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說做音樂要聽別人的建議,有人說要遵從自我,這樣才會有自己的感覺,假設當你用了一段6m 4 1 5的和弦進行手法寫了一首歌,有人會說最後的5級和弦可以代換成五級和弦的第一轉位和弦,或是在1級和弦的那個小節的最後一拍把三度音換成四度音變成sus4和弦....等等,這時候一定要聽對方的說法嗎? 哪怕對方是個音樂大師?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 < 聽感 > 這件事,很多人說做音樂的人要有自己的態度跟想法,不要被旁人左右,但也有人說要多去參考別人給的意見,這樣才有辦法做出適合普羅大眾的歌曲或是音樂。
其實我必須要說,這兩個說法,可以說對,也是可以說不對,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一下好了。
我們做音樂的時候,其實非常需要聽感這件事,不管是自己的聽感,還是第三方的聽感,都非常重要。
忠於自我的創作,會非常有個人的特色,不論是歌曲的編曲型態、唱出來的主旋律、歌詞的寫作、段落的安排...等等,都一定會有自己強烈的個人特色,但很多時候會因為個人的思考邏輯的方式而去賦予這首歌曲太過於濃厚的個人聽感色彩,很有可能會變成:我覺得我這首歌好屌的這個狀態。
但這樣是好事嗎? 我覺得可能要去思考一下,一首我自己覺得很屌的歌,在別人的耳中是這樣嗎?
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數位平台蓬勃發展,甚至可以說是數位串流平台的戰國時代鼎盛的這個時代,例如:KKbox、Spotify、Soundcloud、Mixcloud、Apple Music、Youtube...等等的數位平台,我們可以比以前更容易取得不同創作者創作出來的歌曲音樂,聽眾腦中的歌曲資料庫其實相較以前是更加龐大,那有沒有可能會有這個狀況:
< 恩~這首歌乍聽之下好屌,可是仔細聽過之後,唱的內容,整體的律動,整首歌的聽感,好像...很容易膩了呢,或者是這首歌他到底在唱什麼呢? 歌詞前後寓意並不是很明顯,甚至是我可能根本聽不出來他要表達的是什麼? >
但又不得不說,寫歌曲保有自我意識,還是很重要的,如果完全沒有自我意識,那這首歌,嚴格說起來,不就是一首你在訴說別人的故事、一首你必須要完全靠幻想或是想像才有可能寫得出來的歌呢?
今天你連唱的旋律、和弦配置、鼓組編排以及音色選用都要完全的靠別人去給你五成以上的建議,我想,這樣對創作人來說並不完全事件好事。
在以前這樣關起門來自己埋頭苦寫,自我意識崛起的狀況並不多見,其實是近六七年,學習音樂製作這門技術與器材的門檻降低非常多而導致的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每個人在家裡只要花一些錢(必須要說,真的是一些錢而已),甚至有可能兩萬以內就可以弄好一套宅錄系統了,當然是不包括電腦啦! 也因為器材取得方便,所以一些有很旺盛自我想法的人就開始寫屬於他們自己的歌曲了,也因為這樣,面對面的交流相對變少了,也可能因為這樣,所以對於自己的歌曲沒有辦法很即時的發現存在的問題,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嘛。
剛剛前面講的狀況是完全遵從自我,非常相信自己的聽感,會發生的狀況。
那我們來聊聊< 參考 >別人的聽感吧!
參考別人的聽感,其實有點像是匯集所有人的想法然後統合出來,接著用這個結果去修正自己做的音樂,這樣做其實並沒有不好,但也許這首歌最後的結果並不會是原始創作者最初存在於腦海中的聲音畫面。
這種創作或寫歌模式,其實在樂團中是非常盛行的,可能會由主唱或是吉他手去寫出一個Demo後,其餘的團員再一起做各種討論,例如爵士鼓主歌要怎麼打? 吉他在主歌要做clean tone刷弦還是分解和弦的彈奏? Bass要不要來點bass line? Keyboard要純鋼琴彈奏還是需要加入其他的音色做襯底? 這些都是會互相參考意見甚至是每個樂手會拿自己編好的段落給親朋好友聽聽看感覺,如果有問題,練團的時候就會拿出來討論接著調整,或者是一群音樂人聚在當中某個人的工作室,大家輪流放自己的作品或是Demo,相互去討論去學習別人的優點,而這個時候其實就會去參考到別人的 <聽感>。
而這種參考別人聽感的狀態,有時候並不一定是參考專業人士的聽感,例如我們在接製作案的時候,其實很大多數的業主並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但因為他們不是專業人士,所以意見參考度就不高嗎?
其實並不盡然,就像我自己本身如果做好一首歌4成左右的編曲,我會給我一些關係非常好但並不是做跟音樂有關職業的朋友聽,為什麼我會這樣做呢?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只有好聽跟不好聽而已,二選一的概念,也許大家可能會問,那這樣不就可能埋沒一首歌曲了嗎? 但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你買了一張十首歌的專輯,你真的每首都會去聽完嗎? 我相信有這類型的人,但更多的是只聽自己聽過的歌曲的這種類型。
這個現象其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每個人的聽感都不同,喜好也不同,所以你聽起來喜歡的歌曲,別人不一定會喜歡,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如果是點閱度極高的歌曲,就算是不喜歡這種類型的歌曲的人,一定多多少少都會接觸過。
所以< 聽感 >這件事情,其實可以從很多面向去做思考,可能大家看到這個標題,會以為我要講很深入的歌曲樂理分析什麼的吧XDD,其實我完全沒打算要講這麼深入的話題,我想從最基本的聽覺畫面跟聽覺感受去著墨就好,因為並不是每個在聽這集Podcast的你,都有音樂功底,所以我們盡量用生活化的方式來去理解< 聽感 >這件事就好。
其實在看完前面分別講的兩個面向的觀點後,你們是不是有發現,其實並沒有所謂最正確這件事情,對吧!!
所以其實今天講的聽感,指的是 < 聽覺上的感受 >。
我們做音樂的人一定要保有自身的聽感,自己的堅持,但如果也可以參考別人的想法、意見,融入到自己的作品裡,那其實不就是一件更棒的事情嗎?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那我們就下一篇文再見囉!!
See you nex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