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上有那麼一句說,說我們與佛祖菩薩同宗同源。 那麼我們求神拜佛的時候,到底求得是神佛菩薩還是自己呢?是神佛菩薩在幫我們改變命運,還是我們自己在改變命運? 其實這就像歸海一樣,我們是一滴水,我們的確與大海同宗同源。 不論是可樂瓶里的水,還是眼淚里的水,這世間萬事萬物只要有液體存在,有水存在,那麼就是與大海同宗同源的。 但同宗同源,並不代表我們就是他。 因為我們是非常弱小的,而神佛菩薩是非常強大的生命體,就真的是人家在幫助我們。 這就像父母與孩子一樣,都是人類,都同宗同源,但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會走路,還是父母在攙著的。 我們與美國總統也是同宗同源,都是人類,但並不是我們求總統辦點事就等於求自己。這之間的級別差距,福報差距都是很大的。 所以,雖然是同宗同源,但其實已經分裂成很多個獨立個體了,個體的能量也都是分開的。 也許無量劫以後會歸於一體,就像所有的水一樣,在無量劫以後可能都會歸為海水。我們從海水里來,又回到海水里去,不分彼此。 但此時此刻,的確是分彼此的,神佛菩薩的確比我們厲害。 所以,並不是我們求神佛菩薩辦事,就等於是求自己辦事。 比如結婚後,媳婦問老公要錢,難道等於媳婦問自己要錢嗎?反正掏錢的肯定是老公,收錢的是老婆。要是老公非那麼認為呢,其實也無所謂。 大家修行可不要修傻了,這個同宗同源的概念從無量劫的角度上看是對的,包括我們是未來的佛,這也沒有問題。 但這畢竟是無量劫以後,是未來,不是現在。目前我們與佛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求佛並非求己,人家願意幫就幫,不願意也沒轍。 包括如果像西方說的最終審判要是發生了,我們與佛的去處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千萬不要將自己與佛划等號。 一定要記住,同宗同源是建立在無量劫的基礎上去看的,最後大家的確都一樣,但中間的這個過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无边的沙龍
1會員
22內容數
一個沒錢、沒權、沒背景的小白在修行這條路上該如何走下去?先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你身邊的緣分開始,善待每一個人。努力的讓自己平和下來,努力的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能力越來越強的情況下,就有機會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這個時候你會越來越好,自然天道也會給你更大的機緣,給你更多的機會去實現你的願望。
无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6
2024年将是一个全新的纪元。在未来20年里面,将是整个地球生命全面提升灵觉和认知的时代,这将是觉醒的时代。
在这时代里面,我们的师门至少会有10万人以上的佛种需要培养起来,也就是说,真的是需要帮佛界培养10万以上的种子。
而且我们踏入2024年后,我们也会可以得到一些全新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大家,

2023/12/06
2024年将是一个全新的纪元。在未来20年里面,将是整个地球生命全面提升灵觉和认知的时代,这将是觉醒的时代。
在这时代里面,我们的师门至少会有10万人以上的佛种需要培养起来,也就是说,真的是需要帮佛界培养10万以上的种子。
而且我们踏入2024年后,我们也会可以得到一些全新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大家,

2023/09/04
如何修行心性?
關於修行心性,我們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
1.何謂心性好?
2.心性大概可以分哪幾方面?
3.心性的修行方式應該如何進行?
何謂心性好?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概念,就是心性是一個綜合各方面的指標,是一個大概念。
而所好心性的大方向是靜。而靜判斷的標準是有沒有修出【心靜光】。

2023/09/04
如何修行心性?
關於修行心性,我們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
1.何謂心性好?
2.心性大概可以分哪幾方面?
3.心性的修行方式應該如何進行?
何謂心性好?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概念,就是心性是一個綜合各方面的指標,是一個大概念。
而所好心性的大方向是靜。而靜判斷的標準是有沒有修出【心靜光】。

2023/09/04
這篇文章,和大家講講「淨信、境信、靜信」三者的不同含義。
淨信
淨信,是所有修行中最重要的一點,比如我們信佛或者信道,在讀經抄經的時候,信任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信。
那麼,要「信」到什麼地步呢?敬信。
淨信,就是沒有任何懷疑、沒有任何反抗、沒有任何抵抗,全身心的信任。

2023/09/04
這篇文章,和大家講講「淨信、境信、靜信」三者的不同含義。
淨信
淨信,是所有修行中最重要的一點,比如我們信佛或者信道,在讀經抄經的時候,信任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信。
那麼,要「信」到什麼地步呢?敬信。
淨信,就是沒有任何懷疑、沒有任何反抗、沒有任何抵抗,全身心的信任。

你可能也想看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今天這篇文章,是回答一個學生的提問:「我與普通人和與佛道仙的緣分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的確挺有意思的。
我們與萬物萬事之間的關係,一般都統稱為緣分。
緣分有善緣和孽緣,且一直處於變化狀態,有孽緣變成善緣,也有善緣變成孽緣。
當然了,我們整體人類,包括所有生命,只要在

今天這篇文章,是回答一個學生的提問:「我與普通人和與佛道仙的緣分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的確挺有意思的。
我們與萬物萬事之間的關係,一般都統稱為緣分。
緣分有善緣和孽緣,且一直處於變化狀態,有孽緣變成善緣,也有善緣變成孽緣。
當然了,我們整體人類,包括所有生命,只要在

同宗同源不代表你我是佛菩薩
佛教上有那麼一句說,說我們與佛祖菩薩同宗同源。
那麼我們求神拜佛的時候,到底求得是神佛菩薩還是自己呢?是神佛菩薩在幫我們改變命運,還是我們自己在改變命運?
其實這就像歸海一樣,我們是一滴水,我們的確與大海同宗同源。
不論是可樂瓶里的水,還是眼淚里的水,這世間萬事萬

同宗同源不代表你我是佛菩薩
佛教上有那麼一句說,說我們與佛祖菩薩同宗同源。
那麼我們求神拜佛的時候,到底求得是神佛菩薩還是自己呢?是神佛菩薩在幫我們改變命運,還是我們自己在改變命運?
其實這就像歸海一樣,我們是一滴水,我們的確與大海同宗同源。
不論是可樂瓶里的水,還是眼淚里的水,這世間萬事萬

自力與他力-2.(象山慶’23.8.28)
柏原祐義《淨土三部經講話·序講》之一/淨土教史概觀:無論任何時代,人類思想的究極,都會自覺力量的薄弱,而依賴一種偉大的靈格。從印度、中國與日本的佛教人物,為了安心立命,而依賴阿彌陀佛的他力(佛力)。
嬰幼兒之依賴父母,乃天生自然而無

自力與他力-2.(象山慶’23.8.28)
柏原祐義《淨土三部經講話·序講》之一/淨土教史概觀:無論任何時代,人類思想的究極,都會自覺力量的薄弱,而依賴一種偉大的靈格。從印度、中國與日本的佛教人物,為了安心立命,而依賴阿彌陀佛的他力(佛力)。
嬰幼兒之依賴父母,乃天生自然而無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在換魚缸水的時候突然有小小的體悟,原本是清淨的水(如同清淨的智慧心)之所以會變濁是因有泥沙沉澱(如同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狂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外如同名、利、財、色)。
常見己過,不說人好惡。要讓水(心)清淨,要把沉澱的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在換魚缸水的時候突然有小小的體悟,原本是清淨的水(如同清淨的智慧心)之所以會變濁是因有泥沙沉澱(如同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狂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外如同名、利、財、色)。
常見己過,不說人好惡。要讓水(心)清淨,要把沉澱的

問: 妳本身已經就是一個開悟的覺者了,為什麽還需要再體驗痛苦的開悟過程呢?
佛陀: 首先開悟的過程併不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痛苦的過程只是妳們自己覺得和定義的。就好像比如說已經是一棵大樹的種子,那妳播種然後想要在這個物質世界長成大樹,妳是不是還是需要突破、生根、發芽? 那妳不能說妳本身就是一棵大樹,

問: 妳本身已經就是一個開悟的覺者了,為什麽還需要再體驗痛苦的開悟過程呢?
佛陀: 首先開悟的過程併不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痛苦的過程只是妳們自己覺得和定義的。就好像比如說已經是一棵大樹的種子,那妳播種然後想要在這個物質世界長成大樹,妳是不是還是需要突破、生根、發芽? 那妳不能說妳本身就是一棵大樹,

13.以”聖道名相”解釋”淨土思想”,名同而實異(化土乃胎宮、邊地),乃至有名而無實(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 --疑佛智,生胎宮:1.念佛之外,須輔以諸行功德,往生乃有望;2.往生之後,仍須修行,乃得成佛—此二想乃「憑自力」之餘習

13.以”聖道名相”解釋”淨土思想”,名同而實異(化土乃胎宮、邊地),乃至有名而無實(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 --疑佛智,生胎宮:1.念佛之外,須輔以諸行功德,往生乃有望;2.往生之後,仍須修行,乃得成佛—此二想乃「憑自力」之餘習

現在的時代,孩子一出生,就給褓母帶,每天吃奶粉泡的牛奶,被母牛養大的。所以現在的人,對自己的生母沒有感覺到有什麼母親的恩情;而自己當母親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當母親的,應該盡什麼義務與責任,所以現在已經一代不如一代。

現在的時代,孩子一出生,就給褓母帶,每天吃奶粉泡的牛奶,被母牛養大的。所以現在的人,對自己的生母沒有感覺到有什麼母親的恩情;而自己當母親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當母親的,應該盡什麼義務與責任,所以現在已經一代不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