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程替我補了課:追記 TICC 「六月二四彼下暗」演唱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六月底去TICC看了沈文程演唱會。出道四十多年,這竟是他第一次辦大型個人專場(這是第二場,首唱場在他發跡的台中)。年近七旬的歌手唱滿三小時,不換裝,不休息,不降key,連坐都沒坐一下。我看底下許多上了年紀的觀眾都撐不了全場,等不到安可的「心事誰人知」就體力不支,不得不先回家了。

沈文程體能、嗓音狀態奇佳,足足唱了二十七首歌,讓我見證了一個幾乎整個錯過的時代,堪稱一場遲到四十年的大補課。

沈文程曾是空軍機械士,在清泉崗空軍基地修飛機,退伍就在台中「仙堡」西餐廳唱西洋歌曲。蔡振南剛創辦「愛莉亞唱片」,聽了他的現場演唱,一九八二年簽下他發「心事誰人知」作為公司創業作,轟動全台灣──最厲害的詞曲作者和最厲害的歌者相遇,創造了傳奇:之後傳唱不輟的「漂丿的七鼗(𨑨迌)人」、「為何心糟糟」、「不應該」,也都是蔡振南詞曲。

九十年代的沈文程,創作實力大爆發:「雲中月」、「男兒的心聲」、「舊情也綿綿」仍然極受歡迎,這些名曲都是沈文程詞曲。後來的「來去台東」、「五月十一彼下晡」、華語融合族語的的「小河之歌」、「來去後山」,也都是他自己寫的。仔細想想,論市場影響力,沈文程應該算得上是八十年代以降最最成功的台語創作歌手了。

進入二十一世紀,他轉戰電視實境節目,走遍全台灣高山深谷,粉絲極多,還拿了電視金鐘獎。年輕觀眾可能知道這位開越野車的大叔是專業釣客、溪野探險家,偶爾會在河邊抱起吉他唱歌,卻不見得知道他早年輝煌的演唱生涯。

第一次知道沈文程這個名字,應該就是「心事誰人知」,那首歌紅到連我這個台北「天龍國」外省小孩都聽熟了。對十多歲的我來說,這首歌屬於「另一個世界」:丹田發聲,華麗的抖音和轉音,伴奏濃墨重彩,薩克斯風激烈煽情,還有妖嬈的女生合唱(不像校園民歌那些學生歌手直著嗓子、輕飄飄地唱,編曲多是鋼琴弦樂木吉他,鼓和貝斯也都輕輕地很有禮貌)。

沈文程的歌,小時候的我不記得在三家電視台和調頻廣播網聽見過,倒是坐計程車會遇到──當年車上常有八軌「匣式帶」卡座,最常聽的除了「劉清池電子琴輕音樂」,大概就是沈文程、洪榮宏、陳一郎和江惠(當時還不是「蕙」)的台語歌了。

我家沒有沈文程的專輯,但我總會在計程車、雜貨店、地攤、麵店、路邊工地和夜市唱片行聽到他的歌聲。八軌匣式帶轉呀轉,高亢濃烈的嗓音和嘈雜的人聲、車聲、機械作業聲混在一起,音質粗獷,直穿入心。

很久很久以後,我才聽懂小時候被某些大人鄙為「靡靡之音」、「低俗沒水準」的台語歌,歌詞鮮活犀利,旋律編曲元氣淋漓。當年廣電媒體對「方言」歌曲播送比例有嚴厲的歧視性限制,然而沒能阻止這些歌曲廣為傳播、深入民心。就拿「心事誰人知」來說吧,我猜它應該根本沒送廣電處審查,幾乎都憑民間「地下」傳播,專輯卡帶賣了上百萬捲。若連盜版也算上,數字至少翻倍,那可是全台灣十分之一的人口數啊!

只有台灣獨特的歷史場景,才有可能淬鍊出沈文程這樣獨特的歌手,恐怕也只有他能編出如此「多元混血」的演唱會曲目:除了膾炙人口的台語金曲,他也唱了華語的「往事」、「漂泊」,連結到向原鄉致意的「小河之歌」(這首作品在部落傳唱很廣)──沈文程出身台東卑南,父親漢人、母親魯凱族。這些歌,刻劃了少年離家的心情。他也唱了好幾首英文歌,紀念西餐廳駐唱的歲月,曲風從六十年代末美式草根搖滾(Proud Mary)到七十年代英倫重搖滾(Smoke on the Water、The Temple of the King)。唱到一九七○年英國冠軍搖滾曲Yellow River,沈文程說當年在台中,常有打越戰的美國阿兵哥指名他唱這首描寫老兵歸鄉的歌......。沈文程骨子裡始終是一個rocker,那是駐唱的歷練,加上美軍電台和翻版唱片的滋養。

不只這樣,他還唱了迪斯可(Gimme! Gimme! Gimme!、One Way Ticket)和靈魂樂(Slow Hand),甚至八十年代City Pop風潮初期的日文歌(Dancing All Night,曾被翻唱成「但是又何奈」)。

我想沈文程理解、詮釋這些不同時代的「潮樂」,和他創作演唱台語歌、華語歌、族語歌,是一點都不相違的。台灣庶民文化原本就是「混血、開放、多元、雜色」,風格、語言劃出的門戶之見,以及背後隱隱反映的階級意識,在他心裡是不必存在的。

1998年李壽全以美式搖滾風製作的《起程》專輯收錄膾炙人口的「五月十一彼下晡」,為他贏得金曲獎「方言男演唱人」大獎。這張專輯和前作台語歌的風格大相逕庭,但對熟悉沈文程生命歷程的李壽全來說,其實是追本溯源,讓他找回當初唱西洋搖滾的啟蒙悸動,嘗試做回心目中那個發光發熱的singer-songwriter。

透過這場演唱會,沈文程告訴我們:「歌手」身分才是他的本命,十二月還有高雄加場,值得一衝。他也仍是創作不輟的詞曲作者,口袋裡幾百首寫好沒發表的歌。非常期待據說已開始籌劃的新專輯,或許那將是這位國寶級歌手最成熟的作品呢。

(寫給《財訊》)

avatar-img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世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中國年輕人愈來愈自暴自棄,「內卷」、「躺平」,甚至宣稱「我們是最後一代」的時代,老崔還是繃著一臉的憤怒和不甘心,拒絕向虛無投降。
我在台科大「文藝發展與流行音樂文化」課堂循例請同學以「最能代表我們世代的一首歌」寫期中作業,限十年內發行作品,不限國籍語種。這是一份從2012年開始統計的作業,這個學期共收到 107 份,結果如下。這班同學幾乎都是2000年之後出生。
首先我們以前沒有人講什麼「黑膠唱片」,唱片就是唱片。其次我不覺得你非要弄一台唱機不可,除非你很閒,或者下定決心要「跳坑」。
三個小伙子組了樂團,從故鄉挪威來到英國倫敦打天下。他們把所有積蓄都投資在demo錄音,花光了存款,卻屢屢被各家唱片公司和經紀人拒於門外。他們窮得有一頓沒一頓,甚至挖過街邊垃圾桶裡的東西吃。
文夏的歌,便是那熱熱鬧鬧的「世俗」,勾連、反映、煽動著千萬百姓的情感。
今天有夢一樣的經歷。 若你問我,台灣近當代音樂史上最讓我牽掛的樂器是哪一件? 我會說:1986 年 陳明章 和 許景淳 為《戀戀風塵》錄製電影原聲帶,30 歲的阿章師用的那把台製木吉他。 今天我見到它了。不只,我還摸了它。不只,我還彈了它。 溫習一下,不朽的《戀戀風塵》:
在中國年輕人愈來愈自暴自棄,「內卷」、「躺平」,甚至宣稱「我們是最後一代」的時代,老崔還是繃著一臉的憤怒和不甘心,拒絕向虛無投降。
我在台科大「文藝發展與流行音樂文化」課堂循例請同學以「最能代表我們世代的一首歌」寫期中作業,限十年內發行作品,不限國籍語種。這是一份從2012年開始統計的作業,這個學期共收到 107 份,結果如下。這班同學幾乎都是2000年之後出生。
首先我們以前沒有人講什麼「黑膠唱片」,唱片就是唱片。其次我不覺得你非要弄一台唱機不可,除非你很閒,或者下定決心要「跳坑」。
三個小伙子組了樂團,從故鄉挪威來到英國倫敦打天下。他們把所有積蓄都投資在demo錄音,花光了存款,卻屢屢被各家唱片公司和經紀人拒於門外。他們窮得有一頓沒一頓,甚至挖過街邊垃圾桶裡的東西吃。
文夏的歌,便是那熱熱鬧鬧的「世俗」,勾連、反映、煽動著千萬百姓的情感。
今天有夢一樣的經歷。 若你問我,台灣近當代音樂史上最讓我牽掛的樂器是哪一件? 我會說:1986 年 陳明章 和 許景淳 為《戀戀風塵》錄製電影原聲帶,30 歲的阿章師用的那把台製木吉他。 今天我見到它了。不只,我還摸了它。不只,我還彈了它。 溫習一下,不朽的《戀戀風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說我是聽沈文程先生的歌長大的完全不是誇飾。臺語金曲是我童年的很大一部分,我大概在認識沈哥(亂叫人)的名字之前就已經聽過他的很多首歌了。以前家人常播的電台與喜歡開車時播的音樂,有許多都是沈哥的作品,因此今天能看到本人、聽到現場表演,真的很開心❤️ 以下將分享參加演唱會的一些感想。   一
抵達美國後,蕭景和帶著杜平安去拜訪朋友,杜平安的英文沒有像蕭景和那麼流利,但還是從對話中聽出那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問蕭景和他有沒有把那首歌演唱出來? 「什麼歌?可以收錄到專輯裡面啊!」他什麼時候又寫了歌?蕭景和寫歌的速度簡直快得令人不可置信,蕭景和卻迴避杜平安這個問題,顧左右而言他的說道:「我們找個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
Thumbnail
雖然沈醫師不寫詩,但是我總覺得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詩人。 他承繼了遠自西方古希臘時代吟遊詩人的餘緒,也兼具東方黃河流域採集民間歌謠所成的詩經,他漫遊在高雄地區,以一個當代吟遊詩人之姿為城市留下紀錄。 哲學家班維明在百年前提出漫遊者的概念,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都市文明中,卻能以旁觀者的姿勢凝視擁擠的人
Thumbnail
「你都不唱一首給我們聽?《孤勇者》你沒有聽過嗎?陳奕迅的呢,台灣連小學生都會唱呢。」蛤,真的沒聽過。等,慢着,這歌詞和旋律有點熟,搞不好聽過,可是陳奕訊的聲音我不可能認不出來啊! 過年期間如常跟着企業旅行團拍照,過去的行程混雜會議商務,今趟春節純旅行團還是第一次。在台灣,本島旅行稱為國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說我是聽沈文程先生的歌長大的完全不是誇飾。臺語金曲是我童年的很大一部分,我大概在認識沈哥(亂叫人)的名字之前就已經聽過他的很多首歌了。以前家人常播的電台與喜歡開車時播的音樂,有許多都是沈哥的作品,因此今天能看到本人、聽到現場表演,真的很開心❤️ 以下將分享參加演唱會的一些感想。   一
抵達美國後,蕭景和帶著杜平安去拜訪朋友,杜平安的英文沒有像蕭景和那麼流利,但還是從對話中聽出那位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問蕭景和他有沒有把那首歌演唱出來? 「什麼歌?可以收錄到專輯裡面啊!」他什麼時候又寫了歌?蕭景和寫歌的速度簡直快得令人不可置信,蕭景和卻迴避杜平安這個問題,顧左右而言他的說道:「我們找個
Thumbnail
陳志遠(1950年2月16日-2011年3月16日),曾經製作過蘇芮、黃鶯鶯、王傑、張雨生、張惠妹等人的專輯,也創作出無數暢銷的國語金曲,生平編曲及作曲的歌曲共超過兩千首,作品橫跨1970-2000年代,國語流行樂壇封號為編曲大師、音樂教父。
Thumbnail
雖然沈醫師不寫詩,但是我總覺得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詩人。 他承繼了遠自西方古希臘時代吟遊詩人的餘緒,也兼具東方黃河流域採集民間歌謠所成的詩經,他漫遊在高雄地區,以一個當代吟遊詩人之姿為城市留下紀錄。 哲學家班維明在百年前提出漫遊者的概念,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都市文明中,卻能以旁觀者的姿勢凝視擁擠的人
Thumbnail
「你都不唱一首給我們聽?《孤勇者》你沒有聽過嗎?陳奕迅的呢,台灣連小學生都會唱呢。」蛤,真的沒聽過。等,慢着,這歌詞和旋律有點熟,搞不好聽過,可是陳奕訊的聲音我不可能認不出來啊! 過年期間如常跟着企業旅行團拍照,過去的行程混雜會議商務,今趟春節純旅行團還是第一次。在台灣,本島旅行稱為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