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自然界的性取向 從不是教科書上那麼簡單—《動物同性戀:同性戀的自然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動物的多樣性性行為、多重的性伴侶、純為愉悅不侷限於延續基因的性行為,在不同物種中皆可發現,人類用自身的無知,意圖將人類歸於為高其他動物一等的生物,卻不明瞭,我們也不過是這廣大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而已。

raw-image

自然與生育,或許是談論同性戀或性少數時,最容易遇到的反對論點,儘管後者能夠藉由其他無法生育的異性戀案例作為反證,從小接受的自然科學教育,卻讓我們難以對前者進行辯駁,甚至忘記質疑、挑戰「異性戀=自然界真理」的論點。事實上,自然界遠比人類想像的更加複雜,科學家的觀察與紀錄,更證明了同性戀的行為模式,並不只是人類的專利;儘管這一切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卻也足以動搖反同人士看似最為「合理」的論點。

同性戀並不是人類的專利

《動物同性戀:同性戀的自然史》的內容如其名,是關於動物界中的同性戀觀察,全書分成三大部分,包含歷史考究、機制研究,及近現代的觀察紀錄;藉由搜集從古到今所有關於同性動物交配、育幼的文獻記載,推論其背後機制的相關研究等,作者除了企圖證明書封上的那句 ——「別大驚小怪了!同性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也點出了傳統科學教育中,「以人為本」的盲點與矛盾。

包含以「性別會改變」來解釋鬣狗同性交配的現象、在不同物種中因為交配的角色(進入或被進入)而誤判性別等,書中的案例不僅僅是呈現了人類對於性別想像的狹隘,同時點出即使在重視理性思考的學界,依舊會因為偏見與主流社會價值,導致現實受到扭曲。儘管整體的論述邏輯結構並不是太完整與順暢,有時甚至會有大雜燴的感覺,用字上也出現不少不通順的情況,但書中確實提供了不少有趣的論點與反思的空間。

無論生命是被激烈卻短暫或持續炙熱燃燒的,無論是有繁衍的或者僅僅只是創造的,每一個都被大自然的慷慨餵養著。生命的方程式是同時由於巨大的生育力和不育的奢華所致。

除了生殖 性應該有更多可能性

包含生命的價值、性的意義,書中的科學家們因為各種生物的行為,開始質疑人類長期奉為圭臬的信仰。難道交配不能只是為了愉悅?繁衍一定是所有生物的最終目標?儘管《動物同性戀:同性戀的自然史》中的案例,或許還是無法動搖異性戀的主流角色,但也已經能夠提醒人類應該重新檢視許多傳統自然定律的因果關係,並且停止再選擇性解釋「自然」、用人類狹隘的價值定義動物界。

(本文和華藝電子書合作,文章連結:https://reurl.cc/OvlYYD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跨過換日線是否就能年輕24小時?」、「不同時區是否代表著某種程度的時光旅行?」當人工的「時間」遇上自然的流轉,難免會產生不和諧的悖論,而黃暐婷的長篇小說《少年與時間的洞穴》,正是誕生於這樣的縫隙中。
「AI」也就是人工智能,可說是近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隨著它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許多人更期望這樣的科技革新,能夠帶來更加進步且平等的社會秩序。然而,這樣的思維卻忽略了科技是「由人而生」的本質,儘管運算邏輯上並不會帶有情感,卻可能在一開始的設定就存在人類的偏見,進而無形中成為加深社會不平等的最佳工具。
或許是因為牠們外型不討喜,在關於環境議題的討論中,昆蟲類的關注與討論並不算是主流,但在在這本作品中,昆蟲學家戴夫.古爾森清楚地向讀者警告,若是少了這群不起眼的存在,我們的文明甚至是地球整個生態,都將會迅速崩毀。
老實說在讀完之後,有種明顯的空虛,總覺得關於「社群內容審查員」的探討,能夠再更深入一些。然而,仔細思考過後,卻發現好像也說不出作者到底遺漏了什麼,也或許就如同書中一再出現的提問——「妳到底看到了什麼」,我們的胃口都已經被養大,而看不清平庸之中所存在、不應該被忽視的邪惡。
或許用「得天獨厚」來形容有點不恰當,但身為台灣共產黨幹部後裔的朱嘉漢,在書寫相關題材時,想必會更有感觸。在《裡面的裡面》這本長篇小說中,故事主角正是他祖父的三舅舅、老台共「潘欽信」,藉由虛構他的口吻、心境,以及周邊包含兄姐、外甥、妻女等,作者更試圖描繪出白色恐怖受難者、遺族,在事件發生後所經歷的
世界上會這樣形容自己作品的作家,或許只有提姆・波頓,而從這本《牡蠣男孩憂鬱之死》中的悲劇角色們,也可看出他奇幻、荒誕、黑暗、詭異,同時又富含想像力等,所有讓他被稱為「鬼才導演」的特質,以及《聖誕夜驚魂》、《巧克力冒險工廠》、《地獄新娘》、《魔境夢遊》與《怪奇孤兒院》等作品的故事原型。
「跨過換日線是否就能年輕24小時?」、「不同時區是否代表著某種程度的時光旅行?」當人工的「時間」遇上自然的流轉,難免會產生不和諧的悖論,而黃暐婷的長篇小說《少年與時間的洞穴》,正是誕生於這樣的縫隙中。
「AI」也就是人工智能,可說是近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隨著它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許多人更期望這樣的科技革新,能夠帶來更加進步且平等的社會秩序。然而,這樣的思維卻忽略了科技是「由人而生」的本質,儘管運算邏輯上並不會帶有情感,卻可能在一開始的設定就存在人類的偏見,進而無形中成為加深社會不平等的最佳工具。
或許是因為牠們外型不討喜,在關於環境議題的討論中,昆蟲類的關注與討論並不算是主流,但在在這本作品中,昆蟲學家戴夫.古爾森清楚地向讀者警告,若是少了這群不起眼的存在,我們的文明甚至是地球整個生態,都將會迅速崩毀。
老實說在讀完之後,有種明顯的空虛,總覺得關於「社群內容審查員」的探討,能夠再更深入一些。然而,仔細思考過後,卻發現好像也說不出作者到底遺漏了什麼,也或許就如同書中一再出現的提問——「妳到底看到了什麼」,我們的胃口都已經被養大,而看不清平庸之中所存在、不應該被忽視的邪惡。
或許用「得天獨厚」來形容有點不恰當,但身為台灣共產黨幹部後裔的朱嘉漢,在書寫相關題材時,想必會更有感觸。在《裡面的裡面》這本長篇小說中,故事主角正是他祖父的三舅舅、老台共「潘欽信」,藉由虛構他的口吻、心境,以及周邊包含兄姐、外甥、妻女等,作者更試圖描繪出白色恐怖受難者、遺族,在事件發生後所經歷的
世界上會這樣形容自己作品的作家,或許只有提姆・波頓,而從這本《牡蠣男孩憂鬱之死》中的悲劇角色們,也可看出他奇幻、荒誕、黑暗、詭異,同時又富含想像力等,所有讓他被稱為「鬼才導演」的特質,以及《聖誕夜驚魂》、《巧克力冒險工廠》、《地獄新娘》、《魔境夢遊》與《怪奇孤兒院》等作品的故事原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推薦閱讀:適合已加入職場數年,不管長輩、同事和晚輩的相處,想要有妥適回話而創造好人緣的人,比方說面對同事在會議上的質疑,或是突然在茶水間遇到主管,該怎樣應對能留下好印象。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工作場域,不論是夢想型還是營利型,我們都應該追求友善的工作場域,對於每個人工作與生活平衡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時我們學習到的倡議價值觀,都應該要努力的實踐在生活當中,而不是倡議時高度要求他人,自己卻無法做到。不僅不要剝削他人還要更進一步的避免剝削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能解決什麼問題? 你是否曾有以下困擾? 開會時長篇大論,卻無法讓與會者迅速掌握重點,耗盡對方耐心? 精心準備的簡報,卻無法引起聽眾共鳴,達不到效果? 甚至日常聊天,總是辭不達意,讓朋友興趣缺缺? 或許你欠缺的不僅僅是溝通方式,而是摘要的能力。 這本書提出幾個觀念,並歸納出幾個步驟,幫助我們用最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 七田真
Thumbnail
人生不一定要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學校沒教、主管不講的職場眉角」是由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老師所著作,分享她在職場多年的經驗與觀察。在書中你會發現:我就是這樣想!、我也遇過這樣!,而這些丁菱娟老師都會給你一些建議與方法,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接著就跟著我,向更好的職場、更好的自己前進!
Thumbnail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
Thumbnail
Joyce 是一位電商品牌的編輯,上個月才剛加入公司,整個部門有將近30名員工。但是主管卻在上週突然宣布,所有部門同仁,在接下來這一年,都必須每個月閱讀2本書,而且未來將不定期在周會上,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該週上台分享的3位同仁!大家都覺得「超級傻眼」!
Thumbnail
漢克大叔在中年失業後決定投入最愛的味事業,他前往日本向老師傅學習,了解了「麴種」的重要。回臺後他改用本土黃豆、池上米及洲南鹽場海鹽,加上師傅傳承的百年麴菌,釀出獨一無二、臺日混血的味噌。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推薦閱讀:適合已加入職場數年,不管長輩、同事和晚輩的相處,想要有妥適回話而創造好人緣的人,比方說面對同事在會議上的質疑,或是突然在茶水間遇到主管,該怎樣應對能留下好印象。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工作場域,不論是夢想型還是營利型,我們都應該追求友善的工作場域,對於每個人工作與生活平衡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時我們學習到的倡議價值觀,都應該要努力的實踐在生活當中,而不是倡議時高度要求他人,自己卻無法做到。不僅不要剝削他人還要更進一步的避免剝削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能解決什麼問題? 你是否曾有以下困擾? 開會時長篇大論,卻無法讓與會者迅速掌握重點,耗盡對方耐心? 精心準備的簡報,卻無法引起聽眾共鳴,達不到效果? 甚至日常聊天,總是辭不達意,讓朋友興趣缺缺? 或許你欠缺的不僅僅是溝通方式,而是摘要的能力。 這本書提出幾個觀念,並歸納出幾個步驟,幫助我們用最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腦革命作者、日本科學會顧問 七田真
Thumbnail
人生不一定要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學校沒教、主管不講的職場眉角」是由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老師所著作,分享她在職場多年的經驗與觀察。在書中你會發現:我就是這樣想!、我也遇過這樣!,而這些丁菱娟老師都會給你一些建議與方法,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接著就跟著我,向更好的職場、更好的自己前進!
Thumbnail
我想分享的是卡爾.紐波特更早之前的一本著作,大約在十年前出版的,簡中版譯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個很直白的書名。裡頭提到的三個觀點,對專業工作者來說相當關鍵。
Thumbnail
我們是人也是動物,在遇到困境時,會下意識地啟動生存機制而逃跑,許多離職信也就寄到了主管的信箱。 職場受了傷、離了職,來趟旅行,回到職場就不再受傷了嗎? 我想,「職場受的傷,真的不是離職就能好」。
Thumbnail
Joyce 是一位電商品牌的編輯,上個月才剛加入公司,整個部門有將近30名員工。但是主管卻在上週突然宣布,所有部門同仁,在接下來這一年,都必須每個月閱讀2本書,而且未來將不定期在周會上,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該週上台分享的3位同仁!大家都覺得「超級傻眼」!
Thumbnail
漢克大叔在中年失業後決定投入最愛的味事業,他前往日本向老師傅學習,了解了「麴種」的重要。回臺後他改用本土黃豆、池上米及洲南鹽場海鹽,加上師傅傳承的百年麴菌,釀出獨一無二、臺日混血的味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