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筆寫文章將思緒化做文字時,我的心思`我的感情`我的底蘊`我的原初,都藉著文字真情流露。只是文以述心,知我者幾何呢?
昔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這佛陀拈花微笑的「真空妙有」,只有迦葉尊者能心領神會。
禪宗精神旨在,不立文字,以心印心。而文字般若更需要讀者妙心領會。這文緣亦如佛緣,佛法謂「佛度有緣人」,文字因緣亦需讀者心有相應,慧根妙心讀出深趣。
文藝創作的心路歷程,創作者都自有ㄧ番曲折,而悠遊藝文,亦自得其樂。至於作品中呈現的故事,解讀就在觀眾。
《華嚴經》裡有四句話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ㄧ個人的ㄧ生不能留白,若能以心工畫世間美好,則須臾人生不虛此行。
所以賞讀者絕對不是被動的接受,欣賞文藝,只是觸媒,若認同作品,感受藝境,啟發靈感,自呈畫面,“畫中仙境“ “文會謫仙“ “詩歌天籟“ ”仙樂沐春“人生若此,夫復何求。
藝文之美,美在人心。太白仙詩,蘇子文采,王維山水,莊子逍遙,田園五柳,孔孟節高。優美詩文,旨在美心,美麗心靈,人間祥和。
附上ㄧ首陶淵明《歸田園居》詩中文字淺顯卻饒富禪境,讀來能感受陶淵明心靈純淨悠然,於大自然中才幡然醒覺,虛擲塵網中的三十年,如監在樊籠,真是不堪回首啊!
下文中陶潛的心靈之美請自行體會。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園,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