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爾

含有「胡塞爾」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胡塞爾提出「動態性的自我」,認為自我是隨著經驗而流動的。意識不斷地向世界發出意向,並在與世界的互動中重塑自我。因此,沒有一個靜止不變的「核心我」,而是連續生成的意識流。 他的弟子海德格對此提出批判:如果自我只是動態變化的流動,那麼我們如何解釋「我之所以為我」的不變特質?僅僅用變動來理解自我,會忽略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看建構未來一書,談到哈拉瑞談人類處在虛構的事務並膜拜中,這裡剛好看影片談胡塞爾的現象學,剛好能深化哈拉瑞談虛構事務的,因為他強調「回到事物本身」(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與「懸置判斷」(epoché),正好對應我們對「虛構」的辨認與使用。 就是拿哈拉瑞+胡塞爾現象學
Thumbnail
  有些時候,我們的身體與意識處於一種相對恍惚的狀態。它好發於某些需要繃緊神經的事情結束之後,但卻不見得能說是因為那些事情結束而起。與其說是壓力釋放之後的鬆弛狀態,它更像是一種轉換--抑或是對轉換的預期--所造成的時差。
《世界與人-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 第十章〈舒茨的開展:為人文社會科學奠基的現象學心理學〉 第十一章〈相互調音關係與現象學心理學〉 與總結 終於讀完了,整本,連同及最後一章〈相互調音關係與現象學心理學〉。第十章從第三節起也再讀了一次。 似乎是漫長、有點顛簸,但很喜歡整個過程。 簡單說一下感想:
《世界與人-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第十章 〈舒茨的開展:為人文社會科學奠基的現象學心理學〉 可能是過高的期待(終於要看到與社會建構論的連結了),也可能是對舒茨不佳的第一印象(出於個人的學術潔癖?),這章讀起來有閱讀困難。 與ChatGPT討論了一下,也是有點收穫,記錄對話如下,明日再挑戰一次。
含 AI 應用內容
#舒茨#現象學#胡塞爾
《世界與人-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第九章讀後感 還有ChatGPT的反饋(有益的補述) -- 我的心得: 看完第九章〈胡賽爾在《危機》一書關於現象學心理學的描述〉 似乎沒有力氣去好好説説、整理一番,但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因為這一章與我一直以來的信念不謀而和。 我一直以來的信念是:「知道了
《世界與人-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第八章閱讀摘錄 第八章〈現象學與生活:胡賽爾的提案〉已正式進入本書的第三部分:現象學心理學、生活世界與人文社會科學。 這章在概念說明與論述上十分清楚,主要有三個理解,摘錄引用四段書上文字。 1.現象學心理學提供了前往超越論現象學的另一條途徑 「從胡塞爾本
《世界與人-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第七章閱讀心得 第七章〈哲學家與世界:從胡賽爾到梅洛龐蒂〉讀了兩次才感覺到有些掌握。以下是一些讀後感,也把ChatGPT對我心得的反饋放上。 我的心得: 梅洛龐蒂的路徑與胡塞爾相當不同,這很有趣。如果要用方向性作為描述,胡塞爾像是一路向後退,要退回到最終最
《世界與人-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第六章閱讀摘要 第六章〈德里達論超越論現象學與現象學心理學的平行關係〉我覺得最有趣的點- 這章中最有趣的地方是德里達與胡塞爾在下面幾個概念的主張不同,以致於德里達認為胡塞爾未能說清楚超越論現象學如回不落入超越論的心理主義。 - 幾個概念定義: ▪︎ 意義,是
《世界與人-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第五章閱讀摘要 第五章〈超越論現象學及其還原〉我的理解與閱讀有感紀錄 1. 意識與議事相關項的互相證成推演,是使得現象學不同於笛卡兒完全回到主體的路線。只是這轉變成必須走向康德的先驗性。 這點還蠻有趣的。我說有趣是因為這某個程度上,不太像是「追求真理」,比較像
李四郎-avatar-img
2025/07/06
感謝分享! 能夠舉例會更具體、明確。
Dozen Lu-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6
好,謝謝指教,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