫評審,但任務不大一樣,所以我以下講的東西,是以我當初審評審的經驗來說。 以下我還是從評審角度提供一些建議。 不過好在依然努力把他寫完,然後被出版社看上。
Thumbnail
目前論述鋪陳&結論等整體架構大致上出來了,但文獻回顧、論證的撰寫都還是不完整,最後一哩路還要一大段呢!當指導說我較擅長挖掘新穎觀點、做出開創嘗試,但文獻讀得太少是我的弱項,會讓論述基礎不穩時,心裡實在有種糾結和不甘! 希望最終能掌握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因應其中那些困難的狀況 ~"~
Thumbnail
目前論述鋪陳&結論等整體架構大致上出來了,但文獻回顧、論證的撰寫都還是不完整,最後一哩路還要一大段呢!當指導說我較擅長挖掘新穎觀點、做出開創嘗試,但文獻讀得太少是我的弱項,會讓論述基礎不穩時,心裡實在有種糾結和不甘! 希望最終能掌握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因應其中那些困難的狀況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