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台人的國籍被錯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對我個人而言是個微失控的一年。許多事情都在意料之外,包括在丹麥的台灣人發現我們的國籍在今年開始被默默地改成中國。

從年初的五六人,到目前已經幾十人。當苦主們各自嘗試向官方抗議無果後,一些夥伴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不懈地奔走,努力爭取新聞曝光,試圖通過外交和內政途徑尋求解決方案。然而,幾個月過去了,丹麥政府在春天許下的會改正的承諾依然未見兌現。

最令人擔憂及震驚的是丹麥移民局(SIRI)的回應稱:『丹麥的中國政策要求我們將台灣人註冊為中國國民,而且不可能更改。』甚至說『此前曾多次將申請人登記為台灣公民,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錯誤。 SIRI 的做法是將持有台灣護照的申請人登記為中國公民。』這樣的回應荒謬至極,彷彿來自一個平行世界,完全無視現實與國際法理的存在。

台灣的處境艱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邦交國少的現實也是不爭的事實。然而,許多國家仍然在國際關係的灰色地帶中,與台灣保持著實質而善意的交流,尤其是在西方國家中。然而,丹麥的這一決策卻令我措手不及。這個自詡非常尊重人權、被譽為全球最幸福的北歐國家之一,竟然如此赤裸裸地做出傷害人權的決定,並且說出這麼侮辱人的話,卻沒有一句道歉。這樣的行為與其所宣揚的價值觀背道而馳,也令我不知該如何看待這個我有意繼續待更久的國家。


作為一個在國外生活的台灣人,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身為台灣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多麼不容易。尤其在最近的奧運期間,再次提醒了我們,即使在這樣一個全球矚目的舞台上,我們依然只能以認同感不足的會旗和隊名參賽。這種象徵性的壓抑,讓我們的國家在國際上仿佛隱形了一般。

許多人對台灣的認識,往往被中國的外宣所影響。即便他們在理智上知道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在潛意識中,仍然把兩者視為「兩國同源,只是鬧分手」的局面,而完全忽視了台灣在歷史、文化上的獨特性和差異。這樣的錯誤認知使台灣人似乎天生就背負了一種責任,去澄清、去解釋,即便心裡充滿無奈與憤怒,也必須強迫自己保持心平氣和,耐心地一遍遍解釋,而不是憤怒或激烈地反擊。因為深知,每一次的澄清都是在為台灣爭取更多理解與支持。

許多國家在國際上得到承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台灣卻必須付出更多努力,努力當個好世界公民,才能爭取同樣的尊重和認同。這樣的現實不免地令人哀傷,我們必須很努力才能勾得到別人的起點。


大同世界大概只能是理想,無意義的惡意依然滿天飛,但我們還在繼續努力中,爭取至少讓幾十年後的世界比現在更好一點點點。

丹麥藝術家 Thomas Dambo 創作的失落的巨人之一

丹麥藝術家 Thomas Dambo 創作的失落的巨人之一

丹麥國籍註記相關新聞包括但不限:

  1. 丹麥貝林時報系列報導之一:https://www.berlingske.dk/internationalt/taiwans-udenrigsminister-til-danmark-kina-staar-klar-til-at-bruge
  2. https://www.taiwannews.com.tw/news/5122443
  3. 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63112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隨遇而安的沙龍
3會員
21內容數
最近開始了在南丹麥大學的博士後工作,隨手紀錄點生活。
隨遇而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2
上個月初的週末,兩個在哥本哈根的朋友來歐登斯拜訪我,鑑於他們沒有(很少)去大島,我們決定週末的其中一天就去 Aarhus 晃晃。這是丹麥第二大城,也是丹麥最古老的城之一,人口數 29 萬,大概比嘉義多一點 XD KØN 在丹麥文是性別的意思。這是世界上少數關於性別的博物館之一,本來的名字是 Kvi
Thumbnail
2023/12/02
上個月初的週末,兩個在哥本哈根的朋友來歐登斯拜訪我,鑑於他們沒有(很少)去大島,我們決定週末的其中一天就去 Aarhus 晃晃。這是丹麥第二大城,也是丹麥最古老的城之一,人口數 29 萬,大概比嘉義多一點 XD KØN 在丹麥文是性別的意思。這是世界上少數關於性別的博物館之一,本來的名字是 Kvi
Thumbnail
2023/11/09
十月參加的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這個十月初的 P1 Workshop。Pioneer Center of AI 是丹麥的第一個國家級 Pioneer Center,目的是增進丹麥各大學之間 AI 的學術交流,期許完成較大規模、屬於丹麥的 AI 研究。Pioneer Center 應該是在去年正
Thumbnail
2023/11/09
十月參加的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這個十月初的 P1 Workshop。Pioneer Center of AI 是丹麥的第一個國家級 Pioneer Center,目的是增進丹麥各大學之間 AI 的學術交流,期許完成較大規模、屬於丹麥的 AI 研究。Pioneer Center 應該是在去年正
Thumbnail
2023/11/09
九月除了參加 EWRL 以外,這是另一個 Workshop Generative models and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GenU),是定期辦在哥本哈根的學術活動,主辦人是 KU & DTU 的教授們,但聚集了各國該領域的學者們,與會者大概 100 人左右。今年
2023/11/09
九月除了參加 EWRL 以外,這是另一個 Workshop Generative models and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GenU),是定期辦在哥本哈根的學術活動,主辦人是 KU & DTU 的教授們,但聚集了各國該領域的學者們,與會者大概 100 人左右。今年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年對我個人而言是個微失控的一年。許多事情都在意料之外,包括在丹麥的台灣人發現我們的國籍在今年開始被默默地改成中國。 從年初的五六人,到目前已經幾十人。當苦主們各自嘗試向官方抗議無果後,一些夥伴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不懈地奔走,努力爭取新聞曝光,試圖通過外交和內政途徑尋求解決方案。然而,幾個月過去了
Thumbnail
今年對我個人而言是個微失控的一年。許多事情都在意料之外,包括在丹麥的台灣人發現我們的國籍在今年開始被默默地改成中國。 從年初的五六人,到目前已經幾十人。當苦主們各自嘗試向官方抗議無果後,一些夥伴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不懈地奔走,努力爭取新聞曝光,試圖通過外交和內政途徑尋求解決方案。然而,幾個月過去了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截至2024年5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的人數大約57萬人,已經快要超過60萬的原住民人口數,占台灣總人口比例將近2.5 %,而新住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對於這塊全新的環境他們在生活或文化上都需要多方的調適,以下我們就來看新住民在台灣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截至2024年5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的人數大約57萬人,已經快要超過60萬的原住民人口數,占台灣總人口比例將近2.5 %,而新住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對於這塊全新的環境他們在生活或文化上都需要多方的調適,以下我們就來看新住民在台灣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Thumbnail
妳說:「追星之前,首先你是台灣人。」 無論年紀大小、性別認同為何? 追求哪種方式來財富自由? 喜歡韓國、日本、泰國的偶像、歌手? 到底什麼是「台灣人」? 也就是不分族群和移民 台灣 的時間多久,只要認同台灣,願意共同守護這塊土地和民主價值,就是「台灣人」。 是的,妳宣導的沒錯。 這些粉絲們,首
Thumbnail
妳說:「追星之前,首先你是台灣人。」 無論年紀大小、性別認同為何? 追求哪種方式來財富自由? 喜歡韓國、日本、泰國的偶像、歌手? 到底什麼是「台灣人」? 也就是不分族群和移民 台灣 的時間多久,只要認同台灣,願意共同守護這塊土地和民主價值,就是「台灣人」。 是的,妳宣導的沒錯。 這些粉絲們,首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