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

2023/09/04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聖經經文:出埃及記3:1-15

19世紀有一位黎巴嫩的詩人紀伯倫的詩集《先知》,他有一首詩題目為〈孩子(on children)〉。這首詩是這樣寫的「有個女人將孩子摟在胸前,她說,跟我們談談孩子。他說: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對自己的渴望所衍生的兒女。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從你而來,雖然他們與你同在,但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不能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提供居所給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棲居於明日之屋裡,你就算在夢中也無緣造訪。你可以努力仿效他們,但不要逼他們模仿你。因為生命不會倒退著走,更不會在昨日滯留。」這首詩讀到這裡的時候,提到的就是我們不能控制、也無法控制我們的孩子,因為他們有自己所要走的路。這首詩繼續用「射弓箭」當作譬喻說「你是一把弓,孩子猶如活箭,從你那裡射發。弓箭手在無限的路途上看到目標,於是使力彎折你,好讓祂的箭矢飛得又快又遠。」在這裡,弓箭手是上帝,父母是弓,孩子是箭,上帝負責拉開弓,然後將箭射出去。這首詩最後說「你就在弓箭手的手裡歡喜甘願地彎折吧。祂愛疾飛的箭矢,也愛穩健的弓。」在這,養育孩子這件事,應該放手讓上帝引導,無論是做人父母、長輩的,或是我們的孩子都會感受到上帝對我們的愛。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當我們養育孩子的時候,會認為需要負責他們全部的人生,其實,我們只是上帝的弓,透過我們將箭射出去,我們的孩子不我們的,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只有全然交托給上帝,上帝親自使力彎折弓,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在出埃及記第3章,是上帝呼召摩西的故事,也是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引導的故事。可以這樣說,剛剛出社會的摩西是在替岳父放羊。有一天,他在放羊的時候,引導一群羊橫跨沙漠,在何烈山看見一個景象。在3:2,描述這個異象說「在那裡,上主的天使像火焰,從荊棘中向摩西顯現。摩西看見荊棘著火,卻沒有燒毀。」(3:2)這個景象我們很熟悉,就是長老教會的icon「焚而不毀」。往往我們會將焦點放在荊棘被火燒而沒有燒毀,從經文描述,荊棘沒有燒毀是因為上帝的天使在其中,也代表著上帝在荊棘中。所以,當摩西看到這個異象說「這可怪了,為什麼荊棘不會燒毀呢?我上前去看看吧!」(3:3)確實,這樣奇怪的景象,往往會引起人的注意,摩西就是這樣才想要上前去看看。這個時候,上帝在荊棘中呼叫他與他說話。一開始,連續叫兩次「摩西」,摩西就回答說「我在這裡」(3:4)。在舊約中,「我在這裡」,往往表達出一個人回應上帝呼召的話。雖然,摩西還不知道上帝呼召他做什麼,甚至,他可能也沒想要回應上帝呼召的心思意念。很多時候,「呼召」是被動的,是在不注意的時候,我們早就回應上帝的呼召,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就像,我們因為關心一個人,所以,心中有一個感動,於是就打電話給他,或傳給訊息給他,就那麼恰好是在他需要被人關心的時候,或者是需要有人和他討論所面對困難的時候。從信仰來說,這可能是上帝對我們的呼召,而我們一不小心就回應了。

對於上帝來說,他不願意看到人痛苦,特別是當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生活愈來愈艱辛,他們發出痛苦的哀號,盼望上帝聽見他們的聲音。而上帝確實聽見了他們的哀號,所以,在3:7,他對摩西說「我已經看見我的子民在埃及受虐待;我已經聽見他們渴望掙脫奴役的哀號。我知道他們的痛苦,」(3:7)在這,上帝提到他「看見」、「聽見」、「知道」,表達出祂了解祂的子民所受的痛苦。現在,上帝想要採取行動來解救他們脫離痛苦的生活。上帝說「所以下來要從埃及人手中把他們拯救出來,領他們到肥沃寬廣、流奶與蜜的地方:」(3:8)在這,我們清楚看到,上帝不但想要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壓迫,也想要將以色列人民從痛苦的地方拉出來,讓他們能夠在迦南地那個肥沃寬廣、流奶與蜜的地方重新過生活。可見,上帝所關心的不只是離開痛苦的地方,又讓人有一個新的應許。最後,上帝再次強調他想這樣做,是因為「我的確聽見了我子民的哀號,也看見了埃及人怎樣壓迫他們。」(3:9)上帝有聽見,有看到他們所受到的壓迫,所以想要出手幫助他們,

對上帝來說,他願意親自出手,但祂常做的是呼召人來完成祂的計畫。在3:10,在荊棘中顯現給摩西看的上帝,他開始提出他對於摩西的呼召說「現在我差你到埃及王那裡去;你去把我的子民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3:10)上帝呼召摩西回到埃及王那裡,設法將以色列人引導出來。面對這樣的呼召,大部分的我們,第一時間都會想要拒絕,因為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一不小心是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對摩西來說,也是如此,在上帝呼召之後,摩西對上帝說「我算什麼?我怎能到埃及王那裡去,把以色列人領出來呢?」(3:11)當摩西說「我算什麼」(和合本:「我是什麼人」)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牧羊人,哪有辦法來引導以色列人呢?若是我們同意摩西這樣的講法,表達出我們總是用現在的狀態來看我們所能做的事。年輕都時候,說自己太年輕,經驗不足,所以,「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哪能接受上帝的呼召;年老的時候,說自己太老了,沒有體力,所以「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哪有辦法服事呢?當我們沒錢、沒地位的時候說沒錢、沒地位的話;當有錢、有地位的時候有說另外一種話,反正「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只是拒絕呼召的一個藉口。若是是我們思考從摩西出生一來,他所遭遇的一切,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拯救以色列人。包括,他在埃及王宮長大,在埃及的時候,為了主持公道,打死埃及人。就像3:4,當上帝呼叫他的時候,他回答「我在這裡」,一不小心就回應了上帝的呼召。從出生以來,上帝在他生命裡所安排的,就是為了這個時候接受上帝的呼召,引導受苦的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上帝了解摩西的心思意念,在3:12,他回答摩西說「我要與你同在。你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你們要在這山上敬拜我。這就是我差遣你的憑證。」(3:12)當摩西說「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的時候,很明確他需要一個「憑證」,上帝回答他說「我要與你同在…這就是我差遣你的憑證」。一方面,上帝應許摩西,在他接受呼召之後,會與他同在;另一方面,他對摩西說「這是我差遣你的憑證」。在這,我們會疑問到底上帝所說的「憑證」是什麼。不要忘了,上帝現在是在荊棘中顯現,荊棘中被火燒而不會燒毀的景象成為上帝與摩西同在的憑證。就像摩西想要靠近荊棘時,在3:5,上帝對他說「不要再走近。脫掉你的鞋子!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地。」(3:5)從信仰來說,「聖地」不是那個地方有多特別,而是聖潔的上帝就在那裡,所以,讓那個地方才成為聖地,在那裡的荊棘是一種代表上帝同在的憑證。上帝強調祂是摩西祖先的上帝,就像3:6所說的「我是你祖宗的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3:6)這樣說,就是再次確定上帝是和摩西、和以色列人同在的上帝。所以,當摩西提出另外一個疑問,就是在3:13所說的「當我去告訴以色列人:『你們祖宗的上帝差我到這裡來』,他們會問:『他的名字是什麼?』那時我該怎樣回答呢?」(3:13)一開始,上帝回答他說「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你去告訴他們:『那位創始成終的主宰差我到你們這裡。』」(3:14)這句話其實有講像是沒講一樣,意思就是「我就是我」(I am who I am),創世之前就存在的上帝,沒有人、沒有東西可以形容祂,用這句話表達上帝和摩西同在的應許必然會實現。最終,在3:15,再一次強調上帝是以色列祖宗的上帝,來回應摩西需要憑證的心思意念。

荷蘭一位神學家博可夫主張,「人是『尚未完成的存在』」意思是說,當摩西說「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的時候,確實,人在還沒死之前,並沒辦法完全確定自己算什麼,自己是什麼人。所以,他繼續說「人的自由意味著與創造者建立關係而不斷地追求完全,因為人的真正自我,並不在於他自己本身,而是在於他的未來」雖然,他談論的是「人的自由」,實際上,他所要傳達的是人和其他動物不一樣,人有一種自由,就是在不斷追求完全的過程中,人開始轉變。所以人的真正自我,必須將眼光放在未來,而不是放在現在。特別是,博可夫強調一個人若要轉變,必須倚靠上帝,和上帝建立關係,就有可能在追求完全的過程中,尋找到真正的自我。對基督徒來說,這個觀念很重要,因為當我們説倚靠上帝,和上帝有很好的關係時,我們有準備好讓上帝改變嗎?或是,我們只是盼望上帝改變,最後所有的祝福、恩典都賞賜給我們,我們只要站在原地接受,生命不必預備好讓上帝改變呢?當摩西說,「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的時候,他有兩種選擇,一個是拒絕上帝的呼召,他的生命就停留在為了躲避埃及人的報復,在沙漠繼續替他的岳父放羊;或是,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接受上帝的呼召,生命漸漸轉變成一個以色列歷史中偉大的人物。不旦,引導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在曠野流浪,在將死之前,引導他們預備進入迦南地。所以,重要的不是現在「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未來,「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更加重要。而且,對基督徒來說,未來的「我」是必須要接受上帝對我們每個人的呼召,無論是在教會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因為在追求完全的過程中,倚靠上帝,和上帝建立一個很好的關係,讓我們生命得以轉變,未來的我們是一個行在上帝旨意之中,活出真正的自我的我們。

今天,是教會一年一度學生的升級禮拜,這些學生都是我們每一個做父母、阿公阿嬤、長輩的寶貝。大部分的他們,都讓我們照顧得很好。不過,就像一開始詩人紀伯倫那首「孩子」的詩所表達的,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的,雖然他們和我們住、我們愛他們,提供許多物質上、精神上的支持,他們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特別是,從信仰的角度來看,父母是弓,孩子是箭,上帝才是使力彎折弓的那位,我們無法去控制箭要往哪一個方向射出去,只有上帝才能。所以,在我們孩子生命的每一個階段,我們應該盼望他們受到上帝的祝福,他們的生命與上帝有很好的關係。當他們在問說「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尋找真正的自我時,藉由上帝在他們生命中每個階段的呼召,這個呼召不只是在教會生活、也在他們學習的階段,照著上帝對他們的呼召,讀哪一個學校、哪一個科系,思考未來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一條易路,必須要面對各樣的挑戰,就像摩西面對上帝的呼召,他有很多的軟弱,甚至在4:10他也曾對上帝說「上主啊,不,請不要差我。我一向沒有口才;你和我講話以後也沒改變。我就是這麼一個笨口笨舌的人。」(4:10)想要透過這樣來逃避上帝對他的呼召。可見,我們的孩子面對生命每個階段,都在問說「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尋找真正的自我,不斷在問上帝說「未來的我」是怎樣子呢?在這過程中,我們做父母、阿公阿嬤,做長輩的人,必須提醒自己,我們並不是使力彎折弓的人,我們無法控制箭的方向,無法控制孩子生命的方向。我們只有交託給上帝,這個真正的弓箭手,讓我們的孩子甘願接受上帝所呼召他們的,在一生中,不斷地問「我算什麼」(「我是什麼人」)的過程中,尋找真正的自我,一生走在上帝的旨意之中。而我們每一個人也是如此,不斷在詢問上帝「我是什麼人」之中,順服上帝的旨意,尋找到真正的自我。

8會員
22內容數
主日禮拜講章分享,請勿抄襲,可參考,吸收後再重寫擴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