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力》|將點與點串連起來的能力

2023/09/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高勝算決策》|從運氣與技巧的角度看待決策結果中,提及我們需要將決策後的結果,各自歸因技巧與運氣層面,並針對我們可以繼續精進的技巧著墨。

而運氣的部分,真的只能看天了嗎?機緣力這本書,反而提出了創造好運的技巧,透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與案例,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運氣。

raw-image

機緣力是什麼

機緣力(Serendipity)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一個故事:故事裡,三位王子透過在沙漠行走路途中的觀察,正確且順利的幫助商人尋找到他遺失的駱駝。這種「經由意外或機智,一直能造成某些自己本來沒有在追求的發現」,就被英國文人荷拉斯・沃頗爾稱為機緣力。

描述機緣與人類行動之間的互動,並且導致出一種(通常是正向的)結果。-《機緣力》p22

有哪些阻礙導致機緣力產生

因為機緣不可控制與預測,只能在盡可能創造環境、識別巧合,並且把握機會行動。

但人類會有四種認知心理的偏見,導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被蒙蔽雙眼,因此少了看見機會的眼界。這四種偏見分別是:

低估意外

我們總是希望事情可以如規劃般正軌前進,但其實意料之外的事情一直在發生。是因為我們在自己的認知規範下,傾向只看見「預料之內」的事情。但如果這些事情有其用處,我們能不能辨識出來、把握住,並加以應用,這樣的轉變,就是開始培養機緣力的關鍵。

順從主流

在大腦感到威脅時,會引發從眾、僵住、逃避甚至順從的反應,此時的認知變的僵固,思考也容易卡在同個迴圈。也因此,做出來的決定有可能並不創意、彈性與適切,只是在輿論或是團體氛圍下順應主流的決策。

事後合理化

也稱為後見之明,是我們在一件事情發生之後,重新詮釋與理解的過程。

「後見之明」,會讓我們忽略過去的自己在計畫之初所無法預測的事件細節,並把他串成一個合乎「現在的自己」的敘事故事。

但敘事並不是真相。

過度透過後見之明的濾鏡去認識一個人的成功經驗,會讓我們忽視隨機事件的重要性,因此創造出死板的勝利方程式,忽略連敘事者本人可能都忽略的脈絡與條件。

功能固著

功能固著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種工具,或者看見這個工具經常有某些熟悉的用途,他們在精神上,就容易拒絕將這個工具用於新的用途,或以新的方法來使用它。-《機緣力》p63

也就是常聽到的諺語:「如果你有一把榔頭,在你眼中,一切事物都變成釘子。」知識和專業是祝福,卻也同時是詛咒。

記得之前有看過一個新聞,是個日本爺爺,用 excel 在表格上填色,創作出美麗的日本浮世繪。(新聞來源)這種做法是 excel 專業從業人員,諸如會計、產品經理等等完全沒想過的創新用法,只因為太習慣 excel 的使用方式,因此沒有想過他也能成為創作的工具。

如何培養機緣力

作者用很多故事與案例分享了培養機緣力的可能性,我總結成以下三種方向:

保持主動開放

没有擁有所有問題的答案,這件事末必是個問題。只要擁有正確的心態,見機行事、臨場發揮或臨機應變其實是好事,他經常有效,甚至可能很有效,因為他可以根據意外的改變而進行調整。-《機緣力》 p97

主動擴散機會點

我們沒有辦法搜索自己所不知道的領域,因此對外展現真實的自己,並讓自己迎向未知的可能,也是擴散機緣力的方式。

機緣力常常是由人們共同創造出來,有時仰賴他人的善意而出現。别人有能力預見我們自己沒看見的才能,或者根據他們不同的知識領域,能連結沒出現在我們雷達上頭的「點」,進一步去擴展機會空間。-《機緣力》 p97

具有先備知識與初學者心態

對於自身能力的了解,並且保持開放,如此一來就能讓我們更有機會應用機緣力。

蒙格曾這樣比喻:「心靈的運作就像精子和卵子:第一個點子進入腦袋後,其他點子就進不去了。」

觀看世界時,最好同時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樣才能讓我們繼續提出問題,產生創新的想法。

有了最初的觀點「正論」後,會往下思考他的反面或缺陷,也就是「反論」,在這兩個整合下產生出你的「綜論」。而這個「綜論」會隨著新的經驗,延伸出新的「正論」,持續衍生下去。

機緣力,就是將點串連起來的能力

整本書讀下來,讓我聯想到賈伯斯曾說過的:「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而這樣將過往經驗串連起來的能力,也許正是本書《機緣力》所要強調的重點。

最近我也收到一位讀者的訊息,說他在待業期間,因為閱讀了一篇我寫的文章,特別有共鳴,因此來信感謝,也希望後續有機會進一步聊聊。

而那篇文章,其實已經是三年前的紀錄了。三年前的我,肯定不會想到直到現在,它都還在以我所謂不知道的方式,接觸到我不認識的人。

我一直認為創作是有力量的,這個力量穿越了時空,讓過去得以與現在或是未來產生對話。這些都是文字產生的當下,所無法預料的結果。

我們在當下能做的,就是持續透露訊息:你喜歡什麼、關注什麼議題、正在做什麼事、有什麼共鳴或感受,拋出自己的資訊去迎向未知,而未知中的另一方,也許就能伸出手與你串連,在某個不知道的未來。

106會員
43內容數
喜歡閱讀「設計、心理學、自我成長」等類別書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快不慢剛剛好,所以紀錄在閱讀成長的路上,覺得深刻又值得推薦的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