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ㄧ尊佛像前您如何觀想呢?

在藏傳佛教認為您若用心的觀想一尊「裝飾著吉祥象徵」、「被自然祥瑞影像包圍」、「以清淨的光福祐眾生」的佛像,可以正面地影響人的精神狀態;當全心專注於凝想時,禪定者便會把外在世界想像成淨土,把身體想像成天界的宮殿,自己的心是本尊之心。這就是所謂「佛慢」(Divine Pride),即把自已理解為佛,把外在世界理解為自己投映出來的淨土。
註:「佛慢」是一種「果位方便」;就是說,行者尚未成佛,但是藉佛的境界來提升眼界與行持。

而當禪定者專心注視佛像,以想要超越一切苦和對修道起尊重的心思,對此佛像不斷觀品。這樣的修觀,是在某一像內修觀,該像的組成也不斷地變化,換言之,修觀的業處就是五蘊的聚散變化。
而如以密集的專注力(蘊聚)來對此佛像產生一個心理意象,若方法得當, 且經過練習,漸漸地此佛的樣貌就會深深烙印在腦海中 。若能夠達到不論開眼或閉眼,此意象皆會栩栩如生地顯現在眼前時,即是「取相」生起,這也表示 心的專注力已經成功的將短暫的視覺效果變成一個長期而清晰的視覺經驗,這時已經不需要外在的佛像,而取相得到的心理意象則變成禪修的主要對象。

在《清淨道論》中提到,若進一步觀想此對象,在專注思惟下則會有心理狀態改變的效果。即一般的心理煩惱會止息,由此而產生另一種特殊的心理意象 「似相」,「似相」將取相變成透明穩定而趨於燦爛,就是「光明想」或「光遍」。此時是「喜」與「樂」的統一。

從「佛慢」`「取相」`「似相」,佛像因觀想者的虔誠透顯了佛的本懷,在觀佛的空間裡觀者領了佛境,攝受佛清淨慈悲佛的本懷,佛光遍照開啓本具的佛性。

藏傳佛教的「觀佛」觀出的是佛的開顯,使眾生有佛境界可以参照。其實觀佛是在看見自己,因為觀見佛像虔誠叩拜是出於內心的懺悔,《華嚴經》中常受持讀誦的偈語「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因為只有懺心不已,才能浮現本具的佛性,透過理解自視為佛,是依附擬似,開顯佛性無住生心才是觀佛`拜佛的真諦。









 

avatar-img
4會員
108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浩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常發夢,夢醒了。腦中却是一片空白。這個年紀夢醒了。眼角卻泛著淚,因腦中盡是昔日的回憶,似夢似幻總勾起心傷,緬懷往日情事,思及自咎悔恨,如夢的人生,醒了嗎?還是仍在夢中呢?
這幾天看台灣的政治的紛擾
逛舊書攤不經意間ㄧ本小書《ㄧ生要讀的60首詩歌》吸引了我的目光,毫不猶豫的帶它回家了。
長壽是基因使然嗎?
近來每於永和四號公園散步,就不自覺步行至兒童遊戲區。
上了年紀,該將沈默養成習慣。
最近常發夢,夢醒了。腦中却是一片空白。這個年紀夢醒了。眼角卻泛著淚,因腦中盡是昔日的回憶,似夢似幻總勾起心傷,緬懷往日情事,思及自咎悔恨,如夢的人生,醒了嗎?還是仍在夢中呢?
這幾天看台灣的政治的紛擾
逛舊書攤不經意間ㄧ本小書《ㄧ生要讀的60首詩歌》吸引了我的目光,毫不猶豫的帶它回家了。
長壽是基因使然嗎?
近來每於永和四號公園散步,就不自覺步行至兒童遊戲區。
上了年紀,該將沈默養成習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認識並學習佛法以來,一直很著重「回到自己」,認為大道之行,不責於人。反求諸己或能從自省中解脫,但能做到真正成就智慧的自省談何容易。於是,我開始想,塑我心中的那尊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我的名字是「中觀」,取自佛教中的八正道: 中,是一種不偏不倚,無執著的立場; 觀,是用智慧去覺察、觀照諸法的實相。 從小不喜歡這頗為中性化的名字,但命運卻很有趣,「中觀」卻成了我一生的修行。 自我覺察,這件事情相當有趣,當你覺察得越深,你越能體認到何謂「諸法空相」。 因為在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認識並學習佛法以來,一直很著重「回到自己」,認為大道之行,不責於人。反求諸己或能從自省中解脫,但能做到真正成就智慧的自省談何容易。於是,我開始想,塑我心中的那尊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我的名字是「中觀」,取自佛教中的八正道: 中,是一種不偏不倚,無執著的立場; 觀,是用智慧去覺察、觀照諸法的實相。 從小不喜歡這頗為中性化的名字,但命運卻很有趣,「中觀」卻成了我一生的修行。 自我覺察,這件事情相當有趣,當你覺察得越深,你越能體認到何謂「諸法空相」。 因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