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居士七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

雲門文偃: 人人自自有光明在 看時不見暗昏昏妄心:昏暗 沉重 厚濃

虛空清淨心:自在 光明 清淨 透徹 無相無狀


那為何芸芸眾生都在污染之中呢? 這有兩個原因

對現象的認知錯誤 見幻為真

對一切事物 產生分別的心 


對現象

的認知錯誤 

把你所看見的物當成存在 於是你心中變有一物 形成罣礙 這不怪你 畢竟腳踢到桌腳實在是太痛了

於是修行人就催眠自己 既然圓覺經說: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那我就把物當成幻影 這個”當成””認為” 又形成知見而產生罣礙 更慘

所以很多人剛開始好好的 越修精神越錯亂


知幻即離 離便是意識超脫於現象界 身體也歸還現象界與現象界融合而一 操作身體的意識也消失 主客雙亡 而虛空清淨心

由此可見 此中沒有任何存在(心經便是在說這個) 虛空清淨心也是產生而來的虛妄 金剛經不是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知幻是圓覺經作者悟出來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金剛經作者悟出來的

能悟的人 都是對現象有相當考察或體驗過超自然現象 才知道現象的虛妄 不真 非存在 

例如僧肇某天看屋外飛雪 忽然一切事物靜止 於是大悟 寫出物不遷論

你不斷催眠自己 難到不怕人格分裂嗎?


對一切事物 產生分別的心 

你認為有一個真心 道 開始修行 便落入魔道了

真心妄心皆是心 有波無波皆是水 日頭下總是有影子

真心 清淨心 是由妄心轉變過來的 轉變的原因是心無一物 心無一物便能無罣礙 大自在 虛空清淨心便呈現出來

這有一個重點 沒人說過 所以修行人才被誤導 

有原因才有結果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求) 心無一物 一切都是一樣的 這是原因 

虛空清淨心 道 境界 是結果 

所以說 阿羅漢果 道果

修行人怎麼會去求道求真心呢? 不是倒果為因嗎?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心物俱非 何來真心?

那你想修行 你認為有道有真心 求不生不滅 不就心有一物了嗎?

原因不正 怎麼會有道果呢?

你去重芋頭 會得到仙桃嗎? 

空非相 無 空 便是因啊!!!

無 不是從有區別出來的對立知見 而是本來無一物 無知見 般若無知啊!!!


德山宣鑑示眾云。於己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虗而靈。空而妙。

不要小看 休歇 無事 禪宗五宗 都強調這個

去咖啡店 放下一切 莫知解 莫意會 家裡火燒厝跟你也沒關係 必定能體驗 只怕放不下 心中始終有懸念 手機在桌上老是想滑他 或催眠自己放下

直下無事 明寂自現 

初步有了 久而久之 心中之物 慢慢就淡化 然後無物 現象界只是現象界 

更進階 有物無物皆同 一切如一 事事無礙 遊戲人間如三昧 此中滋味非言語能說 無道理可言啊!!!

一切自然別造作 王陽明格物七天結果病了


帝洛巴將「六句建言」傳給那洛巴:

放下過去所發生的。

放下未來可能會出現的。

放下現在正在發生的。

不要企圖揣摩著什麼。

不要企圖令任何事情發生。

放鬆,就在當下,然後休息。


心簡單 心單純 瑪利亞的天使沒有憂鬱症

趙州和尚:老僧不在明白裡

你本來就光明 為何要把自己推向黑暗 你小時候如此快樂 為何長大反而懷念以前

憂鬱症的藥生產越多 懷舊電影也越多 


#古風純一

#古風無跡


2.

廖居士解心經


莫知解 莫意會 不造作 不落入 完全放鬆放下 便能一層一層剝落到非意識  

舍利弗啊 你看那小鳥在天上飛 多自在 沒了身體是多麼好啊 你還會懼怕嗎?

舍利弗 一切未曾發生過 沒有心 沒有我 何來生何來滅

既然如此 何來乾淨或不乾淨 增加或減少

沒有了時間 何來以前 現在 將來

沒有了空間的隔閡 何來現象的差別 何來你與世界的不一樣

沒有了意識 何來涅槃與境界 何來生或死 何來空或不空

沒有了分別 何來迷或悟或解脫 凡夫與佛

一切都沒了 何來得到 何來失去 何來掛礙  呢?


#般若無知 絕地武士的精神 別落入思想 別落入所見 所有佛祖師將與你同在


3.

在佛教 常聽到到不生不滅的真心 心經就是在表達這個

禪宗云: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是在絕對的狀態 那為何 體驗到這個的人 卻經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變成西班牙鬥牛?

那是因為 他從見山是山抽離了出來 反而落入了分別相 也就是見山不是山

無法做到大同融合 沒體會到真心妄心都是心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圓覺經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堂。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要怎麼做到呢? 信心銘有交代

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雲門:直下無事早是相埋沒也


一切法畢竟空 不用管他生滅如何 

妄心 知道他 不理他 

清淨心來了 也不著他 

他強任他強

直下無事 沒有順逆 自然調和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的作用自然發揮

這才是平常心是道


修行不是守著不生不滅的真心 

那怎樣呢?

天皇道悟某天問龍潭禪師:我跟在你身邊多年為何你都不告訴我心要

龍潭禪師:你為我倒茶我接過來 你為我盛飯我吃下去 你對我頂禮我點頭 那一個不是心要?

有人問雲門:請指點一條路

雲門:吃粥吃飯


你認為不生不滅的絕對才是道嗎?

呵呵

魚遊鳥飛牛馬走 一一皆是平常道



4.

世界總有複雜人 究竟涅槃大圓滿

無所得兮廖居士 祉是平常心是道

佛只是個無事人 汝卻向外心求佛

欲求真心原無端 無心面對常現前

無所求兮心不動 楞嚴大定算什麼

境界祉是空幻影 菩提涅槃亦如此

真是可惜又可惜 此間難悟難思維

每人都是大宗師 卻去修行白忙練


5.

原理

因 前面已經說過了

六祖壇經 菩提自性 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什麼是自性?

壇經 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 一切畢竟有

壇經又說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就是空性 也就是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 一切畢竟空

所以心經說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不異色 色不異空

其實 空就是有 有就是空 不過人在分別中無法體會

所以 信心銘說到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練歸大篇 純粹鋪以下梗


如果體會到無相虛空就能明白 萬物自有空性

肉體滅了死了 沒有我 沒有他 沒有世界


那麼原理就是 如是因 如是果

如果能夠體會萬物自有空性 這個世界只是過眼雲煙 肉體滅了 花花世界自然便成無相虛空 清淨

也就是本來無一物 本來清淨

如果喜歡這個花花世界 道教說的變成鬼在這世間 佛教說的輪迴

喜歡花花世界的這個因 果是如此


那麼為何不能體會無相虛空呢?

喜歡花花世界 怎麼能體會無相

害怕我失去了 怎麼能體會無我

腦袋瓜沒有瞬間止息 怎麼能體會般若無知 沒有分別的絕對大道

這就是原理


#不說大道理只說原理


6.

修行絕非意識思想的運作,當某人認為有一個本來,歸處,那麼這個認為就是他的思想,那他怎麼可能無為呢

所以老子說,絕學無憂,絕聖棄智,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損的就是意識思想的運作,也就是"我認為","我"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對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無求最難的,放鬆

7.
一切的想法都是外界衍伸出來的我 或污染或純淨或涅槃或心不淨或輪迴或解脫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從地獄歸來的聖人口中說的:這世界不曾存在過;那是因為他領悟到這一切都是他的心念投射,他慈悲欲渡的是自己內在的心魔們。 但是有另一種從未深入世界或瞥兩眼就斷定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另一種聖人,他到底是具有真知灼見,還是只是他沒碰過更強的幻覺。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從地獄歸來的聖人口中說的:這世界不曾存在過;那是因為他領悟到這一切都是他的心念投射,他慈悲欲渡的是自己內在的心魔們。 但是有另一種從未深入世界或瞥兩眼就斷定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另一種聖人,他到底是具有真知灼見,還是只是他沒碰過更強的幻覺。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