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沒多久幾間廢棄的屋子都開始有人進駐,民藝、紀錄片、傢俱店、書店和藝廊的來到發生在2009年。而傢俱店沒過多久就轉變成拍立得,對於傢俱店的印象稀少,直到現在依然只有又是人去樓空的拍立得外觀,紀錄片店幾經波折從合夥到拆夥,從紀錄片轉型成動畫的幾年光影都逐漸消散在來往的灰塵之中,市場依舊是販售理想的場所。
依稀記得當初民藝裡頭畫的植物是菩提樹,當時她問要畫什麼我是如此建議,沒想到變成自己的預示。幾乎每個週末都去市場報到的我當時在咖啡公司上班,知道這件事情的民藝店便問我既然每週末都來,有沒有考慮在她門口擺攤而當時的我答應下來,詢問她是否需要租金她說不用,那水費讓我繳。擺攤的週末對現在來說相對短的兩年,繳兩年的水費充當租金直到2012年十月的樣子,我想繳納紀錄上還可以查到繳水費的地址。
一開始只是行為,一杯又一杯的咖啡提供給往來的遊客,有時民藝店會特別要求煮給她的客人喝,我悉心照辦。初期的市場美麗像從舊日做場時空跳躍直接到未來,外來的文化和藝術卻是復返到八零年代,一杯杯咖啡一位位遊客穿插時光縫隙,眼睛看到從國外藝術複製回來的產品,鼻子卻是聞到記憶裡家庭的味道,衝突著。當時的友人問我要不要取個名字:奉咖啡。
2010年十月,直到現在依然在實踐當初設定的目標,但是更謝謝還關心這裡的客人。這系列寫的既是記憶也是故事,直至上週的採訪可以直接說『過往的仇人都是現在的貴人,沒有這些人我不會進步的這麼快。』如果你也開店,也正在經歷一段痛苦的過程,這句話也許可以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