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淨信、境信和靜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篇文章,和大家講講「淨信、境信、靜信」三者的不同含義。 淨信 淨信,是所有修行中最重要的一點,比如我們信佛或者信道,在讀經抄經的時候,信任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信。 那麼,要「信」到什麼地步呢?敬信。 淨信,就是沒有任何懷疑、沒有任何反抗、沒有任何抵抗,全身心的信任。 就像量子力學一樣,當一個人真正產生淨信的時候,我們就會和相對應的所信仰的神、佛、菩薩產生無雜質的同頻共振。這時,我們是無差別的信,所以得到的東西是最多的。 就像《金剛經》所說的:「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 為什麼叫「一念生淨信」呢?如果不是淨信,那如來還真不一定能感覺到我們,但只要生了淨信,「如來悉知悉見」。 因為我們與他同頻共振了,所以淨信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淨」,就真的是乾乾淨淨的,沒有任何雜質的心。 境信 境信,相當於是有層次的信。 剛開始可能是不信,半信半疑的狀態,之後是信一會兒,琢磨琢磨,到底是不是啊? 境信,就屬於是這樣,然後再慢慢往上走,直到有一天真正達到了淨信。 這就是不同境界的相信,相當於是把「相信」這件事情分成了很多級別,一層一層往上走。 靜信 靜信,是能夠平靜地去相信一個事情,是不起波瀾的狀態。 這個「靜」,也氛圍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有乾擾的情況下,還能做到很平靜的相信,這就叫排除乾擾源;第二種,是沒有乾擾的情況下,這只能說是未經考驗的靜信。 靜信,主要是取決於人的抗乾擾能力。 比如說,當別人說我們講的不對,認為我們不理解某件事時,我們可能就開始動搖了,這是做不到靜信。 真正的靜信,是狂風暴雨,但湖面仍然不動。也就是說,這種安靜,別人根本無法乾擾。 靜信,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內心能夠抵御誘惑,能夠抗乾擾,說白了就是抗乾擾的能力比較強。 當然了,如果是外面風平浪靜,內心也風平浪靜的狀態,那也是狀態還可以。 但能否經得起考驗和誘惑,那就不好說了。 因為在修行上,有一關是要面臨很大災難的。 修行的確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剛開始的時候挺好的,但是在要真正升級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那種家庭出很大問題的情況。 說白了,這就是要毀我們信仰的考驗方式,我們能不能真的能做到心平氣和,真能做到安靜的靜信,真不一定。 這就屬於是修行考驗的問題了。

avatar-img
1會員
22內容數
一個沒錢、沒權、沒背景的小白在修行這條路上該如何走下去?先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你身邊的緣分開始,善待每一個人。努力的讓自己平和下來,努力的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能力越來越強的情況下,就有機會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這個時候你會越來越好,自然天道也會給你更大的機緣,給你更多的機會去實現你的願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无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的人非常信佛,都皈依了,但是查出來卻說沒有佛緣。今天我們就來解釋一下「佛緣」這件事。 其實查有沒有佛緣,最重要的是佛認不認同我們,與我們的關係如何,而不是我們自己認為與佛關係如何。 說白了,今生出家皈依,或是念經做法事,參加修行團體,並不一定就有佛緣。 我們一般說有佛緣,指的是神/佛/菩薩認為
財運,很多人都關心。但並不是很多人都理解什麼是財運,更不明白財運所包含的理解。 我們一般說的財運,是指從各種各樣來錢渠道最後匯總所得的財富。 比如說每一年都看的流年財運,那是最後你今年能夠收到的財富。 好多人都認為年薪有30萬,這個工資就是財運,其實不
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本來學習成績很好、頭腦很聰明的孩子,突然變得不愛學習了,還經常感到鬱悶、火氣大,心情不好,也不愛和父母溝通。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希望的光。因為曾經的他們也是成績優秀,突然間不優秀了,就會認為自己沒有變優秀的能力。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想法,就會導致他們往
同宗同源不代表你我是佛菩薩 佛教上有那麼一句說,說我們與佛祖菩薩同宗同源。 那麼我們求神拜佛的時候,到底求得是神佛菩薩還是自己呢?是神佛菩薩在幫我們改變命運,還是我們自己在改變命運? 其實這就像歸海一樣,我們是一滴水,我們的確與大海同宗同源。 不論是可樂瓶里的水,還是眼淚里的水,這世間萬事萬
今天我們來說說,什麼叫「心不死道不生」。 其實很簡單,就是說只有在我們受到極大痛苦、走投無路的時候,人死心了,才會重新審視自己曾經的認知和思想是否正確,放棄原來的思想,改變思維模式,心死「道」生,走出另一條道路來。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有許多我們未知的高維規則,其實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那我們不想觸碰到這些規則,要怎麼做呢?
有的人非常信佛,都皈依了,但是查出來卻說沒有佛緣。今天我們就來解釋一下「佛緣」這件事。 其實查有沒有佛緣,最重要的是佛認不認同我們,與我們的關係如何,而不是我們自己認為與佛關係如何。 說白了,今生出家皈依,或是念經做法事,參加修行團體,並不一定就有佛緣。 我們一般說有佛緣,指的是神/佛/菩薩認為
財運,很多人都關心。但並不是很多人都理解什麼是財運,更不明白財運所包含的理解。 我們一般說的財運,是指從各種各樣來錢渠道最後匯總所得的財富。 比如說每一年都看的流年財運,那是最後你今年能夠收到的財富。 好多人都認為年薪有30萬,這個工資就是財運,其實不
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本來學習成績很好、頭腦很聰明的孩子,突然變得不愛學習了,還經常感到鬱悶、火氣大,心情不好,也不愛和父母溝通。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希望的光。因為曾經的他們也是成績優秀,突然間不優秀了,就會認為自己沒有變優秀的能力。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想法,就會導致他們往
同宗同源不代表你我是佛菩薩 佛教上有那麼一句說,說我們與佛祖菩薩同宗同源。 那麼我們求神拜佛的時候,到底求得是神佛菩薩還是自己呢?是神佛菩薩在幫我們改變命運,還是我們自己在改變命運? 其實這就像歸海一樣,我們是一滴水,我們的確與大海同宗同源。 不論是可樂瓶里的水,還是眼淚里的水,這世間萬事萬
今天我們來說說,什麼叫「心不死道不生」。 其實很簡單,就是說只有在我們受到極大痛苦、走投無路的時候,人死心了,才會重新審視自己曾經的認知和思想是否正確,放棄原來的思想,改變思維模式,心死「道」生,走出另一條道路來。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有許多我們未知的高維規則,其實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那我們不想觸碰到這些規則,要怎麼做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信仰與武力無關 也不僅僅是傳統信仰的儀式體現 這是一種純粹的信念,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勇於信任,而能夠超越已知的界限。它感受到超越的潛力——表面上存在的並不是全部。它意識到人類擁有一些深刻的潛能需要被實現,儘管這些潛能並非立刻顯現。 這種信心是在經驗中產生 它自發性地生起, 也來自於自己的
Thumbnail
不住兩邊的這一念心就是慧根,顯現自性的光明遍一切處,悟到這一念心,就是無量光。如果我們這一念心像一潭止水能夠聞風不動,始終不隨外境所轉,能夠做到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這一念心就有定力了,叫做心地無亂自性定。-見壽法師。   我思我想:在職場中常遇到人際交往中的小圈圈,隨之而來的是漫步傳遞的謠言
Thumbnail
信字非常重要。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開示我們,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為從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就是說,必須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無信心,縱然廣讀佛書,對於佛法也是難於入門的。又說:佛法如寶山,信為手。所以必須有信心,才能在寶山中取得寶物。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信仰與武力無關 也不僅僅是傳統信仰的儀式體現 這是一種純粹的信念,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勇於信任,而能夠超越已知的界限。它感受到超越的潛力——表面上存在的並不是全部。它意識到人類擁有一些深刻的潛能需要被實現,儘管這些潛能並非立刻顯現。 這種信心是在經驗中產生 它自發性地生起, 也來自於自己的
Thumbnail
不住兩邊的這一念心就是慧根,顯現自性的光明遍一切處,悟到這一念心,就是無量光。如果我們這一念心像一潭止水能夠聞風不動,始終不隨外境所轉,能夠做到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這一念心就有定力了,叫做心地無亂自性定。-見壽法師。   我思我想:在職場中常遇到人際交往中的小圈圈,隨之而來的是漫步傳遞的謠言
Thumbnail
信字非常重要。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開示我們,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為從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就是說,必須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無信心,縱然廣讀佛書,對於佛法也是難於入門的。又說:佛法如寶山,信為手。所以必須有信心,才能在寶山中取得寶物。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