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上映的《阿甘正傳》,在我的童年與青少年時光經常被提及,也許還有不少次機會看過這部電影,但可能因為年紀的關係,沒有辦法記得太多細節,長大以後總是看到短影片對這部電影做解說,突然激發我想去好好看這部電影的決心,試著撇開二手的轉述,想要一份最直接的感動。
簡單說一下我對這部片的客觀感受,《阿甘正傳》作為一部人物傳記著實把阿甘這個人刻畫地足夠細緻且有魅力,所以能讓人對這個人物產生好感與同理。電影巧妙地將美國的重大歷史事件融入,為這部電影增添時間感與趣味性,也讓人感覺阿甘真的就是身邊的某個人,也和我們一樣經歷著這些荒誕卻真實的一切。時間的沖刷並沒有抹去《阿甘正傳》的風采,顯現編劇、導演在劇情與對白的用心,才能讓已有20年歲月的電影仍然熠熠生輝。
講完客觀面,我想說說我最直觀的一些感受。在平鋪直敘的劇情裡,阿甘的人生似乎總是充滿爆炸性的事件,但其實在阿甘眼裡,這些都只是他數十年如一日的人生態度,這個態度可以反饋至我們自身,用心選擇並踏實向前,世界總有一條路為你敞開。
阿甘能有這麼正向的人生哲學,離不開他母親的教育,這也是我在多年後重看這部電影的最深刻感受。我想人漸漸長大以後,會越來越察覺到家庭教育對個人的影響有多大,若今天阿甘的母親將他視為累贅,時刻貶低他,也不認為他能夠適應社會,無論阿甘本身的資質,他的心靈都會在晦暗的童年時期裡逐漸枯萎,而枯萎的心靈枉論要出人頭地,就連澆灌自己都成為難題。
《阿甘正傳》在敘說故事上絕對是一把好手,能夠將人的一生描繪地勵志、有趣且充滿戲劇性,絕對是一部有觀眾緣又同時具備教育意義的優質電影。然而,就我的觀點而言,我不免有一些新的想法,電影裡的珍妮作為配角,雖然不必太在意她的動向,但珍妮在裡面出場的頻率又使人無法忽略她,基於此,我認為編劇對珍妮的角色刻畫是相對偷懶的,僅是將珍妮作為平行時空的另一個同步角色,其成長歷程與阿甘的關聯性有限,卻又總是在阿甘「需要」的時候出現,雖然感覺得出來編劇已經盡力將珍妮描寫地具有多面性卻又一直保有溫柔,但仍不免有將珍妮當作「工具人」的嫌疑。
這個推論是來自於珍妮為阿甘生孩子的橋段,不曉得是不是編劇認為阿甘必須要有個孩子,故事才得以圓滿,所以需要珍妮這個角色在最後關頭與阿甘「完成作業」,強行把故事圓滿的意圖讓人覺得有點多了,我認為這是電影一個比較令人困惑的故事線。
另外一個我比較在意的點是阿甘的母親為了讓阿甘入學,而和校長性交換的橋段,我思考了很久還是不太明白這段的意義,除了趣味性與凸顯母親的犧牲(?)外,看不出更深層的內涵。然而作為女性看到這樣的描寫,還是有點膈應的,但畢竟瑕不掩瑜,並沒有覺得會毀了整部電影。
以上就是我對阿甘正傳的一些想法,我想《阿甘正傳》在未來仍會影響世人深遠,需要力量的時候很值得一看,我們都是凡人,過多的雞湯興奮劑會使我們迷失,娓娓道來的訴說卻會在我們心裡生根,綿延不絕,《阿甘正傳》就是這樣一部電影。