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導引》談胡塞爾的陽光普照下,德希達的陰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德希達(Derrida, 1930-2004)在1962年,也就是在他32歲時,寫了這篇比〈幾何學的起源〉還要長4倍左右的引論。作為一位初生之犢,德希達認為,胡塞爾早在1887年至1891年出版了《算術哲學》,而在相隔50年的沉思之後,其〈幾何學的起源〉不過重複了同樣的計畫。


  其計畫為,將幾何學作為一種「示範性意義」的計畫。示範在不斷強調實用科學的今天,還原科學源初既客觀又普遍的意義。


  德希達認為,幾何學作為觀念對象,作為每個人(幼稚與瘋狂除外)都能明白的對象,應該先思考其觀念是如何「構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讓他人理解腦海中的想法(觀念)?我們用說的、用寫的,用「語言」傳達、溝通,進而理解彼此的想法。然而,語言作為一種媒介,既非對象也非觀念對象自身。例如:當我說獅子時,既不代表現實中的獅子(對象),也不代表在腦海中出現的獅子(觀念對象)。問題在於,如何保證其他主體(他人)能夠透過語言的陳述而正確地、一致地明白觀念對象?


  胡塞爾提出了移情作用,預設他人若與我生存在某種類似的視域中,便可以想像他人與我擁有某種相同的感受。然而,若語言是觀念構成的條件,就不可避免的存在著語言的「多義」或「誤解」。德希達認為,正是因為語言的特質,讓胡塞爾無法避免語言可能帶來意義上的誤解。


  胡塞爾認為幾何學是語言的典範,因為其對象即是觀念,是最能清楚表達觀念對象的語言。在此德希達提出問題,如果幾何學所表達的觀念對象性是真理的觀念對象性,那麼對於一般現實對象描述性的真理,會因時空變化而使它不再是真理嗎?


  例如:「汽車是最快的交通工具」。汽車曾經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但現在早已不是。該命題在過去某時為真,現在則為假。但我們依然能夠「想像」汽車作為最快交通工具的可能。正是因為該命題曾經為真、曾經被創造、書寫出來。真理的意義自始自終毫無受損,這便有了重新激活的可能。


  德希達質疑真理的先在性,因為真理若無法表達,真理將成為某個人的經驗之物,而無法透過語言成為客觀的對象。因此,語言必須先於幾何學(真理),幾何學(真理)才有可能被「說」出來。又心靈中的幾何學如何傳承?交互主體性是如何由我的當下與過去的當下連結?德希達認為,書寫行為成為一切構造的最高可能性。唯有透過文字書寫、將觀念肉身化,真理的觀念客觀性才真正的完成。


  而語言和文字的差別在於,語言是當下的、是必須透過主體言說的。文字則是作為獨立於世界中的物,必須依賴主體激活它的意義。胡塞爾認為,只要真理被書寫書來,它就是客觀的存在。德希達則對此提出三種真理消亡的可能性:1. 遺忘的可能性,例如:甲骨文的意義已無法重新激活。2. 文字的消亡,例如:文字在歷史中被毀壞或遺失。3. 真理原初意向性因文字本身的歧義性而受到混淆。


  胡塞爾認為,只要我們重新書寫文字進行還原,原本隱含文字內的意向性將活生生的重現。重新激活意義的可能在於單義性,單義性是絕對的觀念對象,其含義只有一種,是不會被混淆的。單義性使真理擺脫歷史(historie)(經驗性的歷史),成為一種歷史性(geschichtlichkeit)(先驗性的歷史),保證意義傳承的可能性。然而,德希達確認為,正因為文字的歧義性、多義性,文字承載的意義便有了發散的可能,文字不一定能夠全然的還原源初意義。


  德希達將書寫的多義性視為一種歷史的創造力,歷史正是在這種創造力中才能不斷生成創新。而胡塞爾所要求不斷激活的單義性反而限縮了歷史開展的可能性。正是因為多義性,才讓幾何學之外的藝術、文學、宗教等成為不低於科學的價值。


  對德希達來說,激活源初意義與否的危機是不成立的,幾何學的起源不過是預設了幾何學必定會被某個人發現。然而,站在歷史末端(當下)的我們,回過頭去創造一個發現幾何學的可能性、幾何學的目的,無疑是荒謬的。若單義性是可能的,那麼不斷激活源初的意義,不過是使一切所有可能性導向早已預設好的目的,這樣的時間觀將是永恆反覆且無出口的,如同死去一般。縱然不斷運動著,卻始終面向同一目的、面對著死亡。


  胡塞爾關心的是根源(源初意義),德希達關心的則是文化未來的走向,沒有孰優孰劣。重要的是,透過兩者差異的思考,讓我們透過主動性擁有創造更好未來的可能。下一篇將反思,相對於幾何學的起源,幾何學做為空間形式相關的本體論學科,是否有可能推導出建築的起源?能夠回溯探問(Rückfrage)建築的源初意義?又何謂當代的建築危機?

2019/11/2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5會員
593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二 範疇語法的得名主要是由於列希涅夫斯基和艾杜凱維茨沿用了胡塞爾的術語「意義範疇」(Bedeutungskategorien)。 到了1949年,二戰後終身在瑞士的弗里堡大學任教的波蘭哲學家及神學家 J.M.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二 範疇語法的得名主要是由於列希涅夫斯基和艾杜凱維茨沿用了胡塞爾的術語「意義範疇」(Bedeutungskategorien)。 到了1949年,二戰後終身在瑞士的弗里堡大學任教的波蘭哲學家及神學家 J.M.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一 所謂的「範疇語法」(Categorial Grammar) 有兩個源頭。一個是弗雷格,另一個是生於奧地利帝國時期的捷克的哲學家胡塞爾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波蘭邏輯學家史坦尼斯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一 所謂的「範疇語法」(Categorial Grammar) 有兩個源頭。一個是弗雷格,另一個是生於奧地利帝國時期的捷克的哲學家胡塞爾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波蘭邏輯學家史坦尼斯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八 從1870年代後期至1890年代初是弗雷格的思想的創發期,他思考和分析了許多語言和數學的問題,但同時有反覆和不清晰的地方。 1879年的《概念文字》首次提出用函數的概念來理解「概念」的可能性。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八 從1870年代後期至1890年代初是弗雷格的思想的創發期,他思考和分析了許多語言和數學的問題,但同時有反覆和不清晰的地方。 1879年的《概念文字》首次提出用函數的概念來理解「概念」的可能性。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六 必須注意的是,弗雷格的這個眼光不是來自偶然的發現。 他對語言的分析有一個系統性的理解。在《算術基礎》(1884) 的導言末,弗雷格提出三條原則,作為該研究 (對自然數的研究) 的規範。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六 必須注意的是,弗雷格的這個眼光不是來自偶然的發現。 他對語言的分析有一個系統性的理解。在《算術基礎》(1884) 的導言末,弗雷格提出三條原則,作為該研究 (對自然數的研究) 的規範。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三 弗雷格認為這樣的一個定義 —— 即李善蘭從德摩根借來的函數定義 —— 不能接受,因為它「沒有區別外型與內容﹑記號與所記 ...」43。美國邏輯學家奎因的《數理邏輯》(Mathematical Logic 1940) 在哲學和邏輯的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三 弗雷格認為這樣的一個定義 —— 即李善蘭從德摩根借來的函數定義 —— 不能接受,因為它「沒有區別外型與內容﹑記號與所記 ...」43。美國邏輯學家奎因的《數理邏輯》(Mathematical Logic 1940) 在哲學和邏輯的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四 公元1887年,德國數學家理查德‧戴德金 (Ri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四 公元1887年,德國數學家理查德‧戴德金 (Ri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二 公元1829年,約翰‧狄利克雷 (Johann P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二 公元1829年,約翰‧狄利克雷 (Johann 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