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雜談(98)照妖鏡(五蘊之行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如果從人類個體的內在的視角,去投射感知整個世界,是屬於主觀性的解讀整體實相,整體實相的圓滿整體訊息經過主觀濾鏡,大部分的資訊都被過濾,只留下小範圍的資訊,加上主觀的加工,進入到我們的個體真實,轉譯成我們認知的相對實相。

這是我們人類生存狀態的局限與真相,現代人類文明,乃通過努力不懈,建立了各種知識的累積與理論的建立,發明各種測量工具,繞過我們天然觀測整體實相的局限,開拓人類對整體實相的了知,形成了現代科學的基礎,但目前我們人類的科學測量工具也有其極限性,因此儘管拓展了我們的認知邊界,理論上也許整體實相未必沒有更大的未知,遠遠超出我們科學所知曉的範疇。

人類文明發展中,有另一個分支,找到了另一條路徑,去理解整體實相,那就是往內修行。由於人是整體實相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本身擁有整體實相的所有性質,這是其一,其二由於我們本身就是整體實相的一部分,因此理論上人就可以通過自身,去認識整體實相的本質,從而認識在身外的整體實相。

其中的關鍵就是,如果我們還是通過自身的五感,去感知我們自身,則我們還是落入了自身的感知局限性,因此即使不停內觀,還是會落入自身感知範疇的狹小與偏執,雖然也許比觀察外部世界能對整體實相的心靈靈性領域更有所得,但也終究不能藉此感知到整體實相。

從這個前提去理解「心經」,就會發覺「心經」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由於各家解讀五蘊略有不同,我自身理解五蘊:

「色」是一切物質性/空間性/存在性的聚集,因此存在性聚集的基礎,形成了我們人接受整體實相侷限的基礎。

「受」是因「色」的聚集而產生的五感乃至六感器官,與整體實相交互,而產生的訊息。整體實相有無窮的訊息,經由立基於物質性的感受器,對人體流通入侷限光譜訊息,形成各種層次的訊息接收,並經個體主觀性編譯,並在物理層次形成生物性的訊號,在主觀層次形成各種感知乃至感受。

「想」是物質性個體接受訊息後,產生了「受」,產生了材料,並基於「色」這個物質性存有的功能,對進入個體系統的材料「受」,進行加工反應,形成一種「邏輯」與「反應」的「對應性訊息資料」,即主觀的在個體「主觀虛空間」建立與「真實實相」空間,一一對應的編碼資料庫與反應。主觀上個體把這種反應解讀為「想法」,「思維」。

「行」因前三「蘊」的組合運作,個體基於局限性的資訊刺激,產生了「物理性運動」或「狀態性運動」,並在「真實實相」裡留下效應,並因此產生一連串的新「漣漪」,如同湖面被投下石子一般,產生了種種波的傳遞。真實實相接受了我們的「行」的漣漪後,就會因而產生出相應的反應,個體又因此反應而繼續反應,此為因果反應,循環不已。

「識」是基於「色」與「真實整體認知本性」而產生的一種認知積累。「色」「受」「想」「行」,循環運作,產生的所有層次的擾動訊息,都有「識」對其進行認知與覺察,此認知與覺察的積累,就是「識」, 從而形成個體對「整體實相」的偏見理解的總和,此偏見「見識」又叫「無明」。


解釋完「五蘊」,回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見五蘊皆空」為何可度一切苦厄呢?其原理如前文,如「五蘊皆空」,則個體即從最基礎,直到最上層,全面性的,結構性的,擺脫了我們物質性存在所產生的有限感官的感知限制,從而直接了知整體實相,直接感知到自身蘊藏的「整體實相」的所有性質,這就是智慧,這就是圓滿,這就是與實相不二。

行文至此, 照妖鏡此篇的正文尚未開始,只做了要理解照妖鏡內容的前提介紹。

以上心經所揭露的修行智慧,不易懂,也需要時間深入,那在還未達到五蘊皆空之前,我們因五蘊運轉,對整體實相所產生的「漣漪」,就是此篇想說的「照妖鏡」部分。

對於「整體實相」,由於其「全面性」與「超越性」,我們似乎用任何角度講,也都是可以的,以有神論的角度來說也行,以無神論的佛性角度來講也可以。同理,「照妖鏡」的這個說法,只是一個角度,一種說法,一種方便法,一種實用性的理解角度。

我們從「行」這個層次來看,人類個體的「行」,是基於對「整體實相」的誤解,所產生的「反應」;根據我長時間對許多人的觀察,發覺「整體實相」似乎有某種機制,會對人類的「誤解性的行」形成一種「漣漪反射」,試圖達成某種平衡或矯正。這段文字是用了一種客觀,類似形容能量運作的方式進行描述;如果從整體實相有意義或意識的角度,就很像是每當人類產生了某種「局限性反應行爲」後,就像對著「整體實相」放射出一種負能量,而整體實相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會把這些負能量擾動,以各種微妙的方式反射回創造這些負能量的個體,從一個角度說,彷彿是整體實相要提醒我們看看自己的扭曲樣貌,從另一個角度說,這就是因果業報。

我注意到這些反射的訊息,有時候來得快,有時候來得慢;有時候來得強,有時候來得弱。如果我們以生命有意義的角度來解讀這些訊息,這些訊息就是上天告訴我們要修正自身方向的指示,我觀察到,如果一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視這些反射回來的訊息,除非自身福報比較大,不然這些反射回來的能量會越來越大,直到個體承受不起,疾病灾禍就出現了。

很難論證背後有神還是沒神,因為從有神論的角度,似乎天地間確實有個機制,在勸戒警告我們要修正自身;從無神論角度,當一個人不停的放射能量去扭曲整體真實,整體真實蓄積的能量最終會舒展自身,就像壓縮彈簧,最後必將反彈,說是存粹的能量現象,也無不可。

不論有神無神,這些反射回來的訊息,就是我們照鏡子的反射,可以助我們看到自己的扭曲;如果我們一直忽略祂,這個鏡子彷彿就會開始越來越靠近我們,變得越來越大,直到某天我們不得不被強迫面對祂。

這邊舉個較不尋常的實例,姑隱其名,有位朋友通過我幫其購買的水晶,財運事業非常亨通,一次去廟中拜拜,過火這顆水晶,事業一落千丈,經交談,我說這就反射了你的潛在問題,希望你能領悟到。這位朋友由於真的前後事業落差太大,痛定思痛說絕不再這麼做。

這位朋友後來經使用原初水晶以及跟當初那顆水晶和解後,事業狀態最終有所恢復。但怎知一段日子後,又莫名的去廟裡,又經歷事業受影響及各種倒楣,而且似乎是沒辦法汲取經驗,一直重複這個模式。

至今到現在,可能已經重複了這個模式4~5次,就彷彿鬼遮眼一樣,每當一切順遂後,就會莫名的去自討苦吃。最近,這位個案在事業又非常旺盛的時候,又犯了一次,事業上瞬間下跌,且這次沾上的負能量非常詭異,符合了鏡子越來越靠近的規律了,且她完全無意識自己又去廟了。她也是我寫這一篇的其中一個觸發點。

至今其實我認為她也不明白照妖鏡中的自己,究竟長什麼樣子,所以也就沒有下功夫的地方。

這次,這位個案是戴了太陽解鍊後,才突然驚醒自己又去了廟,並在之後天天握原初有雷霆能量的綠幽靈,一星期後,運勢明顯又拉上來,但其能量在目前我寫文章時,還沒完全恢復。必須要持續使用避邪的水晶一段時間,且這個能量已經有詭祕性,不可掉以輕心。

這些事件就是真實實相反射回來的無數面鏡子,是照妖鏡,能讓人看到自己扭曲之處在哪裏,但是有趣的是,不管鏡子反回來的訊息多明顯,照鏡子的人大多就是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樣子。

這個個案不是特例,幾乎所有人,都會如此忽略極明顯的訊息反射,只是自身不自知而已。舉這位做例子,是因為例子太明顯,當然這個明顯是因為我已經幫這位朋友淬鍊出,去廟*1裡跟她倒楣的因果關係,這裏邊有我替她觀察的見解,否則一般的思維是看不到自己的倒霉跟去廟裡拜拜的關聯,因為通常真實實相的反射,並沒有我們局限性「五蘊」所能輕易看到的邏輯關聯性,這也是這些反射難以被解讀的原因之一吧。

但以這個例子,即使經我萃取出總結,個案本人也驗證了事件的真實性,當事人還是會無端端的無視,忘記而一再去產生這個「行」,重複回到自己的「因果軌跡」*2,值得所有人看看自身,進行深思,對於我們自身根深蒂固的問題,我們都跟她一樣。

她不能改變的原因,是她沒辦法深入到自身的「五蘊」中,做功課。白話一點解釋,就是她沒辦法知道自己想去廟裡的「啟動思維」,還有她「啟動思維」的基礎,她的本質邏輯。這些部分其實就是「色」「受」「想」組合成的部分。即使原初水晶能瓦解「五蘊」的頑固性結構而改變了她的表象經歷,她自己在當下剎那,經自身選擇重新組合回舊有的「五蘊」,也是一種理解角度,即驗證了她的自由意志,也驗證了每個人本體命運,就是自身的選擇,並無上天不公。這也就是原初導讀裡說的「先改變,後考驗」是原初的特質的細微描述表達。

「照妖鏡」無所不在,在最細微處跟最宏觀處都有,在每個人身上也都有。總結來說,照妖鏡能讓我們知道,我們對真實的扭曲,對真理的扭曲,對真善美的扭曲在何處。如能善用,處處都有下功夫之處。

如不能用,就是業報而已。

最後分享一個簡單的理性原則,來幫助大家更容易意識到自己的生命經驗中,什麼是真實實相的反射:如果你生命中有一種一而再再而三重複的行動模式,思維模式,「受想行識」模式,記得重點是「一再重複」,且自己生命中,總是有一而再再而三重複的「困局劇情」,即使這兩者之間毫無邏輯關聯,也慎重的建議大家假設性的把兩者「連連」看,也許兩者結合,就是此「照妖鏡」的影像。




/此篇所提及的「五蘊」與水晶雜談「清淨心」可互相參照,「五蘊」是問題的結構,「清淨心」是化解「五蘊」問題的其中一種方法。「清淨心」文章裡所提及的訊號就是「受」,訊號背後的認知進行細分,對應思維,就是「想」,對一切的認知就是「識」,因而產生的反應就是「行」,清淨心篇並沒有完全按照「五蘊」的分類來講解,但道理可以互相參照。


*1廟的能量好壞,某個程度來說是次要因素,個案出問題的本質跟廟的狀態並無一定因果關係,而是跟個體自身的狀態所激發的反射有關。這邊分享我自身買水晶的一個經歷,讓大家更明白「照妖鏡」的本質:我曾經陪人去買骨幹水晶,想改善病氣,看了一輪下來,篩選下了三顆,想從中挑一。

這個當事者,不願自己決定,希望我幫忙看,我於是挑出A說A的能量最好最特殊,A發出了非常特殊的療癒之光做回應,是有緣的礦。但當事者開始挑剔A的外貌,另外兩顆能量也很好,我就說不然選B或C也可以,於是這位當事者又開始猶豫不決,一時選這個又反悔,然後又選另一個。耗時甚久之後,難以決定,最後以一種選擇不下,勉為其難的態度,想選擇回A。

就在她開口說要買之前,因為她的態度跟狀態,A本來非常特殊的治療之光,突然瞬間轉變發出詛咒的光,我就臉有難色地說還是別選A了,從另外兩顆挑吧。她看了看,突然又說不然我們從其他礦再重新選擇一次?結果我一抬頭,滿屋子所有的礦,都錯落有致的發出詛咒的光,連B,C也一同轉變。

我臉色難看的找了個藉口,說今天不買了,就帶她離開。這位個案的挑剔與猶豫不決,是她個性的常態,有其核心問題。這件事就是她的照妖鏡,她不僅失去了一次機緣,如果不是我能看到,她還會收穫滿滿的詛咒,這就是照妖鏡的反射,本質跟這些礦無關,而是她選擇的「行」,決定了她最後的經驗。


*2提到「因果軌跡」是因為使用原初水晶一段時間後,有機率會開始偏離自己本來的「因果軌跡」,但個案卻不知曉此事,而在行為上一再的以過去「五蘊偏見」的反應,產生「舊有」的「行」,一方面使得「真實實相」必須要產生一種平衡的機制,一方面也違反了「內外一體」的規律,勢必要引發「軌跡修正」,從而產生運勢下跌的表相,其實就是往個案本該有的命運軌跡向下修正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初方格子
98會員
143內容數
關於原初水晶,以及使用原初水晶後的種種延伸議題的想法。
原初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01/10
秘魯聖木香是我研究出消磁前,唯一推薦朋友用的香。主要是香味好,陽氣又非常充足。   會消磁後,也嘗試把一些藥草,水,酒,香拿來消磁,結果發覺許多東西其實皆可用原初的方法消磁,消磁後都會產生轉變。其中聖木香經消磁後,陽氣能量香氣都產生了非常有感的變化,因此在前一段時間也將聖木香塔加入原初
Thumbnail
2025/01/10
秘魯聖木香是我研究出消磁前,唯一推薦朋友用的香。主要是香味好,陽氣又非常充足。   會消磁後,也嘗試把一些藥草,水,酒,香拿來消磁,結果發覺許多東西其實皆可用原初的方法消磁,消磁後都會產生轉變。其中聖木香經消磁後,陽氣能量香氣都產生了非常有感的變化,因此在前一段時間也將聖木香塔加入原初
Thumbnail
2024/12/17
  前年在礦物展擺攤,有社團成員在現場,聊起水晶解讀的共性問題,問說原初水晶的文案解讀是否是屬於共性。我在水晶雜談裡有稍提起文案的客觀性,但有人注意到這個層面,還提出「共性」這個詞的時候,有讓我訝異。  水晶解讀的「共性」與「非共性」,是有趣的課題。 「共性」指的是礦石客觀而普遍
Thumbnail
2024/12/17
  前年在礦物展擺攤,有社團成員在現場,聊起水晶解讀的共性問題,問說原初水晶的文案解讀是否是屬於共性。我在水晶雜談裡有稍提起文案的客觀性,但有人注意到這個層面,還提出「共性」這個詞的時候,有讓我訝異。  水晶解讀的「共性」與「非共性」,是有趣的課題。 「共性」指的是礦石客觀而普遍
Thumbnail
2024/09/13
據悉,佛的教導是脫離苦的修心法,是自古以來成道者諸多法門中的一種,也是自有其獨特性與特殊性,有其針對性的一門修心法。 我,並不以佛教修行法專修而減弱自身的苦,佛經與我而言更像是照鏡子,憶念起真實的一種提醒。「一切聖賢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如是如是;我也因無為法,無所為而逐漸
Thumbnail
2024/09/13
據悉,佛的教導是脫離苦的修心法,是自古以來成道者諸多法門中的一種,也是自有其獨特性與特殊性,有其針對性的一門修心法。 我,並不以佛教修行法專修而減弱自身的苦,佛經與我而言更像是照鏡子,憶念起真實的一種提醒。「一切聖賢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如是如是;我也因無為法,無所為而逐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3D物質世界的體驗與經歷,著重於個人在困難與不舒適的狀態下如何去體驗自己原本的樣子,以及如何尋找和理解自己的價值。作者透過引人省思的問題和啟發性的想法,提供讀者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3D物質世界的體驗與經歷,著重於個人在困難與不舒適的狀態下如何去體驗自己原本的樣子,以及如何尋找和理解自己的價值。作者透過引人省思的問題和啟發性的想法,提供讀者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
Thumbnail
「覺醒」,以我的文字,淬煉出來的一句白話 :擴張的是一個人的“思想”。 能「以宏觀視野,看待一切的存在」。 「一切存在,皆是宇宙生成的一部分」 一切存在,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所有的二元對立,極端
Thumbnail
「覺醒」,以我的文字,淬煉出來的一句白話 :擴張的是一個人的“思想”。 能「以宏觀視野,看待一切的存在」。 「一切存在,皆是宇宙生成的一部分」 一切存在,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所有的二元對立,極端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萬物與靈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深奧且多面向的主題,涉及宗教、哲學、科學和個人信仰等多個領域。不同文化和信仰體系對萬物與靈性之間關係有著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這些包括宗教觀點、哲學觀點、科學觀點、個人信仰與體驗,生態與環境觀點,以及東方哲學與靈性。
Thumbnail
萬物與靈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深奧且多面向的主題,涉及宗教、哲學、科學和個人信仰等多個領域。不同文化和信仰體系對萬物與靈性之間關係有著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這些包括宗教觀點、哲學觀點、科學觀點、個人信仰與體驗,生態與環境觀點,以及東方哲學與靈性。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人們經常會被外在的物質和繁華所吸引,忘記了內心深處的聲音。正如同你所說,當一個三歲的小孩看到天空中的飛機,他若被告知那是一隻大鳥,他的認知就會在這個錯誤的信息中形成。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小孩身上,成年人也會因為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世界有著限定的看法。但是,當我們開始探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人們經常會被外在的物質和繁華所吸引,忘記了內心深處的聲音。正如同你所說,當一個三歲的小孩看到天空中的飛機,他若被告知那是一隻大鳥,他的認知就會在這個錯誤的信息中形成。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小孩身上,成年人也會因為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世界有著限定的看法。但是,當我們開始探
Thumbnail
事情的發生是一體兩面的 當你看到善的一定也會有惡 等待你發現 我們要學習的是 能否以更高的視角360度 去看見事情的全貌 與各式各樣的人事物合作、共創 甚至理解你就我,我就是你 「我們」這個宇宙是合而為一的 所有事情都是在你之內發生 你能改變的是 你看事情的角度
Thumbnail
事情的發生是一體兩面的 當你看到善的一定也會有惡 等待你發現 我們要學習的是 能否以更高的視角360度 去看見事情的全貌 與各式各樣的人事物合作、共創 甚至理解你就我,我就是你 「我們」這個宇宙是合而為一的 所有事情都是在你之內發生 你能改變的是 你看事情的角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