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淨信、境信和靜信?

如何區分淨信、境信和靜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篇文章,和大家講講「淨信、境信、靜信」三者的不同含義。 淨信 淨信,是所有修行中最重要的一點,比如我們信佛或者信道,在讀經抄經的時候,信任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信。 那麼,要「信」到什麼地步呢?敬信。 淨信,就是沒有任何懷疑、沒有任何反抗、沒有任何抵抗,全身心的信任。 就像量子力學一樣,當一個人真正產生淨信的時候,我們就會和相對應的所信仰的神、佛、菩薩產生無雜質的同頻共振。這時,我們是無差別的信,所以得到的東西是最多的。 就像《金剛經》所說的:「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 為什麼叫「一念生淨信」呢?如果不是淨信,那如來還真不一定能感覺到我們,但只要生了淨信,「如來悉知悉見」。 因為我們與他同頻共振了,所以淨信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淨」,就真的是乾乾淨淨的,沒有任何雜質的心。 境信 境信,相當於是有層次的信。 剛開始可能是不信,半信半疑的狀態,之後是信一會兒,琢磨琢磨,到底是不是啊? 境信,就屬於是這樣,然後再慢慢往上走,直到有一天真正達到了淨信。 這就是不同境界的相信,相當於是把「相信」這件事情分成了很多級別,一層一層往上走。 靜信 靜信,是能夠平靜地去相信一個事情,是不起波瀾的狀態。 這個「靜」,也氛圍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有乾擾的情況下,還能做到很平靜的相信,這就叫排除乾擾源;第二種,是沒有乾擾的情況下,這只能說是未經考驗的靜信。 靜信,主要是取決於人的抗乾擾能力。 比如說,當別人說我們講的不對,認為我們不理解某件事時,我們可能就開始動搖了,這是做不到靜信。 真正的靜信,是狂風暴雨,但湖面仍然不動。也就是說,這種安靜,別人根本無法乾擾。 靜信,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內心能夠抵御誘惑,能夠抗乾擾,說白了就是抗乾擾的能力比較強。 當然了,如果是外面風平浪靜,內心也風平浪靜的狀態,那也是狀態還可以。 但能否經得起考驗和誘惑,那就不好說了。 因為在修行上,有一關是要面臨很大災難的。 修行的確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剛開始的時候挺好的,但是在要真正升級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那種家庭出很大問題的情況。 說白了,這就是要毀我們信仰的考驗方式,我們能不能真的能做到心平氣和,真能做到安靜的靜信,真不一定。 這就屬於是修行考驗的問題了。

avatar-img
无边的沙龍
1會員
22內容數
一個沒錢、沒權、沒背景的小白在修行這條路上該如何走下去?先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你身邊的緣分開始,善待每一個人。努力的讓自己平和下來,努力的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能力越來越強的情況下,就有機會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這個時候你會越來越好,自然天道也會給你更大的機緣,給你更多的機會去實現你的願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无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年将是一个全新的纪元。在未来20年里面,将是整个地球生命全面提升灵觉和认知的时代,这将是觉醒的时代。 在这时代里面,我们的师门至少会有10万人以上的佛种需要培养起来,也就是说,真的是需要帮佛界培养10万以上的种子。 而且我们踏入2024年后,我们也会可以得到一些全新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大家,
如何修行心性? 關於修行心性,我們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 1.何謂心性好? 2.心性大概可以分哪幾方面? 3.心性的修行方式應該如何進行? 何謂心性好?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概念,就是心性是一個綜合各方面的指標,是一個大概念。 而所好心性的大方向是靜。而靜判斷的標準是有沒有修出【心靜光】。
有的人非常信佛,都皈依了,但是查出來卻說沒有佛緣。今天我們就來解釋一下「佛緣」這件事。 其實查有沒有佛緣,最重要的是佛認不認同我們,與我們的關係如何,而不是我們自己認為與佛關係如何。 說白了,今生出家皈依,或是念經做法事,參加修行團體,並不一定就有佛緣。 我們一般說有佛緣,指的是神/佛/菩薩認為
2024年将是一个全新的纪元。在未来20年里面,将是整个地球生命全面提升灵觉和认知的时代,这将是觉醒的时代。 在这时代里面,我们的师门至少会有10万人以上的佛种需要培养起来,也就是说,真的是需要帮佛界培养10万以上的种子。 而且我们踏入2024年后,我们也会可以得到一些全新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大家,
如何修行心性? 關於修行心性,我們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 1.何謂心性好? 2.心性大概可以分哪幾方面? 3.心性的修行方式應該如何進行? 何謂心性好?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概念,就是心性是一個綜合各方面的指標,是一個大概念。 而所好心性的大方向是靜。而靜判斷的標準是有沒有修出【心靜光】。
有的人非常信佛,都皈依了,但是查出來卻說沒有佛緣。今天我們就來解釋一下「佛緣」這件事。 其實查有沒有佛緣,最重要的是佛認不認同我們,與我們的關係如何,而不是我們自己認為與佛關係如何。 說白了,今生出家皈依,或是念經做法事,參加修行團體,並不一定就有佛緣。 我們一般說有佛緣,指的是神/佛/菩薩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