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過境夏威夷-「無家可歸的我們,宛如社會的賤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以高雄前鎮漁港為母港的美式圍網船相關記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位旅行者冬季在森林中的探險,與神祕的馬伕及村莊居民的互動,以及對於居住環境和探索未知的思考。透過生動的描寫,讀者能感受到自然的孤獨與美好,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文章從冬季大風到無風的日子,展現了不同的心情與環境變化。
Thumbnail
在沖繩開車時的文化觀察,反映了人車相對與生活態度之間的關係,並且提供了比喻城邦友善與否的故事,對比了旅者的觀點變化。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主要分享從事數位遊牧的動機和最終的遭遇。探討了數位遊牧的生活方式,包括遠端工作和打工換宿的經歷。同時也分享對於這種生活方式的優缺點以及對於數位遊牧在紐西蘭可行性的看法。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聚餐酒足飯飽之際,我的鄰居 S 提起他在台灣的童年過往,談到他爸爸每年夏天都要騎摩托車帶著他,父子兩人環島流浪一個月,帶著極為簡單的衣物(就是多帶一套衣物換洗),風吹日曬雨淋呼嘯在環島的馬路上(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非形容詞),暢快地不得了。 我問他:「這樣的旅程需要做什麼準備? 」「準備
12/26/2016 身為旅客   旅行團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身為旅客我却沒什麼經驗。   帶團時,總是會遇到團員第一天就來告訴我他或她有領隊證。 當然,會這麼作的人必然有其道理,但我寧可選擇不這麼作。 同樣的外語領隊,依然有不同的地域及領域,而別說其個人風格了。   雖然沒有充
Thumbnail
近年來,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工作型態。數位遊牧者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東南亞國家如泰國清邁、印尼巴釐島等地,都是數位遊牧者常去的地方,而越南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豐富的多元的文化風情,以及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是許多數位遊牧者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阿伐伊從部落下山轉了一趟客運,買了一個飯糰充飢之後,身上就半毛錢也沒有了,他在公路旁看到車就舉起手示意,站了快兩個鐘頭,才遇到同是鄒族但不同部落的貨運司機願意好心的載他到基隆港,他坐在開放的貨廂上,半哼半唱著祭典古謠Naküm。      看著身邊的景色漸入撩亂的霓光和高樓,空氣裡只有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位旅行者冬季在森林中的探險,與神祕的馬伕及村莊居民的互動,以及對於居住環境和探索未知的思考。透過生動的描寫,讀者能感受到自然的孤獨與美好,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文章從冬季大風到無風的日子,展現了不同的心情與環境變化。
Thumbnail
在沖繩開車時的文化觀察,反映了人車相對與生活態度之間的關係,並且提供了比喻城邦友善與否的故事,對比了旅者的觀點變化。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主要分享從事數位遊牧的動機和最終的遭遇。探討了數位遊牧的生活方式,包括遠端工作和打工換宿的經歷。同時也分享對於這種生活方式的優缺點以及對於數位遊牧在紐西蘭可行性的看法。
Thumbnail
在一次家庭聚餐酒足飯飽之際,我的鄰居 S 提起他在台灣的童年過往,談到他爸爸每年夏天都要騎摩托車帶著他,父子兩人環島流浪一個月,帶著極為簡單的衣物(就是多帶一套衣物換洗),風吹日曬雨淋呼嘯在環島的馬路上(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非形容詞),暢快地不得了。 我問他:「這樣的旅程需要做什麼準備? 」「準備
12/26/2016 身為旅客   旅行團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身為旅客我却沒什麼經驗。   帶團時,總是會遇到團員第一天就來告訴我他或她有領隊證。 當然,會這麼作的人必然有其道理,但我寧可選擇不這麼作。 同樣的外語領隊,依然有不同的地域及領域,而別說其個人風格了。   雖然沒有充
Thumbnail
近年來,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工作型態。數位遊牧者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東南亞國家如泰國清邁、印尼巴釐島等地,都是數位遊牧者常去的地方,而越南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豐富的多元的文化風情,以及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是許多數位遊牧者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阿伐伊從部落下山轉了一趟客運,買了一個飯糰充飢之後,身上就半毛錢也沒有了,他在公路旁看到車就舉起手示意,站了快兩個鐘頭,才遇到同是鄒族但不同部落的貨運司機願意好心的載他到基隆港,他坐在開放的貨廂上,半哼半唱著祭典古謠Naküm。      看著身邊的景色漸入撩亂的霓光和高樓,空氣裡只有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