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erdadera Destreza:「真理之術」的奧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一篇我們竹堡的種子教官-婷婷在澳洲的BSIS受訓時寫的Verdadera Destreza介紹文章,竹堡刺劍研習的Rapier是Destreza以及斯圖亞特時期的Swetnam,而Destreza至今在HEMA中也是相當大的社群,以下是她的介紹:

La Verdadera Destreza,又稱為「至高之術」或「真理之術」,是一門源自西班牙的劍術和格鬥藝術。這個名稱的背後包含了深厚的歷史和智慧。它的故事開始於16世紀,由西班牙大師Jerónimo Carranza(卡蘭薩)創立。卡蘭薩於1582年編寫了Destreza的開創性論文《De la Filosofía de las Armas y de su Destreza y la Aggression y Defensa Cristiana》,這標誌著Destreza的誕生。

Destreza的創始人Jerónimo Carranza

Destreza的創始人Jerónimo Carranza

Destreza的理念根植於數學原理,正如卡蘭薩在他的著作中所強調的,這使它與當時更古老的西班牙劍術,如La Esgrima Vulgar/Commún(粗鄙或普通劍術)有了區別。Destreza成為王公貴族的專利,而今天,它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可學可行的。

Francisco Lorenz de Rada的Destreza手稿圖面,充滿著幾何圖形以及數理哲學。

Francisco Lorenz de Rada的Destreza手稿圖面,充滿著幾何圖形以及數理哲學。

在布里斯本伊比利亞劍術學校(BSIS)的第一節入門課中,Ryan老師問我:「你的數學好不好?」這時,我才領悟到Destreza的劍術是建立在數學原理的基礎之上的。舉例來說,最基本的防禦姿勢——「defence of right angle」,是基於三角函數的原理,幫助我們確定可以安全防禦自己的最小距離。不必擔心,作為入門者,你不需要深奧的數學知識,事實上,無論你的背景如何,只要不斷練習,你都能夠掌握Destreza!

Destreza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Atajo」(發音類似於「啊它呵」)。Atajo不僅可以用於攻擊,還可以用來自我防禦。它有三個重要的形成條件:一是要從對手的劍的上方施加壓力,二是要使用劍的強部位,三是要使對手的劍偏離攻擊中線。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要掌握一個優雅的「Atajo」還需要學習許多細節。


Luis Pacheco的手稿中對「Atajo」說明的部分。

Luis Pacheco的手稿中對「Atajo」說明的部分。

現在,你已經了解了Destreza的起源和它背後的數學原理,開始學習Destreza吧!這是一門充滿歷史和智慧的藝術,等待著你的探索與精進。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me Fortezza di bambù-竹堡劍修會
8會員
12內容數
台灣新竹歐洲史實武術(HEMA)研修會,專注研習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及伊比利亞地區的武術,每週平日有一堂進階課程,週日整天皆有長劍、側劍和刺劍的課程,歡迎對歐洲武術、劍術有興趣的朋友加入我們的行列。
2024/10/03
基於因為承諾颱風天是否放假而要公開翻譯的諾言,我打算開始公開一部份我的翻譯,但這個部分以原文為主,我將不做任何的備註,有興趣的人可以對這部分做研究。 這部作品是由亨利·海耶斯·洛克伍德(Henry Hayes Lockwood,1814年8月17日-1899年12月7日)於1852年寫的書籍
Thumbnail
2024/10/03
基於因為承諾颱風天是否放假而要公開翻譯的諾言,我打算開始公開一部份我的翻譯,但這個部分以原文為主,我將不做任何的備註,有興趣的人可以對這部分做研究。 這部作品是由亨利·海耶斯·洛克伍德(Henry Hayes Lockwood,1814年8月17日-1899年12月7日)於1852年寫的書籍
Thumbnail
2024/09/21
當你獲得了人生中第一把愛劍時,不要忘記給他裝上安全頭,只要在任何正規的錦標賽中,大部分的人都會在劍尖裝安全頭。
Thumbnail
2024/09/21
當你獲得了人生中第一把愛劍時,不要忘記給他裝上安全頭,只要在任何正規的錦標賽中,大部分的人都會在劍尖裝安全頭。
Thumbnail
2024/06/13
初見AWMAC(2024)! First time attending AWMAC(2024)!
Thumbnail
2024/06/13
初見AWMAC(2024)! First time attending AWMAC(2024)!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奧坎剃刀提出了一個簡約原理:在對於同一理論或者同一命題的論證過程中,多種解釋和證明過程中、步驟最少,最為簡潔的證明是最有效的。這篇文章介紹了奧坎剃刀的由來和在哲學、投資領域中的應用。
Thumbnail
奧坎剃刀提出了一個簡約原理:在對於同一理論或者同一命題的論證過程中,多種解釋和證明過程中、步驟最少,最為簡潔的證明是最有效的。這篇文章介紹了奧坎剃刀的由來和在哲學、投資領域中的應用。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二 公元1829年,約翰‧狄利克雷 (Johann P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二 公元1829年,約翰‧狄利克雷 (Johann P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四 在這個背景下,法國物理學家達朗貝爾 (見貼文 32) 是論爭成員中發表振動弦運動的第一人,因此也是將這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四 在這個背景下,法國物理學家達朗貝爾 (見貼文 32) 是論爭成員中發表振動弦運動的第一人,因此也是將這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二 這一百廿一頁其實只是第一版的一個附錄,名為「幾何學」。除了坐標系統的引進,笛卡兒明顯地結合了幾何和代數的語言。事實上,所謂「解析幾何」就是用代數方法表述被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二 這一百廿一頁其實只是第一版的一個附錄,名為「幾何學」。除了坐標系統的引進,笛卡兒明顯地結合了幾何和代數的語言。事實上,所謂「解析幾何」就是用代數方法表述被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一 因此打從輪廓的浮現,萌牙狀態的函數概念是一個幾何圖象。 有趣的是,兩個世紀之後,即公元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如日中天,法國數學家及哲學家勒內‧笛卡兒承襲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一 因此打從輪廓的浮現,萌牙狀態的函數概念是一個幾何圖象。 有趣的是,兩個世紀之後,即公元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如日中天,法國數學家及哲學家勒內‧笛卡兒承襲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二 在西方,語言學傳統大概始於約公元前五/四世紀的柏拉圖。柏拉圖對語言的興趣來自他的本體論和知識論。他直接談論語言的篇章似乎只有《克拉底魯斯》(Cratylus)。在這篇作品裡,討論的對象是名的含義﹑作用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克拉底魯斯》以赫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二 在西方,語言學傳統大概始於約公元前五/四世紀的柏拉圖。柏拉圖對語言的興趣來自他的本體論和知識論。他直接談論語言的篇章似乎只有《克拉底魯斯》(Cratylus)。在這篇作品裡,討論的對象是名的含義﹑作用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克拉底魯斯》以赫
Thumbnail
  德希達(Derrida, 1930-2004)在1962年,也就是在他32歲時,寫了這篇比〈幾何學的起源〉還要長4倍左右的引論。作為一位初生之犢,德希達認為,胡塞爾早在1887年至1891年出版了《算術哲學》,而在相隔50年的沉思之後,其〈幾何學的起源〉不過重複了同樣的計畫。   
Thumbnail
  德希達(Derrida, 1930-2004)在1962年,也就是在他32歲時,寫了這篇比〈幾何學的起源〉還要長4倍左右的引論。作為一位初生之犢,德希達認為,胡塞爾早在1887年至1891年出版了《算術哲學》,而在相隔50年的沉思之後,其〈幾何學的起源〉不過重複了同樣的計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