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生四千個禮拜》|重新思考與理解時間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多數跟時間相關的書,都在教你如果管理時間、善用時間,才能積極面對生活,有效率的處理工作與日常的事務。

但《四千個禮拜》卻是一本讓你可以從不同面向,重新思考與理解時間的書。

《四千個禮拜》|重新思考與理解時間的意義

《四千個禮拜》|重新思考與理解時間的意義

首先,可以思考的事情是:市面上這麼多省下時間、提高效率的書,會長期熱銷或是持續有創作者針對同樣的主題提供想法,正是因為這符合大家的需求。

但大多數人這麼想要省下時間,是為了什麼?難道時間,真的是越多越好嗎?

時間是網路財

時間是「網路財」,意思是具有多少價值,要看除了你以外,還有多少人也能取得,以及其他人手中的那樣東西與你配合的程度。舉例來說,電話網路是明顯的例子:電話的價值要看除了你,還有多少人擁有電話。-《四千個禮拜》

我其實是第一次聽到「網路財」這個名詞,但概念卻很容易理解:如果重要他人不能跟你一起享有共同的時間,那其實自己單獨有再多時間,都不一定能感到快樂。

學生時代其實不特別期待放暑假,因為在暑假期間,父母都要上班的關係,其實很少有機會安排家庭出遊,即使有很多時間可以鬼混、看漫畫,卻還是覺得跟同學一起出去,不論是出遊甚至唸書,都要有趣的多。

而在 2021 年開始全遠端工作後,我的作息其實還是跟一般上班族差不多:週間在早上 9 點起床上班,晚上 7 點準備收工下班,在週末好好休息充電,跟家人或朋友聚餐聊天、出門旅行,或是留給自己。

雖然我知道遠端的好處,是可以在週間午休或上午的時間,趁人少的時候去運動、逛展覽,享受更好的觀展品質。但有些活動就是跟家人朋友一起做比較有趣,在配合身邊家人朋友的時間週期下,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合乎情理的。

時間是網路財,跟別人共有的時間更快樂

既然時間的長度不是越多越好,那我們想要的,其實是什麼?


時間的長度,與生活的濃度有關

之前聽過用分子分母來衡量時間的說法:10 歲的一年佔了生命份量的 1/10;但你 30 歲時,一年只佔了生命的 1/30,因此越長大會覺得時間過的越快。

但這個說法忽視了生活的濃度

人類的大腦在記錄歲月的流逝時,依據的是我們在一段期間内處理了多少資訊。

童年有著大量的新鮮體驗,因此在我們的記憶中,童年彷佛持續到永遠;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生活漸漸變成按表操課:我們住在同樣的幾個地方,擁有一成不變的幾段人際關係與工作,新鮮感愈來愈少。-《四千個禮拜》

當在生活中有更多有趣與新鮮的事情發生,有更多深刻感受當下的時刻,每一天、每一年才會因此變得不同,而不是在記憶中變成模糊的一段時間。

《峰值體驗》在說明體驗與記憶之間的關係時,也有提到類似的概念。

《峰值體驗》讀書心得|首先選擇專注在使用者有感的時刻

人的大腦不會記得所有時刻,只會記得起始、峰值與最終三個關鍵時刻。如果要反向操作,如果我們刻意在生活中安排火花,就可以在生活的日常中產生峰值,留下難忘的記憶。

刻意在生活中安排火花

要能夠留下多少難忘的記憶,就要看你有多投入於那個當下,有更多當下環境中留意的細節、全然地聆聽跟你相處的人的想法,這些覺察的感受與體驗,都會回歸到自己身上。


時間的價值,取決於你投入當下的程度

當開始工作後,不論是領月薪的上班族,或是接案的 SOHO 族,都很容易被教導一個觀念:用一個小時可以賺多少錢來評估一件事情的價值。

但可以賺多少錢,這是你「未來」可以換得的報酬;而你在投入一件事情的「當下」,越是心神投入,就越可以獲得學習、成就感與成長經驗。

最近剛好在《四葉妹妹》的漫畫裡讀到一段:四葉妹妹正在為了要做打掃這件事情感到不甘願,在地上打滾耍賴就是不願意幫忙打掃,她的奶奶說道:「你是因為覺得打掃很無聊才不願意打掃的,讓我來教你讓打掃變得有趣的方法。那就是...

「認真打掃!」

取自網路,四葉妹妹 13 集

取自網路,四葉妹妹 13 集

我覺得這跟《四千個禮拜》裡提及的「現在」與「未來」的概念很像:當你越是投入在當下,你越能體會事情本身的樂趣,因而獲得這段時間內所獲得的抽象價值,而不只是時薪,這種在未來才能獲取的實際數字上的價值。


人生的價值不來自於工作

在《四千個禮拜》這本書中提到,自從工業化時代後,開始有了明確的工作日與休息日的時間切分。雖然讓大部分人可以從宗教儀式的例行休閒活動中解放,可以自己在休息日決定要做什麼,而不是尋求既定時間安排的宗教儀式,但也帶來了新的價值觀:

工作如今被要求當成生活的真正核心,休閒不過是恢復精神與力氣的機會,為的是能繼續做更多工作。
我們變得很難單純享受片刻的休息,不去考慮任何潛在的未來好處,因為不具備工具價值的休息感覺像在浪費時間。-《四千個禮拜》

這也變相導致,多數人都在為了「未來的價值」而活:因為休息是為了更多的工作,工作是為了換取薪資,來獲得未來的更好的生活。

而忘記了活著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不論你把時間拿來自我學習、工作、或是投入興趣、和朋友聚會,或是什麼也不做,好好睡覺休息或放空,這些時間都是你的人生之一。

只要專注地享受當下的體驗,這些看似浪費的方式,其實都是最不會浪費時間的方法。

總結

最近剛忙完一波專案 內容編輯器大更新!玩轉你的豐富創意,終於有時間可以整理一下對這本書的想法。

雖然在閱讀時,對於作者的主張:坦然接受「生也有涯」,要我們直面生命與時間的有限性,乍看之下覺得很悲觀,但其實又能從歷史與現今的生活樣態去推導出正面的解釋,並且在書末給出十項具體的操作方法,所以意外的看到最後,變得很喜歡這本書。

以下分享十項具體操作步驟給大家,之後有空再來分享我實際上怎麼應用在生活與工作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uki-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24
ken yu-avatar-img
2023/10/27
好文!
Yuki-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8
ken yu 打球!
avatar-img
Yuki 的書適圈
113會員
51內容數
喜歡閱讀「設計、心理學、自我成長」等類別書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快不慢剛剛好,所以紀錄在閱讀成長的路上,覺得深刻又值得推薦的內容。
Yuki 的書適圈的其他內容
2023/09/07
在 中,提及我們需要將決策後的結果,各自歸因技巧與運氣層面,並針對我們可以繼續精進的技巧著墨。 而運氣的部分,真的只能看天了嗎?機緣力這本書,反而提出了創造好運的技巧,透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與案例,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運氣。 機緣力是什麼 機緣力(Serendipity)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9/07
在 中,提及我們需要將決策後的結果,各自歸因技巧與運氣層面,並針對我們可以繼續精進的技巧著墨。 而運氣的部分,真的只能看天了嗎?機緣力這本書,反而提出了創造好運的技巧,透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與案例,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運氣。 機緣力是什麼 機緣力(Serendipity)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8/24
結果與決策之間 你最近一次自認為做出的好決定是什麼? 通常這個決定,也是對你有正面結果,你才會答出這個答案,對吧? 《高勝算決策》書裏確提到,我們會有這個觀念,是因為過度認為結果與決策息息相關。但其實決策是否奏效,還有太多資訊落差與運氣造成的不確定性,其實是某種機率問題。
Thumbnail
2023/08/24
結果與決策之間 你最近一次自認為做出的好決定是什麼? 通常這個決定,也是對你有正面結果,你才會答出這個答案,對吧? 《高勝算決策》書裏確提到,我們會有這個觀念,是因為過度認為結果與決策息息相關。但其實決策是否奏效,還有太多資訊落差與運氣造成的不確定性,其實是某種機率問題。
Thumbnail
2023/02/19
在《雜訊》一書中,用了非常圖像式的比喻來形容雜訊與偏誤。 還提出了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許多偏誤,這些偏誤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如何解決這些偏誤成為了重要課題,包括多角度思考、設定明確目標、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等提供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問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2023/02/19
在《雜訊》一書中,用了非常圖像式的比喻來形容雜訊與偏誤。 還提出了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許多偏誤,這些偏誤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如何解決這些偏誤成為了重要課題,包括多角度思考、設定明確目標、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等提供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問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讓我們看見生命的有限,卻也讓我們從有限中解放,邁向生命的無限,因為我們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我們才能把心力擺在自己珍視的事情上,而不只是滿足虛無的安全感和他人的期待。我們或許比時間長河上的一粒沙還要小,但這代表沒人在乎我們一定要活成什麼樣子,這絕對是最幸運的事情了。
Thumbnail
《人生4千個禮拜》讓我們看見生命的有限,卻也讓我們從有限中解放,邁向生命的無限,因為我們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我們才能把心力擺在自己珍視的事情上,而不只是滿足虛無的安全感和他人的期待。我們或許比時間長河上的一粒沙還要小,但這代表沒人在乎我們一定要活成什麼樣子,這絕對是最幸運的事情了。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 這幾年,書局中的暢銷書,似乎主軸已經從「用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情」漸漸轉變到「休息室最重要的財富」,這中間的思考轉折點在哪裡?對於生活的反思有在哪裡?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 這幾年,書局中的暢銷書,似乎主軸已經從「用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情」漸漸轉變到「休息室最重要的財富」,這中間的思考轉折點在哪裡?對於生活的反思有在哪裡?
Thumbnail
你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本書討論時間管理,並且希望我們放棄流於表面的效率提升的想法。
Thumbnail
你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嗎?本書討論時間管理,並且希望我們放棄流於表面的效率提升的想法。
Thumbnail
大多數跟時間相關的書,都在教你如果管理時間、善用時間,才能積極面對生活,有效率的處理工作與日常的事務。 但《四千個禮拜》卻是一本讓你可以從不同面向,重新思考與理解時間的書。 首先,可以思考的事情是:市面上這麼多省下時間、提高效率的書,會長期熱銷或是持續有創作者針對同樣的主題提供想法,正是因為這符
Thumbnail
大多數跟時間相關的書,都在教你如果管理時間、善用時間,才能積極面對生活,有效率的處理工作與日常的事務。 但《四千個禮拜》卻是一本讓你可以從不同面向,重新思考與理解時間的書。 首先,可以思考的事情是:市面上這麼多省下時間、提高效率的書,會長期熱銷或是持續有創作者針對同樣的主題提供想法,正是因為這符
Thumbnail
最近心情有點心煩意亂,無意間在書店發現這本書,書名吸引我拿取,仔細計算一下,以人均八十歲來看,真的只有四千個禮拜,想起來有點雞皮疙瘩,靠近奔三的我,心裡免不免俗地覺得人生黃金時間,也開始進行倒數了...
Thumbnail
最近心情有點心煩意亂,無意間在書店發現這本書,書名吸引我拿取,仔細計算一下,以人均八十歲來看,真的只有四千個禮拜,想起來有點雞皮疙瘩,靠近奔三的我,心裡免不免俗地覺得人生黃金時間,也開始進行倒數了...
Thumbnail
人生假設活到80歲,會是幾個禮拜呢? 這是一本在談時間管理的書──當然不是市面上常看到那種教你怎麼利用時間把事情做完的書,反而是作者提出他的想法:人生有限 (只有四千個禮拜),那你到底要怎麼過? 這本書真的是近期我讀到非常有意思的書,相當推薦閱讀。
Thumbnail
人生假設活到80歲,會是幾個禮拜呢? 這是一本在談時間管理的書──當然不是市面上常看到那種教你怎麼利用時間把事情做完的書,反而是作者提出他的想法:人生有限 (只有四千個禮拜),那你到底要怎麼過? 這本書真的是近期我讀到非常有意思的書,相當推薦閱讀。
Thumbnail
在不後悔過往、不焦慮未來的狀態,身處現在,所有意義都在持續中累積。
Thumbnail
在不後悔過往、不焦慮未來的狀態,身處現在,所有意義都在持續中累積。
Thumbnail
對一個人來說,除了生命,第二重要的就是時間。生命和時間也是唯二無法用金錢換取。你可以叫外送,幫你省下出門買飯的時間。不過,你的一天還是只有二十四小時,沒有改變。扣除掉睡覺和工作的時間,僅剩不多。好好保護自己的時間,別讓時間無形中被偷走了!
Thumbnail
對一個人來說,除了生命,第二重要的就是時間。生命和時間也是唯二無法用金錢換取。你可以叫外送,幫你省下出門買飯的時間。不過,你的一天還是只有二十四小時,沒有改變。扣除掉睡覺和工作的時間,僅剩不多。好好保護自己的時間,別讓時間無形中被偷走了!
Thumbnail
這本書坦白講並不好讀,我不確定是翻譯的問題還是我資質駑鈍,有些章節讀的時候非常似懂非懂,但透過讀書會大家一點一滴的個人意見,我似乎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想,這,就是休息日的真諦吧?
Thumbnail
這本書坦白講並不好讀,我不確定是翻譯的問題還是我資質駑鈍,有些章節讀的時候非常似懂非懂,但透過讀書會大家一點一滴的個人意見,我似乎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想,這,就是休息日的真諦吧?
Thumbnail
當時間一但被量化後,就會發現它多麼的短,短到我們可能還在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就沒了,但也會長到你覺得很多事情都得等我狀態更好了,我才可以去做的未來式;短到你覺得非得要在一個年齡期限內達到里程碑而塞滿所有行程表,卻也長到讓你誤會一天可以當48小時來用。
Thumbnail
當時間一但被量化後,就會發現它多麼的短,短到我們可能還在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就沒了,但也會長到你覺得很多事情都得等我狀態更好了,我才可以去做的未來式;短到你覺得非得要在一個年齡期限內達到里程碑而塞滿所有行程表,卻也長到讓你誤會一天可以當48小時來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